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1)与岩体的关系: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
而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0.02 km2),也有达十余平方公里的。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项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较有利,岩石常具有斑状结构,岩体内外伴有角砾岩带,有的矿化角砾岩筒是主要的开采对象。
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从晚古生代到中新生代,尤以中新生代占绝对优势。
(2)围岩蚀变特征:矿床的围岩蚀变很发育,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有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
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1)钾化带(钾质蚀变带);(2)石英绢云母化带;(3)泥化带(粘土化带);(4)青盘岩化带;上述四个带在一个矿床中不一定都存在,可以是其中某一两个带特别发育,围岩蚀变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可作为寻找斑岩铜矿的有效标志。
金属矿化分布在岩体内或部分在岩体内,部分在岩体外,石英绢云母带常为主要的矿化带。
(3)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也有呈致密块状、角砾状的等等。
矿石品位一般较低,但矿化均匀。
矿化明显分带,片矿化向外为:Mo—Cu、Cu—Mo、Pb-Zn、Au。
(4)地质构造环境:岛弧,特别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浆弧环境钙碱系列的安山岩带有利于斑岩型铜矿的形成。
矿床多分布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带相对隆起的一侧,一般为深-大断裂带及其上盘。
(5)成矿作用:当岩浆侵位于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而形成斑状中酸性次火山岩体。
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化或发生隐爆形成角砾岩筒。
在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时也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化。
中蒙边境索伦山克克齐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第三 系、第四系的红色砂砾岩 、粘上及 松散 沉 积 物 等 沿 沟 谷 、低 凹地 带 广 泛 分 ,
区域 构 造 复 杂 ,该 区 位 于 索 伦 敖 包 一 哲斯复 向斜西段南翼,上占生界 地层呈 紧 密褶皱产 ,构造线方 向与地层 走 向一 致, 断裂构造 极为发育,以北东 向为主,规模较 大,多为逆断层,少数正断层,北西 向或近i幸f 北 向 断 裂 多 为 平 移 断 层 ,晚 于 北 东 向 断 层 , 对其具切错作用 。
2.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克 克齐 铜 矿 出露 地 层 为 石 炭 系 中 统 本 巴 图组 二 岩 段 (C2h2)盐岩的 地层 ,按岩 性主要 有凝灰 质板岩 、凝 灰 岩 、 凝 灰 角 砾 岩 、蚀 变 玄 武 岩 、凝 灰 质 砂 岩 、钙 质砂岩及石灰岩等 。在地层垂直序列 上,按 火山岩 、火山碎 屑岩与碎屑岩交 替 出现 变 化 情 况 ,矿 区范 围 内可 初 步 划 分 为 3个 火 山喷发韵律,由下至上从 火山岩 、火 L【I碎屑 岩向碎 屑岩变化。其中第 二喷发期 火山活
石 炭 系上 统 阿木 山组 ,与 下 伏 本 巴 图 组呈 断层接触,可划分 2个岩段 :第一 岩段 灰一灰紫 色结晶灰岩 ,含砾硬砂 岩,石英 砂 岩 ,厚 度 >1358m;第 二 岩 段 灰 一 青 灰 色 泥 质 粉 砂 质 板 岩 夹 变 质 石 英 砂 岩 ,大 理 岩 透 镜体,安 山质角砾岩,凝灰角砾 岩和凝灰岩 等,出露厚度 1534m。该组地层主要 出露于 东道鸟素及满都拉 以南地 区,东道乌 素铜 矿产于该组二岩段凝灰 角砾岩 中。
1_区域 地 质 特 征 本 区大地 构造位 置 位 于 内蒙古 中部 晚华力西地槽褶皱 带哲斯 复向斜 的西段 , 索伦 敖包 一阿鲁 科尔 沁旗 深 断裂 西端 北 侧 。 该 区 出露 地 层 主 要 为 上 古 生 界 石 炭 系 中统本 巴图组(C2b)、上 统阿 木山组(c,a), 二叠 系下 统包特格 组(P,bf),中生界侏 罗系 上统 及新生界第 三系 、第 四系 等。石炭系 中统 本巴图组可划分 3个岩段:第一岩段 青灰 、褐灰 色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厚度 >650m;第二岩段绿 、黄灰 色变 泥岩 ,板岩夹 石灰岩,安 山玄武 岩,玄 武岩 ,凝 灰质板 岩, 凝 灰角砾 岩,凝灰岩 等,厚度 >1280m;第 三 岩 段 灰 白 、灰 褐 色 长 石 石 英 砂 岩 夹 结 晶灰
斑岩铜矿介绍
斑岩型矿床总结斑岩型矿床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主要以铜、钼为主,也有斑岩钨矿(含钼)、斑岩锡矿。
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
成矿地质环境: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和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带内。
成矿时代: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
共同特征: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
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
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
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
埋藏浅,易开采,矿石成分简单,易选,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斑岩型铜矿床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
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规模大、选矿回收率高为特征。
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
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成矿地质条件1.岩浆岩条件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
(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岩体规模较小(<1-2km2) 个别达10余km2。
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斑岩型铜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近年来对斑岩型铜矿研究的一些进展。
主要包括斑岩型铜矿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及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以及过渡岩浆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般成矿模式。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模式岩浆演化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
