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下册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下册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下册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 :指的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个主要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的文学思潮,属于资产阶级文学X 畴。

特征:真实性〔生活、历史、细节〕;批判性〔社会、内部心灵〕;典型性〔再现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

1、法国是欧洲19c现实主义文学的策源地:a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宣言书〕“反映当代生活〞;b《红与黑》奠基之作。

2、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分期:1850前,脱胎于浪漫主义小说,带有其痕迹〔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1850后,福楼拜:如实反映平庸时代里平庸的人和平庸的事,叙事上重大革新。

3、《红与黑》 * ;〔1〕书名的意义:a从生活道路看,红代表军服,黑象征教士道袍,于连谋取前程的两种道路;b历史背景,红-拿破仑时代,黑-封建统治,于连活在两者交接的时代;c创作意图,两个预言性场面:血红的圣水和写有“第一部〞的纸片。

2〕解读:a历史小说b政治小说—副标题[1830年纪事]c爱情小说d命运小说〔一平民青年奋斗史〕。

3〕于连悲剧:平民出身、才华横溢——封建复辟,性格特征—平民意识、矛盾、反抗、激情、傲骨。

4〕艺术成就:a心理描写,心理独白:以冷漠态度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着力表现人物内心挣扎和对外部社会的态度;b人物塑造,性格鲜明:例如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从外貌到品行的塑造都非常鲜明,身居急需社会责任感的职责却有着虚伪贪婪的特质;c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渡:继承《汤姆·琼斯》的布局手法,,又向“空间〞长篇小说过渡,时间地点迅速变化,人物若隐若现,呈现现代因素。

4、巴尔扎克的文学贡献:时代历史的书记员;金钱时代人类灵魂的发掘者特征——由外而内地反映生活5、《人间喜剧》1〕名词解释: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90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联成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包罗法国社会,尤其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历史画卷,标志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较详细版)一、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英国、法国)1、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以人道主义为批判现实的武器,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企图建构理想的社会图景。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并不重视反映历史的本质,只是把历史作为自己自由驰骋的艺术场景。

(4)喜爱自然风光、异域风情,厌恶资本主义的现实和都市文明。

2、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2)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德国和英国的浪漫主义就是从收集民间文学开始的。

(3)惯用对比和夸张手法,大力提倡想象,重视丑的美学价值。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二、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思潮发源地:最早的两个浪漫流派1、德国文学概述浪漫主义文学在18世纪末的德国兴起后,很快传播到英、法和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一股全欧性的文学思潮,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开始衰落。

(1)早期(耶拿派,18世纪末—1805):由于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早期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宗教色彩,悲观思想也比较严重。

施莱格尔兄弟:威廉·施莱格尔(1767—1845)和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的理论家。

他们在耶拿创办杂志,宣传浪漫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

诺瓦利斯(1772—1853):耶拿派的作家代表,敌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

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的,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

(2)中期(海德尔堡派,1805—1815):1805年在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形成这一时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称海德尔堡派。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重点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变化特点(19、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区别):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的罪恶;正视现实发展变化,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貌,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

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基本武器,但或多或少的用节及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观察和描绘现实。

2.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有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有局限一两个家庭中各式各样的人物,表现社会的变化。

3.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4.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灾难性的后果,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重要主题。

5.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挖掘。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

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气势雄浑。

2.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

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手法更为丰富,探索人物的潜意识反映人物完整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形式。

3.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

导致有的作家很难界定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作家作品:英国: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威廉·索·默赛特·毛姆《人性的枷锁》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威廉·拉杰尔德·戈尔丁《蝇王》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戏剧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克兰克比尔》短篇、《企鹅岛》《诸神渴了》长篇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罗歇·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广岛之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德国: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君特·格拉斯《铁皮鼓》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纳博科夫《洛丽塔》重点作家作品:英国代表劳伦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考试重点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考试重点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考试重点填空1.福楼拜《包法利夫人》2.左拉,自然主义理论家。

文学大厦《卢贡--马卡尔家族》,代表作《萌芽》3.莫泊桑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也是其成名作。

长篇小说《漂亮朋友》4.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5.最早描写“新人”屠格涅夫《前夜》,代表作《父与子》6.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特殊的“新人”拉赫美托夫7.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8.契科夫《套中人》9.安徒生《海的女儿》10.易朴生《玩偶之家》11.巴黎公社,欧仁.鲍狄埃《国际歌》12.托尔斯泰,自传体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传统,早期创作总结《哥萨克》,《战争与和平》13.高尔基,浪漫主义作品《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现实主义作品《切尔卡什》《马尔华》《叶美良.皮里雅依》,戏剧《底层》,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1)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描写新型革命者的名著(2)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之作(3)列宁说它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4)主人公巴威尔、尼洛夫娜14.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15.肖洛霍夫,代表作《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长篇史诗式的短篇小说”16.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17.肖.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18.亨利希.曼《臣仆》19.托马斯.曼《布登勃活克的一家》20.德莱塞《美国的悲剧》21.海明威,早期“迷惘的一代”《太阳照常升起》,30年代“反战”《永别了,武器》22.古波斯三大诗人菲尔多西、萨迪、哈菲兹23.《一千零一夜》阿拉伯24.紫式部《源氏物语》25.二叶亭四迷《浮云》塑造来日本第一个“多余人”形象26.田山花袋《棉被》开创了“私小说”的道路27.泰戈尔《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沉船》《戈拉》28.川端康成《雪国》,《雪国》《千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29.古埃及《亡灵书》宗教性诗歌总集30.古巴比伦文学的代表《吉尔伽美什》世界最早的史诗。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大全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大全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大全第一节概述批判现实主义1、名词解释: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司汤达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长篇小说见长。

