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教育】K12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 (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7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7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7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进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那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

重难点分析: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本单元要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

是重点,也是难点。

要教会学生在吟诵中有所〝得〞、有所〝悟〞。

第一就要让学生产生朗读的爱好,乐于沉醉其中,摸索、感悟。

因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是专门重要的环节。

2、〝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在学习中,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这种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鼎湖山秀美风光。

教师补充。

在优美的音配画中,学生介绍有关鼎湖山的相关资料。

2指导学生带着咨询题读课文。

摸索:勾画作者游山踪迹,查找作者感情进展的脉络。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和旁批。

3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二、反复诵读,深入明白得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咨询题设计:鼎湖山可写之景专门多,而作为游记,也应较全面地介绍。

作者什么缘故要集中笔力写山泉?又是如何样做到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学生带着咨询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摸索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讨论、交流3指导学生重点朗读第二三段:1、体会比喻的妙处〔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找出下文中与此相呼应的比喻。

3、引用楹联有何作用?4、应用如何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气语调、摸索、交流、个不朗读、其他学生评判三、语文活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播送音乐,指导学生用心倾听、感受。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第1课时)教案 苏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第1课时)教案 苏

《鼎湖山听泉》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结构。

一、导入新课1.导语: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七星湖齐名。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

2.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二、自学成果展示(自主学习记录卡情况反馈)1.字词积累。

肇.庆(zhào)泠.泠(líng)淙.淙(cóng)一脉.(mài)怅惘(chàng)汩.汩( gǔ)古刹.(chà)拾.级(shè)污垢.(gòu)繁衍.( yǎn )2.描写山和泉的诗句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⑥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⑧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⑩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3.文学常识作者简介:谢大光男,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小说家》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三、指导诵读1.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学案(1)(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学案(1)(新版)苏教版

第一课:鼎湖山听泉(1)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领会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组织材料的特点。

3.分析掌握文章中丰富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学习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能分析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一泓.()楹.联()怅惘..()古刹.()万籁.俱寂()磅礴..()()污垢.()遐.想()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那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

(2)到此已无尘半点,。

3.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摘录一句描写山或泉的诗句(写出完整的一句)。

【课堂助学】一、情景导入。

二、吟哦讽诵。

三、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最为真切?并说说几处听到的泉声有什么不同。

四、赏析精彩语句。

五、总结【课后练习】1.抄写课前预习字词注音两遍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镜泊湖的黄昏⑴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

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

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

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⑵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⑶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

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⑷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

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

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

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⑸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1)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1)苏教版

鼎湖山听泉(二)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5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5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5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2、理清文章线索3、分析把握文章中丰富的修辞运用手法教学过程一、激趣激发,导入课文〔3分钟〕学生讲出三到五个风景名胜之处,并能用俗语谚语或民间传奇简略介绍:如〝自古华山一条路〞;〝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西湖与白娘子……广东鼎湖山,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奇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

〔黄帝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

〕二、预习检查〔2分钟〕1、生字词注音古刹.磅礴..雄浑.万籁.俱寂一泓.楹.联怅惘..2、讲明词义拾级:逐步登阶盎然:充满活力的模样迥然:形容差得专门远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万籁俱寂:一点声音都没有,形容专门安静3、文章体裁:游记三、课文朗读〔15分钟〕1、默读全文,要求:想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刻、什么地点听得最为真切?移步换景,按地点的转移和时刻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山脚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山顶庆云寺2、学生任选一段,教师范读3、学生选段朗读:一二三四八,任选一段,有感情地自由朗读4、指定学生朗读一段〔两人次〕四、课文讨论〔10分钟〕1、找出三个景点处描写泉声的语句寒翠桥:泉声如稚嫩笑语,泉影半含半露,欲近故远;补山亭:泉影越不可寻,泉声更加悦耳;庆云寺:深夜听泉,层次分明,如同一曲交响乐;2、讨论课后练习三〔1-3〕⑴〝此中精神〞指人到补山亭,泉声让鼎湖山变得年轻,让人变得心灵纯洁,如入清亮透亮的境域。