这类矿床存在4个特点:一大二贫三易选四露天。
尽管其品味低,但其规模巨大,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选矿回收率高,并且常伴有Mo、Au、Ag等有益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一、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1.基本地质特征斑岩型铜矿是与陆相次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斑岩型铜矿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
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
斑岩铜矿矿床具有明显的线性分布特征,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分布都不是独立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常与同一类型的几个矿床共生。
2.围岩蚀变特征斑岩铜矿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蚀变带普遍存在,并具明显的分带性。
斑岩铜矿有其特征的蚀变组合及其分带模式,俗称“大白菜模式”,由内到外依次为: 石英内核→钾化带( 黑云母—钾长石带) →似千枚岩化带( 绢云母—石英带) →泥化带→青磐岩化带。
石英内核是早期岩浆结晶的产物;黑云母—钾长石的交代现象是一种阳离子交换反应;石英—绢云母带围绕和部分叠加在钾化带上,由于它与泥化带往往赋存在内部钾化带和外部青磐岩带之间,故也称之为中间带,其特点是钾长石和斜长石均绢云母化,角闪石和部分黑云母也变成了绢云母、黄铁矿、金红石等;泥化带(高岭石—蒙脱石化)的斜长石变化最为明显,靠近矿体的斜长石多蚀变成为高岭石。
二、全球分布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从世界已知斑岩铜矿分布情况看,大致分为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中亚成矿带)3个全球性成矿域。
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1. 引言斑岩铜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讨论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
2. 形成条件斑岩铜矿床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地壳构造背景斑岩铜矿床常常形成在地壳构造活动较为明显的区域。
地壳构造活动可以导致岩浆活动和地壳的破碎断裂,从而为铜矿床形成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2 富含铜的岩浆来源斑岩铜矿床的形成与富含铜的岩浆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岩浆通常富含铜、硫等矿物质,并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能够在地壳中形成较大规模的矿床。
2.3 适宜的成矿环境斑岩铜矿床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成矿环境。
一般来说,这些矿床往往形成在具有较高的温度、较低的压力和适宜的pH值的环境中。
此外,也需要存在适合矿物沉淀和成矿反应的条件。
2.4 适当的流体运移条件斑岩铜矿床的形成还需要适当的流体运移条件。
流体运移可以将矿物质从岩浆中运输到地壳中,并在特定环境下沉淀形成矿床。
流体运移的条件包括流体的温度、压力、流速以及适宜的岩石孔隙结构等。
3. 分布规律斑岩铜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大范围的地质条件斑岩铜矿床往往集中分布在富含铜的岩浆活动区域,如火山弧带、造山带等,这些区域通常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丰富的岩石类型。
3.2 区域性的控矿因素斑岩铜矿床的分布还受到一系列区域性的控矿因素的影响,如断裂、褶皱、岩浆活动强度等。
这些控矿因素可以改变地壳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影响铜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3.3 空间上的聚集分布斑岩铜矿床常常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上的聚集分布特征。
这些矿床往往以矿体簇群或成矿带的形式出现,集中分布在一定的地区或特定的构造单元中。
3.4 随深度的分布变化斑岩铜矿床的分布还受到地壳深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地壳深度的增加,斑岩铜矿床的分布会逐渐减少,并且矿体规模和品位也会逐渐降低。
4. 结论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地壳构造、岩浆来源、成矿环境和流体运移条件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浅析斑岩型铜矿
浅析斑岩型铜矿作者:李勤勤来源:《卷宗》2020年第17期摘要:斑岩铜矿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
矿床一般特征为埋藏浅、品味低、规模大、矿化均匀、易采易选。
本文主要论述斑岩型铜矿的主要特征及矿床成因,以及结合它的特征及形成条件预测找矿方向。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矿床成因;找矿方向从世界已知斑岩铜矿分布情况看,大致分为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中亚成矿带)3个全球性成矿域[1]。
该类型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和地质学意义,尤其是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矿床成因理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因此一直作为成岩成矿理论的典型矿床加以研究,并在70年代至80年代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斑岩型铜矿床是世界最主要的铜矿床,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铜矿床类型之一。
随着我国铜矿资源的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铜金属消费量的缺口的增大,发现并探明更多的铜矿资源,尤其是斑岩型铜矿,对我们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而且世界三大主要斑岩型铜矿带都贯通我国地域,因此,在我国找寻斑岩型铜矿具有广阔的前景。
1 斑岩型铜矿简介1.1 斑岩型铜矿概述斑岩铜矿床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是指与中、酸性斑岩体相关,并具有钾、氢蚀变矿物晕和铜钼银铅锌硫地球化学晕的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形成的细脉浸染状硫化物铜(钼)矿床[2]。
在时间分布上,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3]。
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为特征。
