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防治宣传知识

合集下载

狂犬病宣传手册

狂犬病宣传手册

狂犬病宣传手册《狂犬病宣传手册》第一章狂犬病简介1.1 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Rabies)是一种严重的、具有致死性的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引起,是由病毒侵入人体神经系统,引起感染性病症的一种疾病,属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重大热带病之一。

1.2 狂犬病的传播狂犬病的传播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病毒可以通过飞吻、咳嗽等,通过空气传播给人; 2)接触传播:病毒可以通过慢性传染源(患病的动物),或者是病毒携带者(动物患有狂犬病,但并未出现症状),通过接触传播给人;3)血液传播:病毒可以通过损伤和血液接触传播给人。

第二章狂犬病的预防2.1 采取注射疫苗预防狂犬病采取注射疫苗预防狂犬病是防止狂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注射疫苗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性措施,可有效抑制狂犬病的传播,减少死亡率。

2.2 避免接触宠物避免接触宠物也是防止狂犬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宠物中如果有患病的动物,就会增加接触狂犬病病毒的机会,从而导致患病的几率增加。

2.3 采取果汁清洗伤口采取果汁清洗伤口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果汁中含有的矿物质和植物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狂犬病病毒的活性,从而降低感染的几率。

第三章狂犬病的检测3.1 采集血液样本狂犬病检测的常用方法是采集血液样本,血液中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抗原,通过血液样本检测,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患者是否感染了狂犬病。

3.2 对抗原的检测对抗原的检测是狂犬病检测的另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对抗原的检测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狂犬病,从而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结束语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很容易造成致命性的后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它。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它,尽量避免接触宠物,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几率,从而保护自身和全社会的健康。

狂犬病基本知识宣传

狂犬病基本知识宣传

狂犬病基本知识宣传
当前,狂犬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接近100%,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预防工作,迅速控制狂犬病的蔓延和流行。

广泛开展防治狂犬病基本知识的宣传。

1.做好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目前,在我国要完全禁止养犬是不现实的。

饲养者应到当地兽医站做好犬只的预防接种。

发现野犬、狂犬,要立即捕杀。

如出现症状或死亡,应取脑组织检查,并做好终末消毒,深埋或焚毁,切勿剥皮。

2.人被咬伤后局部伤口的处理通过理化方法及时(指2 小时内)清除伤口中的病毒,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

处理程序包括:
(1)尽力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毒。

切忌用嘴吮吸伤口,以防口腔黏膜感染。

(2)冲洗伤口:流水冲洗至少半小时,用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边洗边冲。

如果是穿通伤口,可用插管插入伤口内,用注射器灌水冲洗。

(3)消毒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碘伏反复烧灼伤口。

一般不主张包扎或缝合伤口。

(4)对于伤口深大及伤口靠近头部的患者,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内滴注或其周围作浸润注射。

(5)按需要而给予破伤风抗毒素和适宜的抗菌药物。

3.预防接种目前主张凡被犬、猫、狼等动物咬、抓伤或舔后,为保证安全,都应注射狂犬病疫苗,注射疫苗越早越好。

4、疫苗使用方法:(1)接种5次,分别于接触狂犬病或疑有狂犬病的动物后的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经皮下或肌肉注射。

(2)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案,接种3次(当天、第7天、第28天)。

严重咬伤者在接种的当天同时使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

2024版年度狂犬病防控知识完整版

2024版年度狂犬病防控知识完整版

时间安排
通常在被咬伤事件发生后尽快接种,一 般是在0、3、7、14、28天各接种一针, 确保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接种。
2024/2/3
8
避免接触感染源和减少暴露风险方法
避免与不明健康状况 的动物接触,尤其是 流浪狗、猫等。
在动物密集区域或野 外活动时,注意穿长 袖长裤,减少暴露部 位。
2024/2/3
13
综合治疗方案制定与实施
01
02
03
04
狂犬病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 隔离、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 主,同时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
狂犬病免疫治疗包括注射狂犬 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提高患
者免疫力,中和病毒
狂犬病并发症治疗包括处理伤 口、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
紊乱等
狂犬病患者需隔离治疗,避免 传染给他人,同时做好消毒和
建立协作机制
建立狂犬病防控工作协作机制,定 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问 题。
加强信息共享
加强狂犬病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共 享,确保信息及时、准确、畅通。
2024/2/3
22
06
公众对狂犬病存在误区解读
2024/2/3
23
误区一:只有被咬伤才会感染狂犬病
实际上,狂犬病病毒不仅存在于动物的唾液中,还可能存在于动物的神经组织和体 液中。
危害程度
狂犬病是一种几乎无法治愈的致死性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病毒 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
2024/2/3
5
全球及我国狂犬病发病现状
2024/2/3
全球发病现状
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是严重危害公共卫生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 织报告,全球每年约有5.5万人死于狂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狂犬病防治知识点总结

