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与碳金融发展
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目审批过程 比较复杂, 开发周期也较长 , 导致C M项 目交易成 D
低 三 高) 基 础 , 为 以低 碳 发 展 为 发 展 方 向, 以节 能 减 排 为 发 展 本较大, 因此, 金融机构不愿向其融资。
方式 , 以碳 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
缺乏鼓 励金融机 构支持低碳 经济发展 的优 惠政 策。自中
发展低碳经济, 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与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然要 国人 民银行颁布 《 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 融服务工 求。 发展 “ 生态金融” “ 和 碳金融” 成为 我国金融机构, 特别是 作的指导意见》以来, 我国政府没有继续制订鼓励金融机构支 银行业发展 的新趋 势和潮流 , 必将导致我 国金融业 发生巨大 持低碳经济发展 的优 惠政 策和措施。 个商业银 行内部既没 各
_
- j冒 埋
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的金融创新 问题研究
贺 海波 曾海 燕
【 要】 摘 面对当 前经济低碳转型的趋势, 传统金融体系 要变革已有的制度和服务理念, 需 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
求。 文章剖析 了当前我 国低 碳经济发展 过程中金 融创新面临的主要 问题 , 并提 出了 促进我 国低 碳经济发展 的金 融创
易。 联合执行机制 (D 是指发达国家通过项目合作, j 将其中一 易, 通过碳排放权现 的减 排量 转让给另一个 国家, 同时在转 让方的 在全 国形成 统一的碳排 放权交易平台, 在C DM项 目二 级市场 配额 上扣减相应的排放额 度。 绿色开发机制 ( M )的主要 和标准化的配额交易还是一片空白, CD 因此我国没有碳排放权定
20年5 0 6 月与国际金融公司 (F I C)签署 了 《 效贷款合 作协 排放权期货市场交易的企业可以与需求者进行现货交易, 能 由市
碳中和目标下加快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金融发展研究》第4期DOI :10.19647/ki.37-1462/f.2022.04.013碳中和目标下加快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刘帆杨晴(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黑龙江哈尔滨150036)一、前言人类社会的进步伴随着能源结构的变迁,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促进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环境受到了巨大冲击,碳减排日益成为全球新的共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最大公约数。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发达国家曾经历的高能源消耗发展阶段,面对既要发展、又要控制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重目标,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30年时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仍面临很大挑战。
环境优化的正外部性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成本收益难以直接对应,碳排放的经济化、金融化是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途径。
如何有效发挥碳金融作用、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对推动绿色经济的全面转型和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国内碳金融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国内碳金融市场发展特点(一)碳金融政策设计日益完善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从顶层设计层面首次提出我国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
2016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提出“碳金融”概念,要求通过碳金融等金融工具推动绿色发展。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有序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租赁、碳债券、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扩大交易主体范围,让更多的合格机构和个人参与到交易中来,并鼓励机构开发与碳金融相关的各类金融产品,建设碳基金,发展碳金融衍生产品等,碳金融市场相关政策设计和规划逐渐完善。
碳金融对碳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碳金融对碳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纷纷寻求低碳发展路径。
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对于推动碳市场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碳金融对碳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碳金融市场概述碳金融市场是指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项目投资、碳信用评级和碳金融衍生品等业务。
碳市场的建立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碳排放权的合理分配和碳排放成本内部化,从而促进全社会低碳转型。
二、碳金融对碳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1.提高碳市场流动性碳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
碳金融产品如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可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交易工具和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碳市场。
提高市场流动性有利于发现碳价格,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碳市场功能的发挥。
2.促进碳减排项目投资碳金融可以为碳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通过发行碳债券、设立碳基金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低碳领域,推动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有助于提高碳市场供给,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3.完善碳信用体系碳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完善碳信用体系。
碳信用评级机构可以为市场提供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提高碳信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碳金融产品如碳保险、碳回购等,可以为碳信用提供风险管理和流动性支持,增强市场参与者对碳信用的信心。
4.推动国际碳市场合作碳金融具有跨国界的特性,有助于推动国际碳市场合作。
通过碳金融市场,各国可以共享碳减排经验和资源,实现碳排放权交易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这有助于降低国际碳减排成本,促进全球碳市场发展。
5.助力国家低碳政策实施碳金融可以为国家低碳政策提供支持。
通过碳金融市场,政府可以对碳排放权进行调控,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
此外,碳金融产品可以帮助企业规避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风险,降低政策实施成本。
三、结论总之,碳金融对碳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碳金融有助于提高碳市场流动性、促进碳减排项目投资、完善碳信用体系、推动国际碳市场合作以及助力国家低碳政策实施。
碳金融发展现状
碳金融发展现状一、引言碳金融是指将碳排放权作为交易品种,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减排和节能的一种金融形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金融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二、碳金融发展历程1. 京都议定书签署——碳市场的起点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体目标,并提出了三种减排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实施(JI)和排放交易(ET)。
这也标志着碳市场正式启动。
2. 欧盟ETS建立——碳市场规模扩大2005年,欧盟ETS(欧洲排放交易体系)建立,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欧盟ETS采取“固定总量、分配许可证”的方式进行交易。
该政策规定欧盟各成员国每年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碳排放权,这些排放权可以在欧盟内进行交易。
3. 中国碳市场建立——国内碳金融起步2007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推进气候变化应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具体方案。
2009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六个城市成为国内首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城市。