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可综合利用。
斑岩型铜矿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有时斑岩铜矿还和其他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1.2 大地构造环境研究资料表明,板块构造对全球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在大地构造背景上,国内外学者认为斑岩铜矿应具有以下大地构造特征:1)斑岩铜矿主要形成于两种构造环境,一种是由大洋板片俯冲产生的陆缘弧和岛弧环境,另一种是与大洋板片俯冲作用无关的大陆环境;2)斑岩铜矿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和成矿带,有时还和其他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3)斑岩铜矿的形成往往与深大断裂有直接关系,但直接分布在深断裂带上的斑岩铜矿很少,矿体受更次一级的构造控制[4]。
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2004年 矿 床 地 质 MIN ERAL DEPOSITS第23卷 第2期文章编号:0258-7106(2004)02-0176-15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Ξ聂凤军 江思宏 张 义 刘 妍 胡 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摘 要 依据金属矿床围岩岩性组合和成矿作用特征,将中蒙边境及邻区分布的斑岩铜矿床(点)划分为3种类型:①加里东期经典型斑岩铜矿床(点);②海西期经典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③燕山期深成岩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
在较详细剖析各类金属矿床(点)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9个矿化集中区,并讨论了区域地壳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研究区内的金属矿床(点)成矿作用分别发生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但是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与海西期板块构造活动的高峰期相吻合,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时空分布 中蒙边境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中蒙边境及邻区指中国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与蒙古国及俄罗斯国接壤地带,东西长2000km,南北宽200~350km,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
从大地构造位置上看,该区地处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地台之间的古生代褶皱带内。
区内古生代地层出露广泛,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岩十分发育,金属矿床(点)星罗棋布,是中亚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芮宗瑶, 2000;芮宗瑶等,2002;徐志刚,1997;唐克东,1992)。
该区系统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迄今为止,大部分中小比例尺(1∶100万和1∶5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物化探测量工作已经完成。
关键地段的1∶20万和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评价亦获得重要进展。
通过上述工作,中、蒙、俄3国地质工作者先后在研究区发现铜矿床(点)和矿化点数百处,代表性的铜和铜多金属矿床有延东-土屋、公婆泉、白山堂、欧玉陶勒盖(Oyu Tolgoi),查干苏布尔加(Tsagaan Suvarga)、霍各乞、炭窑口、东升庙、白乃庙、奥尤特、小坝梁和乌努格吐,其中蒙古国欧玉陶勒盖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和杂质少而著称于世(Perello et al.,2001)。
蒙古国东方省某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蒙古国东方省某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蒙古国东方省某铜矿是近几年在蒙古国东部发现的一处中型斑岩型矿床。
该矿床位于中亚褶皱带蒙古-外贝加尔褶皱系与中蒙古褶皱系接壤处。
矿床的形成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阿布达尔陶勒盖构造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通过对含矿岩系、构造及矿体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矿床成因,并指出了找矿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成因分析1引言蒙古国铜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矿化点众多,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正在开发的额尔登特铜钼矿、奥云陶勒盖铜矿及查干苏布拉格铜矿均为世界级的铜矿。
以蒙古国东方省某铜矿为例,介绍了其地质概况和矿体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2区域地质概况(1)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古生界泥盆系中上统昂给尔特岩组和白垩系白音图门工岩组。
各地层概述如下:①昂给尔特岩组(D2-3):为含矿岩体的直接围岩,在区域上广泛分布,主要岩性为石灰岩、砂岩、泥质页岩、片理化流纹岩及硅质砂岩等。
②都其河岩组(P2-T1dg2):分布干区域的东部,为一套互层产出的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组成的沉积岩系。
③白音图门工岩组(K1dt1):分布于区域东南部和西北部,为中酸性火山喷发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流纹岩、霏细岩、流纹斑岩、粗面流纹岩等。
④古尔班孔嘎拉岩组(K1dz):分布在测区北东部,出露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质岩及白云岩。
(2)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其次为褶皱构造。
区域上的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和北东向2组构造系统。
北西向断裂主要为乌思奇一度乞果力构造体系,该断裂是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其与北东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北东向断裂主要表现为沙不苏里构造体系,该构造系为一系列逆断层-平移断层,断裂构造走向为30°~50°,主滑动面陡倾斜。
褶皱构造分布在区域中部,为由泥盆系昂给尔特岩组的砂页岩建造构成的大型背斜构造。
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模式
斑岩型铜矿床成矿环境
大多数斑岩铜矿床都产在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 特别是大洋板块与古陆块俯冲带的陆块一侧。这些交接
