语言学新增长点思考之二_语言与哲学的交织对我们的启发_古希腊哲学家论语言

合集下载

浅谈哲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浅谈哲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浅谈哲学与语言学的关系哲学与语言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学科领域。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意义和情感的主要工具,是哲学思考的基础。

本文将从哲学与语言学的两个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哲学视角1.语言的本性和本体论问题语言作为人类活动的基础,是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语言的本体论问题中,哲学家们一直在探讨语言的本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和语言的符号特征。

如早期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语言只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作用是对客观存在进行描述和表示。

而后来的语言哲学家则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主观感知和思想的工具,它的意义和价值是建立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上。

2.语言的意义和真理问题语言的意义和真理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语言的意义究竟来源于何处,语言的真理与谎言又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语言的真理性是通过语言描述世界的符号对应于世界本身的现象来实现的。

而后来的后现代主义认为,语言并没有固定的概念和真理,真理是被不同社会和文化建构的。

3.语言的文化和社会问题语言的文化和社会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哲学家们一直在探讨语言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对语义建构和解读的影响,以及语言与社会、政治、历史、道德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例如,班雅明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媒介,它以这种方式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其他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语言学视角1.语言与哲学的关系语言学是哲学的一支分支,它通过对语言系统和使用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哲学家们研究语言的符号特性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学家一直在探讨语言和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语言如何影响人类的思维模式、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如何反映人类的认知体系、语言的语义如何揭示人类对世界的理解。

2.语言的多样性问题语言的多样性问题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语言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使用。

例如,语言领域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研究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互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哲学知识要点归纳

语言哲学知识要点归纳

语言哲学知识要点归纳语言哲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语言与世界、思维、意义等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对语言哲学一些关键知识要点的归纳。

一、语言的本质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载体。

它不仅反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还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

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即特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社会群体共同认可和遵循的。

这种约定俗成性使得语言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被准确理解和运用。

同时,语言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

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境来准确把握其意义。

二、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是我们描绘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

不同的语言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世界进行分类和描述,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言的结构和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够感知和思考的内容。

例如,某些语言中存在特定的词汇来描述某种情感或现象,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对应的精确表达。

然而,语言并不是对世界的完全客观反映,它受到人类认知和经验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三、意义理论意义的指称论认为,语言符号的意义在于它所指向的对象。

例如,“猫”这个词的意义在于它所代表的实际存在的猫这种动物。

意义的观念论则强调,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者头脑中的观念或想法。

当我们说“猫”时,我们心中所想到的关于猫的特征和概念构成了这个词的意义。

意义的使用论提出,语言的意义在于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方式。

一个词的意义取决于它在特定的语言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

四、语言的逻辑结构命题是语言中能够表达真假的基本单位。

通过对命题的分析,可以揭示语言中的逻辑关系。

逻辑连接词如“且”“或”“非”等,帮助我们构建更复杂的命题和推理。

语言中的量词,如“所有”“有些”等,对于准确表达和理解命题的范围和普遍性具有重要作用。

五、语言与思维语言对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方式。

思维也反过来影响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摘要】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始于古希腊时期,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他们都认为语言是思维和现实的表达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开始强调语言在意义建构中的作用。

20世纪的维特根斯坦、奥斯特和奥斯汀提出了语言哲学的重要观点,对语言的分析和语用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哲学家们的语言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语言多样性的忽视和过于理性的假设。

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不仅推动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在面对多元文化和语境时不断拓展和创新。

【关键词】西方哲学家,语言观,语言哲学,语言学,观念演变,影响,局限性1. 引言1.1 引言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沟通工具,也是哲学家们长期以来关注和探讨的对象之一。

西方哲学家们对语言的探讨不仅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同时也拓展了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

我们将探讨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包括他们对语言的定义、功能和结构的看法。

我们将讨论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的演变,了解不同哲学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语言的看法和观点有何异同。

接着,我们将探讨语言哲学与语言学之间的关系,分析哲学家们对语言学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然后,我们将分析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了解他们的观点如何影响到当代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

我们还将探讨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的局限性,在讨论语言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局限性和陷阱。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的看法,同时也能够拓展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2. 正文2.1 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苏格拉底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而柏拉图则强调语言与真理的关系。

随着哲学的发展,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说法,强调了思维与存在的联系,进一步深化了对语言的思考。

康德则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探讨了语言的局限性,强调了语言对于表达思维的限制。

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关系

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关系

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关系
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探讨人类存在、知识、价值和实在等基本问题的学科,而语言哲学则是探讨语言的本质、功能、结构和使用等问题的学科。

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语言是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哲学问题的关键。

首先,语言是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

在哲学中,语言被广泛运用于表达和解释哲学观念和理论,例如哲学家们通过语言来表达他们对生命意义、真理、伦理道德、政治等问题的理解。

此外,语言也被用于研究哲学问题,例如通过语言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哲学问题的本质和结构。

其次,语言哲学关注语言的本质、功能、结构和使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语言哲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真值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哲学中经典的问题,例如“真理是什么”,“我们是如何知道真理的”等。