4. 全球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碳市场中。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碳市场。
三、碳金融发展现状1. 碳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全球碳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
其中,欧洲ETS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之一,其它地区如美国、韩国、新西兰等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碳市场。
2. 碳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随着碳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入,碳金融产品也日益多样化。
除了碳排放权交易外,碳信用、碳减排证书等也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3. 碳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碳市场中,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全球范围内,欧洲ETS仍然是最具竞争力的碳市场之一,而在国内,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碳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碳金融研究与分析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碳金融研究与分析【摘要】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对碳金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接着在解释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碳金融的定义和作用,以及碳金融在低碳经济中的应用情况。
还分析了碳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在强调了碳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推动作用,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碳金融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研究,分析,定义,作用,应用,挑战,趋势,推动作用,建议,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全球范围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应用,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碳金融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碳金融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如碳市场不成熟、监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对碳金融的概念、作用、应用、发展挑战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碳金融在低碳经济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碳金融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具体来说,主要目的包括:1. 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特点,探讨碳金融在低碳经济中的定位和作用;2. 揭示碳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分析未来发展趋势;3. 探讨碳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推动作用,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为促进碳金融发展和低碳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碳金融在低碳经济中的应用和发展,旨在为实现低碳经济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低碳经济概念及特点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的减量和碳排放效率的提高,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保护环境。
关于金融管理创新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
( ) 融 管理 支持低碳 经济存在 的 二 金
问题
和 自然性 灾害 ,频发的 自然灾害反映 了生
态 的恶化 ,人 为的过渡开发和无节制 的向 大自然 索取 , 使得很 多自然规律被打破 , 如
1政策激励措施不够。 虽然 , 低碳产业
以及低碳金融服务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 但其固有的高风险 、收益不确定性等特征
却极大的抑制 了国内金融机构介入其 中的 积 极性 ,低碳金融服 务从整体上对于金融 机 构而言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因而 ,我国
低 碳 产 业 还 处 于 政 策 扶 持 、投 资 阶 段 。 但 是 ,随 着 低 碳 产 业 ,尤 其 是 节 能 环 保 产 业 的飞 速 发展 ,政 府也 陆 续 出 台 一 系 列优 惠
促进消费者将消费偏好转 向低碳产品。
途径 :我 国正 在经历工业化 、城镇化快速 发展 的特殊 阶段 , 然GDP 虽 增速长时 间居
于 国际前列 , 但我 国的单位 GDP 能耗却远
远高 于发达 国家 ,是 日本的八倍 ,如果未
来 仍然按 照这种粗 放式 的经济 发展模式 ,
我 国金 融 系 统 支 持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的 现 状 和 问 题
国 际 潮 流 。 另一 方 面 ,低 碳 经 济 的发 展 也
离不开金融 支持 。金融 因素可 以通过促进 低碳技术创新 ,进而达到促进低碳经济增 长 的目标。具体表现 为,金融管理 支持可 以促进企业加大低碳技术研发 的力度 ;可
以促 使 生 产 企 业 大 量 使 用 低 碳 技 术 ;可 以
金 融 机 构 发 展 战 略 转 型 :金 融 机 构 通 过 提
“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挑战及路径
“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挑战及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已成为各国共同的责任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绿色金融不仅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域,还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路径,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梳理了绿色金融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探讨了绿色金融在支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分析了当前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包括政策环境、市场规模、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如风险评估与量化、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监管框架与政策协同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和策略。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绿色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创新,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普及化。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推动绿色金融在“双碳”背景下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绿色金融的概念及理论基础绿色金融,又称为“可持续金融”或“环境金融”,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目的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绿色金融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
环境经济学强调在经济发展中要考虑环境资源的价值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绿色金融提供了经济分析框架。
可持续发展理论则要求金融活动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为绿色金融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金融创新理论则认为,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以满足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
我国碳金融政策
我国碳金融政策
我国的碳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这种政策通过建立碳排放权的配额制度,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的排放量进行排放,超出部分需要在市场上购买配额。
2.发展碳抵消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等方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种政策旨在促进企业实现低碳转型。
