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
2018年秋季《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概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没有教学过程的矛盾存在,教学就不能称其为教学。
答: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教学通常由四个因素组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是由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
于是便形成了四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这四种关系,也就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矛盾。
在四个矛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则为次要矛盾。
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对其他矛盾起领导、决定、制约、支配的作用。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过是师生关系的中介,是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
教学内容虽然关系到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也会因人而异,会带有主观的、个性化的色彩;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不大,在教学中不会起到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教学手段,更是受教师的常识和教学能力的制约,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在教学中,一般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由此看来,抓住教与学这个矛盾,把它当作主要矛盾来解决,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教与学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再好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教学手段,都不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的作用,甚至还会出现东施效颦的笑话。
2、现阶段,我们所提到的课程资源就是指教材或文本形式的资源。
答:错.课程资源可以按空间分布不同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3.“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9.“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0.(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2.()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4.()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5.5.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6.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
一、填空2.斯金纳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利维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苏格拉底)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卢梭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古德莱德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八年研究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维果茨基 )7.( 斯腾豪斯)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克伯屈)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课程审议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发展性教学论 )是其中之一。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帕克赫斯特)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主动作业)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2、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人。
3、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更能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
为此他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消退作用。
4、在认知学派中,皮亚杰提出人的学习、心理的发展就是个人的图式不断丰富、建构、提高、发展的过程;布鲁纳主张采用发现法;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
5、在帕森斯等人的影响下,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作《教育生活》中使用“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
)一词。
14、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练习题(一)1.第1题“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A.教师、学生、课程B.教师、学生、教材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D.教师、学生、环境答案:A2.第2题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A.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B.古代、近代和现代C.原始、古代和现代D.原始、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答案:A3.第3题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答案:B4.第4题在课程研制模式中大力倡导目标模式的美国学者是A.泰勒B.司腾浩斯C.沃克D.施瓦布答案:A5.第5题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施瓦布D.夸美纽斯答案:C6.第6题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是A.学科设计B.生活领域设计C.科目设计D.学习者中心设计答案:B7.第7题在某一教学思想和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就是A.教学内容B.教学模式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答案:B8.第15题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答案:A9.第16题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答案:D10.第17题17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A.昆体良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11.第18题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答案:C12.第19题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其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答案:C13.第27题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A.课程决策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答案:A14.第28题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者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类型是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他评价D.元评价答案:A15.第29题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答案:C16.第30题“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答案:A17.第8题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问题,西方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二元循环联系模式等四种不同主张。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简答题46题附全答案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简答题46题附全答案2、怎样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当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能够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
这时,课程和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3、简述文化传统、社会制约课程和教学的维度。
从宏观上,四个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水平。
从微观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组织和人际关系。
具体包含社会系统要素制约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组织、制约着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选择,师生各自的意识影响课堂上的人际交往。
4、简述设计课程和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一,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第二,为课程和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第三,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第四,为课程和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5、简述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和教学目标、选择课程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依据。
课程和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和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通常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和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和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和教学的社会和文化学基础。
6、简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类型特点及其适用性。
分科课程:定义,即学科课程,它是依据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分科课程重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