部位通常发育有深断裂,其切割深度可 达岩石圈。陆陆
碰撞带,陆内造山带。大约有85%的斑岩铜金矿床与俯冲 板块的张性构 造活动有关,低角度和快速的板块俯冲是 超大型 斑岩铜金矿床形成的关键所在。部分地质学家也 指出,斑岩铜矿床是局部岩浆活动的产物,与板块俯冲
斑岩型铜矿床成因
(附加)类矽卡岩和远端矽卡岩
• 类矽卡岩:是纯变质角页岩与纯交代的粗粒矽卡岩间的过 渡体。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或热液变质而成的,以石榴 子石、辉石等无水硅酸盐矿物所组成的细粒贫铁层状变质 岩,与矽卡岩组成极为类似,但矿物组成相对简单,介于 纯变质岩与纯交代粗粒矽卡岩之间。
• 远端矽卡岩;产于远离岩体接触带的沉积岩中,这类矽卡 岩常以断裂或岩脉与主岩体相连
•从中心向上向外矿化从钼(铜)矿化→铜(钼)
矿化→铅锌矿化→金矿化
矿石结构构造
常见他形及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等。从斑岩体中心向
上、向外,矿石及矿化类型从浸染状 → 细脉浸染状 → 细
脉状 → 脉状
围岩蚀变
从岩体中心向上、向外,蚀变类型从钾(钾长石、黑云 母)化带 →石英绢云母化带 →泥化带 →青盘岩化带,铜
很难将斑岩型和其它侵入岩类金属矿床划分开来。到目前为止, 尽管尚未找到一种较为简单的分类判别准 则,但是矿床地质 学家趋同认为,斑岩型金属矿床应具下述地质特征斑岩型金属 矿床的特征。
斑岩型金属矿床的特征(2)
• 矿化在斑状侵入岩及围岩中呈浸染状或细网脉状产出; • 无论在空间分布上,还是在形成时间上,金属矿化与浅成侵入岩具密
新疆斑岩型铜矿床分布、时代及成矿规律探究
新疆斑岩型铜矿床分布、时代及成矿规律探究[摘要]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横跨中亚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地质构造复杂,壳幔作用强烈,形成大批金属矿床,近年来,新疆斑岩型铜矿找矿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就对新疆斑岩型铜矿床的分布、时代及成矿规律进行一下探究。
[关键字] 新疆斑岩型铜矿床分布成矿时代成矿特点1 新疆斑岩型铜矿床分布特点新疆斑岩型铜矿床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包括额尔齐斯河斑岩铜矿成矿带、北天山斑岩铜钼矿成矿带、北山斑岩铜矿成矿带、祁连走廊斑岩铜多金属矿成矿带等4 个成矿带。
近年,新疆准噶尔北缘及东西准噶尔、东西天山和西昆仑等地发现一批斑岩型铜(钼、金)矿床,使新疆成为我国又一个斑岩型铜矿床集中分布区。
这些矿床在天山北部区域,主要围绕准噶尔周遍呈面状环状分布,在西昆仑以南区域,沿康西瓦断裂呈带状分布。
1.1 新疆北部斑岩铜矿床环状分布特点新疆北部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分布于以下几个地区:①准噶尔北缘萨吾尔-二台一带,包括额尔齐斯断裂以南、萨吾尔-阿尔曼太断裂以北地区,是哈萨克斯坦扎尔玛-萨吾尔成矿带的东延部分,发育玉勒肯哈腊苏、哈腊苏、卡拉先格尔、索尔库都克、希勒库都克等斑岩型铜(金)矿床和罕哲尕能、西亚克斯套等斑岩型铜金矿点。
②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一带,包括萨吾尔断裂以南、巴音布拉克断裂以北地区,向西与哈萨克斯坦成吉思-塔尔巴哈台成矿带相连,发育谢米斯台铜矿和洪古勒楞铜矿等。
③准噶尔盆地西缘巴尔鲁克-达尔布特一带,包括塔城盆地及和什托洛盖盆地以南、准噶尔盆地西北地区,发育加曼铁列克德等斑岩型铜矿点、苏云河斑岩型钨钼矿点、包古图斑岩型铜-钼-金矿床。
④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北塔山-三塘湖一带,包括阿尔曼太断裂以南、卡拉麦里断裂以北地区,发育琼河坝、蒙西、和尔赛等斑岩型铜钼矿床和绿石沟等矽卡岩铜矿床。
⑤准噶尔盆地西南部赛里木-博罗科努一带,赛里木地区发育喇嘛苏斑岩-矽卡岩铜(锌)矿床.该矿床是海西早期花岗斑岩侵入中元古界灰岩所致,博罗科努一带发育有斑岩型(莱历思高尔钼矿床、3571 铜钼矿床、肯登高尔铜钼矿床)、矽卡岩斑岩型(哈尔尕提铜铁矿)和矽卡岩型(东都津等多金属矿床)3 类矿床.从上述各地区斑岩型铜矿床分布情况,认为新疆北部地区斑岩型铜矿床具环绕准噶尔盆地呈面状环状分布特点。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因地质特征分析与找矿远景
代 , 约 占 3 ; 岩铜矿 在空 间 上主 要分 布 在环 太 平 大 5 斑 洋斑 岩铜 矿 带 、 特提 斯 斑 岩 铜 矿 带 、 中亚 一蒙 古 ( 亚 古 洲 ) 岩成矿 带 和印度 成矿带 。其形 成构 造背 景主要是 斑
中图分 类号 : 6 8 4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 4 5 l ( 0 1 0 一 O 3 一 O P 1. 1 B l0— 76 21 )9 l2 3 1 斑 岩型 铜矿 的基本 特征
与直 接控 制斑岩 铜矿 形成 的全球 性 、 区域性 和局部 的板
斑岩型铜矿是指与中酸性斑岩体有关 , 并具有钾 、 氢 蚀变 矿物晕 和铜 、 、 、 、 、 地球化 学晕 岩浆期 钼 银 铅 锌 硫 后 中 一高温 热 液 形 成 的细 脉 浸 染 硫 化 物 铜 ( ) 床 。 钼 矿 该矿 床 以其 规 模 巨大 , 岩 均 匀 矿 化 , 藏 浅 , 于 露 全 埋 适 采, 选矿 回收 率高 , 常伴 有 Mo AuAg等 有益元 素可 并 、 、 综合 利用 等特 点 , 为 世界 上 最 重要 的铜 矿类 型 , 成 因此 直 是矿业 界感 兴趣 的找矿 目标 。 斑岩 铜矿 成矿 的岩 体 主要 是 富 含挥 发 分 的 花 岗质 岩浆 侵 位 至 浅 成 一 超 浅 成 环 境 形 成 小 型 的斑 岩 体 。 Slte17) ii (9 2首先 提 出斑岩铜 矿 的板块构 造成 矿模式 , lo 即斑 岩铜矿 是地 幔与地 壳物质 交换 作用 的产物 , 成矿母 岩主要 为洋 壳在俯 冲作 用过程 中部 分熔 融形 成 的 。ri r—
金 、 和黄铁矿化或铅 、 银 锌硫化物矿化 。斑岩铜矿床的 成 因模式 主要 是指 斑岩 岩 浆侵 位 后 所 发生 的岩 浆结 晶 演化 与蚀 变矿 化作用 。近 几十年 来 , 国地 质学家 主要 各 根据 成矿 物质来 源 的不 同认识提 出了多种成 因模 式 , 其 中具 有代表 性 的有 以下 四种 : 岩浆 成 因模式 、 流成 正 对 因模 式 、 混合 成 因模式 和脉 动喷 发成 因模 式 。
斑岩型铜矿床成因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斑岩型铜矿床成因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需求。
而斑岩型铜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从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斑岩型铜矿床是指在岩浆活动时,铜元素与含铜流体在地壳中的分离作用下,形成的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过程主要包括岩浆的生成、运输和注入,铜矿化流体的形成,以及铜矿床的沉淀和形成。
这一过程中,岩浆的形成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上地壳物质的熔融和混合,以及岩石圈物质的垂直运动等。
岩浆的运输作用使得矿源物质得以从地壳中升华到地表,并形成斑岩型铜矿床。
铜矿化流体的形成主要与岩浆中的熔融作用有关,当岩浆中的铜元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产生含铜流体。
这些含铜流体在地壳中的运动过程中,与周围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反应,形成了斑岩型铜矿床中的铜矿化。
斑岩型铜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体现在:成岩时代、岩石类型、氧同位素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