代表人物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2、特点:l 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

l 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

l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第二节司汤达一、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二、《拉辛与莎士比亚》是其第一篇美学著作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三、《红与黑》——表达反复辟的深刻主题【小说原名《于连》,副题“1830年纪事”。

】1、于连的形象: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l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形成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身受启蒙思想影响,崇拜拿破仑,希望建功立业,但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投靠教会,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l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做家庭教师时,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为了出人头地,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后与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l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l 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三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三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三第九章20世纪前期文学第十二节卡夫卡1代表作:《审判》《城堡》《美国》《变形记》《饥饿的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库斯》《致科学院的报告》2、作品分析:《审判》——“卡夫卡式”小说形成的标志“对无罪的审判”、“对有罪的审判”、“对‘审判’的审判”《城堡》“城堡”象征意义v 庞大的管理机构v 一个异化世界v 一个边缘人的他乡v 父亲形象(权威力量传统)的投射v 神界神人关系l 写作特色:怪诞与反讽;寓意与象征;梦幻性与神秘性;冷峻与客观;第三节海明威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法国、50年代后盛行于西方文坛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存在主义文学最初是作为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形象阐述而出现的,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其基本主题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肯定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揭示世界的荒谬和人生的痛苦,主张人的自由选择。

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等人。

后现代主义文学:它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见于弗·奥尼斯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

它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超越和背离,以非理性为基础。

后现代主义文学把反传统推向极端,不仅反对现实主义旧传统,也反对现代主义新规则。

否定作品的整体性、确定性、规范性和目的性,主张无限制的开放性、多元性和解构性,试图对小说、诗歌、戏剧等传统形式进行解构。

主要流派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荒诞派戏剧:它是20世纪50-60年代在法国兴起和形成而后流行于西方戏剧舞台的一种文学思潮流派,是存在主义在戏剧舞台上的形象变体。

荒诞派戏剧一反传统戏剧的规律、特点,又被称为“反戏剧派”、“反传统戏剧派”。

它注重揭示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生存状态的荒诞性,抛弃了传统戏剧的基本规则,淡化情节,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戏剧多为短剧和独幕剧。

外国文学史下(期末复习)

外国文学史下(期末复习)

第六章 19世纪初期文学1、略述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思想和文学基础。

(一)自由主义思潮:18世纪末以来,欧洲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宁中,引起了人民的普遍失望和不满情绪,从而向往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浪漫主义作家把政治自由的原则广泛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二)社会心理:沉溺于好梦和幻想,悲观颓唐、消沉抑郁,感慨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理想破灭而对现实失望。

(三)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理论基础,其基调是唯心主义,它对自我、灵感、想象的强调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情绪。

(四)空想社会主义:企图以个人的空想计划来代替社会斗争,实现人类的解放,为浪漫主义者否定现实、憧憬未来提供了思想基础。

(五)文学传统及其演变:继承了中世纪的传奇文学和民间文学、18世纪感伤主义文学、卢梭的小说、德国狂飙突进时期文学乃至18世纪末出现的哥特小说。

反拨以尊崇权威、崇尚理性、克制情欲为宗旨的古典主义。

2、简述德、英、法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源于德国,由于政治分裂,经济落后,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带有较大的保守性和神秘主义色彩。

反对古典主义,鼓吹创作自由,缺乏战斗精神,宗教色彩浓重。

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以两个文学团体为标志:耶拿派和海德堡派。

施莱格尔兄弟是前期浪漫派,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是后期浪漫派,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童话。

海涅《论浪漫派》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

英国: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他们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因厌恶城市文明而寄情自然,缅怀中古。

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还有济慈,他们思想激进,把诗歌革新推向新阶段。

华兹华斯:诗风格淳朴,清新自然,被誉为自然的诗人。

《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宣言,诗作《丁登寺》被认为是不朽之作,歌颂自然美,开拓了以表现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浪漫主义诗风。

柯勒律治:《古舟子咏》《忽必烈汗》认为想象是诗人的最高品质,而庸才只有幻想,不同意华兹华斯的完全采用村俗口语的主张,认为低微粗鄙的田园生活不可能产生好的语言。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要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要点