优点:有助于教学科目的设计和管理,也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正因为如此,分科课程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中一直居于重要位置。
缺陷:第一,导致学科数量的无限膨胀。
第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第三,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论述题29题附全答案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论述题29题附全答案[1]、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用性和可信度。
[2]、观察硬度: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3]、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提示某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研究者能够主动控制某些条件,重点在于论证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性。
[4]、人种学研究:是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被研究者的经历,强调实地研究并强调”情境性”,强调以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试述文化和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①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水平。
任何时期、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
②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教师本身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经历会影响到课程的现实表现,不同的学生对一样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
3、论述中国现阶段课程设计的特点。
课程设计取向上的特点:①增强课程的知识性;②体现基础性和探究性;③注重学生发展,贴近生活实际;④加强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设计体制、模式上的特点:①课程设计建立在较为充分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②课程设计注意吸引社会各方参和,构建了具有广泛参和性的课程开发共同体;③注意吸取多种课程设计模式的优长,以指导课程设计活动。
4、试述当代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课程设计取向上趋向于多种取向的综合,兼顾系统的学科内容、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三者的关系;课程内容选择上趋向于基础性和时代性,精选能反映学科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构成课程,使科技新进展、新成果在课程中得到反映;课程实施时注重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和实践性,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评价上体现出过程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体现在评价功能、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等方面)。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B卷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B卷及答案**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B卷)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试类型:考试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作为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基本标志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学记》D.《雄辩术原理》2.下列哪部著作被西方社会认为是“课程论”诞生的标志。
()A.《课程论》B.《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C.《儿童与课程》D.《理解课程》3.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下面认知目标中属于最高层次的是()。
A.口头解释几何概念后,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B.面对一份污染报告,学生能提出检验其中结论的方法C.学生能推测出容器中的空气抽出后对容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D.学生阅读文章时,能区分出观点和事实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具体是()。
A.专心审思练习巩固B.预习学习练习复习C.预习练习实践巩固D.明了联合系统方法5.为了使学生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许多学校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B.社会本位综合课程C.儿童本位综合课程D.成人本位综合课程6.师生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业务关系B.伦理关系C.情感关系D.管理关系7.现代教学论所说的“三中心”不包括 ( )。
A.活动中心B.经验中心C.社会中心D.儿童中心8.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B.查特斯C.斯金纳D.杜威9.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读书指导法B.发现法C.暗示法D.实习法10.“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美国教育家()。
A .裴斯泰洛齐B. 卢梭C. 福禄倍尔D. 杜威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课程与教学关系中,“包含模式”的情形有()。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核题目.doc
浅析课程流派与有效教学课程理论是课程研究者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课程问题所做出的各种理解和思考,它是课程研究者世界观、教育观和方法论的反映。
课程理论流派是课程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课程理论认识的某些趋同反映。
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几大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任何课程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教育环境。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主要基础的课程流派,是课程理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课程理论,对世界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等,主要代表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经验与自然》、《经验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课程组织应该心理学化。
①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
杜威认为,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
理想的课程应该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这也是衡量课程价值的标准。
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而且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否则不能引起儿童的学习动机,也就不能有自发的活动。
②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杜威认为,课程的组织之所以要心理学化,是因为传统学科课程的组织逻辑对于成人可能是适用的,而对于儿童来说,情况就不一样。
因为,儿童是初学者,还没有能力接受成人完整的经验,所以,课程的组织应当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抛弃把教材当作某些固定的和现成的东西,当作在儿童之外的东西的见解,不再把儿童的经验当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把它当作某些变化的、在形成中有生命力的东西;我们认识到,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
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儿童现在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与教学论》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每空l分,共10分)1.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互动调适观和——。
2.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3.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 的需要,又要顾及、4.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 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5.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的——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2分。
共10分)1.“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3.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4.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 )5.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
( )三、简答题(每题l0分。
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3.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4.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0分。
共40分)1.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2.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l分。
共10分)1.忠实观生成观2.工具媒体3.内容学生的特点4.结构要素5.学生自学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对 2.错 3.错 4.对 5.对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40分)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与教学论》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____主,教师的____贯穿予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2.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____、学校以外的现实生活和学科内容。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____、手势、____、眼神、体态等来表达。