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岩时代一般集中在中生代晚期,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岩石类型主要包括花岗岩、斑岩、辉石岩等,这些岩石中富含可溶性离子和含铜矿物。
氧同位素组成主要表现为δ18O值的变化,其中低δ18O值反映出水岩反应的存在。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含铜、钼、钨、锡等元素的富集。
尤其是含铜矿物,例如黄铜矿、黄铜矿石等。
斑岩型铜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铜矿类型,其成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因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指导。
通过对成矿过程的研究,可以确定哪些地区具有较高的铜矿潜力,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
其次,通过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斑岩型铜矿床的矿石性质,有助于矿石的选冶过程。
同时,也可以为矿石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斑岩型铜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矿产资源,其成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斑岩铜矿的成因及成矿构造条件
论斑岩铜矿的成因及成矿构造条件摘要:近年来我国铜矿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然而地表矿和易识别矿几乎全被发现,使得找矿的难度日益加大。
本文主要介绍了斑岩铜矿的成因及其成矿的构造条件,以便有助于斑岩铜矿的勘查工作。
关键词:斑岩铜矿成因地质构造一、斑岩铜矿的含义及特点斑岩铜矿是指产于强烈绢云母和石英化中酸性斑岩里的细脉浸染型铜矿。
由于该类矿床的矿化并非都产于斑岩体内,考虑其矿床名字的连贯性、完整性,将全部或部分矿体产于中酸性(斑)岩体(部分矿体产于围岩中)的铜矿床称之为斑岩型铜矿。
斑岩铜矿尽管品位低,但矿化均匀,以其规模大、埋藏浅、易开采而成为最主要的铜矿床类型(约占全球铜储量的50%)。
斑岩型铜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体内,或赋存于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中。
矿石结构主要为浸染状,少量为细脉状,矿化较均匀,有用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及斑铜矿,矿石铜品位一般为0.2%~1.O%,当与矽卡岩共生时,局部可多次富集形成富矿,发育有次生富集带时铜品位可达10%。
二、斑岩铜矿的成因斑岩铜矿是斑岩岩浆侵位后多发生的岩浆结晶演化与蚀变作用形成的,对于斑岩铜矿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岩浆热液说(正岩浆模式)该观点认为斑岩铜矿的矿质、成矿热液及其相伴生的中酸性岩体都是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
矿质和成矿热液是由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及侵位后的结晶过程中,依次出现钾化带、石英一绢云母化带、泥化带和青磬岩化带,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析出,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
提出该模式的主要地质事实是:(1)矿化体与中酸性(斑)岩体紧密共生,矿化呈细脉浸染状产于岩体及其围岩中,有的甚至整个岩体矿化,且分布较均匀;(2)矿化体及周围岩石具一定的热液蚀变,并具有一定的分布;(4)矿化岩体的产状常与围岩不一致;(3)矿床常产于深大断裂附近,在空间上常呈带状分布,并与一定的构造一岩浆带相一致(古亚洲带、古地中海带及环太平洋带)。
2、板块构造成矿说(洋壳重熔成矿)该观点认为斑岩铜矿是含铜的大洋壳沿消亡带俯冲到地幔中发生局部熔融,在熔化过程中析出金属,并同钙碱性岩浆一起上升,然后在岩体的顶部富含氯化物的液相中富集成矿。
蒙古国东方省北部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蒙古国东方省北部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蒙古国东方省某铜矿床位于中蒙古-额尔古纳成矿带东段,矿体赋存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内,呈脉状、透镜体状、似层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有钠长石化、钾长石化、硅化等,其中硅化与铜矿化关系密切。
通过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等,初步判断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标签:地质特征;找矿标志;铜矿床;蒙古国蒙古国铜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曼来-曼达赫成矿带、额尔登特成矿带及中蒙古-额尔古纳成矿带等均为蒙古国重要的铜成矿带[1],正在开发的额尔登特铜钼矿床、欧玉陶勒盖铜金矿床、查干苏布尔加铜钼矿床均为世界级铜矿床[2-3]。
本次研究铜矿床位于中蒙古-额尔古纳成矿带东段,区域上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典型矿床有喇嘛朝鲁图铜钼矿床[4-5]、脑名特铜金矿床等。
经过近几年的勘查,该矿床找矿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本文重点阐述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等[4],对在中蒙古-额尔古纳成矿带东段开展铜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处于中亚褶皱带蒙古-外贝加尔褶皱系与中蒙古褶皱系接壤处偏北,属蒙古-外贝加尔褶皱系阿金斯克地块。
区内地层主要出露中-上泥盆统昂给尔特组和白垩系白音图门工组,其中昂给尔特组岩性为石灰岩、砂岩、泥质页岩、片理化流纹岩等;白音图门工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喷发岩,岩性为流纹岩、霏细岩、粗面玄武岩、粗面岩等。
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次为褶皱构造,其中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和北东向构造系统。
区内出露岩浆岩主要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阿布达尔陶勒盖期花岗闪长岩,其次为为中、晚侏罗世雅拉玛合期辉长岩、闪长岩、闪长玢岩等。
二、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内地层主要为中-上泥盆统昂给尔特岩组、下侏罗统白音图门工岩组,其中昂给尔特组出露岩性主要为角岩化石英砂岩;白音图门工组不整合覆盖于昂给尔特组之上,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喷发岩。
矿区构造整体受区域构造所控制,主要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成矿活动和矿体空间位置。