外国文学复习要点1、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

体现为异国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2、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源地;最早的两个浪漫主义流派。

“耶拿派”(18世纪末—1805)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重要作品有诺瓦利斯的诗歌《夜颂》、蒂克的《民间童话集》等。

“海德尔堡浪漫派”(1805—1815)1805年在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形成这一时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称海德尔堡派。

他们重视发掘民族遗产,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创作素材,风格质朴、乐观,但宗教思想和封建观念还是比较明显。

代表人物: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即《格林童话集》、克莱门斯、阿尔西姆3、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创作,《抒情歌谣集·序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

湖畔派——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代表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华兹华斯(1770—1850)——诗风格淳朴,清新自然,被誉为自然的诗人。

抒情诗——A、支持革命,向往民主自由的政治抒情诗B、揭示人民生活贫困和痛苦,控诉社会对他们进行迫害的诗歌C、歌颂湖光山色、农村日常生活的田园诗、自然诗《抒情歌谣集·序言》序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诗的题材源于日常生活与情感,诗的语言应是日常生活语言,诗人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想象。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外国文学史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领域,里面蕴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

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多样性。

1. 古典文学的辉煌1.1 古希腊的戏剧古希腊的戏剧是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你知道的,像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这样的剧作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上演。

希腊戏剧不仅仅是娱乐,它还探讨了人性、命运和道德等深刻问题。

比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王子为了逃避预言,却最终走向了不可避免的悲剧。

剧中人物的内心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1.2 古罗马的文学影响罗马文学则继承了希腊的精华,又加入了自己的特色。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就是一个经典。

它不仅是史诗,更是罗马民族的象征。

书中埃涅阿斯的旅程,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新生活的渴望。

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

罗马的散文和诗歌,像西塞罗和贺拉斯的作品,也展现了对哲学和政治的思考。

2. 中世纪的沉默与复兴2.1 哥特文学的神秘进入中世纪,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期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宗教色彩。

比如,《神曲》的作者但丁,通过他的诗歌,展现了人类灵魂的救赎之路。

书中描述的地狱、炼狱和天堂,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读起来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沉重的压迫感,以及对救赎的渴望。

2.2 文艺复兴的光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再次焕发出活力。

莎士比亚的出现,改变了整个文学界。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无论是《哈姆雷特》的犹豫与挣扎,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情爱情,都让人无法忘怀。

莎士比亚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人类最深处的感受。

3. 现代文学的探索3.1 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进入19世纪,现实主义逐渐占据了文学的舞台。

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巴尔扎克通过《人间喜剧》展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物众多,栩栩如生。

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则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探索了个人与历史的关系。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复习资料整理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复习资料整理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19世纪初浪漫主义产生:对资本主义现实的不满,贫富对立更尖锐,阶级压迫更残酷,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更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特点:①浓郁的主观抒情性。

偏爱表现主观的思想,着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作品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②传奇性。

追求新奇,不满现实,对一切非凡的事情有强烈的兴趣③在表现手法上,喜欢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以期达到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印象的效果。

辞藻华丽,作品中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

④对民间文学的重视。

利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进行创作,包括民间传说、民歌、民谣等⑤在体裁形式上多种多样,具有强烈感情色彩。

如抒情诗、抒情叙事诗、戏剧、历史剧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作品主题:鞭挞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揭露社会的不平,对受压迫者和贫苦人的同情《巴黎圣母院》:反映了作家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对受压迫的下层人民的同情(弗罗洛、爱斯美拉达、卡西莫多)《悲惨世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苦人注定要过悲惨的生活,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就是反对穷人的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作品主题:表达诗人渴望自由,反映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情绪,揭示沙皇专制制度反人民的本质《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他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奋起战斗;既接受了启蒙影响,想有所作为,又带有十二月党人脱离人民的弱点,同时不能克服贵族的懒散恶习。

他们聪明而有教养,自视清高,跟周围人格格不入,但不打算面对现实、深入实际,结果一事无成。

作品反映了俄国19世纪20年代贵族青年的彷徨苦闷和自私自利的品性,揭露与批判贵族社会的腐败和丑恶。

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文学。

其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其社会政治主张主要是改良主义,其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一、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1.文艺复兴的起源和特点:人文主义思潮、以人为本的艺术追求、古典文化的研究和模仿、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

2.作家和作品:-但丁:《神曲》-伽利略:《星际密码》-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二、启蒙时代(17世纪至18世纪)1.启蒙思想的兴起和特点:理性主义、人性本善、追求真理和自由等思想。

2.作家和作品:-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洛克:《人类理解论》-伏尔泰:《论文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三、浪漫主义时代(18世纪末至19世纪)1.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强调个人情感和幻想、赞美自然和追求超越、批判社会现实和对传统权威的反叛。