4.综合____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它注重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____,体现对____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5.在设计板书时,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出发点,围绕____目的,结合____的态度,考虑各种因素,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板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现代教学手段的网络化是指( )。
A.教学媒体可以随时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B.教学媒体所固定的信息符号是可以随时随地再现出来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任意组合使用D.国际互联网和卫星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7.( )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A.非指导性教学 B.自学C.个别教学 D.程序教学8.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C.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9.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A.科学性 B.教育性C.启发性 D.正规性10.在西方历史上重视教学手段研究的代表性人物,首推:(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贝尔C.夸美纽斯 D.布鲁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免费下载】秋季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满分100分I. Multiple ChoiceSelect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of the questions, and there is only one correc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每题2分,共40分)12345678910C A C B B CD D C B 11121314151617181820A A D C D C C A A B1. Emphasizing on certain practice techniques such as mimicry; memorization and pattern drills is the feature of ______.A. The Direct MethodB. The Audio-lingual MethodC.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2. The emphasis on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through intera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shows the feature of ______.A. The Direct MethodB. The Audio-lingual MethodC.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3. ______is supported by the fact that learners from the same language background may come up with different errors, and conversely speakers of different language backgrounds can make similar errors.A. The teacher-centerednessB. The student-centerednessC. The hypothesis-testing processD. The structural syllabus4. The latter has evolved into a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 to encompass not only the student as a learner, but also the teacher, the parents and the citizen of the ______of the learning process.A. Social contextB. Educational contextC. Smaller contextD. Larger context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is not correct? ______A. Different sentences structures can be used to express the same concept.B. One sentence structure can have more than one communicative function.C. One communicative function be expressed by a number of linguistic forms.D. One form can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 but one meaning or concept can be expressed by only one form.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ounds does not have the pronunciation /u:/?______A. foodB. stoodC. chooseD. smooth7. Among the following examples of integration, which one is the example of integrating speaking with listening?A. dictationB. answer questions orallyC. discussion followed by readingD. note-taking while listening8.Every good writing assignment includes several elements, in the following, which one is one of those elements?A. missionB. audienceC. materialsD. topic9.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one of the hypotheses put forward by Stephen Krashen?A. 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B.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C. The input hypothesis.D. The hypothesis of linguistic universals.10. In the Natural Approach, the teacher can make use of various ways except ______in order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be successful.A. keeping their attention on key lexical itemsB. explaining grammatical rulesC. using appropriate gesturesD. using context to help them understand11. At which stage does the teacher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ents to use language as a vehicle for communication? ______A. at the warming-up stageB. at the presentation stageC. at the practice stageD. at the production stage12. Effective learning depends to a large extent on______of the class.A. course arrangementB. learners’ performanceC. encouraging atmosphereD. teacher’s management13. ______are popular among students because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fun and games and they are considered to be fashionable.A.tape recordersB. walkmansC. video playersD. computers14.______makes the web more easily interactive than a book or magazine.A. telephone numberB. publisher’s addressC. e-mail addressD. postcode15.Observe materials used in class teaching carefully with the purpose of identifying the teaching goals they achieve. Those materials may include except______.A. excerpts from other didactic materialsB. learners’ bookC. adapted material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D. complementary materials to the book16.When we talk about the teachers’ body language, which one is not the proper______.A. “bury yourself” in your notes and plansB. do not stand in one place for a long timeC. make frequent eye contact with all students in the classD. let your body posture exhibit an air of confidence17. Which kind of techniques can not be used to get formative assessment? ______A. observationB. classroom discussionC. questioningD. results from oral tests18.Summative assessment is used to assess learners’ ______over a period of time.A. knowledgeB. skillsC. abilitiesD. achievements19.______relates to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data.A. ValidityB. reliabilityC. subjectD. Object20.