狂犬病防治知识点总结

狂犬病防治知识点总结
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动物的咬伤传播。

该病毒会攻击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死亡。

因此,狂犬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以下是狂犬病防治的知识点总结。

1. 接种疫苗
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

人们应该在可能接触到狂犬病病毒的情况下接种疫苗。

例如,如果你是动物爱好者,或者你经常旅行到狂犬病流行地区,你应该接种疫苗。

此外,如果你被狗咬伤或其他动物咬伤,你也应该接种疫苗。

2.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源。

因此,人们应该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特别是狐狸、狗、猫和蝙蝠等动物。

如果你看到这些动物,应该保持距离,并避免接触它们的唾液、血液或尿液等体液。

3. 狗的管理
狗是狂犬病的主要宿主。

因此,人们应该采取措施管理狗,包括定期接种疫苗、避免让狗接触野生动物、避免让狗漫游、避免让狗接触其他狗的唾液等。

4. 处理动物咬伤
如果你被动物咬伤,应该立即清洗伤口,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医生会评估你的伤口,并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如果动物已经被捕获,应该将它送往当地的动物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5.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狂犬病的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狂犬病的发生率。

政府和社区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狂犬病意识。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是通过接种疫苗、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管理狗、处理动物咬伤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传播。

狂犬病防控知识与普及策略

狂犬病防控知识与普及策略

狂犬病防控知识与普及策略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主要通过犬、猫、狐狸等哺乳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类。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控知识,并采取有效的普及策略。

一、防控知识1. 接种疫苗: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式。

公共卫生部门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接种狂犬病疫苗,特别是在高危地区或者执行相关工作的人群。

2. 避免与狗接触:尽量避免与不熟悉的狗接触。

如果不得不接触,慢慢地让它适应你的存在。

不要在独自和陌生的狗一起玩耍,更不要惹毛它们。

3. 杜绝流浪犬:在一些地区,很多流浪狗没有接种过疫苗,容易携带狂犬病。

政府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流浪狗进行管理,限期内对其实施安乐死或者让它们接受必要的医学检查和疫苗接种。

4. 处理犬咬伤:如果被犬咬伤,应该立即清洁伤口,并及时去医院接受处理。

医生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二、普及策略1. 社区宣传:政府可以通过社区广播、电视和报纸等途径,在社区范围内宣传狂犬病的防控知识,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

对独居老人和儿童要进行重点宣传和关爱。

2. 学校宣传:将狂犬病的防控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宣传和教育。

同时可以组织专家或者志愿者到校园内进行科普活动和现场讲解,以及开展防治宣传互动游戏等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防治意识。

3. 公共场所宣传:政府可以在公共场所,如公园、动物园等处设立宣传板,向民众宣传狂犬病的预防知识,并分享一些案例,提醒人们要警惕狗的咬伤和抓伤等危险。

4. 建立狗狗档案:政府可以建立一个狗狗档案,通过电子 ID 等技术,对养狗户进行认证和登记,建立狗狗健康档案。

并对狗狗进行登记和疫苗接种等必要的医疗管理,以确保人类和狗狗都能够健康、和谐的生存。

狂犬病防控小知识

狂犬病防控小知识

狂犬病防控小知识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狂犬病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并且常常危及人类生命。

因此,对于狂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下面是一些狂犬病防控的小知识。

1. 宠物狗一定要注射狂犬疫苗
预防狂犬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注射狂犬疫苗。

宠物狗一般从3个月开始就可以接种狂犬疫苗,每年注射一次,当然更好的做法是遵照兽医的建议来定期注射疫苗,以保证宠物的安全。

2. 远离狂犬病疫区
狂犬病主要存在于野生动物和禽畜中,因此在去疫区旅游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尤其是不要随意接近病死的动物和流浪狗等。