2.作家和作品:-达·昆西:《非法的结婚》-弗拉戈纳尔:《玛尔图·斯图亚特》-歌德:《浮士德》四、现实主义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追求真实和可信的描写、反对浪漫主义的虚幻和抽象。

2.作家和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五、现代主义时代(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1.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对传统文学规范的挑战、多样性和实验性的创作风格、对现代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描绘。

2.作家和作品:-乔伊斯:《尤利西斯》-布莱希特:《死亡的生活》-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笑傲江湖:《荒原狼》六、后现代主义时代(20世纪末至21世纪)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质疑固有的真理和意义、游离于传统框架之外、强调语言和符号的作用。

2.作家和作品:-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伍尔夫:《到灯塔去》。

外国文学史下册课堂笔记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下册课堂笔记复习资料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外国文学史课堂笔记·史上最全复习资料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相关知识: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

著有《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理解(分为哪三类、场景、基本内容<3个>)?构思:巴尔扎克立志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完成一部19世纪法国的作品。

他采取两种办法把作品连成整体。

一种办法是分类整理。

他把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

“风俗研究”是主体,其中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等六个方面。

第二个办法是人物再现法。

即同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每一部作品只反映这人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许多有关作品联系起来才完成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构成完整的形象。

《人间喜剧》里总共写了二千四百多个人物,其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出现过二三十次。

表现内容可分为五方面:①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如《高老头》中的鲍赛昂夫人的衰亡。

②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如《高利贷者》的高布赛克是早期资本家的典型。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发家的方式比前者进了一步,是著名的资产者典型。

③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如《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郎台除了钱,六亲不认,生活吝啬。

④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

这类作品有:《卡金央王妃的秘密》、《幻灭》中的克雷斯吉安、《农民》中的米雪龙老爹。

⑤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这类作品有:《乡下医生》、《乡村教士》。

《高老头》反映的思想内容。

(主题和内容)?四条线索:(笔记)(1)通过高老头的惨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通过拉斯蒂涅的堕落,反映青年野心家的成长过程;(3)通过鲍塞昂夫人的隐退,表现贵族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必然确立的命运趋势;(4)通过伏脱冷对社会的抨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罪恶实质。

外国文学史第二学期考试重点和范围

外国文学史第二学期考试重点和范围

外国文学史第二学期考试重点和范围外国文学史第二学期考试重点和范围(仅供考前突击使用哈!)【填空题】孩子好好看书吧答案肯定在书上。

【名称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所创作的一种小说。

哈代在他这一系列小说中详尽记叙了英国西南部农村社会的发展史,描写了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侵蚀下,依然保持着古老宗法传统的威塞克斯地区从稳定到动荡,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表现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痛苦与灾难,揭示了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英国社会的深刻危机。

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2、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并成为19世纪后期影响颇大的一种文学思潮,以自然科学和实证主义哲学的理论于方法来观察和表现社会人生的一种文学主张与文学实践。

代表作家法国的龚古尓兄弟,左拉,莫泊桑,德国的霍普特曼,代表左拉的《娜娜》《萌芽》和莫泊桑的《羊脂球》。

3、唯美主义文学:以康德的思想为理论依据,他强调美的主观性、无功利性和纯粹性,提出了“无目的之合目的性”的美感学说。

唯美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超功利的艺术主张和唯美形式的追求两个方面,颠覆了艺术形式为思想内容服务的文学传统,在文学史上,它既是象征主义的先导,又对20世纪的文学造成了影响。

代表作家王尔德。

4、迷惘的一代:一战后出现愈美国的一个作家群。

他们怀着民主自由的理想奔向欧洲战场,却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对社会和人生深感失望。

故通过创作描述战争对他们的伤害,作品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说情绪,代表作家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5、存在主义文学: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都反映。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提纲(改后版)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提纲(改后版)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填空题1.()被伍尔芙称为“英国小说家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3. 哈代小说(《》)的副标题是“一幅荷兰派的写生画”。

4.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的名字分别是夏洛蒂、艾米莉和()5. 19世纪英国第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6.长篇小说《双城记》的“双城”指()和()。

.7. ()称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等作家是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9.俄国十九世纪三大文艺理论家是杜勃罗留波夫、()()。

10.由果戈理和别林斯基所开创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被称为“”派。

11.与贵族革命时期相对应的系列化文学形象是();平民知识分子时期的文学以塑造()形象为主。

12.俄国第一部写小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美学著作是()。

《怎么办》的副标题是()。

14.俄国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奥勃洛摩夫》中塑造的。

15.屠格涅夫在()中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

20.被称为俄国戏剧史上里程碑的作品是果戈理的()。

2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是()。

22.巴赫金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小说的经典论著是()。

他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称为()。

23.托尔斯泰平最早表现平民化思想的长篇小说是()。

27.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民族诗人是( )。

29.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的小说家是()。

30.被林肯总统称为“以一本书引起一场战争的小妇人”指的是美国作家()。

31.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32.“现代美国诗歌之父”指的是《草叶集》的作者()。