另外,语言哲学也研究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等问题,这些问题也与哲学中关于实在和本体论的问题有关。

总之,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哲学中的一种重
要工具,同时也是哲学问题的关键。

语言哲学则关注语言的本质、功能、结构和使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言哲学的个人学习心得

语言哲学的个人学习心得

语言哲学的个人学习心得语言哲学的个人学习心得初次听到语言哲学这门学科,对语言哲学零基础的我一头雾水,只知道哲学这门学科,从来不知道研究语言也有哲学。

自己曾经猜测过很多次,也许语言哲学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然后再涉及到语言方面吧?语言哲学的方法论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吧?带着种种猜测和好奇的心情我走近了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堂课---语言哲学。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第一节课就完全颠覆了我之前所有的想法,这个哲学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无关,而是与老子的《道德经》,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圣经》,《易经》等有关。

从此以后,赵教授的这门语言哲学课也使我明白了哲学是研究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而学好语言哲学对语言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学期下来,以前对哲学并不是很感兴趣的我也渴望多学些关于语言哲学的知识,因为这门涉及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犹如大熔炉般的学科是我真正做学问一个及其重要的开始,正如赵教授常教诲我们的,其实做学问并不难,只要能领会他的语言哲学课中所涉及的全域理论关键词,就能做好学问。

一个学期下来,在赵教授的正确而又耐心的指引下,我基本领会了语言哲学课中的精髓,并总结了几条自己语言哲学课的学习心得。

语言的本体论即探索语言的本质是什么,由于语言学与哲学密不可分,所以探索语言的本质或者起源就自然而然上升到探索宇宙万物的起源,我还记得赵教授以“妈妈的妈妈的妈妈……”这种疑问来引导我们探索语言乃至宇宙万物的起源问题。

他指出,我们应该相信有一个可能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在我们心中需要存在的一个“上帝”,应该相信“神”,但他说的并不是那种一般意义的鬼神,不然类似“妈妈的妈妈的妈妈……”这种语言现象就不能解释,我们应该相信肯定有一个最初的“妈妈”才会有以后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

探索语言的本质就是探索“是其所是”的哲学观点,做学问和写文章也是一样,必须遵循“是其所是”。

即A=A,也就同一律,也就是说并非有两个相同的A,而是唯有一个与自己等同的A。

语言学中的哲学思考

语言学中的哲学思考

语言学中的哲学思考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研究,而哲学则关注的是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比如说人类的存在、真理、道德等。

但实际上,语言学与哲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许多语言学问题中,哲学思考都能够提供有力的指导,因此,这篇文章将探讨语言学中的哲学思考。

一、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它让我们能够有效地表达和理解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但是,对于语言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人们常常存在一些模糊和混淆。

关于语言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哲学家休谟提出了“经验主义”观点,即我们所知道的所有事物都来自我们的感官经验。

在这个意义上,语言只是一种表达我们感官印象的方式,而与世界本身的性质并没有直接关联。

但是,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我们只相信自己的感官经验,那么我们可能会忽略一些场景中隐藏的东西,甚至可能把一些不存在的东西误认为存在。

所以,我们不能只依赖感官经验来认识世界,还需要通过语言和其他人的交流来获取更多信息。

二、语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语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语言学中的常见问题。

语言学家常常会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语言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应用情况。

哲学思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洞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以及它代表的意义。

例如,哲学家弗雷格认为,语言可以传达已知的内容,但也可以引领人们去发现未知的东西。

这是因为语言并不只是表达信息的工具,它同时也是一个探寻世界的方式。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可以分享和理解别人的思想。

三、语言、思想和文化语言、思想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语言学中重要的问题。

不同语言对于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样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异同。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人们的思维过程是受到语言使用的影响的。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意思是说不同的语言使用方式可以被视为不同的游戏规则,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实际上就是不同游戏之间的沟通。

通过运用哲学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思想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文化。

汉英翻译中的逻辑问题管窥

汉英翻译中的逻辑问题管窥

汉英翻译中的逻辑问题管窥摘要: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直觉性和逻辑性,因此,汉译英时对译者至为关键的是用汉语的语法、逻辑思维透析出原文中句子间的隐性关系、层次关系和修饰关系等,然后再用英语的逻辑思维和句型结构正确地再现原文的“味”儿。

关键:思维;逻辑;汉英翻译逻辑思维亦称理论思维,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人们认识事物,只有经过逻辑思维才能达到对其本质规律的把握。

作为双语转换的翻译活动也不例外,它的整个过程无不受到逻辑思维的规约。

英汉互译时,译者若不谙熟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出现“硬译”、“误译”就不足为奇了。

1. 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简析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逻辑”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的“Logos”(音译:逻格斯) 。

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把“逻格斯”引入到哲学中后,它即成为西方哲学的中心课题之一。

