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押题专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高考真题(第2讲)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高考真题(第2讲)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含答案)

回访真题领悟高考统计考题细观其变[理解能力题组]1.(2018·课标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意在考查实验分析与判断能力。

红色花瓣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便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能够以叶绿体为标志观察到原生质体的收缩,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由于不同部位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故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做实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观察液泡大小的变化,D项正确。

2.(2018·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知识:本题考查细胞内囊泡运输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对囊泡运输机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试题难度:较小。

A项,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B项,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经内质的初步加工后由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经进一步加工后由囊泡运输至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C项,能够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的细胞器有内质、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并不是所有的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项,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3.(2018·福建卷)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B.RNA聚合酶C RNA D.逆转录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成分及酶的本质,意在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提能专训【2】物质跨膜运输、酶和TP(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提能专训【2】物质跨膜运输、酶和TP(含答案)

提能专训(二)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本测试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临沂一模)生态酶制剂是一种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的微生物制剂。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酶在反应前后的功能和数量会发生变化B.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生态酶失活C.酶较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物质的跨膜运输、水的光解都需要酶的参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功能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A选项错误;低温不会使生态酶失活,B选项错误;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C选项正确;跨膜运输并不都需要酶,D选项错误。

2.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时,一部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B.如果温度下降5 ℃,B点将下移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作用D.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受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答案:C解析:A点时因反应物麦芽糖的量较少,一部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故催化速率较低;因图示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得到的,温度下降5 ℃,则酶的活性会降低,B点将下移;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故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作用;酶的数量有限、酶活性是一定的,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将不再提高。

3.(2018·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一模)2019年10月7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托马斯·祖德霍夫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内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囊泡膜是一种生物膜,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囊泡接受、传递和投放物质等精准行为都是受基因控制的C.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经内质、高尔基体、囊泡和细胞膜的运输、加工和分泌时,共通过5层膜结构D.特殊囊泡——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答案:C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形成小泡,故其分泌通过0层膜,C错误。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

专题02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质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3、比较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渗透: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渗透作用的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扩散。

4、比较半透膜与选择性透过膜①不同点: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而另一些物质则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

这种膜可以是生物膜,也可以物理性膜。

(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蛋壳膜等,还有人工制成的半透膜如玻璃纸、胶棉膜等)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一是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即只能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二是取决于该物质分子的大小,即某物质颗粒直径只有小于半透膜的孔径才能自由通过,否则不能。

另外,标准的半透膜应是没有生物活性的,膜上无载体。

物质通过半透膜遵循扩散作用的原理,是自由扩散过程。

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由于膜上具有载体等结构,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造成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

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

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性透过,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膜的生命活动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相同点:都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都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高考生物二轮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2014•福建理综)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B.RNA聚合酶 C.RNA D.逆转录酶【解析】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为rRNA,而催化核糖体内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物质是酶,由此可推测该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答案】 C 2.以下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有三个磷酸基团,三个高能磷酸键 B.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 C.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要消耗细胞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的ATP D.ATP是细胞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答案】 B 3.在ATP ADP+Pi+能量中②所代表的酶不存在于 ( ) 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基质 C.线粒体基质 D.线粒体内膜【答案】 B 4.(2014•重庆理综)下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乙醇�D�D→氧化肝脏乙醛氧化,乙酸�D→CO2、H2O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解析】酶具有专一性,由图示信息可推知,在人体内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与乙醛被氧化为乙酸是两个不同的反应过程,故两个反应所用的氧化酶不同,在人体内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但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可通过体温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答案】 C 5.(2013•北京高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 )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解析】本题考查对胞吐、跨膜运输、细胞衰老等过程的理解。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2.1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课时冲关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2.1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课时冲关

课时冲关练(二)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4题,每题6分,共2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4·无锡一模)将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装入一个人工半透膜制成的小袋中,就制成了一个“人造细胞”,如图所示,把它沉在装有低浓度蔗糖溶液的容器底部,其上放一适当重量(W)的砝码,细胞高度为H。

如果砝码重量W不变,当逐步增大容器中蔗糖溶液的浓度(保持呈梯度变化)时,细胞高度H与容器中蔗糖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注:横坐标为容器中蔗糖溶液浓度)()【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必须明确:(1)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2)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3)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解析】选A。