37.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经典概括为“除( )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8.( )的问世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开端。

39.( )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宣言。

40.莫泊桑的成名作是( )。

42.《红与黑》的副标题是( )。

43.《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 )。

44.倡导“客观而无动于衷”理论的作家是( )。

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

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

一、名词解释1.感伤主义:18世纪中后期产生于英国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流派。

得名于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它是对理性主义的反驳,并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情感,人类的天性是慈悲,即与人为善,形成了感伤的社会风潮。

2.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

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着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人道和民主的倾向,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不甘沉沦,渴望有所作为;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们灵魂空虚,找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与勇气,终于一事无成。

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一些作家又塑3.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

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

指十九世纪开创浪漫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

湖畔派诗人起初同情法国革命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

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为浪漫主义奠基之作。

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

4.启蒙文学 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

外国文学史下册 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下册 复习资料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①多表现劳资矛盾;英国文学三大特征②“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苦难生活;③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

马克思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

英小说艺术①丰富的艺术想象力;②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③自然与人物的个性形式的惊人的和谐;④人物语言多样化和个性化。

萨克雷讽刺作家①小说副标题“没有主人公的小说”代表作《名利场》(金钱才是真正地主人)女性读本②蓓基·夏泼小资产阶级女性野心家形象③爱米丽亚同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追求心灵自由人格独立,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识妇女形象)(后面人物形象补充)时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被肖恩家收养和凯瑟琳爱情悲剧)代盖斯凯尔夫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到劳资矛盾的小说。

《玛丽·巴顿》侧面反映英国宪章运动。

父女:约翰·巴顿玛丽·巴顿父子:老卡逊小卡逊宪章派诗歌欧洲早期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一新型现实主义文学。

将英国长篇小说提升到成熟高度狄更斯(1812 1870) 19世纪英国小说家马克思称“杰出的小说家”。

一生创作百余篇短篇小说,几十篇中篇小说,15部长篇小说,以及其他。

1、创作分期:1837 1841年《匹克威克外传》(成名作),《雾都孤儿》(《奥利佛·退斯特》)第一时期《老古玩店》,《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巴纳比·拉奇》(狄更斯两部历史小说之一,另一《双城记》)此时期,注重重大社会问题,揭不合理现象,同情下层,对道德伦理探索偏爱;他把生活看作善恶斗争,恶是个别现象,最终被善克服,小说基调是乐观向上。

艺术,受流浪汉小说影响比较突出;丰富想象力;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敏锐的感觉;将琐事赋予戏剧化;“英国式幽默”。

1842 1858年自传色彩小说;典型教育小说。

《大卫·科波菲尔》住人公孤儿大卫在姨婆贝茜抚养成长为作家。

马工程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

马工程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

马工程外国文学史(下)供大三下学期和考研使用——从浪漫主义文学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念:①从创作方法来看(与现实主义相对;主观内心热情语言)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②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从18C 末到19C 上半期,在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提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区别: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 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英国工业革命a.解放了人,自信、力量;b.对人的异化 ②法国大革命:追求崇尚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卢梭提出要“返回自然”。

三、浪漫主义的社会思潮①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②空想社会主义⇒通过空想来实现社会发展 四、在文学上的扬弃关系:继承与发展 ①继承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文学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 法国:卢梭的浪漫主义传统强调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重视情感、返回自然和民间思想 ②批判反驳古典主义传统认为它影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个性自由的展示 ①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②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③反对古典主义只注重描写历史题材和宫廷生活,而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纯朴生活,歌颂和赞美大自然;④善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⑤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个人价值:尊严、荣誉)。

六、浪漫主义的派别①消极浪漫主义(“以德国为代表”):代表没落贵族的愿望与情绪,鼓吹逃避现实脱离斗争;宣扬神秘主义歌颂仁爱和驯服、美化中世纪有复古倾向。

主人公往往是自我陶醉,消极厌世,脱离现实的“幻想家”。

②积极浪漫主义:正视现实,渴望斗争,从事自由解放精神,将理想寄托于朦胧的未来,有民主倾向、主人公往往是具有个性有革命要求的“反抗者”。

七、浪漫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一)德国早期:耶拿派⇒缅怀过去,歌颂中世纪:施莱格尔兄弟晚期:海德堡派⇒格林兄弟、霍夫曼 新浪漫派⇒海涅出现消极浪漫主义的原因:封建势力强大、市民阶级软弱 (二)法国浪漫主义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①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②1821年雨果发表了《克伦威尔序言》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提出“美丑对照原则”(外表丑陋,内心善良)美就在丑的身边,丑也在美的身边。

外国文学史下册高尔基考点(一)

外国文学史下册高尔基考点(一)