3.实施碳税和碳补贴:对高碳排放的企业征收碳税,对低碳排放的企业给予补贴,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4.支持绿色金融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为低碳转型提供融资支持。
5.推动碳市场国际化: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促进全球气候治理。
这些政策的目标是通过金融手段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促进经济向低碳转型。
同时,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做大我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市场的建议
做大我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市场的建议一、碳市场和碳金融市场发展基本情况(一)碳市场一是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全国领先。
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省CDM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483项,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的比重为9.55%;在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367项,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的比重为9.64%;已获核证减排量(CERS)签发143项,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的比重为10.02%。
二是CDM项目开展范围广。
从15个市(州)(昆明除外)2009~2014年的情况来看,有12个市(州)已开展了CDM项目交易(玉溪市、昭通市、红河州3地未开展)。
截至2014年末,12个市(州)CDM项目交易累计128笔、金额4295.12万美元。
交易方式主要有跨境出售碳排放权、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作为中介出售碳排放权和国内交易所出售碳排放权3种;购买方主要涉及英国、意大利、德国、荷兰、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
三是已具备成功案例。
2004年,省开展森林多重效益CDM 项目。
目前,试点地腾冲的碳汇林项目植树有5000多亩,参与种树的村民已开始享受这片树林带来的额外收入——卖碳汇额度的净收入有100多万元。
2006年8月,解化集团与英国益可环境国际金融集团公司正式签订了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和投资协议。
该CDM项目由英国益可公司全额投资,从项目实施起到2012年,解化集团公司将由此产生的氧化亚氮减排量全部出售给了益可公司。
该项目使解化集团每年氧化亚氮的排放量从1790吨削减至266.8吨。
(二)碳金融市场为了解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昆明中支向全省26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问卷,共有24家进行了回复。
从反馈情况来看,碳金融市场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参与面小但业务类型不少。
截至2014年末,有7家机构开展过碳金融业务,占比不到30%,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
2009年以来,这些机构在支持碳金融交易项目中,发生过7种类型的金融业务——碳权质押贷款2次、碳权融资租赁1次、碳权托收保付2次、碳基金理财产品1次、项目贷款2次、碳债券2次和碳保理1次。
碳金融产品的创新
标题: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正逐渐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手段。
碳金融产品作为这一领域的创新产物,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也为全球环保事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本文将探讨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及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
一、碳金融产品概述碳金融产品主要指以碳排放权为核心的金融产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绿色债券、碳基金、碳保险等。
这些产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碳排放权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从而推动减排成本的社会分摊,促进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碳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性1.应对气候变化:通过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推动更多的企业参与低碳转型,降低减排成本,加快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有力地应对气候变化。
2.金融市场发展:碳金融产品的创新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领域,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资产配置手段。
3.经济发展:碳金融产品的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通过碳金融产品的投资,可以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碳金融产品创新案例分析以绿色债券为例,绿色债券是一种专门用于支持环保项目和低碳经济的债券。
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企业可以获得低成本的资金,用于低碳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例如,某公司发行了一支绿色债券,用于建设零排放的发电厂和推广清洁能源。
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碳排放量,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绿色转型。
四、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碳金融产品将向着更加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区块链技术将在碳金融产品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碳排放权的交易提供更加透明、安全的环境。
其次,碳交易市场将逐渐与数据科技(DT)结合,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碳排放监测、交易和管理的效率。
此外,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的碳信用资产交易平台将逐渐兴起,为碳金融产品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选择。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1. 不成熟的市场体系:我国碳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市场规则制定
还不完善,商业碳金融机构的发展不足。
2. 缺乏市场参与者:碳市场需要众多参与者,但目前我国还没
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碳市场,参与者缺乏。
3. 国际压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在国际
气候变化议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同时也承受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 完善市场体系:在制度建设和市场规则方面,应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碳市场法律制度标准,逐步实现碳市场的多元化和规模化
发展,并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进入碳市场。
2. 积极推动参与者进入:政府可以利用政策性资金引导更多的
券商、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进入碳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提高碳市场的参与率。
3.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合作,推动建立国际碳
金融协议和交易规则,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碳减排。
总之,要发展碳金融市场,需要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企业的
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完善碳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和规则,吸引
更多参与者进入碳市场,建立健全的碳市场机制,从而推动全国碳
减排、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碳金融相关政策
碳金融相关政策
碳金融是指以减少碳排放和促进碳市场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业务。
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碳金融成为了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热点。
为促进碳交易和降低碳排放,不少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