3. 饲养宠物狗时要注意清洁卫生
饲养宠物狗的环境能否保持干净,直接影响到宠物的健康和是否患上狂犬病等疾病。

因此,在平时饲养宠物狗时,一定要保持狗舍的清洁,及时清理狗的粪便和浴液等物品,以保证宠物狗的健康。

4. 咬伤后及时就医
如果不幸被犬咬伤,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彻底清洗,并在伤口周围涂上碘酒等消毒液,然后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一般来讲,如果咬伤的是一只有主人的宠物狗,而且它有接种狂犬疫苗的记录,那么就不必担心患上狂犬病。

但如果未知野狗咬伤,或者患者状态出现神经症状,应该审慎考虑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等相关措施。

5. 加强宣传教育
最后,全社会都应该加强对于狂犬病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性,从而提高大众对狂犬病的预防意识,减少疫情的发生。

例如可以让大众知道如果有宠物狗有咬伤行为,主人不仅需要给受害者出示狂犬病疫苗接种证明,而且还需要报案并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监管和处置等等。

2024年狂犬病的预防常识

2024年狂犬病的预防常识

消毒处理
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涂 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 。
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暴露史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尽快到就近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并告知医生自己被动物咬伤或 抓伤的情况。
提供详细信息
向医生提供咬伤或抓伤自己的动 物种类、接触方式、接触时间等 详细信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判 断。
求。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将狂犬病列为乙类传染病,并规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03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详细规定了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处置流程和要求。
地方政府职责划分和监管要求
01
地方政府负责制定 本地区的狂犬病防 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
02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 负责动物狂犬病的 防疫和监测工作。
废弃物处理
清理出的废弃物应按照当地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不得随意丢弃。
培养宠物卫生习惯
宠物主人应培养宠物的卫生习惯,让宠物在指定 地点排泄,以便于清理和消毒。
04
暴露后处理流程与注意事项
Chapter
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和消毒
伤口冲洗
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 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 伤处至少15分钟。
03
卫生部门负责人用 狂犬病疫苗的供应 、接种和病人的诊 治工作。
04
公安部门负责犬只 管理,包括登记、 免疫、捕杀流浪犬 等。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01
动物保护组织
积极参与狂犬病防治 工作,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动物保 护的意识。
02
医疗机构
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 的培训,提高医务人 员的诊治水平。

广播讲话稿狂犬病防治

广播讲话稿狂犬病防治

广播讲话稿狂犬病防治广播讲话稿:狂犬病防治引言概述:恭敬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狂犬病的防治措施。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安全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我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必须加强对狂犬病的防治工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狂犬病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狂犬病疫苗接种1.1 宠物狗疫苗接种:所有宠物狗都应按时接种疫苗,特殊是幼犬,应在满3个月后接种初次疫苗,并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疫苗加强针接种。

1.2 流浪狗疫苗接种:流浪狗是狂犬病的重要传播源,应加强对流浪狗的疫苗接种工作,定期组织流浪狗的免疫活动,控制狂犬病的传播。

1.3 农村地区疫苗接种:农村地区狂犬病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居民饲养的犬只的疫苗接种,提高狂犬病的防治水平。

二、加强狂犬病病媒控制2.1 禁止流浪狗滥繁殖:流浪狗是狂犬病的传播媒介之一,应加强对流浪狗的繁殖控制,采取绝育措施控制其数量,减少狂犬病的传播风险。

2.2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管理:野生动物也是狂犬病的潜在传播源,应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控制措施,减少狂犬病的传播风险。

2.3 住手食用狗肉:狗肉是狂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加强对食用狗肉的监管,禁止食用狗肉,减少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三、加强狂犬病疫情监测和报告3.1 建立狂犬病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狂犬病监测网络,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减少狂犬病的传播风险。

3.2 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狂犬病的诊断水平,确保病例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3.3 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增强防控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四、加强狂犬病的治疗和救治4.1 提高狂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狂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