外国文学史下册高尔基考点(一)外国文学史下册高尔基考点一: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背景和主题•背景–介绍高尔基的文学创作时期和社会背景–强调高尔基是一位有着革命情怀的作家•主题–探讨高尔基作品中所表达的社会正义与人道主义–分析高尔基对贫民、工人阶级和底层人民的关注和描写考点二:高尔基的代表作品及文学特点•《母亲》–分析作品中的母爱、革命和希望的主题–强调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揭露•《海燕》–探讨作品中对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描写–分析高尔基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关系•文学特点–强调高尔基作品中的自然主义风格–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和社会分析手法考点三:高尔基的文学影响与地位•对后世作家的影响–分析高尔基作品对后世工人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强调高尔基对苏联文坛的重要地位•文学价值和意义–探讨高尔基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人道主义关怀–分析高尔基作品的艺术成就和价值考点四:高尔基的思想体系与作品主题呼应•社会思想–强调高尔基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反对压迫主义的立场–探讨高尔基作品中体现的社会理想和追求•人生哲学–分析高尔基作品中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强调高尔基作品中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表达以上是关于外国文学史下册的高尔基的考点及详解,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点五:高尔基的文学创作风格与技巧•文学创作风格–探讨高尔基作品中的真实主义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批判精神•叙事技巧–分析高尔基作品中的叙事手法,例如回忆法和倒叙等–强调高尔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方法•语言运用–探讨高尔基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作品中的对白和描写的运用方式考点六:高尔基的人物形象与命运描写•主要人物形象–介绍高尔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强调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的关联性•命运描写–探讨高尔基作品中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和命运对人物的影响–分析作品中的自由意志与命运的辩证关系考点七:高尔基作品的社会批判与启示意义•社会批判–分析高尔基作品中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的批判–强调作品中的社会改革呼声•启示意义–强调高尔基作品对于人们关注社会问题的引发作用–探讨作品中的人性探究和道德教化的意义考点八:高尔基的艺术思想与创作追求•艺术思想–强调高尔基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理念–探讨高尔基对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创作追求–分析高尔基作品中的创作目标和主题追求–强调作品中艺术与现实的结合以上是关于外国文学史下册的高尔基的考点及详解的续篇,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外国文学史(下)笔记

外国文学史(下)笔记

第1講:雨果一、簡介1.生平: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法国人眼中的雨果:诗人-戏剧家-小说家。

中国读者眼中的雨果: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2.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3.《巴黎圣母院》中译本乾隆年间(19世纪中后期):《活冤孽》新文学运动中被改编成话剧:《钟楼怪人》1948年,出版了著名女诗人陈敬容翻译的《巴黎圣母院》4.《巴黎聖母院》的介紹和鑒賞(1)创作意图“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这三者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

……人生的神秘的苦难,就来自这三种斗争里。

人类进步须克服迷信、偏见和物质的三种形式的阻碍。

三种沉重的枷锁套在我们的脖子上,那便是教条、法律和自然的桎梏。

在《巴黎圣母院》里,作者控诉了第一种桎梏;在《悲惨世界》里,作者指出了第二种桎梏;在这本书里,作者将阐述第三种桎梏。

”——《海上劳工·序言》思考:1.雨果是怎样以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的?具体说:如何从《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来透视这部小说蕴涵的思想内容。

2.为什么作家给小说定名为“巴黎圣母院”?(2)情节设置《巴黎圣母院》的情节主线是克罗德四次陷害和爱斯梅哈尔达四次遇险的曲折过程。

敲钟人:加西莫多诗人:甘果瓦贵族军官:法比《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的特点:1、多变。

2、奇巧。

3、幻想。

(雨果:“这本书如果有什么优点,只在想象、多变、幻想方面”)问与答:1.《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是否渗透了雨果的创作意图?2.为什么作家给小说定名为“巴黎圣母院”?而不是“爱斯梅哈尔达”、或者“克罗德”、或者“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等等?補:游离故事情节的篇幅《巴黎圣母院》有两大部分似乎完全游离了故事情节。

一是小说的第三卷,作者用了整整一卷,描写圣母院的建筑、并以圣母院的建筑为基点回顾巴黎城市的历史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外国文学史复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指的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个主要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的文学思潮,属于资产阶级文学范畴。

特征:真实性(生活、历史、细节);批判性(社会、内部心灵);典型性(再现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

1、法国是欧洲19C现实主义文学的策源地:a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宣言书)“反映当代生活”;b《红与黑》奠基之作。

2、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分期:1850前,脱胎于浪漫主义小说,带有其痕迹(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1850后,福楼拜:如实反映平庸时代里平庸的人和平庸的事,叙事上重大革新。

3、《红与黑》*;(1)书名的意义:a从生活道路看,红代表军服,黑象征教士道袍,于连谋取前程的两种道路;b历史背景,红-拿破仑时代,黑-封建统治,于连活在两者交接的时代;c创作意图,两个预言性场面:血红的圣水和写有“第一部”的纸片。