1. 碳交易市场政策:各国建立了碳交易市场,通过发行碳额度,引导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碳交易市场政策包括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抵消市场、实施碳税和碳补贴等。
2. 能源政策:各国出台了一系列能源政策,旨在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能源政策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鼓励能源效率提升、推广绿色建筑等。
3. 财政政策:各国政府出台财政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碳减排。
比如,通过对公司税收的减免或增加碳税的方式,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碳信贷、碳基金等方式,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4. 技术政策:各国政府制定技术政策,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技术政策包括设立研发基金、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等措施。
总之,碳金融相关政策是各国政府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未来,碳金融市场将逐步成熟,政策将不断完善,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的支持。
- 1 -。
关于我国碳金融发展问题的探讨
一、引言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成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
当时就有科学家提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
可见,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了低碳经济这个概念。
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质量。
在金融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碳金融”这个概念,像一股新鲜血液一般被注入到金融领域,并在全世界不断发展壮大。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要求38个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之前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降低%,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碳金融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全新的金融概念,它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
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碳交易中介服务、银行贷款和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
它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的不同在于,碳金融的核心是碳排放权,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不再是免费的公共资源,基于经济实力、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进行多方博弈所形成的碳排放量成为一种可以获利的能力和资产。
碳金融正式形成后,许多国家都纷纷出台政策促进碳金融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质量。
例如:英国在2000年制定的“英国气候变化计划”,该计划规定,所有向非民用的工业、商业和公共部门提供煤炭、油气、电能等高碳能源的供应商都必须缴纳一种“能源使用税”,而如果是生物能源、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则可获得税收减免。
2007年,萨科齐上台后,法国政府举办了“全国环境协商大会”,制定了“可持续发展净纳税额免税优惠”、“生态零利息贷款”、“增值税减至%”等税收优惠措施。
2010年年初开始,美国联邦政府便不断公布多项节能优惠政策,鼓励民众过上节能的生活。
兴业银行是我国最先进行碳金融业务的银行。
自2006年起,兴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公司的支持下,在国内率先推出能源效率贷款产品,致力于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履行金融行业支持环保的承诺。
金融科技驱动碳金融发展研究
金融科技驱动碳金融发展研究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
碳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碳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碳金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碳金融的概念与内涵碳金融,简单来说,就是与减少碳排放有关的各种金融交易活动和金融制度安排。
它涵盖了碳排放权交易、碳期货、碳期权、碳基金、碳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其目的是通过金融手段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领域,推动企业和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是碳金融的核心机制之一。
在这一机制下,政府设定碳排放总量上限,并将碳排放权分配给企业。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排放量和拥有的排放权进行交易。
如果企业的排放量低于其拥有的排放权,就可以将多余的排放权出售获利;反之,如果排放量超过了拥有的排放权,就需要购买排放权以避免受到处罚。
这种交易机制能够激励企业采取减排措施,降低碳排放成本。
二、金融科技在碳金融中的应用1、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海量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为碳金融市场提供更准确的碳排放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能源消耗等数据的分析,能够更精确地计算企业的碳排放量,为碳排放权交易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预测碳市场价格走势,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能够为碳金融市场提供更安全、透明、高效的交易环境。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碳排放权的数字化登记和交易,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追溯碳排放权的来源和流向,防止碳信用的重复计算和欺诈行为。
3、移动支付与数字货币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数字货币的发展,碳金融交易的支付方式也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移动支付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易,提高交易效率;数字货币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的流通速度。
如何加快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
如何加快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摘要】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其发展,商业银行应提升碳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加强技术应用,建立合作网络,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促进碳金融业务的成长,提升商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未来,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将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银行业带来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议商业银行应加强创新能力,拓展合作伙伴关系,注重技术研发,与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助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创新、服务领域、技术应用、合作网络、宣传推广、前景、战略意义、建议。
1. 引言1.1 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概述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业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减排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点。
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具有以下特点: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核心机构,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保障金融稳定、服务社会民生等重要职责,参与碳金融业务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性。
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中可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