这幅对联正抓住了此点,一语双关,让人不觉颔首称妙:〝已无尘半点〞,既是指鼎湖山补山亭处空气清新沁人心肺,又是指泉声悦耳令人心静脱俗,忘了尘世俗务。

正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样。

⑵开放性回答题:泉影不可寻,那么少了许多视觉上的纷纷扰扰,静心倾听,泉声自然悦耳得多。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9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9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9doc初中语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明白得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精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明白得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精妙有味。

四、教学时刻:三课时课前预习:查阅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试着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明白得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讲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

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奇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

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院多〞、〝瀑布多〞驰名于世。

揭题:10 鼎湖山听泉二、看图片,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

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形。

〔1〕认读生字词。

A 肇庆倾听蒙眬汩汩B 草丛暮色古刹汇聚穿越轻柔清脆草丰林茂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纯洁悦耳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轻巧爽朗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万籁俱寂厚重回响雄浑磅礴铜管齐鸣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蓬勃生气〔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第1课《鼎湖山听泉》说课稿(苏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说课稿(苏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说课稿(苏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讲教材内容:«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

本课上承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下连后三篇散文。

课文以游踪为线索,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本文可使学生提高朗读技巧,积存语言,明白游记散文的写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讲学生初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明白得能力,富于想象,喜爱朗读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

本课语言生动易明白,学生能够在读中领会鼎湖山泉声的精妙。

〔三〕、讲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单元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而«鼎湖山听泉»又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本文当作这一单元的范文,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为此教学本文时把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杰出段落作为教学的重点,明白得作者寄寓的人一辈子哲理作为教学的难点。

特拟定以下目标:1.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讲出每次听泉的感受。

2.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杰出段落,明白得作者寄寓的人一辈子哲理。

二、讲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语文是实践性专门强的课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采纳了分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展现图表和音乐。

三、讲教学过程:〔一〕比较激趣,自然导入鼎湖山可写的景物专门多,然而作者精心取材,把视线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写景的角度也专门专门,从〝听〞字入手。

因此,本文教学的起点,也从〝听〞字入手。

组织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一诗,提咨询:这首诗是从哪个感官角度来写的?从诗题上哪个字就明白?〔视觉——〝望〞〕明确:通常写景以目赏为主,听觉的心处于次要的地位,然而谢大光在赏泉时却来个颠倒,要紧从听觉来写,让人们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显得空灵多姿。

九年级上《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上《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上《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的内容和情感表达;2.掌握新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掌握新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三、教学准备•教材:《鼎湖山听泉》教材;•教具:黑板、标志笔、教学PPT;•其他:制作PPT,准备配套练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感知(15分钟)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张鼎湖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

2.出示课文标题:《鼎湖山听泉》。

请学生猜测该文的主要内容,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涉及到的感触和情感表达。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25分钟)1.同桌合作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阅读,交流理解,梳理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教师点拨: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解释生字词,并让学生进行单词和短语的积累。

步骤三:情感与欣赏(20分钟)1.配乐欣赏:播放配乐《鼎湖山听泉》,让学生通过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与欣赏。

2.学生欣赏:学生将课文中几个比较有感染力的诗句抄写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同学。

步骤四:交流与讨论(20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鼎湖山的景色和它所向人们传递的意义,如何用文章和诗句表达出来。

2.展示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步骤五:拓展与延伸(20分钟)1.鼎湖山文化介绍:通过教学PPT,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鼎湖山的历史、文化、传说和名人故事,让学生对鼎湖山有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交流分享:学生根据自己在拓展部分的了解,选择一个鼎湖山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鼎湖山的美丽景色和其所传递的情感。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精选5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1【设计思路】《鼎湖山听泉》是苏制洪编教材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本文当作这一单元的范文,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进而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以“听泉”为中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线索,梳理文脉,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二课时进行深度阅读,抓住一个“听”字,重点赏析第8段“枕泉而眠”,理解作者是如何由听泉而领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注重诵读教学,采用“六读”教学法让学生吟哦讽诵,从诵读中得到启发,最终应达到能理解作者在状写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寓理于景,理解作者在景物状写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六读”教学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讲,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四次聆听到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第四次听泉。