新疆准噶尔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新疆准噶尔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新疆准噶尔斑岩铜矿位于中国新疆南部准噶尔盆地的东部,是新疆最大的铜矿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该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晚期,主要形成于富含流纹岩的斑岩体上,是典型的斑岩铜矿。
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是较典型的斑岩型铜矿,主要含矿岩性为斑岩和花岗岩,其中斑岩体积较大,主要是经过了热液充填和变质作用的基性侵入体。
花岗岩主要是脉状分布在斑岩中、辐射分布在峡谷断裂带中,以及散布在盆地中。
矿石主要是黄铜矿和黄铜矿,少量赤铜矿和黑钨矿。
该矿床的形成与区域致密构造控制,热液乃至岩浆的充注,岩体中次生的结构变形与脉状构造发育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准噶尔斑岩铜矿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主要阶段为岩浆期、热液阶段和后期脉状矿化阶段。
在岩浆期,地下岩浆活动逐渐加剧,产生了大量热液,导致基性岩石的蚀变和水化。
在热液阶段,热液开始充注到岩石中,使其发生了挤压和变形。
此阶段的热液对基性侵入物质的溶解和改造作用使得其成为了富铜的斑岩。
在后期脉状矿化阶段,热液主要通过脉状断层侵入到岩石中,后期脉状矿化使得原生矿物得到了重复的赋存。
综上所述,准噶尔斑岩铜矿地质特征明显,其成因与斑岩、热液作用等紧密相关。
这一矿床的发现对于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经济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后续矿床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根据研究表明,准噶尔斑岩铜矿资源总储量达到2.9亿吨,铜金属含量为0.62%,元素富集系数高。
其中超大型和大型矿床占总储量的75%以上,矿石品位较高,含铜量平均在0.4%以上。
此外,在该矿床中还发现了大量黄铜矿、黄铜矿、赤铜矿、黑钨矿等多种有价金属,矿石综合含金属量较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准噶尔斑岩铜矿的资源量相当可观,矿石的品位和综合含金属量都较高。
在当今世界,需求量大量增长的铜矿资源是重要的有价矿产资源之一,在诸多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含铜量和品质越高,货值也就越高。
因此,准噶尔斑岩铜矿的发现对于中国和全球的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读书报告姓名:马卓妮学号:20141003347 班级:015141 指导老师:杨振一.基本内容介绍1.基本概念斑岩型矿床(porphyry deposits)指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中-酸性斑岩体有关,成因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一定内在联系,具有一定蚀变和矿化分带性,矿石呈细脉浸染状的热液矿床。
其中以斑岩型铜矿最有意义,研究程度最高。
斑岩型铜矿,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铜矿床”,具有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矿化均匀,易采易选的特点,也因此成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最早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开采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巨大铜矿时,矿山工人叫出来的。
我国王之田将斑岩铜矿定义为:与钙碱性,碱性,中-酸性火成岩的浅成-超浅成侵位斑岩有关,斑岩和围岩破裂裂隙强烈,并具 K+、Si+、OH-蚀变矿物晕和 Cu、Au、Ag、Pb、zn、S等地球化学晕、岩浆晚期中温热液阶段、细脉浸染状硫化物铜矿。
铜平均品位一般0.4%,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几百万吨,以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Pt,Pd等等。
斑岩型铜矿床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2.产出环境2.1 时间分布斑岩型铜矿形成时代集中于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型铜矿床目前发现很少。
据芮宗瑶(2004)统计,世界上超过 500万吨的斑岩铜矿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大约占59.9%,中生代约占35%。
斑岩铜矿形成时代不均一,但随时代变新,矿床数目增多矿化强度加大。
形成原因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斑岩铜矿主要行成在板块汇聚区,而在前寒武纪全球板块活动机制尚未完善。
中新生代是板块活动最强烈的时期,也是斑岩型铜矿形成的高峰期;二是,由于斑岩铜矿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带,这些带的后期发育往往形成造山带,成为主要剥蚀区,加上其多形成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中,岩体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有利于剥蚀作用形成,随着时间推移古老的斑岩铜矿很难保存。
我国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探究
Ab s t r a c t : Wi t h t h e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o c i a l e c o n o m y , p e o p l e g r o w i n g d e ma n d f o r e n e r g y r e s o u r c e s , i n o r d e r t o me e t
Ke y wo r d s : p o r p h y r y c o p p e r mi n e ; T h e b a s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Ge n e s i s ; g e o l o g i c l a
1 斑岩 型铜矿的特 征
t he de ma n d o f a l l k i nds o f r e s ou r c e s ,p e op l e a l s o g r a du a l l y i nc r e a s e r e l e v a nt r e s e a r c h,t h i s t o i mpr ov e t he a c c ur a c y of r e s o ur c e e x pl or a t i on ha s a n i m po r t a nt me a ni ng a n d f u nc t i o n.Thi s a r t i c l e i s ma i nl y a i me d a t t h e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e po r ph y r y c o ppe r de po s i t s a nd t h e c a us e s ma d e d e t a i l e d a na lys i s a n d r e s e a r c h,t o s p e e d up 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d de ve l o pm e nt of po r ph y y r c op pe r de p os i t s h a s a c e r t a i n r e f e r e nc e v a l ue .
