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教师进修个人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口支援教师进修个人总结

次20**年九月,我有幸成为对口支援的一员,到南开大学学习进修,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已经圆满结束,令我颇感受益匪浅。在南开进修学习的半年期间,我始终不敢忘记赴南开学习的目的:那就是通过这段半年的听课学习、归纳总结以及同大学生的零距离交流,要在理论学习、业务水平及政治素养等方面能够得到一次较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提高。事实上,我也正是格外珍惜这半年的时间,抓住任何可以提高的机会,心无旁骛,深切地接触并感受着南开大学的优良学风和治学态度。回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大部分。

一、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要阵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我仔细地对照了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表,认真地选择了一些与我专业有关的课程,只要时间不冲突,我都会选听。

1、专业课方面。我首选了研究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这门课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若干概念辨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问题探讨、精神生产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问题、中国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等专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习,使我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从理论性和实践性方面都澄清了以往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对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学科建设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者的观点,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如一个规律论、两个规律论、三个规律论及发展论等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即统治阶级如何通过控制和管理精神产品维护统治,在现代如何对精神产品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核心

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梳理了中国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史。这些都为我以后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方法,丰富理论,夯实基础,有着无法言说的重要意义。我还选择了《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研究》。这门课程以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结合,政治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从概说、政治统治、思想道德教化功能等方面来以奴隶制时代的夏商周为起点讲述了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另外,我选听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同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听了博士研究生的讨论课,他们富有条理的阐述以及明晰的观点,令我耳目一新,课下我认真细致地看了柳国庆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研究》,并做了读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两次历史性巨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战略意义以及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开拓者瞿秋白、伟大奠基人毛泽东以及邓小平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航程有了系统的认知。

2、本科生的课程,我主要选择了《伦理学》和《伦理学导论》两门课程。《伦理学》主要从道德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道德义务与道德良心,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选择,道德评价以及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的塑造等方面对这门学科进行了温习。老师在这门课的讲授中,以一些实例作为与同学切磋和讨论的材料,如偷钱为兄交学费、海上救生、少年凶手自述等。如在学习公正原则时,就公正与善行的关系以社会公正为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高收入征税,补偿低收入这一令同学们感兴趣却答案不一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这些形式很好地激发了我和同学们的学习乐趣,在准备收集资料、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

内容。《伦理学导论》课程,由于任课老师有较高的西方哲学史的素养,所以,他的这门课程,能详细地叙述历史上不同思想家对伦理问题的看法,注意到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联系,从而使对许多问题的分析能具有一定的深度。如在对良心和至善这些伦理学的基本范畴的考察中,能做到既有丰富的思想材料,旁征博引,又有自己独到的理论分析。让我更受启发的是主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引用帕菲特《理与人》、罗尔斯《正义论》、斯马特《功利主义:成与反对》的英文原版著作,在翻译原版中尊重原著。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让我对以前认为枯燥无味的理论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另外,我还选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教师布置的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中了解到思想政治专业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并以此为参照,对当今大学生整体思想状况有了大致的认识。而《人格心理学》这门课,教师通过放映《爱德华大夫》和《大河恋》两部经典影片让学生观看,进而以影片的主人公为例,从成年人的心理进行精神分析,使这门课程上起来得心应手,而且言之有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课程让我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的历史演变、队伍建设有了大体的把握,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与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教育介体的认识得到了拓展。

二、以各种讲座为平台,开拓知识视野我在南开大学进修期间,正是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召开期间,我充分地利用这个机会,只要是讲座,我就去听。由于学生很多,讲座的场地有限,我就提前两个多小时到会场,晚饭也在会场以面包代替。这期间,我听了历史学院教

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孙立群教授做的《汉文化源与流》,著名学者、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的《传统文化中的大智慧》,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教授做的《兴趣、勤奋、悟性与创造》,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华区总裁李开复博士做的《我学我成长(大学生心中的五大问题)》的讲座。每场讲座结束,我都不愿离开会场,感觉意犹未尽,讲座的内容有理有文,但是,我从其中都能得到启发。如《汉文化源与流》,孙教授从中国真正不间断的历史纪年谈起,讲到了如何认定中华文化之源,对主流思想儒学如何评价以及对待国学热的态度问题,让我有了平平静静地读些书,实实在在地有感悟地对待国学的想法。更对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弘扬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传统文化中的大智慧》从一雅一俗,一隅而已的雅《周易》和俗《三国演义》中谈开,将小知不及大知,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小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的大智慧阐释得生动活泼。从丧家狗与古惑仔现象、包公之誓与孔子之誓的现实问题谈到了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自尊自强的态度。而《兴趣、勤奋、悟性与创造》这场讲座,虽然是从我非常陌生的物理的专业发展谈基础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物理学的广泛应用,我是一个门外汉,但是最终的落脚点却是谈到了研究方面,葛院士以陈省身大师的努力、悟性、创造和机遇的观点进行了讲解。在科研素质的培养上,着重阐述了如何处理基础知识和创造的关系。这些观点改变了我以前的一些如要有一定的扎实的基础,把基础打好了再去创造的错误认识,笃定了我在基础上去创造,不懂的再去学再去创的看法,对精力相对集中,研究与练习没有严格的界限等熟视无睹的科研精神有了较深的感悟。《我学我成长大学生心中的五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