第一步:听读——感知文意。

(8分钟)1.听录音(第8段),圈点出每词美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提示: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第二步:析读——赏析美点。

(12分钟)1.作者笔下的泉声很美,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

例: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听到的第一个层次。

九年级语文上册1《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鼎湖山听泉》【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思考。

”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明确提示学生“要发声读,读的正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

”因此,在有感情地朗读后,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但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会学生“读中悟,悟后读,读后思,把感悟、理解和欣赏统一起来。

”【教材分析】《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

本课上承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下连后三篇散文。

课文以游踪为线索,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本文可使学生提高朗读技巧,积累语言,明白游记散文的写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鼎湖山可写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视线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写景的角度也很独特,从“听”字入手,贯穿始终。

【学情分析】听泉,令人耳目一新,课文又是令人向往的风景游记类题材,学生看到课题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学生会学得比较投入。

且初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喜欢朗读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

本课语言生动易懂,学生可以在读中领略鼎湖山泉声的美妙。

【教学目标】1.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

2.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想象等方法运用的含义与作用。

3.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式】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在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尝试着研读课文,能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3.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4.读、背本文精彩片段,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和典雅凝重。

教学重点: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读、背本文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1.尝试着研读课文,能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2.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教学计划: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教学重点: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教学难点: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生字词。

2.查阅关于鼎湖山自然景观的资料。

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制定教学目标。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请学生诵读单元导语,归纳出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诵读单元导语,归纳单元教学目标。

2 你知道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指的是什么地方吗?你能说说这颗“绿色明珠”美在何处吗?听,思考,回答。

3 根据预习,说说《鼎湖山听泉》值得你学习的目标。

老师加以指导,民主集中,得出本文共同的教学目标。

说、听4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名篇欣赏鼎湖山美丽的风韵。

听二.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请学生交流预习时圈点勾画的生字词(说出已经解决的有哪些,板书出没有解决的有哪些)交流、板书支架式教学2 请学生讨论解决板书的生字词。

讨论解决生字词。

3 问:什么叫朗读?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如何达到这目标?((1)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2)读得响亮、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出感情(3)扫除生字词障碍、集中注意力、放开喉咙、勤奋练习)直接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鼎湖山听泉》谢大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按照旅游作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的,但是它不是直线前行,而是有着起伏跌宕的。

同时,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教学目标:Array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自学:1.通读课文。

2.运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解,把握所有生字词。

3.查阅关于“鼎湖山”的相关资料。

4.了解游记散文的特点,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词句。

5.理清文章的思路,进行归纳。

6.找出文中描写泉水的语句,体味妙处。

7.结合课后练习四背诵第八自然段中的一段文字,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8.质疑,把阅读中的问题写下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

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鼎湖山这个名字大家也许不太熟悉,可是它却和华山、泰山一样饮誉中外,鼎湖山泉水丁冬,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一、请学生介绍“鼎湖山”它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文中的七星岩)齐名。

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在此铸过鼎,于是改名。

鼎湖山风光秀丽,林木葱茏,生长着许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着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一颗明珠”。

二、字词:(投影)(一) 1易读错的字①肇庆zhào②泠泠淙淙cóng③怅惘chàng wǎng ④古刹chà⑤菩提pú⑥汩汩gǔ⑦拾级shè(二)易写错的字⑴宛如⑵迸跳⑶雀跃⑷身不由己⑸佯作⑹驻目⑺安详⑻应答⑼嬉戏忘返⑽可见一斑⑾繁花似锦⑿生意盎然⒀绿阴如盖⒁分辨⒂清晰⒃清脆⒄雄浑⒅诞生⒆繁衍⒇新陈代谢(21)万籁俱寂(三)近义词组(1)宛如:如同; 似乎; 犹如; 宛若; 仿佛三、检查朗读2“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板书)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1.诵读要领:一、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二、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以情带声,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文章的美感,三、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

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2.读前准备:独自按朗读要领轻声试读,边读边思,边思考边批注,力求理解思想、感情、内涵。