2)解读:a历史小说b政治小说一副标题【1830年纪事】c爱情小说d命运小说(一平民青年奋斗史)。

3)于连悲剧:平民出身、才华横溢——封建复辟,性格特征—平民意识、矛盾、反抗、激情、傲骨。

4)艺术成就:a心理描写,心理独白:以冷漠态度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着力表现人物内心挣扎和对外部社会的态度;b人物塑造,性格鲜明:例如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从外貌到品行的塑造都非常鲜明,身居急需社会责任感的职责却有着虚伪贪婪的特质;c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渡:继承《汤姆•琼斯》的布局手法,,又向“空间”长篇小说过渡,时间地点迅速变化,人物若隐若现,呈现现代因素。

4、巴尔扎克的文学贡献:时代历史的书记员;金钱时代人类灵魂的发掘者特征——由外而内地反映生活5、《人间喜剧》1)名词解释: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90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联成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包罗法国社会,尤其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历史画卷,标志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2)命名:写的都是悲剧,冠之“喜剧”,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嘲弄和批判。

3)创作分期:1829-1834,酝酿,成果有《驴皮记》、《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835-1841,构件1842-1848,出版4)主题内容:a贵族衰亡b资产者发迹c金钱的罪恶5)结构:a分类整理法{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旅生活、乡村生活}{哲学研究}{分析研究}b人物再现法一一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让这几部作品内容在某些方面产生连锁反应;同时,一个人物在每部作品中都有一段经历,联系起来表现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从中可窥见社会历史的变迁。

6)艺术成就:a由外而内、广阔而深刻地反映生活b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c细节真实d开创西方小说新结构一网状结构6、《高老头》1)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承上启下a主题—金钱与贵族没落双主题b思想内容一中心图画c形式一首用“人物再现法”d艺术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2)先在“巴黎生活”部分,后被收入“私人生活”场景一组3)高老头是资产阶级暴发户,又有封建宗法社会的家庭观念;其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观念战胜的悲剧。

4)拉斯蒂涅的堕落——贵族子弟资产阶级化的典型第一阶段—物质环境刺激,野心萌发第二阶段一人生三课a鲍塞昂夫人b伏托冷c现实5)艺术特色:a环境描写b人物塑造c网状结构7、福楼拜的文学地位:19世纪中,承前(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启后(自然主义、20世纪作家),力求完全的客观性,精准表现人物潜在情感a追求真实性b追求客观态度c追求艺术美8、《包法利夫人》(1)主题a—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的悲剧b庸俗浪漫主义者的悲剧c物质的、肉身的人的悲剧(2)“包法利主义”:源于爱玛不切实际盲目崇拜的生活态度,是人具有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

它是卑污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冲突的产物。

根本上只是一种梦境,终会破产。

(3)叙事手法—内聚焦:根据情节需要不断变更焦点,从某个人物的视角摄取生活中的景象,并将人物内心活动投射于外部世界,作者处处不见而处处在。

9、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一派出色的小说家”—狄更斯、萨克雷《名利场》、夏洛特•勃朗特、凯斯盖尔夫人《玛丽•巴顿》10、狄更斯(1)表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2)早期:《博兹随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中期:《大卫•科波菲尔》等(3)后期:《双城记》、《远大前程》11、《双城记》:(1)主题a仁爱战胜仇恨b理智克制疯狂c宽恕代替阶级对抗。

(2)人道主义:揭露贵族的罪恶;暴露革命的残酷;宣扬基督博爱反对暴力。

(3)情节结构:a巴黎和伦敦对照下的立体感;b打破时间顺序和空间界限,时空急剧变换揭示广阔社会生活;c多元整一结构,线索众多、脉络分明、浑然一体。

(4)叙事角度:作者叙事角度{揭露贵族罪恶、“革命就是报复}和人物叙事角度(英国人劳雷){宣传社会改良}的复合方式。

12、哈代的文学地位: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完成者13、威塞克斯小说:(1)名词解释:哈代用家乡古地名“威塞克斯”为同一背景把各部独立小说联系在一起,既都出现威塞克斯的乡村环境的小说,包含英国西南部宗法制农村特定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

(2)分类:a罗曼史和幻想b 爱情阴谋小说c性格与环境小说一《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14、《苔丝》的悲剧*:①社会悲剧:经济、政治、伦理道德②性格悲剧:性格的矛盾性和悲剧性——纯洁善良而又坚强具有反抗精神;传统道德观念和父权文化思想的束缚③命运悲剧15、哈代小说特色*:①批判性和悲剧性主题②人道主义思想:独善其身或劝人为善的内心愿望在现实环境下的破灭,强化悲剧和批判力量③以人为中心的对应思想④象征性语言意向(红色、太阳、路)⑤人物的自然激情性质分类:a灵性人物(淑《无名的裘德》);b肉性人物(艾拉白拉《无名的裘德》、亚雷《苔丝》);c灵肉性人物(裘德《裘德》、苔丝《苔丝》)理性与情欲的结16、普希金“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⑴创作成果a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b关注俄罗斯民族生活;c丰富完善俄罗斯文学的各种体裁形式。