随着碳市场的逐步完善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日益活跃,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参与碳金融业务获取更多收益,实现可持续经营。
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碳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性碳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在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碳排放管理已成为各国政府以及企业关注的重点。
作为金融机构之一的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碳管理的需求,还可以为银行本身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创新碳金融服务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双碳”背景下北京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案例
创新碳金融服务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双碳”背景下北京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案例创新碳金融服务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双碳”背景下北京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案例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成为各国共同的关切。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这一大背景下,碳排放配额成为一种全新的资产,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本文将介绍北京市首例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案例,展示了碳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指标及其交易为基础的金融活动。
它通过碳排放配额的交易和管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评估和管理碳排放风险,并推动企业实施低碳转型。
在中国,碳市场建设已逐渐成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工作。
2021年,我国首次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区纷纷加强了对碳市场建设的支持与探索。
北京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也是绿色金融的重要试验区。
为进一步推动碳金融服务与绿色金融发展的融合,北京市先行先试,于2021年成功实施了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
这起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案例涉及一家环保科技公司以及一家银行。
该环保科技公司面临着碳排放配额的购买压力,但因资金问题无法一次性支付全额费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公司选择将所需购买的碳排放配额进行质押,以获取贷款资金。
银行通过对碳排放配额的质押权进行评估,最终向该公司提供了贷款支持。
在这个案例中,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打破了传统信贷业务中的抵押物范畴,为绿色金融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模式。
该案例的成功实施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银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风险评估模式。
碳排放配额作为具有价值的资产,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管理碳排放风险,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评估指标。
这种质押贷款模式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对碳市场的关注,提高金融机构在碳金融服务中的参与度。
除了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政府部门在政策扶持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碳金融产品》标准背景和原因
碳金融产品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金融产品,它的出现和发展背景以及相应的原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1.碳金融产品:定义和概念碳金融产品是指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它通过资金交易和投资的方式,帮助企业和个人参与碳市场,降低碳排放,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2.碳排放的严重性目前全球范围内,碳排放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大量的工业化活动、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不仅导致大气污染,同时也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降低碳排放已成为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当务之急。
3.碳金融产品的产生背景随着全球碳排放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社会开始重视碳减排和环保问题,一系列国际协议和法规也应运而生,以对抗气候变化。
在这种大背景下,碳金融产品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的参与碳市场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碳排放问题。
4.碳金融产品的发展原因(1)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碳排放和环保问题,他们愿意通过购物碳金融产品来减少自己的碳排放,以实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政策的支持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碳金融产品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包括碳排放交易制度等,这些政策为碳金融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金融市场需求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多样化,人们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碳金融产品的出现正好满足了部分投资者和机构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5.总结碳金融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背景,主要是受到碳排放严重性、环保意识增强、政策支持和金融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未来,碳金融产品有望成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板块,帮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碳市场,共同致力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共同努力下,碳金融产品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和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碳金融产品的逐渐发展和壮大,它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排放的减少和碳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碳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也是履行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
文章将梳理国内外关于碳金融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明确碳金融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文章将分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碳金融产品的创新、碳金融政策的制定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构建我国碳金融体系的路径和策略,包括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碳金融政策引导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措施,为我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碳金融体系的理论基础碳金融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回应,也是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环境经济学、金融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经济学为碳金融体系提供了环境价值和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框架。
它强调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外部性,认为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环境资源,其使用应当受到限制和定价。