4.2 建立狂犬病救治中心:建立专门的狂犬病救治中心,提供专业的救治服务,确保病患得到及时救治。

狂犬病知识宣传手册

狂犬病知识宣传手册

狂犬病知识宣传手册
摘要:
1.狂犬病的定义和症状
2.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3.如何预防狂犬病
4.被狗咬后应该如何处理
5.狂犬病疫苗的作用和接种注意事项
正文: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严重时会出现狂躁、抽搐、昏迷等症状,病死率几乎达到100%。

狂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狗的咬伤,当狗感染了狂犬病病毒后,其唾液中含有病毒,咬伤人类后,病毒会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发狂犬病。

此外,狂犬病病毒也可以通过猫、狼等动物的咬伤传播。

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狂犬病疫苗。

在我国,狂犬病疫苗分为两种,一种是狂犬病灭活疫苗,另一种是狂犬病减毒活疫苗。

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从而提高免疫力,有效预防狂犬病。

如果不幸被狗咬伤,应该立即进行伤口处理。

首先,要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时间至少15 分钟。

然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伤口,最后,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接种狂犬病疫苗。

总的来说,狂犬病虽然可怕,但是通过科学的预防方法和及时的处理,是
可以有效避免的。

狂犬病预防知识(2024)

狂犬病预防知识(2024)
政策法规与监管措施
2024/1/25
19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该法规规定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等方面的内容,为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 了法律依据。
《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狂犬病的诊断、预防、控制和治疗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
2024/1/25
22
2024/1/25
06
总结与展望
23
当前狂犬病预防工作成果回顾
01
疫苗接种普及率提高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疫苗接种计划,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狂犬病预防
的重要性,并积极接种疫苗,从而有效降低了狂犬病的发病率。
02
疫情监测与报告体系完善
建立了完善的狂犬病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了解狂犬病的危害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性传染病,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因 此公众需要了解其危害和严重性。
认识狂犬病的症状
狂犬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恐水、恐风 、喉肌痉挛等,公众需要了解这些症状以便及时识别。
了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狂犬病主要通过病犬咬伤传播,但也可能通过其他动物咬 伤或抓伤、接触病毒污染的血液或动物组织等途径传播, 公众需要了解这些传播途径以加强防范。
病程
狂犬病病程一般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三个阶段。前 驱期持续数天至数周,兴奋期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麻痹期持 续数小时至数天。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10天,死亡率极高。
5
危害程度及死亡率
2024/1/25
危害程度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传染病,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同时 ,狂犬病也对动物造成极大危害,导致大量动物死亡。

狂犬病宣传知识

狂犬病宣传知识

狂犬病宣传知识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致命疾病,它可以通过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狂犬病宣传知识:
1. 狂犬病可通过受感染的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通常是通过动物的咬伤或抓伤。

2.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犬科动物(如狗、猫)和蝙蝠身上,但也可在其他哺乳动物中被发现。

3.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通过神经系统迅速传播,导致严重的脑和神经系统症状。

4. 狂犬病病毒一旦在人体中发展为临床症状,通常已经无法治愈,几乎100%致死。

5. 临床症状包括高烧、头痛、呕吐、恶心、嗜睡、痉挛、抽搐和幻觉等。

6. 狂犬病的最佳预防方法是注射疫苗,尤其对于咬伤或抓伤的人。

假如可能被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需要立即求医并且进行疫苗接种。

7. 狂犬病的传播可以通过普及教育、定期疫苗接种和动物细节调查来降低。

8. 对家养动物,特别是猫和狗,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9. 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尤其是蝙蝠和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

10. 当发现狂犬病症状的动物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卫生部门,并遵循其建议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关于狂犬病的宣传知识,对于具体的狂犬病预防和治疗建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机构的意见。

防狂犬病安全教育幼儿园(3篇)

防狂犬病安全教育幼儿园(3篇)

第1篇尊敬的家长、老师们:大家好!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由狂犬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抓伤传播。

为了提高幼儿及家长对狂犬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狂犬病的发生,我园特举办本次防狂犬病安全教育讲座。

以下是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一、狂犬病的传播途径1. 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抓伤: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唾液中,通过咬伤、抓伤等途径传播给人。