该词含义甚广,涵盖了所谈、所写、思考、理性、公式、原则等。

正是透过“逻格斯”的丰富内涵,我们可以窥见“语言与思维的同一性, 语言与哲学的一体性”[1 ] 。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逻辑则是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反映。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2 ] 由于地理构造、自然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漫长浸淫,各民族都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语言上,也就使每种语言都会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

从本质上说,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东西方分属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思维方式也就有所不同。

翻译家傅雷就曾指出:“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 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

”[3 ] 换言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直觉性和逻辑性。

略微展开来说就是:中国传统思维借助直觉体悟,通过静观、体认、灵感、顿悟,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而快速地获得整体感觉和总体把握;而西方思维传统注重科学、理性,必然借助逻辑在论证、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 ] 。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摘要】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的重视在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语言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随后在现代哲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语言哲学影响深远,对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包括著名的逻辑实证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通过对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哲学观点和思想体系。

在当代,语言哲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审视语言的作用和意义。

综合评价来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哲学思想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语言学,西方哲学家,语言观,语言哲学,起源,发展,影响,分析,当代,意义,评价1. 引言1.1 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的重视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语言是一种思想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而促进人类的文明发展。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语言作为逻辑和推理的重要工具,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和沟通。

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提出了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传达人类内心的情感和信念。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伽利略和培根也认为语言是人类灵魂的表达,是思想和理念的媒介。

18世纪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康德和休谟关注语言在认识和理解世界中的作用,认为语言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而20世纪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和奥斯特洛维斯基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语言的研究,提出了语言游戏和言语行为理论,对20世纪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的重视体现在他们对语言的功能、结构和意义进行深入探讨,并将其视为人类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研究语言,哲学家们不仅增进了对人类认识和文化传承的理解,也为当代语言学和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正文2.1 语言哲学的起源语言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提出了以对话和辩论为主要方式的哲学思辨方法,他强调语言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

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

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语言哲学课学习心得第一学期笔者选修了赵教授的语言哲学课,这门课程在笔者看来对语言学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恰好这学期有幸选修赵教授所讲的这门课。

虽然只上了一学期语言哲学课,但笔者觉得从中受益匪浅,无论是此课本身还是赵教授其人都给笔者很大的心智启迪。

笔者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感悟:1.赵教授在第一次课上从语言的奥秘及语言学与哲学的关系开篇。

语言学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当思考语言的起源与作用时,不可避免地涉及人类自身乃至宇宙的起源等哲学问题。

只有了解了相关的哲学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比较透彻地理解语言学的各种理论,赵教授也明确给我们点出语言学的研究归根结蒂还要回归哲学,这也是学科本质及属性使然。

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向来是人类思想的枢纽,这既是哲学的也是语言的,同时也是语言学的。

以上所讲是笔者明确领会学习语言哲学这门课之必要。

2.从第一次课上赵教授就给我们列出了A=A A=-A的式子,而且该问题一直贯穿了我们这门课的始终。

比如,以“爸爸永远是爸爸”这句话为例,我的爸爸对于我来讲是爸爸,但对于我的爷爷来说他就是儿子。

这使我们知道对于世间万物我们都需要辩证的看待,尽可能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这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而且对与作研究也很重要。

貌似简单的式子却涵盖了人类与世界关系的巨大奥秘。

赵教授也明确告诉我们对此问题把握好的话,许多语言的相关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从笔者最初对此问题的轻视(这也是笔者学识浅薄之处),到对此问题的重视与认真思考这个过程不由使笔者想到赵教授课上给我们讲授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以上的智慧之语也冼练了笔者的头脑。

3.赵教授的正式第一讲首先引入了Sophia,希腊语即“智慧”,而哲学就是智慧之学。

赵教授讲到语言的哲学研究是从“essence”开始的,可以来探讨一下“essence”的构词:“esse”是“be”的意思,“essence”就是“being”, 意为本质、存在。

语言论读书笔记

语言论读书笔记

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论》读后感《语言论》是爱德华·萨丕尔的一部代表作。

全书共分11章,主要论述语言的性质、形式、结构、演变以及它跟思维、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萨丕尔作为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显然对“什么是语言”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全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其对于语言本质的看法。

对于语言,我们太过熟悉,正因为如此,对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容易。

首先,萨丕尔将走路与说话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语言是一种非本能性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语言论》第4页)。

在这里,突出强调了“文化的”功能,即将语言的本质属性放到人类社会的大环境中考虑,加强了言语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也是萨丕尔作为人类学家与众不同的着眼点。

作者认为更改一个人的生活的社会环境完全能够改变这个人的言语,他的言语的形成有赖于周围人们的言语,“正象不同民族之间,宗教、信仰、习俗、艺术都有差别一样”,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参杂了大量的人的因素,以及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习惯”。