刚放入时,由于袋中溶液浓度大于袋外溶液浓度,水由于渗透作用进入袋中,H增大,随着袋外溶液浓度不断增加,透析小袋吸水能力逐渐减弱,到袋内外浓度相同时,水分进出达到动态平衡,以后随袋外溶液浓度的增加,袋外溶液浓度大于袋内溶液浓度,袋内水分外流增多,H减小。

2.(2014·南通调研)下图为生物膜简明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细胞膜局部,则膜两侧还应分布着多糖B.若b表示抗体,则该膜为核糖体膜局部C.若该图表示内质网膜局部,则b可以代表性激素D.若a表示水,b表示氧气,则该过程的进行需要消耗ATP【解析】选C。

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A项错误。

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抗体在核糖体合成后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分泌到细胞外,B项错误。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小分子固醇,是在细胞内滑面型内质网合成的,C项正确。

光反应中水的光解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但其过程不消耗A TP,D项错误。

【知识总结】内质网的功能内质网不仅可以加工蛋白质,而且可以合成脂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能专训2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能专训2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提能专训(二)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本测试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山东临沂一模)生态酶制剂是一种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的微生物制剂。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酶在反应前后的功能和数量会发生变化B.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生态酶失活C.酶较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物质的跨膜运输、水的光解都需要酶的参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功能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A选项错误;低温不会使生态酶失活,B选项错误;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C选项正确;跨膜运输并不都需要酶,D选项错误。

2.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点时,一部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B.如果温度下降5 ℃,B点将下移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作用D.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受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答案:C解析:A点时因反应物麦芽糖的量较少,一部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故催化速率较低;因图示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得到的,温度下降5 ℃,则酶的活性会降低,B点将下移;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故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作用;酶的数量有限、酶活性是一定的,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将不再提高。

3.(2014·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一模)2013年10月7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托马斯·祖德霍夫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内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囊泡膜是一种生物膜,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囊泡接受、传递和投放物质等精准行为都是受基因控制的C.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和细胞膜的运输、加工和分泌时,共通过5层膜结构D.特殊囊泡——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答案:C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形成小泡,故其分泌通过0层膜,C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高考押题(学生版)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高考押题(学生版)

专题三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1.如图表示人体肝细胞内的某种生化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具有提高该反应活化能的作用B.甲与乙的结合不需要消耗三磷酸腺苷C.若乙代表蛋白质,则丙、丁代表氨基酸D.若乙代表丙酮酸,则丙、丁分别代表CO2和H2O2.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3.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B.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C.“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D.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和低温均能影响酶的活性B.酶的催化或加热都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说明酶和加热都能降低活化能C.因为酶有专一性,催化ATP和ADP相互转化的是一种酶D.同一种酶只能存在于同种细胞中5.在绿色植物生命活动中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C.细胞进行所有生理活动都需ATP供能D.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嘌呤B.A 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稳定C.在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时刻进行D.在细胞内仅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ATP7.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 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 A 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D.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和为反应物供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在PCR中,加入DNA连接酶可连接两条DNA单链中的氢键,使双链延伸D.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9.下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

专题02 细胞的物质运输、酶与ATP-三年(2020-2022)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2 细胞的物质运输、酶与ATP-三年(2020-2022)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2 细胞的物质运输、酶与ATP1.(2022·湖南·高考真题)原生质体(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

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NaCl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孢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中NaCl浓度≥0.3 mol/LB.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D.若将该菌先65℃水浴灭活后,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2.(2022·山东·高考真题)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

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4+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B.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C.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3-会加重铵毒D.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3-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3.(2022·广东·高考真题)某同学对蛋白酶TSS的最适催化条件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pH CaCl2温度(℃)降解率(%)①9 + 90 38②9 + 70 88③9 - 70 0④7 + 70 58⑤ 5 + 40 30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反应物为Ⅰ型胶原蛋白A.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B.结合①、②组的相关变量分析,自变量为温度C.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70℃,最适pH9D.尚需补充实验才能确定该酶是否能水解其他反应物4.(2022·湖南·高考真题)洗涤剂中的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

生物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配套专题二--第讲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生物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配套专题二--第讲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分析三图如下:
①分析图甲可知:A点时,
为离子吸
收提供能量,AB段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气增多,__________
加强,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速率加快,BC段限制离子吸收速率
的因素主要是