______is an intensive study of a specific individual or specific context, which is usuall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A. Action researchB. Teaching journalC. Lesson reportD. A case studyII. Multiple ChoiceSelect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of the questions, and there are more than one correc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每题2分,共20分)12345678910B A A A B D D D D C1. The decision of language policy includes______.A. at what age to begin the course of a foreign languageB. the number of hours per week devoted to teaching itC. whether it will be made available to all or only certain students in the school systemD. how many children should be involved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A. Interlanguage is a product of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of the learner.B. Interlanguage is a product of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C. Interlanguage is a product of overgeneraliz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rules.D. Interlanguage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learners’ unsystematic L2 rules.E. Interlanguage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learners’ unsystematic L1 rules.3. Contents of structural syllabus usually consist of discrete sentences, yes/no and questions, ______, ______, ______, and relative clauses; plus inductively or deductively, presented pedagogic“grammar points”,with structures being generally presented one at a time.A. articlesB. situationsC. prepositionsD. conditionals4. There are three strategies for expanding your English vocabulary, they are______A. contextualizationB. discriminationC. affixationD. substitution5. When students do listening exercises, what may make them feel it’s difficult to do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______.A. Inadequate vocabularyB. Inability to perform tasksC. Anxiety and nervousnessD. Lack of face-to-face interaction6.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in teaching large classes? ______A. Let every student like you.B. Keep good discipline.C. Give individual student attention.D. Manage classroom disruption.7. By______and ______, EFL students can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they have never met and who they will probably never meet.sending e-mails B. telephoningC. joining newsgroupsD. introduction8. As teachers, we need to know when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engaged in learning. Generally, theybecome engaged when______.A. the work builds on their prior attainment; they are able to do the work but find it challenging.B. they have opportunities to ask questions and try out ideas.C. they get a feeling of satisfaction and enjoyment from the work.D. they are emotionally, physically and intellectually involved by the tasks.9. When carry out an assessmen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______.A. cultureB. genderC. family D community situations10. Which procedures are recommended in preparing self-report forms (Richards and Lockhart, 1996)A. identify i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philosophy underlying the courseB. identify different kind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proceduresC. prepare a lesson report formD. prepare videosIII. True or False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T) or False(F). (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A B A A B A D C B D1. Sociolinguistics is a branch of science where sociology and linguistics meet.2. A general assumption is that the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natural and educational settings are the same in nature.3. In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students are treated as “empty vessels” and learning is viewed as an additive process with new information that is geared to the “average” students.4. Discrimination can be used as a strategy to expand your English vocabulary.5. Good writing begins with good assignments.6.Teacher should present herself to students as a person rather than just a reader of texts and a vessel of knowledge7.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is not advisable because it cannot help improve the students’ English level.8. The physical feature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cannot offer clues about the teaching.9. The diagnostic use of assessment to provide feedback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over the course of instruction is called summative assessment.10. The simplest type of experiment involves two “equivalent” groups.III. Answer the questions (每题15分,共30分)1. Case analysisMiss Li. is an English major student who wants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but she doesn’t know how to strive forit. Can you help her?Because Mr. Wang is all in Chinese, Mr. Wang is not an English teacher.Because the English teacher is a student's brother, Lee teacher is a woman, so the teacher is not the English teacher.So English teacher can only be Liu.Also because the teacher Li asked the math teacher a question, it is impossible that Li is a maths teacher.The math teacher can only be a teacher.Therefore, Li is a Chinese teacher.2.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how meanings of a lexical item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an you talk about how to show to show meanings of a lexical item?Vocabulary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tage, vocabulary is the most frequent contact with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will encounter a variety of problems, especially vocabulary. Now, in the majority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our teacher or the most use a traditional way of vocabulary teaching: first to read over the vocabulary pronunciation, students read several times, finally in class by rote or copying to memory word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students can only rely on one letter of the machine to memorize vocabulary, not only difficult but also easy to forget. This teaching method makes students into a boring vocabulary memory. How to help students to memorize and master the word efficiently become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课程与教学论(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典型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指( )。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 D.开放课堂2.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一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 )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 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3.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
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4.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