为了论证语言的“非本能性”,作者又将语言中的象声词和感叹词抽出来进一步说明语言是“人脑的创作,想象力的发展”(第7页)。

这个观点当然无可厚非,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将象声词定位在对于自然声音的“摹拟”上,象声词,顾名思义,我们很容易认识到它是对自然界固有声音的模仿;但是作者认为感叹词同样也是“自然声音的习俗的定型”(第5页),这就让我产生了一些困惑:如果说我们惯用的感叹词,例如:“啊”,“噢”,“哇”等是对自然的模仿,那么那么它们又是对自然界中哪些声音的模仿呐?不能否认感叹词的来源与其他语言成分一样来自于自然所启发的、人脑的创作,但既然肯定了其与自然声音的联系,我认为为了确保论证的严密,就应该加上相关的例证,使得结论更加的可信。

在说明了语言不是什么之后,作者为语言下了一个可用的定义:“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论文]浅谈哲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论文]浅谈哲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浅谈语言学与哲学的联系摘要:从哲学角度研究语言学,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指研究语言所采取的语言观,即语言研究的哲学基础;二指语言研究也应该采用哲学思辨形式,富有逻辑性和可验证性。

本文重在强调语言研究的哲学基础。

当代语言学各流派大多可归入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派别。

这两大派别最外在的差别体现在研究重心、分析方法和表述方式方面。

究其根本,二者的分歧多出自对语言的本质看法上的不同,或者说是语言观上的差异,即到底是把语言看作一种天赋的、自主的形式装置,还是基于人类一般认知能力,负载交际功能的符号系统。

关键词:哲学;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任何语言观都建立在一定的哲学理论基础上。

形式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客观主义认知观,本质在于人类心智是脱离主体的,是超验的,不依赖于认知主体的身体经验以及与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仅仅是以映射的方式被动地反映现实。

这种认知观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将符号与其意义分割开来,只有这样,才能将思维看作抽象符号的算法操作。

客观主义认知观的背后的形而上学也是客观主义的。

普特南将它称作“形而上学现实主义”,他认为:世界是由这样的实体构成的,他们有着固定的特性,特性间存在着在任何时刻都一成不变的关系。

这样的体系与心智无关,即独立于人类的理解之外。

这种状况显然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客观主义范式本身就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主流的西方哲学、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近几百年,尤其是本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之进一步具体化和精细化。

功能主义,尤其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客观主义范式忽略了人类认知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即在形成有意义的概念、进行推理的过程中,人类的生理构造、身体经验以及人类丰富的想象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人类概念范畴的形成受制于人类感知能力。

语言与人类的认知密不可分。

人类所以能够创造和使用语言,是与其感知、记忆、判断等基本能力分不开的。

人类有一种天生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认知能力。

而认知对象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经验世界。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是指他们对语言本质、语言功能以及语言与思维间关系的见解和观点。

这些观点和见解形成了西方哲学和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一些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进行评介。

在西方哲学史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提出了“词与物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相似关系”的观点。

他认为词汇是通过模仿物体的形态而形成的,并且具有固定和真实的意义。

这种观点反映了柏拉图对语言的本质较为简化和理想化的认知。

在17世纪,笛卡尔提出了一种名为“清晰明确”的语言观。

他认为语言应该尽量简洁、透明和有效,以便将思想表达得更加清晰明确。

这种观点对后来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现代逻辑语言学的基础。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分析哲学运动中,语言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早期的分析哲学家如弗雷格和拉塞尔,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对应关系来确定的。

他们的观点是,一个表达的意义来自于它和某种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这种观点下,语言被视为一种描述现实的工具。

然而,在这一时期,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对语言的观念提出了挑战。

他们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描述事实和逻辑推理,而对于哲学和形而上学等领域的问题则是无效的。

例如,哲学语句被视为没有实际意义的。

逻辑实证主义者试图通过逻辑和语义分析来理解和解决哲学问题。

在20世纪中期,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了著名的生成语法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描述现实的工具,而是一种人类智力的表达形式。

他认为语言的能力是人类天生具备的,并与思维紧密相关。

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人类的语言能力是通过“生成”语法规则来实现的,这些规则使得人类能够无限地产生新的语句。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后现代主义哲学对语言观提出了新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如德里达和福柯认为,语言具有权力和权威的属性,它不仅仅是中性的工具,而是一种权力的表达和运用方式。

语言学 读后感

语言学 读后感

语言学读后感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起源、结构、发展、变化和使用等方面。

通过对语言学的学习,我对语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类的语言能力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语言学让我对语言的起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我们了解到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早期社会,它是人类适应环境、交流思想的产物。

通过语言学的学习,我了解到语言的起源与人类的生活、文化密切相关,这让我对语言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语言学让我对语言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通过对语言结构的学习,我了解到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

语言学的研究让我对语言的多样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语言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此外,语言学还让我对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多的思考。

语言是一个活生生的系统,它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通过语言学的学习,我了解到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

语言学的研究让我对语言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语言的未来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最后,语言学让我对语言的使用有了更多的思考。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它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语言学的学习,我了解到语言的使用受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语言学的研究让我对语言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语言的沟通功能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总之,通过对语言学的学习,我对语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类的语言能力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语言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让我对语言有了更多的思考,也让我对人类的语言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

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古希腊哲学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之一。

除了对道德、形而上学和政治理论等领域有重要影响外,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后世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贡献。