②分析图乙可知:
主要通过影响
,从
而影响离子的吸收速率。
③分析图丙可知:AB段,
未饱和,随离子
浓度增大,离子吸收速率加快;BC段,限制因素主要是
白胞吞噬 各种分泌蛋
病菌、 白,如抗体、
变形虫吞 消化酶、蛋
食食物颗 白质类激素
粒等

【变式训练】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 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若某物质跨膜 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 运输方式分别对应图甲和图乙中的 ( )
(3)①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会存在液面差;KNO3溶液中的 K+、NO3-能够透过半透膜,不存在液面差。 ②对照实验需要标号,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滴加蒸馏水以 保持细胞活性。 ③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较大,植物细胞失水,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而KNO3 溶液中的K+、NO3-能够透过原生质层,则放在蔗糖溶液中的细 胞保持质壁分离状态,放在KNO3溶液中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 会自动复原。
A. a、N
B. b、M
C. c、N
D. c、M
【解析】选C。根据图丙可知该物质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 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分别对应于图甲和图乙中的c、N。
热点考向 3 酶活性曲线分析 【典例3】(2013·开封模拟)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 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 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 确的是 ( )

【高中教育】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教学案含解析

【高中教育】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教学案含解析

【20xx精选】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教学案含解析1.本专题知识难点较低,考查时一般是章内或章节间的综合考查,多以图像分析或综合比较的形式考查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在结构、功能上的区别与联系。

2.往往与代谢知识综合起来考查,并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高考命题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特别是归类、比较、识图辨析题型较多。

一、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

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2。

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

3。

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对无机盐离子则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因此可以说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

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二、酶的本质、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因素1。

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1.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思路分析 [重点](1)探究某种酶的本质(2)验证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②设计方案示例: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也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失去活性。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高考生物-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一、选择题1.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后装入一半透膜袋内,扎紧袋口后将此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的液体中取样并等量分装于几个试管中,各滴入不同的试剂进行相应的检测,最可能观察到的是()A.滴入碘液→摇匀→溶液变成蓝色B.滴入斐林试剂→隔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C.滴入苏丹Ⅲ染液→隔水加热→溶液变成橘黄色D.滴入双缩脲试剂→摇匀→溶液变成紫色2.某实验小组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鱼鳔膜的通透性。

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等高,实验中观察到漏斗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分子只能由鱼鳔外进入膜内B.蔗糖分子可以由鱼鳔膜内扩散到膜外C.液面静止时鱼鳔膜内外渗透压相等D.实验结果表明鱼鳔膜是一种半透膜3.将人体红细胞浸到浓度为x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

而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y的NaCl 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

比较这两种NaCl溶液浓度大小的结果是()A.x>y B.x<yD.无法判断C.x y4.下图是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④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B.此时④处的浓度一定大于⑤处C.①具有选择透过性,④中充满了蔗糖溶液D.⑤是细胞液,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浓度越来越大5.下图为某种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它代表的运输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渗透作用D.主动运输6.下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该物质可能是()A .+KB .2OC .2COD .2H O7.下列物质中,进出细胞的转运速度与浓度梯度的关系符合右图曲线的是( ) A .氨基酸 B .二氧化碳 C .核苷酸 D .钙离子8.下列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 A .氨基酸 B .+Na C .2OD .葡萄糖9.右图反映某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由图可知( )A .该酶的最适温度是bB .当温度高于d 时,该酶依然具有活性C .随着温度的升高,该酶的活性一直升高D .该酶在c 温度下的活性比a 温度下的活性低10.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专题02 物质运输、酶和ATP-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题02  物质运输、酶和ATP-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题02 物质运输、酶和ATP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B.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与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分子有关C.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D.将蔗糖溶液装入封有玻璃纸的漏斗并置于食盐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漏斗内溶液体积一定增大【答案】 D【解析】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加,因此细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错误;一般情况下,水分子都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B错误;果脯在腌制时,由于外界糖分过多,外界溶液浓度较大,细胞失水死亡。

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能够自由进入细胞中,使果脯慢慢变甜,C错误;将蔗糖溶液装入封有玻璃纸(半透膜)的漏斗并置于食盐溶液中,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但水分子和氯离子、钠离子都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因此平衡时漏斗内液面一定升高,D正确。