A.科学性 B.教育性C.启发性 D.正规性5.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在设计板书时,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出发点,围绕____目的,结合一的态度,考虑各种因素,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板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7.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________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8.为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一、形成性评价和________。
9.课程应当规定培养的____、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____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____方法。
10.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
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一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
三、简答题I每题5分,共20分)11.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2017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
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 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3. 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答:(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①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②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③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3)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
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
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的跟踪调查。
XXX2019年秋季《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XXX2019年秋季《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离线考核参考答案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需要和教学要求所确定的预期结果,教学内容是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教学工具和辅助材料,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研究情况的反馈和评估。
这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1.教育者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教育者需要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
因此,“教育者”这个概念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2.研究者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或基础,研究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也不同。
因此,研究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以及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构成了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4.根据课程类型,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可以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国家规定的研究课程,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修正或更改,成为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学校中,有许多课程资源可供利用,如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
首先,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通过阅读丰富的书籍来拓展知识面。
其次,实验室资源可以用于科学实验,提高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再者,体育馆可以用于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选修课程资源,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拓宽自己的视野和兴趣爱好。
《课程与教学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概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以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
答:对。
因为课程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在不同的课程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
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2、生成性目标由于是在教育情景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所以它不需要在教育行为之前有一个意向性的提示。
答:对。
因为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象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
持生成性目标取向的人更强调“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演进过程,而且它是渐进生长的,它扎根于过去又指向未来,是一个有机的过程。
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来源可以上溯到杜威,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生成性目标依赖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答: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具备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4)聚合功能。
2、课程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1) 以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
在不同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区别的。
据此,通常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进入课程计划,使课程增加了一个新的种类,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是课程史上的一大进步。
(2)以知识的性质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
知识的存在有分化与综合两种形态,由此形成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强调各科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
综合课程将相关学科和内容加以整合,从而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pdf
单选题1.从各国的课程来看,各国都关注学生的经验,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设置()和分科课程,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跨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答案:A2.单科复教指的是复式教学的哪种具体形式A.同室双级异科B.同室双级同科C.分室双级异科D.同室一级同科答案:B3.课程编制的第一个实践课题就是设定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目标D.学科目标答案:C4.关于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是产生较早,比较传统的观点。
A.课程内容即教材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C.课程内容即活动答案:A5.()在“八年研究”期间提出了课程评价的概念。
B.杜威C.泰勒D.布卢姆答案:C6.90年代初,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席卷世界时候,一个新的名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A.知识生产B.知识分配C.知识经济D.高科技答案:C多选题1.教科书的评价有以下()维度A.知识维度B.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C.教科书应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D.编制水平维度E.教科书的编写应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学生和教师的实际答案:A,B,C,D,E2.当前的课程管理体现出()等趋势。
A.民主化B.规范化C.弹性化D.整合化答案:A,B,C,D3.1996年3月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第一次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单独一部分列出,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三级管理。
”B.地方C.社会D.学校答案:A,B,D4.般来说,学校课程可分为A.国家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B.地方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C.社区及家长研制的课程D.学校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答案:A,B,D5.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A.课程目标的选择B.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C.人类经验的分析D.课程目标获得E.教育计划的制定答案:A,B,C,D,E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具体的目标有:A.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课程与教学概论》期末作业考核
《课程与教学概论》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
1、教学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2、结合教学模式的有关特点判断: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是普遍适用的。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3、你认为教学过程应该包括那些要素?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4、按课程类型,通常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分为哪些方面?