首先,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语言的研究促进了语言的系统化和分类。

例如,柏拉图认为语言是概念的表达,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更加系统地研究了语言的分类和逻辑结构。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名词”和“动词”两种基本词类,并将名词进一步分为有界名和无界名。

这种系统化的分类给后世的语言研究提供了基础,奠定了词类学习的基本原则。

此外,古希腊哲学家还研究了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语义功能,为语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古希腊哲学家还提出了一种通过语言来表达智慧和真理的观点。

例如,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对话和讨论来寻求真理,并认为人类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可以通过语言来得到培养和发展。

这种观点对后世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尤其在现代的认知语言学中,语言被看作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的运用可以深化和扩展人们的思维能力。

另外,古希腊哲学家们还对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例如,赫拉克利特提出了“河流说”,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

他的观点促使人们开始关注语言的历史和变化,并逐渐发展了语言演化学这一重要分支领域。

这种对语言演化的关注使得现代语言学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规律,进而推动语言学的研究和理论更加全面和深入。

总之,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它不仅为语言的系统化和分类提供了基础,还强调了语言与智慧和真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对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重要的观察和研究。

这些思想和观点为后世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框架。

因此,在语言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功不可没,对整个人类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言语与语言的哲学分析

言语与语言的哲学分析

言语与语言的哲学分析言语和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一直以来都是哲学思考的重要对象。

言语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通过语言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语言更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载体,塑造了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方式。

本文将通过哲学的视角对言语和语言进行深入的探讨。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通过语言,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与他人进行沟通。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通过声音、文字、手势等形式,将特定的符号与特定的意义联系起来。

因此,语言具有双重性:既具有符号的表面性质,又承载着深层的意义。

这种双重性使得语言具备了思维和交流的功能。

然而,言语并非完全透明,它背后存在着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境。

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词汇和句法等组成要素,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则和规范来构建意义。

这意味着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的简单组合,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规律。

语言的结构性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语言识别和理解信息,实现有效的交流。

另一方面,语言的意义和使用也受到语境的影响。

语境包括语言使用的环境、文化背景、说话人的身份和意图等。

不同的语境下,同样的语言表达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这反映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因此,理解和使用语言需要考虑到语境的多样性,只有在适当的语境中,语言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言语和语言的哲学分析还涉及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表达方式,更是思维的塑造者。

语言的结构和词汇选择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方式和特点。

不同的语言对于世界的描述和理解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语言既受到思维的制约,又对思维产生着影响。

通过语言的使用,人们能够触发和促进思维的活动,从而推动认知和理解的发展。

除了符号和思维的层面,言语和语言的哲学分析还涉及到言语的伦理意义。

言语的使用不仅仅是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更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和沟通方式。

言语具有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承载着话语权和权力的问题。

言语的使用也可能伴随着歧视、侮辱和偏见等不良的言语行为。

语言与思维的哲学探讨

语言与思维的哲学探讨

语言与思维的哲学探讨人类独特的能力之一是使用语言来进行思维和交流。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连接着我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然而,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却是一个复杂而离奇的问题,引发了许多哲学家和学者的关注和探讨。

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联系。

言语是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的运用,我们能够把思想和意识传达给他人。

语言充当了我们思维的载体,帮助我们组织概念、产生推理和形成结论。

同时,思维也影响着语言的形式和使用。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会影响他们选择的语言词汇和句法结构。

然而,语言和思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语言具有局限性,它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我们的思想。

有时候,我们的思维或感受无法通过言语来准确的表达出来,导致沟通的困难和误解的产生。

语言也可以有误导性,某些词汇或表达方式会引起歧义和误解,甚至导致不同的思维结果。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超过了语言的能力,有些概念和想法无法通过语言来清晰地表达。

此外,不同的语言对于思维也会有不同的影响。

语言是一种文化标记,反映着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不同的语言会塑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曾经有一项研究发现,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在面对相同场景时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比如,某些语言讲究时间的精确度,而另一些语言则更注重事件的顺序,这会使得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在时间概念上有所差异。

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种相互滋养和塑造的作用。

语言通过词汇和语法的规定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而思维也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语言和思维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关系网络。

有时候,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受限于我们的思维方式,而有时候,我们的思维又受限于我们对语言的掌握。

在语言和思维的哲学探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的。

语言的发展对于人类进化史和文化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言使得人类得以进行合作和协作,传递知识和经验,分享情感和价值观。

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带来了社会和文明的繁荣。

浅谈语言哲学之于语文教育研究的启示与贡献

浅谈语言哲学之于语文教育研究的启示与贡献

浅谈语言哲学之于语文教育研究的启示与贡献语言哲学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应用的哲学分支,它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在人类思维和交流中的作用。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学习、运用和发展。

语言哲学对语文教育的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和贡献。

语言哲学强调语言的意义和价值。

语言哲学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方式。

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表达各种观点和主张,从而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语言哲学强调语言的规则和结构。

语言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一定的规则和结构,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则和结构,才能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结构和运用规则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交流。