通过碳金融市场,可以实现对碳排放权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定价,从而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实现经济活动的环境友好型转变。
金融学为碳金融体系的运作提供了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支持。
在碳金融市场中,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可交易的金融资产,通过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形成碳价格信号,引导资金流向低碳产业和技术创新。
同时,碳金融市场也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手段,支持其开展碳减排项目和绿色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碳金融体系构建的根本指导思想。
它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认为碳金融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碳金融发展困境及策略
机制创新
建立基于碳交易市场的激励机制, 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补贴等方式, 鼓励企业参与碳交易和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
模式创新
推动碳金融的多元化发展,探索绿 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模 式,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金融 支持。
碳金融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 益严重,国际社会对碳排 放权交易的关注度不断提 高,国际碳市场将逐渐形 成全球化的趋势。
要点二
国际认可度不足
由于中国的碳金融领域发展较晚,国际社会对其认可度不 足,这使得中国在全球碳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受到限制。
碳金融发展策略
03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更加严格的碳排放上限和交易机制
01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碳排放上限和交易机制,以增加企业减
少碳排放的压力和动力。
建立碳税和补贴制度
02
政府可以建立碳税和补贴制度,对高碳排放行业和企业进行惩
VS
中国碳金融发展
中国碳金融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逐渐 加快。中国于2017年启动了全国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并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 推动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碳金融市场结构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碳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市场化手段,为碳排放权提供交易平台,促进企业采取 减排措施。
碳金融发展前景展
05
望
国际合作前景
全球碳市场一体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 ,各国对于碳减排的目标更加明 确,未来全球碳市场将更加一体 化,各国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
碳金融的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碳捕获和 存储、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将 得到进一步发展,为碳金融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全国范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碳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以最经济的方式推进节能减排,是我国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的方向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与碳金融发展碳金融并不是市场自动调节形成的,它的出现源自一系列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创新。
碳金融主要源于两个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其中《京都议定书》所提出来的三个基于市场的弹性机制:排放交易机制(Emissions Trading,ET)、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直接催生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的目的在于通过基于市场的制度安排,实现碳减排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
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的思路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既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上升,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约束发展的重要因素,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战略选择。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持续、充分、有效率的资金支持,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碳金融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通过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管理体系。
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的方向运营模式市场化。
纵观发达国家的碳金融发展历程,通过市场机制的构建来实现碳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成碳减排目标,是其基本的制度安排。
我国目前的碳金融模式可以归纳为“CDM+减排融资”,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以卖家的身份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然后以财政拨款、绿色信贷等方式为企业节能减排融资。
这种模式下,由于CDM机制本身的局限性,中国虽然是CDM最大的卖家,但是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并没有话语权,CDM本身也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潜力和条件。
而过度依赖财政拨款和银行政策性贷款,在资金利用的效率和持续性上都将面临挑战,并且将加大财政负担和商业银行运营风险。
因此,从我国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建立全国范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碳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以最经济的方式推进节能减排,是我国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的方向。
投融资渠道多元化。
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依赖于财政拨款,但财政拨款更多的是对低碳经济发展起引导作用。
建立投融资多元化的碳金融体系能够对发展低碳经济起到有效“输血”的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可以利用的投融资渠道主要有政府直接投资、公共财政投入、银行贷款投入、资本市场融资和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等。
针对碳金融的发展要求,国家应该颁发新的支持性和鼓励性的政策,进一步拓宽低碳项目的投融资渠道。
加大低碳领域的政府财政投入,完善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提高银行社会责任感,打造绿色银行,提振低碳信贷;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打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推动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发展的相关基金;争取国际机构和国外风险投资对低碳项目的支持;等等。
完善监管体制。
碳金融涉及面广,在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体系中,企业、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均能够成为参与者。
对于当前的CDM市场,政府必须建立一套严格完善的监管体系,不断加强监管。
严格控制CDM项目的开发节奏,禁止盲目上马项目,严惩违规行为,保证CDM项目的注册和签发成功率,维护参与者的正当利益。
伴随低碳经济的发展,建立全国范围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所势在必行。
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才能够保障碳金融投资者的利益,从而保障碳金融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国际合作。
当前这种合作一方面体现在CDM市场,因为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特质和《京都议定书》的制度安排,我国成为CDM项目最大的卖家,从市场份额来看,2008年,我国CDM产生的CERs成交量,已占到世界总成交量的84%。