5、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有哪些超越之处?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
1、思考一下你身边有哪些课程资源,结合实际分析如何更好的利用它们。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结合实例分析它们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00497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和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l分,共30分)1.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持这种课程开发方法的是( A )1-1-6A.博比特B.查特斯C.卢梭D.施瓦布解析: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持这种课程开发方法的是活动分析法,博特比提出,故A项正确,详见教材P6。
2.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的是( D )1-1-12A.实践性课程B.学科结构C.自然教育D.泰勒原理解析: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的是泰勒原理,故D项正确,详见教材P12。
3.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 B )1-2-25A.夸美纽斯B.拉特克C.塔巴D.杜威解析: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拉特克,故B项正确,详见教材P25。
4.“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持该观点的是( D )1-2-29A.洛克B.斯金纳C.加涅D.卢梭解析: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故D项正确,详见教材P29。
5.被瑞士人民誉为“人类的教育家”、“人民的导师”的是( C )1-2-35A.罗杰斯B.施滕策尔C.裴斯泰洛齐D.斯宾塞解析:对裴斯泰洛齐的评价:近代教学论的集大成者,“人类的教育家”、“人民的导师”、“孤儿之父”。
故C项正确,详见教材P35。
6.将有意义学习划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是( B )2-2-104A.维果茨基B.奥苏伯尔C.赞可夫D.普莱西解析: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划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故B项正确,详见教材P104。
7.“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以下哪种影响学习成就的动机? ( D )2-2-110A.好奇心B.认知驱力C.自我提高驱力D.附属驱力解析:附属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课程与教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以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
答:对。
因为课程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在不同的课程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
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2、生成性目标由于是在教育情景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所以它不需要在教育行为之前有一个意向性的提示。
答:对。
因为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象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
持生成性目标取向的人更强调“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演进过程,而且它是渐进生长的,它扎根于过去又指向未来,是一个有机的过程。
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来源可以上溯到杜威,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生成性目标依赖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答: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具备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4)聚合功能。
2、课程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1)以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
在不同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区别的。
据此,通常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进入课程计划,使课程增加了一个新的种类,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是课程史上的一大进步。
(2)以知识的性质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
知识的存在有分化与综合两种形态,由此形成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强调各科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
综合课程将相关学科和内容加以整合,从而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以管理方式为标
准的分类。
按照课程的管理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选修课的设置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兴趣和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如何考虑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
答: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正确性等。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内容的重要性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相当大的说服力。
但何谓“重要”呢?可以由下面几项判断:(1)他是知识和文化中最基本的成分(2)他是应用性和迁移力最大的成分(3)他属于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的成分。
内容的实用性,是指课程内容杂实际生活中有用。
在考虑这一依据时,需要注意:(1)日常生活出现多的,不一定是重要的,出现少的,不见得没有用。
(2)日常生活不见得是最理想的生活,内容的选择如果以实用性为唯一标准,可能这世上维护这一不太理想的生活,对社会进步没有什么帮助。
(3)实用的有立即与长期之分,不能仅仅考虑立即的实用性,不顾及长远发展的需要。
内容的正确性可以由三个层面来判断。
第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避免错误的事实、概念、原则、方法,这是最基本的。
第二,课程内容必须反映尖端知识的发展,陈旧的内容应排除在课程之外。
第三,人类的知识,文化、价值、理想,有许多不是截然属于对或者是错的,课程选择就必须采取多元标准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将不同的现象呈现出来。
4、简述研究教学过程的意义。
答:研究教学组织形式有如下意义:
(1)教学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
(2)教学组织形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3)教学组织形式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规模的大小。
(4)教学组织形式影响着学生不同技能技巧的形成。
(5)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情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5、简述根舍因的教学思想。
答: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三个特性,即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在教学要求上达到了四个统一,即教学与训育的统一,问题解决的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在教学程序上遵循四个阶段:一是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也就是要以典型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二是范例的说明“类”的阶段,主要是进行归类、推断、认识这一事物的普遍特征;三是范例地掌握规律的阶段,要求对事物提高到规律性的认识,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四
是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的切身体验阶段。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哪些?结合实践谈谈您对其的深层理解。
答: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1)信息技术教育;(2)研究性学习;(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课程的根本依据在于科学的综合和客观世界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
人类社会发展是呈现出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家化的趋势对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带来一系列的冲击,这是综合课程得以复兴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要求课程的整合。
其次,人类社会实际问题的整体性要求课程的综合。
最后,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求课程提供整体、综合的内容。
综合课程的种类有: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一体化课程、核心课程。
2、怎样理解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体现了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
答: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新课程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
新课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新课程确定并重视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