语言哲学强调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语言哲学认为语言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认识和理解世界,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

语言哲学对语文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贡献。

它强调语言的意义和价值,使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强调语言的规则和结构,使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它强调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使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它强调语言的自由和创造性,使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言哲学对语文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贡献,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索绪尔语言学索绪尔语言学读后感范文

索绪尔语言学索绪尔语言学读后感范文

索绪尔语言学索绪尔语言学读后感范文费迪南·德·索绪尔,法国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也就是他将语言学塑造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世界语言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索绪尔语言学也成为“索绪尔主义”,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就语言而研究语言”。

1 语法索绪尔将语法定为语言学史的第一阶段。

古希腊哲学家们把语言分析和哲学研究合在一起进行,得出语法和逻辑形影相随,至今我们也有切身体会,如我们学习西方英语中的语法和逻辑也是密不可分的。

从赫尔曼·施泰塔尔在1864年,出版《特别顾及逻辑学的希腊和罗马语言科学史》到柏拉图区分出句子有静词和动词两个要素之后,经过《智者篇》阐述了谓词,《克拉底鲁篇》包含了名词和动词,一直到亚里士多德在静词、动词的连接上提出了“系动词”的名称,才逐渐完善了逻辑和语法着眼于主辞和谓辞、名称动词。

其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名词是“因约定俗成而具有某种意义的,与时间无关的声音”。

2 语文学语言学史的第二阶段是语文学。

语文学是与语言学完全不同的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其中提到语言学和语文学的区别,语言学只研究语言本身,不涉及在一定历史条下语言的运用。

在雅各布·格里木《论语言的起源》中,提出的古典语文学中,只关注语言习惯、诗歌艺术和作品内容,在基础形态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微乎其微。

而如今,语文学也就是学派校定和训释的手段和工具,具有历史时代性。

例如,中国传统语文学中“尔等”在历史的演变下,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讲的“你们”等词,都是将语言功能及说这种语言的人民的生活历史所相关的一切问题包括在内。

在索绪尔看来,不涉及一定历史条下的语言运用,只研究语言本身的话,他将群体语言分为整体语言和个体语言。

其中,在整体语言中又分为整体语言和抽象整体语言,并且整本语言学教程都是根据这几点构成框架而展开。

3 语言与理性语言与理性的区别和关系?到底逻辑占主导地位,还是语法占主导地位?“诸阶段首先是语法,此由希腊人首创,法国人一成不变地承袭,它从未以哲学观点审视整体语法本身,确切地说,它与逻辑有重要的关系。

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们通过对语言的思考和研究,揭示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古希腊哲学家们强调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

柏拉图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来沟通和交流。

他提出了“词与事物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观点,即语言中的词汇代表了外部世界的事物。

亚里士多德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式,通过语言的运用,人们可以准确地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些观点为后世语言学家们研究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语义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语言的分类和描述也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柏拉图将语言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号语言,即通过符号和象征来传达意义;另一类是描述性语言,即通过描述和定义来表达思想。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将语言分为逻辑语言和修辞语言,他认为逻辑语言是用来表达真理和推理的,而修辞语言则是用来说服和影响他人的。

这些分类和描述为后世语言学家们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语言的作用和功能也提供了重要的思考。

柏拉图认为,语言不仅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还可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他强调了语言的教育功能,认为通过正确的语言训练,可以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

亚里士多德则将语言视为人类最特殊的能力之一,他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是因为我们具备了理性思维的能力。

这些观点为后世语言学家们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古希腊哲学家们通过对语言的思考和研究,揭示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语言的分类和描述,探讨了语言的作用和功能。

这些思想和观点为后世语言学家们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言学心得知识文章

语言学心得知识文章

语言学心得知识文章语言学心得知识文章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宣告成立。

此后,哲学家、逻辑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们就开始注意语义研究。

那么,首先,什么是语义学呢?语义学又叫词义学,它是以词的内容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词义的性质,词义的发展、演变以及词语词义之间的种种关系,并揭示词义的一般规律。

而我今天将要对语言学时期中的一个时期——传统语言学时期,也就是语文学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做一个简要的梳理。

(一)语文学时期的四个阶段在欧洲大陆,语文学时期指的是整个18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

同时,在这一时期,语言学家及哲学家们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学作品也进行学术研究,这包括以文学文献为基础的文化研究。

从历史上看,“语文学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历史时期,它包括一下几个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现代时期的前夕。

古希腊罗马时期首先,我们都知道欧洲语言学始于希腊。

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语文学主要是在哲学框架内进行的,因此对语言的本质问题、词源问题、修辞问题以及语音、语法等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研究。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种语言学流派,例如:斯多葛学派、亚历山大学派等等。