另一方面,我国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更多地会被看做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延伸,我国的碳金融资本也将走向世界,在融资成本最低的地方实现融资,在碳减排成本最低的地方获取碳排放权,然后在销售价格最高的市场卖出,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之上。
除此之外,还应该利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持,充分发挥国际社会的力量。
因此,碳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是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应该具有法制性、开放性、竞争性、平等性等特点。
构建广泛的碳金融利益体碳基金。
碳基金是一种通过前端支付、股权投资或者提前购买协议,专门为减排项目融资的投资工具。
2000年,世界银行发行了首只碳基金——原型碳基金,自2003年以来,碳基金的数量每年上涨十只左右,每年有超过10亿欧元的新增资金进入。
2007年,我国的中石油公司先期注入3亿元人民币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同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正式揭牌。
与国外的碳基金相比,受政策和市场环境的限制,我国的碳基金尚不能够自主进行碳减排的买卖交易,所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碳基金。
碳证券。
证券市场是低碳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如何引导证券市场走向“低碳化”是发展碳证券的主要目的。
涉足低碳领域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新能源产业、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
发展碳证券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鼓励低碳领域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二,建立“宽进严出”的上市发行制度;第三,重点加强创业板的建设。
低碳企业大多数都是属于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具有规模小、短期内业绩一般的特点,但是其拥有的高科技却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它的发展需要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参与。
因此,加强创业板建设是推动碳证券发展的迫切要求。
碳银行。
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赤道原则”这一银行贷款原则,它是为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制定的一套自愿保护环境的原则,赤道原则适合所有国家和部门融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融资,是国外银行界很有影响力的非法律约束。
商业银行除了给低碳企业或者项目提供资金外,还提供咨询、中介担保等服务,已经成为碳交易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
建设碳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商业银行向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第二,加强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建设,为项目建设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为初始排放权的开发提供担保;第三,重视政策性银行的导向作用;第四,提高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感。
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活动,不仅可以改善银行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更重要的是对股东的责任,对整个社会的负责。
商业银行应该自觉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发展的核心理念。
碳保险。
第一,鼓励保险企业开拓应对气候变化的保险市场;第二,设立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保险基金。
设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保险基金,以国家的力量加强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管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除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实体风险外,保险还能够为参与节能减排的项目进行担保,分担因为项目开发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带来的损失。
推动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发展的建议培养低碳导向的投融资文化培养和塑造以低碳为导向的投融资文化,是推动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的思想基础。
政府在文化氛围培养过程中,应该进行有效引导,做好投资低碳项目的宣传工作,让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导向的融投资的重要性,将低碳项目的开发当作一种社会责任。
妥善处理低碳项目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关系,国家鼓励企业和投资机构对低碳项目投资时,大力宣传项目的公益性,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和国营资本对低碳项目投资的积极性,推动“社会责任投资”提升公益形象。
对于低碳项目的内在价值,要进行准确评估,避免误导投资者。
与此同时,对于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企业,应该提高其融资门槛,使其被迫提高融资成本。
而投资者应该把企业的“环境表现”作为投资的重要依据之一,回避那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推动碳金融相关政府机构职能创新政府在碳金融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承担制度安排和市场监管的责任。
碳金融体系不会自动自发的形成,它的出现依赖于政府有意识的制度安排。
我国目前的碳金融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随着将来碳金融发展的日渐成熟、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影响范围的逐步延伸,政府宏观调控将越来越重要。
如何向社会提供有效的、面向未来的投融资信息,同时避免市场失灵、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企业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这些将成为政府机构职能创新的新任务。
碳金融制度在成立之初必然存在法律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碳金融与一般的金融活动有很大不同,这将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政府机构的职能创新是实现有效监管的重要途径。
此外,碳金融相关政府机构职能创新还要能够满足推动全球合作、保证公平竞争、加强部门间合作等职能要求。
打造全国范围具有核心意义的碳交易中心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发展迅速,各地类似于碳排放权交易所的环境交易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2008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2009年,湖北、广东、浙江、云南成立了环境权益交易机构。
2010年2月,河北环境能源交易所挂牌。
尽管这些交易所主要是开展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代表的基于项目的交易,而不是基于配额的合约交易,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碳交易市场有所不同。
但是可以从中看出地方政府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的热切期望。
同时,全国范围内具有核心意义的碳交易市场成立将有助于中国参与国际碳交易活动,提高中国在国际碳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为将来建立世界级的碳交易中心奠定基础。
提升在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地位首先,应该继续坚持CERs限价政策,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CERs期货价格一路走跌,导致各界对CERs限价政策不满,这其中包括国外的买家和国内的卖家。
其次,与发达国家就国际碳交易建立一套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对话机制。
建立对话机制有利于降低双方寻找碳减排项目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有利于打击碳金融领域的跨国犯罪,维持市场公平和正义。
第三,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的规则制订,只有成为规则的制订者才能够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提升自己在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话语权。
吸引碳金融人才聚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采取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战略,为碳金融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