(2)诗歌a抒情诗《自由颂》、《至察尔达耶夫》(政治抒情诗);b叙事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南方叙事诗”—《茨冈》;c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7、《叶甫盖尼•奥涅金》(1)诗体长篇小说:把诗的抒情性和散文的叙事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独创性的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a即描绘现实生活,又在情节中加入“抒情插话”;b结构精巧,两条线索互相对照、交错进行c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d“奥涅金诗节”(用四步抑扬格写成的十四行诗组成的诗节)灵活、富有节奏。

(3)在俄国小说艺术史上的意义:a结构艺术上,流浪汉结构中潜在着一个封闭式结构(性格小说—以表现性格为基本功能)b故事情节上,非严格的情节小说,总体上是通过主人公生活史表达忧郁情绪的长篇。

但潜藏着写复杂曲折情节故事的家庭生活情节小说的可能性c从场景看,虽着重写奥涅金乡村生活场景,但潜藏着宏大的、史诗性的社会小说的可能性d 叙事方式上,主人公除奥涅金外,还有一个叙述人“我”,潜藏着自我心理分析小说的可能性。

18、“多余人”名词解释:19世纪30~50年代俄国文学作品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主要有《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里的毕巧林、赫尔岑的《谁之罪》里的别尔托夫、屠格涅夫的《罗亭》里的罗亭、《贵族之家》里的拉夫列茨基等,占据了19世纪前半期俄国文学中的主人公地位。

大都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受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影响,渴望有所作为,不满俄国农奴制黑暗现实,但又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

最早由赫尔岑评论《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提出,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后广为流传。

19、果戈理(1)“俄国散文之父”;(2)艺术风格——“含泪的笑”:既批判又同情,既反对又怜悯。

针对不同审美对象,这种矛盾的情感侧重点也不同。

眼泪和笑声的交集,饱含心酸的戏剧性,加强了果戈里讽刺艺术的揭露和批判力量。

20、《外套》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一官僚制度底层地位的小人物,喜剧手法的悲剧。

21、讽刺喜剧《钦差大臣》赫列斯达科夫|题词“脸丑莫怪镜子歪”|官场“百丑图”、无正面角色22、《死魂灵》(1)乞乞科夫—俄国三四十年代小贵族向新兴资产者过渡的典型形象投机钻营、唯利是图、贪婪狡猾;(2)特点:夸张、讽刺、用典型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

23、“自然派”名词解释:19世纪40年代以来,果戈理影响下,俄国文坛形成的终于现实、利于现实,反对“麻木冷漠”,以“小人物”为主人公的文学潮流27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和巴尔扎克并为批判主义现实主义的两座高峰小说特色:A结构艺术一全景式的史诗性叙事B人物道德模式C心灵辩证法。

28“托尔斯泰主义”列夫托尔斯泰在基督教影响下提出的一套道德学说。

核心是爱的原则,手段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等,以实现全人类的友爱和平等。

29、《战争与和平》(编年史诗)安德烈•包尔康斯基|彼埃尔•别祖霍夫—精神探索主人公30、《安娜•卡列尼娜》*: 传记史诗)(1)全景式小说;(2)拱顶结构:a外部结构上,小说在两条主线(安娜和卡列宁的爱情悲剧及列文和吉娣的爱情)之间穿插奥勃朗斯基和道丽的家庭生活这条中间线,构成两条主线的拱顶结合处b“内部联系”在于安娜和列文这两个贵族男女努力摆脱上流社会的桎梏,追求人生意义和新的生活道路;(3)列文形象分析:带有自传性的人物;探索型主人公;矛盾保守;(4)“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概括俄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特点的一个术语。

指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关心人物内部心理活动本身,关心人物心理过程中最细微的、难于捉摸的、瞬息万变的心理现象,即主要描写人物思想感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实际运动过程,展示人物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

32、契诃夫A小说艺术特色:创造抒情心理小说形式,注重心理刻画和抒情阐发;幽默讽刺;语言简练留有余地;B戏剧艺术特色:戏剧因情节淡化而散文化;人物是平常的人;常用声响、停顿、词意未尽、含蓄暗示的手法。

33、象征主义*:(1)分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前期;20世纪20~40年代后期;(2)代表前期:波德莱尔(第一位)《恶之花》、诗坛三杰(魏尔伦、兰波、马拉美)后期:【法】瓦莱里《海滨墓园》【英】艾略特《荒原》【爱尔兰】叶芝《驶向拜占庭》【奥地利】里尔克《杜伊诺哀歌》【比利时】梅特林克《青鸟》【俄】勃洛克《十二个》。

(3)特点:a表现心灵的最高真实b 重象征,暗示、对应手法c强调通感、音乐的流动性、雕塑的凝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