中世纪时期语法是中世纪学术语言的.基础,也是七艺(语法、雄辩术、修辞学、音乐、几何、算术、天文)之一。

对于语言学历史来说,中世纪的后半期,也就是我们称为“经院哲学时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经院哲学非常重视语言学研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它兴盛时期的研究成果很多,比如说思辨语法(思辨语法是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一个明确而特殊的阶段,它受到当时基督信仰的加强,同时又反过来加强了基督信仰,它把人类知识所有的分支和学科都统一在它的体系里,是理性的主张与宗教的信仰可以在这一体系内和谐一致。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可以看作是一场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然后向外扩展,特别是在欧洲向北扩展的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学术方面最重要的部分--从意大利开始的对古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的研究得到了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他们是如何从理解语言中的being入手来建 道,语言表达中的to be 要随着具体使用情况来
立形而上学的呢?为什么要用 ontology来代表 变化,以求得主系表的一致性(如英语中的am,
他们的理论呢?本文主要作如下梳理。
is,are等)。这种语言内容和形式上的一致性正
(1)在主系表结构中,主语和表语可随不同 好与哲学上所主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
不变的因素、现象背后的本质,求证知识的可靠 词,也就是说,表达哲学思想的判断命题,离不
性。
开“to be”的存在,判断皆因主表之间的连接
可见,ontology 是关于 to be和being的学 而成。
问,这表明古希腊哲学家早就认识到要从对语言
(4)内容与形式一致。西方哲学还有一个基
的自觉关注入手来分析世界的本质和本原问题。 本原则就是,内容要与形式相吻合。我们都知
法,指语言形式化一致表达的总体特征[参见王 工匠才能造出 a bed 或 beds。柏拉图对“什么
寅、李弘,1996 第一版;2003 第二版:51]),也 是‘是’”的回答是“理念”,故而主张“共相决
与形而上学的思路逼近。正如上文所说,be要根 定个体,个体是共相的影子(这是唯实论的核
据具体情况发生很多变化,除此之外,名词有性 心)”的理念论。
合起来为 metaphysics,意为“超出形而下”,即 不定式to be,语言上这一特征正好能反映出哲
“形而上学”。这一观念是基于探索人类知识必然 学中“追问不变本质”的求真思想。
普遍性之根源提出的,主张使其成为一门解释一
(2)同物可有异用,唯“是”不变。我们知
切科学的科学,素有“第一哲学”之称。据此我 道,同一个事物可有很多不同的用途,也就可视
质的关系,以此来追问意义本身。
具体与抽象,且重在后者的思路完全一致。
(7)主语与主体。从句法上来说,be 对主
(10)具体 / 抽象之别。从第 9 点可见,to be
语和表语也有限制,如一般来说句子必有主语 与其具体的主表成分有具体与抽象之别,这一区
(无主体便不能成为言语,汉语无此要求),主语 分还体现在具体名词通过加缀(如英语加词缀-
我们知道,语言与哲学自古以来就交织在 一起,哲学研究之初就包含着对语言的思考和分
析。西方哲学家提出的很多观点至今对语言研究
仍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古代哲人也走了一
条相似之路,常将语言研究蕴涵于哲学思考之
中。将语言研究称为“小学”,就是出于将其附
属于“经学”的立场,训诂古代词语主要是为了
理解经学著作的需要。
是对事物共相和本质的把握,求得真知的普遍
“形而上学(metaphysics)”这一术语在我 性、必然性和永恒性。这就好像主系表句子结构
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因受前苏联的影响一直存在 一样,主表可变,“是”的前后名词(或其后的
误解,“孤立、静止、片面”长期以来被作为它 形容词等)可有无穷变化,而 to be却是必用之
研究生开设西方语言哲学课程的原因。不言而 @pub.sz.jsinfo.net。
喻,这一举措具有治本之功效。
27
因此我们认为,打通语言学与(语言)哲学 其中必定要有“系词”。但是当我们在陈述一个
之间的通道,解决两界相分离的两张皮,尽早实 判断句时,人们在直觉上总是将注意力聚焦在主
现两界的合流,相互取长补短,则必为本世纪语 语和表语上,重点在于理解所述和对象之间的所
当为名词,名词分为个体和集体(这对于哲学很 ness,-tion,-ery等)可派生出对应的抽象概念
重要,是讨论一类还是某一特定之物的基本出发 上。有了这些表示抽象意义的词缀,人们就很容
点),主谓当一致等。亚氏提出“十大范畴”(参 易去专门思考whiteness,thingness,thisness,
示。
(即外界现象)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人所经验的
外界事物具有多变性、暂时性、不完善性,而只
2 对 Being 的理解
有不变的共相(即本质、本原、概念的定义)才 是普遍的、永恒的、完善的,哲学就是要在这多
古希腊本体论和形而上学的建立过程就一 变的现象中找出不变的本质,真正的知识就应当
直与分析语言中 be 和 being 密切相关。
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即当研究“本体”。因此,亚 (内存于人心智中的禀赋德性,可通过助产术激
氏从对主语的分析开始提出了十大范畴,并以此 发出来)”作出解释,而且还可等同于一般原则、
来解决存在问题:依照西方语言的结构对现实世 事物是什么(是之为是的本质)。它们还可等同