(老师范读、范讲课文前二段,讲解内容具见书。

请学生们认真倾听,领会诵读、评点要领。

)学生自由朗读、评点余文。

3.请同学们站起来,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看哪个同学读得好。

并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写法、内涵等方面谈。

(学生大胆发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下面,每组学生各齐读2段,注意诵读要领。

(老师对诵读进行评价)四、整体感知1.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而谢大光却写得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在哪里呢?提示:从课文题目中找两个关键字?(听”和“泉”)(一般的游记,写景以视觉为主,而本文却突出听觉)非常好,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那么这“听泉”二字也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板书)1.通过刚才的诵读和讨论,大家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学习。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记文章的概括方法。

再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

)2.对,本文也是这样来写的。

谁来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七星岩——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寺旁客房)3.这种写法叫做(移步换景)作者从各个角度来写泉,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

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黄昏——晚饭后——夜间。

)4.谁来概括本文顺序:(课文以空间转换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板书)5.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请根据地点的变化及相应的内容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l段)初闻泉声,如见泉影;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爱上山泉;第三部分(第4—7段)从补山亭仰望,在庆云寺漫步;第四部分(第8—10段)寄宿客房,从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

(投影)五、研读品析1.老师在课前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疑问,可以先请教大家吗?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

声)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

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不是)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

(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4.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也就自然而然了。

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指名诵读2段。

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青山幽泉,了?5.有了这样的领会越发使人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

一路寻声而来,泉声却不在单调了,暮色里,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妙的境界。

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指名读文句。

处描写的理解。

(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6. 阅读文章第八段,思考: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出这样的内容?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作者听到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死亡”等等。

(山泉是山的灵魂)(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1.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2.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8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一、自学检查(生字词默写,第八段背诵)二、合作探究1. 文章开头交代游览鼎湖山的背景有什么作用?(开头点明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是作者从想看山发展到听泉的重要前提,为下文的听泉作铺垫)2.赏析第二部分(1)见到时隐时现的山泉,你会联想到什么?(2)登山使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身心了无杂尘”,你有过这种体验吗?(3)在山上补山亭内有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半点尘,上来更有碧千寻”,这是什么意思呢?3.文章重点写鼎湖山听泉,而文中有两段文字写了半山上的庆云寺,这两节文字能否去掉?为什么?尽管文章重点写鼎湖山听泉,但庆云寺作为鼎湖山历史文化的象征,同时作为鼎湖山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有必要对它做简要的介绍,更何况庆云寺周围的美景,也是鼎湖山美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写庆云寺的两节文字不能删除。

三、品读赏析什么时候人的听觉最灵敏感觉最细腻?应是深夜听水声时。

这个水声,可以是“雨打芭蕉叶”,细听“巴山夜雨涨秋池”;可以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倾听“青草池塘处处蛙”;也可以是坐着夜航船,听着一路的桨声,聊着一路的闲话。

可惜,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这些传统的东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让我们借谢大光的笔,来感受一下入夜时分,万籁俱寂,在古刹客房中倾听泉声的美妙之处吧。

(一)课文朗读1.教师范读后三段。

2.学生自由朗读后三段。

3.指定两人次朗读后三段“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

4.全班朗读“那柔曼如提琴者……各自发出不同的声响”。

5.快速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

(二)研读第八段1.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

)2.点明“万籁俱寂”有什么作用?(以声衬静,也是听得分明的原因)而白天的“浑然一片”与夜晚的层次分明间就构成(对比)3.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泉声格外清晰;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引发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夜晚,鸟儿栖息了,一切都趋于平静。

因为山静,更显得泉响,而在到处都流淌着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却能让我们欣赏到其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是美妙的,美妙在哪儿呢?美妙在“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像琵琶一样清脆的”、“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

课文通过这些比喻,写出泉声的千变万化,把泉声写得很具体,有层次,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泉水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4.“绕过”、“拍打”、“穿越”、“流连”,这些词语更是把泉水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欢快,让我们感觉到泉水与人是那么的亲近,那么的充满活力。

只有真切地去感受,才能体会到泉水的美。

美的感受孕育出美的语言,美的语言写尽了泉声的美。

6.比较阅读并分析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美的感受?比较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1)第8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与下面这段进行比较,看谁写得好。

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溪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水,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