浅谈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体成因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 8月下12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谈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体成因贺耀文(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金昌 737100)摘 要:世界主要铜矿床类型有斑岩铜矿、沉积型铜矿、火山岩型铜矿以及矽卡岩型铜矿床,其中斑岩型铜矿因其分布广、产量高(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成为矿床学家研究的首要目标,全球大多数矿业巨头也都致力于斑岩铜矿床的开发。
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斑岩铜矿的成因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斑岩铜矿;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6-0124-2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rebody formation of the porphyry copper mineHE Yao-wen(Jinchuan Group Co., Ltd., Jinchang 737100, China)Abstract: The main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in the world ar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 sedimentary copper , volcanic type copper deposit and skarn type deposit,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widely distributed , and the highyield(it accounts for over 50% of the world’s total copper reserves) becomes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study of the deposit scientists . Most of the world’s mining giants are also working on porphyry coppe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cientific community more agree with explained several kind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causes. Keywords :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geologic feature; factor 收稿时间:2018-07作者简介:贺耀文,男,出生于1986年,甘肃武威人,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资源勘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 矿 床 地 质 MIN ERAL DEPOSITS第23卷 第2期文章编号:0258-7106(2004)02-0176-15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Ξ聂凤军 江思宏 张 义 刘 妍 胡 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摘 要 依据金属矿床围岩岩性组合和成矿作用特征,将中蒙边境及邻区分布的斑岩铜矿床(点)划分为3种类型:①加里东期经典型斑岩铜矿床(点);②海西期经典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③燕山期深成岩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
在较详细剖析各类金属矿床(点)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9个矿化集中区,并讨论了区域地壳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研究区内的金属矿床(点)成矿作用分别发生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但是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与海西期板块构造活动的高峰期相吻合,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时空分布 中蒙边境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中蒙边境及邻区指中国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与蒙古国及俄罗斯国接壤地带,东西长2000km,南北宽200~350km,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
从大地构造位置上看,该区地处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地台之间的古生代褶皱带内。
区内古生代地层出露广泛,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岩十分发育,金属矿床(点)星罗棋布,是中亚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芮宗瑶, 2000;芮宗瑶等,2002;徐志刚,1997;唐克东,1992)。
该区系统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迄今为止,大部分中小比例尺(1∶100万和1∶5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物化探测量工作已经完成。
关键地段的1∶20万和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评价亦获得重要进展。
通过上述工作,中、蒙、俄3国地质工作者先后在研究区发现铜矿床(点)和矿化点数百处,代表性的铜和铜多金属矿床有延东-土屋、公婆泉、白山堂、欧玉陶勒盖(Oyu Tolgoi),查干苏布尔加(Tsagaan Suvarga)、霍各乞、炭窑口、东升庙、白乃庙、奥尤特、小坝梁和乌努格吐,其中蒙古国欧玉陶勒盖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和杂质少而著称于世(Perello et al.,2001)。
据有关专家预测,中蒙边境及邻区将有可能成为本世纪初全球铜矿找矿勘查的“热点”地区之一。
因此,认真总结已发现的斑岩铜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它们的物质来源,查明其成矿作用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对提高本区斑岩铜矿床理论研究水平和促进隐伏矿床找矿勘查工作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成矿地质环境中蒙边境及邻区地处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地台之间的中亚-蒙古造山带内,属天山-兴安古生代褶皱带的中东部。
该褶皱带主要由一系列向南凸的弧形构造-岩浆岩带所构成,它们不仅记载了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地台分而再合的历史,留下了古蒙古洋板块扩张和消亡及其与古大陆碰撞对接过程的痕迹,而且产出有一系列金属矿床(点),为中国北方和蒙古南部最重要的铜、金和稀有金属产地(洪大卫等,2003; Perello et al.,2001;Berzina A N et al.,1999;Berzina A P et al.1999)。
尽管地质学家在华北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运动机制的细节上仍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大家均承认,中蒙边境及邻区的主体构造为古大陆边缘地体拼接带。
各个地体的形成环境和地质特征变化较大,它们既可以是古生代岩浆弧和断陷盆地,也可以是古陆块和洋壳残片,其中岩浆弧内海西期或燕山期富碱中酸性侵入岩与铜(金)矿床(点)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唐克东等,1992;Cunningham,1998;G erel,1998;Lamb et al.,1998;1997;徐志刚,1997)。
研究区内除了广泛出露有古生代和中生代火山-沉积岩外,局部地段也分布有中新元古界变质岩,其中片麻岩、混合岩、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大多数呈岛弧状或条带状产出,并为各类古生界地层所包裹,属古生代褶皱带中的前寒武系变质杂岩(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1;甘肃省地质矿产局, 1989)。
奥陶系地层出露范围有限,呈孤岛状或条带状产出,岩性组合为硅质板岩、变质砂岩、灰岩、玄武岩和安山岩。