界进行范畴类属的划分,再以范畴体系确定世界 于或约等于理念、共相、(绝对)真理、世界的
场景发生很多变化(即可有若干替代词语),但 式的一致性相吻合,因此being就成为哲学家所
8002 . naJ 1. o N 5.l o V
o Nl iaCr e SlLar enFe (G
28
中国外语
2008 年 1 月 第5卷 第1期 (总第21期)
关注的重要对象。
这种纯语言操作就可获得必然真的知识和结论。
巴门尼德首先提出 being 问题(是对泰勒斯水 考古学家来说可为一块化石或文物,对于战斗者
说,赫拉克利特的火说等自然哲学观的根本性突 来说可为武器,对于居家来说,可拿它作桌子,
破,把本体论研究引入到抽象的ontology轨道), 对于建筑师来说,可为屋基或门槛,对于冶炼学
柏拉图建立了ontology的基础(认为是“理念”)。 家来说,可为矿石。但它可能什么都是,也可能
言学研究的新增长点之一,或将其视为“之首” 是,而忘却了连接两者的to be。智者们从中受
也不为过。本文从对 being 的理解与翻译入手 到启发,将语言中的这一现象与哲学中“变与不
(主张将其译为“毕因”),剖析古希腊哲学中所 变”联系了起来。
蕴涵的语言观,以窥见哲学为语言研究带来的启
古希腊智者早就认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
什么、存在的本质、世界的本原、求真等。“be” 认为一个命题为真,则其断言的就必须是事物的
的含义就正好与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合拍。
本质,即事物的“相”(等于“理念”),它只能
(6)形合法使然。西方语言所遵循的形合法 以思想来把握,通过语言来操作。这就是柏拉图
(不是王力所理解的狭义形合法,而是广义形合 在《国家篇》所说的,心中有个the Bed的理念,
主题词: 语言哲学;语言学;新增长点;being;毕因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82(2008) 01-0027-06
1 引言
笔者曾于今年徐盛桓先生在《外语学刊》第 一期所组的“外语科研创新”栏目中,撰文论及 语言研究的新增长点问题。其中第一点就是倡导 将语言与哲学,特别是与语言哲学紧密结合起来 的科研思路。外语界已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出 了重要贡献,许国璋(1988)、钱冠连(2002, 2005)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后继者众多, 如李洪儒(2005,2006)、刘利民(2006,2007)、 隋然(2003)、韩红(2005)、王爱华(2006)等。 本世纪以来,外语界在这方面也举办了不少活 动,如 2005 年四川大学举办了外语界首期语言 哲学讲学班,2006 年首都师范大学召开了首届 外语界语言哲学研讨会,2007 年北京师范大学 举办了语言哲学讲学班,2008 年 1 月广外举办 了第二届研讨会。近年来很多期刊发表了这类论 文,《外语学刊》还设立语言哲学专栏,这都在 国内外语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格的变化、动词有时体态式的变化,形容词和
(9)to be 具有超越性。正如上文所言,主、
副词有级的屈折变化,但它们的原形不变,这与 表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体,而to
be 有原形与屈折变化一样。这也更加促使人们 be 却总是超越具体性事物的,对其所做出的思
通过语言来考察这类变与不变的关系,现象与本 考也就可脱离具体的事物,这正好又与哲学区分
见下文),第一范畴即为“实体”或“本体”,可 bravery 等。柏拉图在《对话集》中表现出的专
作句子主语,其他九类可作谓词来对主语进行述 问“勇敢”、“漂亮”的定义,就与这一运思方式
说。又由于句子主语的重要性,事关命题的正确 相通。他们将知识视作概念(定义)本身,是求
与否,这就突出了实体的中心地位,从而也明确 真的结果,而不是具体实物,它又可通过“德性
的替代性词语。其实在古希腊哲学中,它的本义 词。在古希腊语乃至西方屈折语中,to be还有
是“透过现象看本质”,meta 是“在上”、“超过”, 各种变化形式(如英语中有 am,is,are,was,
physics 是“物质世界”,或“形而下”或“器”, were,being,been),但其都源自一个不变的
中国外语
2008 年 1 月 第5卷 第1期 (总第21期)
语言学新增长点思考之二:语言与哲学 的交织对我们的启发
——古希腊哲学家论语言①
王寅 四川外语学院
摘 要: 本文梳理了古希腊哲学家如何从语言“to be”的用法中得到启发建立起形而上学 的哲学研究思路,以及他们有关语言的论述。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西方的语 言与哲学之间的交织关系,也可见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所产生的语言哲学有着久远 的理论基础。他们的观点至今对语言学界仍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是语言学研究 的一个新增长点。笔者主张将 being(是、存在、有)译为“毕因”,ontology(原 译“本体论”、“存在论”、“是论”、“有论”)译为“毕因论”,以避免当前这两个 术语翻译不统一所带来的麻烦。本文还论述了哲学界与语言学界关于唯名论和唯 实论的基本观点。
寅,2007)。这是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而其核 不变。这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万变之
心又是 ontology(“onto-”古希腊系动词原形, 不变”的哲学运思。正如王庆节(2004:92)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