2.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点。

甲维持细胞正常形态,进入细胞的水分子和从细胞中出去的水分子一样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A错误;甲→乙发生了渗透失水,细胞质壁分离,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结构②细胞膜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乙→丙发生了渗透吸水,此时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小,C正确;丙细胞可能发生渗透吸水,但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只会膨胀不会胀破,D错误。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界面。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押题专练含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押题专练含解析

专题02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1.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蓝藻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通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C.ATP分子中储存着大量的活跃化学能,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D.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C.酵母菌产生CO2的过程中都有ATP的合成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解析】选B。

人体细胞合成ATP在无氧呼吸下也能产生,故A错误。

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故B正确。

酵母菌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时产生CO2,同时有ATP的合成,但在无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时没有ATP的合成,故C错误。

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因为蔗糖是否被分解无法用碘液检测,故D错误。

3.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当产物B浓度高时,可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引起酶1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1变性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也说明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A、D正确;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有着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正确。

4.取5支试管,编号为1~5,分别加入2 mL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的H2O2溶液,进行如表所示实验。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2号和3号对比,说明不同种酶的催化效率不同C.4号和5号对比,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D.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解析】选D。

2022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高考押题(学生版)

2022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高考押题(学生版)

专题三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37 ℃ol 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CO2。

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ol/L、最适温度、最适L3%H2O2+1mL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对照组:2mL3%H2O2+1mL蒸馏水保温5minB酶催化具有专一性实验组:2mL3%可溶性淀粉+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斐林试剂检验对照组:2mL3%蔗糖溶液+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斐林试剂检验C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5mL3%可溶性淀粉+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观察溶液蓝氢分解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将四种植物器官各称取3 g,切成小薄片,放入试管中,编号后进行实验。

较5白菜叶柄+较多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试管1在本实验中起空白对照的作用B不同植物组织器官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或含量可能不同C胡萝卜直根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最高D若用以上3 g各器官研磨液,实验组的反应速率都加快27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

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_______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________。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2 物质进出细胞、酶和ATP(教师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2 物质进出细胞、酶和ATP(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2 物质进出细胞、酶和ATP【2020年高考题组】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答案】D【解析】【分析】渗透作用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半透膜;②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浓度差是指单位体积溶质分子数量的差异,即物质的量浓度差异,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糖和乙糖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因此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细胞与溶液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可能是由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A正确;B、若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叶细胞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C、若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细胞失水,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D、若乙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低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而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应是乙组小于甲组,D错误。

故选D。

2.(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5)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B.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①为主动运输;Na+逆浓度梯度运出小肠上皮细胞和K+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均需要载体和能量,则方式②为主动运输;方式③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为协助扩散;水进入细胞的方式④为自由扩散;多肽等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⑤为胞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精选】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押题专练含解析1.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蓝藻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通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C.ATP分子中储存着大量的活跃化学能,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D.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C.酵母菌产生CO2的过程中都有ATP的合成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解析】选B。

人体细胞合成ATP在无氧呼吸下也能产生,故A错误。

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故B正确。

酵母菌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时产生CO2,同时有ATP的合成,但在无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时没有ATP的合成,故C错误。

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因为蔗糖是否被分解无法用碘液检测,故D错误。

3.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当产物B浓度高时,可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引起酶1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1变性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也说明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A、D正确;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有着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正确。

4.取5支试管,编号为1~5,分别加入2 mL物质的量浓度为1。

0 mol/L 的H2O2溶液,进行如表所示实验。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1 2 3 4 5加入物质蒸馏水锈铁钉生土豆块熟土豆块生土豆块、稀NaOH溶液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A。

1号和3号对比,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2号和3号对比,说明不同种酶的催化效率不同C.4号和5号对比,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D.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解析】选D。

分析5支试管所加入的物质及实验结果可知,2号中锈铁钉含有的Fe3+可以催化H2O2分解,但气泡较少;3号中生土豆块含有的H2O2酶能催化H2O2分解,气泡很多;4号中熟土豆块因高温导致H2O2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分解,几乎无气泡产生;5号中稀NaOH溶液导致生土豆块中的H2O2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分解,几乎无气泡产生;1号作为对照组。

3号和1号对比,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2号和3号对比,说明H2O2酶的催化效率比Fe3+的高,即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3号和4号对比,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5号和3号对比,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