志留系地层的岩性组合为板岩、硬砂岩、灰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中酸性火山岩常常构成斑岩铜多金属矿床的容矿围Ξ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073015)和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编号:K1.3.32和200310200001-01)部分研究成果第一作者简介 聂凤军,男,1956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石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E-mail:nfjj@。
收稿日期 2004-01-07;改回日期 2004-03-02。
张绮玲编辑。
岩。
与前述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相比,研究区内泥盆系地层以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层序齐全和岩石类型复杂为特征,代表性岩性组合有粉砂岩、泥岩、板岩、生物灰岩和少量火山碎屑岩。
石炭系碎屑岩和火山岩分布范围仅次于泥盆系火山-沉积岩地层,代表性岩性组合有板岩、砂岩、灰岩、英安岩和流纹岩。
二叠系地层分布范围十分有限,主要岩性组合有砂岩、板岩、生物碎屑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
鉴于研究区在三叠纪时处于隆升剥蚀环境,因此,中蒙边境及邻区缺失三叠系地层的区域宽达数百公里。
侏罗系地层以分布范围大、厚度变化大和岩性组合复杂为特点,代表性岩性组合有各类火山熔岩、沉积岩、火山碎屑岩和泥岩(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1991;甘肃省地质矿产局,1989)。
研究区内各个时代、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侵入岩体十分发育,除了分布有一系列近东西向蛇绿岩带外,还出露有大面积的海西晚期或燕山早期花岗岩。
花岗岩类侵入岩大体可划分为南、北两个亚带,即南部钙-碱性和北部碱性系列岩带。
南部岩带多出露于中国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北、阿巴嘎旗和额济纳旗等地,由一系列岩株、岩基和岩脉所构成,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相比之下,北亚带的主体位于蒙古国境内,向东和西分别延伸至中国内蒙古和新疆境内,代表性岩石类型有碱性花岗岩和正长岩。
在所有侵入岩中,以海西期花岗岩类最为发育,并且与铜(金)或铜(钼)矿床(点)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洪大卫等,2003;2000)。
2 2.1 斑岩铜矿床类型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铜矿床(点)的产出特点可概述为分布广泛、类型繁多、成矿时代相对集中和容矿围岩岩性复杂(图1和表1)。
尽管所有这些矿床(点)可在各种类型的容矿围岩中产出,但是大多数矿床(点)与海西期花岗岩侵入岩体具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暗示了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与铜成矿作用的成因联系。
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56个斑岩铜矿床(点)中,与海西期花岗岩类侵入岩有关的矿床(点)为40个,约占总数的70%,相比之下,与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侵入岩有关的矿床(点)分别为3个和13个,分别占总数的5%和25%。
不难看到,尽管晚古生代是斑岩铜矿床(点)形成的高峰期,但是古板块早期碰撞和晚期深大断裂活化所诱发的岩浆活动亦可在特定的构造部位形成部分铜矿床(点)。
斑岩铜矿床(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3种:①根据铜矿床与火成岩的空间分布关系,将斑岩铜矿床划分为经典型、火山岩型和深成岩型;②根据金属元素组合,将矿床划分为铜、铜-钼、铜-金和铜-银型;③根据成矿主岩的化学性质,将矿床划分为钙-碱质型和碱质型(聂凤军等,2002;2000a)。
依据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铜矿床的实际地质情况,笔者将本区的斑岩铜矿床划分为3种类型:①加里东期经典型铜矿床;②海西期经典型和火山岩型铜矿床;③燕山期深成岩型和火山岩型铜矿床。
2.2 斑岩铜矿床(点)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斑岩型铜矿床(点)的成矿地质环境和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可将中蒙边境及邻区划分为9个矿化集中区(A、B、C、D、E、F、G、H、I)(图1),其中除白乃庙-谷那乌苏(E)和多宝山-铜山矿化集中区(G)与加里东期构造-岩浆岩有关,乌努格吐山-八大关区(H)和莲花山-布敦花区(I)矿化集中区与燕山期构造-岩浆岩有关外,其余5处铜矿化集中区内的铜矿床均是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阿勒泰南缘铜矿化集中区(A)地处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加波萨尔和沙尔布拉克晚古生代岛弧带,主要由卡拉先格尔铜矿床和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以及一系列铜矿点所构成(芮宗瑶,2000;芮宗瑶等,2002)。
该区东部为额尔齐斯大断裂,西北部为科克林-阿尔曼太大断裂,两大断裂交汇处产出有极具找矿前景的斑岩铜(钼)矿点。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和泥盆系火山-沉积岩以及海西期蛇绿岩套和花岗岩类侵入岩,局部地段见有石炭系酸性火山岩,属活动陆缘岛弧构造环境。
研究区内铜和铜(钼)矿床(点)星罗棋布,其中铜矿化多在花岗岩类杂岩体内部产出,部分铜(钼)矿化沿侵入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分布,构成矽卡岩型矿体。
尽管觉罗塔格(B)和北山(C)矿化集中区的地理位置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均位于塔里木-华北地台北缘古生代岛弧内(芮宗瑶等,2002;聂凤军等,2002)。
觉罗塔格(B)矿化集中区主要由延东、土屋、赤湖和维权铜(钼)矿床以及一系列铜和铜(钼)矿点所构成。
区内出露的地层(体)主要为古生代火山-沉积岩地层和海西期花岗岩类侵入岩。
铜和铜(钼)矿化大都在火山岩地层中产出,并且与海西期闪长玢岩脉群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
相比之下,北山(C)矿化集中区主要由公婆泉、额勒根乌兰乌拉、乌珠尔嘎顺和白山堂铜多金属矿床(区)以及一大批物化探异常所构成。
除白山堂铜矿床及外围出露有新元古界片岩外,其他几个矿床(点)内分布的地层(体)主要为奥陶系和志留系火山-沉积岩以及海西期花岗岩类侵入岩,局部地段见有泥盆系沉积岩。
尽管铜矿化分别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火山-沉积岩地层内,但是它们均与海西期花岗岩类侵入岩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
欧玉-查干矿化集中区(D)地处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蒙南古生代岛弧内,由欧玉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加、卡曼戈泰、查德曼乌、奥尤特欧乌和奥尤特乌兰铜矿床(点)以及一大批铜矿化异常区所构成(张义等,2003;Perello et al.,2001)。
矿化集中区内先后探明铜储量2200万吨,黄金400t和钼60万吨,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铜矿区。
区内出露的地层(体)主要为志留系和泥盆系火山-沉积岩以及海西期花岗岩类侵入岩,局部地段见有石炭系中酸性火山岩。
铜矿化一般出现在泥盆系火山-沉积岩地层内,并且与海西期花岗岩株或岩脉群关系密切。
白乃庙矿化集中区(E)位于华北地台白乃庙-温都尔庙地体的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带内,主要由白乃庙铜(钼、金)矿床、771 第23卷 第2期 聂凤军等: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图1 中蒙边境及邻区地质矿产简图(根据洪大卫等,2003资料改编)1—华北克拉通;2—塔里木板块;3—西伯利亚地台;4—古中华陆块群;5—西伯利亚陆块群;6—萨彦-额尔古纳萨拉伊尔(兴凯)造山系;7—天山-兴安海西期造山系;8—燕山造山系和喜马拉雅岛弧系;9—古生代碱性花岗岩带;10—深大断裂;11—湖泊或海洋(Ⅰ—贝加尔湖;Ⅱ—渤海);12—斑岩铜矿床;13—火山-沉积岩型铜矿床;14—斑岩铜矿床找矿勘查区;15—城镇;16—斑岩铜矿化集中区古陆块名称:B J —巴尔古津;YF —雅布洛诺夫;TM —图瓦-蒙古;ZE —中蒙古-额尔古纳;BY —巴尔喀什-伊犁;ZG —准噶尔;TF —吐鲁番;DG —达里甘嘎;ZT —扎兰屯;EC —鄂伦春;J Y —结雅;XX —星星峡;HS —旱山;YG —雅干;TS —托托尚;XT —锡林浩特;S J —松花江;BL —布列亚斑岩铜矿床(点):1—卡拉先格尔;2—索尔库都克;3—延东;4—土屋;5—赤湖;6—维权;7—公婆泉;8—白山堂;9—白乃庙;10—谷那乌苏;11—乌努格吐;12—八大关;13—八八一;14—莲花山;15—布敦花;16—闹牛山;17—奥尤特;18—多宝山;19—铜山;20—额尔登特;21—欧玉陶勒盖;22—查干苏布尔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