由于没有设置多种不同温度,故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5。

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实验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中曲线a所示,第二次实验仅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b表示。

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改变了酶的种类B.改变了酶的用量C.改变了底物浓度D.改变了反应温度6.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 A.温度B.pHC.淀粉溶液量D.唾液量【解析】选C。

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进行到12 min后,还原糖的生成量不再增加,两组反应都不再进行,改变某一条件后生成物总量降低,反应物淀粉溶液量减少会导致此结果。

而改变温度、pH和唾液量均只会改变反应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不改变生成物总量。

7.如图中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曲线的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B.在曲线的B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可以用曲线b表示C.酶的数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D.降低pH,重复该实验,曲线中B点位置不变8.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酶对温度和pH的耐受程度(即保持活性的范围)的差异,科研人员作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酶对温度的耐受程度比乙酶大B.在pH为6~7的环境下,几乎测不到甲酶活性C.甲酶活性在任何环境中都比乙酶高D.测定pH对酶活性影响时温度应设为20℃9.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新鲜猪肝研磨液、唾液,一段时间后测得底物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乙表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曲线甲与曲线乙对照反映了无机催化剂具有专一性B.曲线丙表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曲线甲与曲线丙对照反映酶具有专一性C.曲线丙与曲线乙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曲线甲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唾液淀粉酶与该底物不能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解析】选A。

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由图分析,催化效率丙>乙>甲,则三条曲线对应的条件是:甲为唾液,乙为二氧化锰,丙为新鲜猪肝研磨液。

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曲线甲、乙对照不能得出无机催化剂具有专一性。

同理,曲线甲表示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曲线丙表示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二者对照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正确。

和乙相比,丙催化的时间短,效率高,因此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

曲线甲不下降的原因是酶具有专一性,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D正确。

10.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

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PO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B.相同温度时,pH 7。

8的酶促反应产物比pH 8。

4的少C.在制备麦芽过程中应将反应条件控制在温度80 ℃、pH 8。

4D.高于90 ℃,若PPO发生热变性,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变性越快【解析】选C。

在温度80 ℃、pH 8。

4的条件下,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高,降低啤酒质量,C错误。

11.下表是其他条件均为最适情况下探究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相关实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一(乳糖浓度为实验二(酶浓度为2%)10%)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0 0 0 01% 25 5% 252% 50 10% 504% 100 20% 655% 200 30% 65A。

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B.实验二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会增大C.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 ℃,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D.实验的自变量是酶浓度,实验二的自变量是乳糖浓度12.如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解析】选C。

首先根据曲线变化判断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故在A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故A错;图中E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酶的最适pH,故B错;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pH、低温下保存,故C对;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当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时,高温时反应速率不会为零,故D错。

13.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生理过程)。

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 h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

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用化学物质阻断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___________,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________。

【答案】(1)细胞呼吸ATP和ADP相互转化迅速(2)腺苷(3)受体细胞仍能接受部分神经信号(或受体细胞的膜电位仍会发生变化) ATP的受体14.新的研究表明,专性嗜热菌株的嗜热酶在处理食品和造纸工业废水、芳香族化合物、氰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机难降解物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图所示为降解污染物过程中由该酶催化的反应与未使用该酶的非催化反应的自由能变化情况。

请据图回答问题:(3)及时观察时,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是因为___________。

(4)放置几分钟后,该组同学发现3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竟然有少量气泡产生。

请分析:3组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2组有少量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解析】(1)对1、2、3组马铃薯块茎的处理分别是用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均为5 min,故①是浸泡5 min。

1、2组马铃薯块茎分别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处理后,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后不产生气泡,说明强酸和强碱影响了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3组马铃薯块茎没有用酸和碱处理,该组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强,会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从而产生大量气泡,故②是有大量气泡产【答案】(1)浸泡5min 有大量气泡产生(2)马铃薯块茎圆片的大小、浸泡时间(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用量、观察时间等)(3)强酸、强碱使马铃薯块茎圆片表面的过氧化氢酶失活(4)过氧化氢分解完毕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气体得到积累,形成少量气泡(浸泡时间短,HCI、NaOH只破坏了马铃薯块茎圆片中部分过氧化氢酶的结构,使得过氧化氢分解减慢,放置几分钟后气体积累形成气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