2. 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如眼结膜、口腔黏膜等。

3. 感染动物皮毛上的病毒:如狗、猫等动物的皮毛上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

二、狂犬病的临床表现1. 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2. 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咀嚼肌抽搐,表现为流涎、吞咽困难。

4. 嗜睡、恐惧、兴奋、攻击性等神经症状。

5. 最终可导致死亡。

三、预防狂犬病的方法1. 疫苗接种: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规定,1岁以上人群需接种狂犬病疫苗,免疫力持续时间为1年。

2. 避免接触流浪动物:不要随意抚摸、喂食流浪动物,避免被咬伤、抓伤。

3. 勤洗手:接触动物后,要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并涂抹消毒液。

4. 家庭宠物管理: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避免宠物外出时与其他动物发生打斗。

5. 伤口处理:一旦被动物咬伤、抓伤,要及时清洗伤口,并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处理。

四、幼儿园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讲座、宣传栏等形式,提高幼儿及家长对狂犬病的认识。

2. 建立宠物管理制度:禁止幼儿接触流浪动物,加强家庭宠物管理。

3. 定期开展疫苗接种:为幼儿园教职工、幼儿及家长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4.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发现疑似狂犬病病例,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5. 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狂犬病疫情的能力。

五、家长注意事项1. 给幼儿讲解狂犬病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告知幼儿不要随意接触动物,避免被咬伤、抓伤。

《狂犬病防治知识》进校园宣传讲座

《狂犬病防治知识》进校园宣传讲座

《狂犬病防治知识》进校园宣传讲座一、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人狂犬病,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兴奋、咽肌痉挛、流涎、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

二、狂犬病是怎样传播的?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宿主。

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和鼠,狂犬病病人也会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

据有关资料报道,健康犬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几率为20%左右,因此可以起到传染源的作用,感染人类。

据我县犬咬伤数据估算,全县每年被犬咬伤者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仅为10%左右。

三、狂犬病防治存在的问题自1996年以来,全国的人狂犬病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我国狂犬病防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狗和家养宠物的增多而大部分地区缺乏对动物的管理;2、对犬缺乏免疫措施或免疫覆盖率不高;3、人被犬咬伤后没有立即清洁和消毒伤口,没有注射疫苗或疫苗没有合理应用;4、疫苗管理混乱,非法经营的疫苗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怎样预防狂犬病?1、对家养犬进行登记,给予预防接种;消灭流浪犬,对可疑的病犬和猫进行捕杀;发现狂犬、狂猫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对犬尸等应焚烧或深埋,不可剥皮食用;狂犬病人应立即住院隔离治疗,狂犬病病人尸体应立即就近火化,不得转运到其它地点,以免扩大污染区域。

2、咬伤前免疫:养犬家庭成员、有职业性暴露危险者(包括农业部门的检疫、兽医和技术人员,狂犬病病毒检验工作的实验室人员,动物管理和饲养人员等)、扑杀处理犬只人员应在被犬咬伤前免疫。

可按第0天、7天、21天3针程序进行初免,一年后加强免疫一针,一般3-5年后再加强1针。

3、被犬咬伤后的处理伤口处理:被犬、猫咬伤后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尽可能把病毒冲走,把血挤出;如果有条件,最好用20%的肥皂水进行冲洗,连续冲洗20-30分钟;然后用2-5%的碘酒和75%的酒精涂搽伤口。

狂犬病预防宣传单

狂犬病预防宣传单

狂犬病预防知识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一种由狂犬病毒所致,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属国家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死率极高。

临床表现:一半以上的病人被咬伤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行感,随之出现恐水、畏光、兴奋、流涎、发作性肌痉挛等表现,最后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程一般不超过7天。

传染源:狗、猫、猪、牛、马及其它野生食肉类动物及松鼠、家鼠都可以携带狂犬病病毒,这些动物的唾液、血液、尿液有大量的狂犬病毒,人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几日,长的数十年,多数1-3个月。

传染途径:主要通过被唾液中含有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被舔粘膜、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可致人得病。

预防措施:1、加强防疫意识,尽量栓养狗,尽量避免挑逗宠物,避免与宠物狗、看家狗等动物密切接触,并且约束、看管好自己的宠物,不应把它们带去公共场所,以免伤及他人。

家养犬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2、如被动物(狗、猫、老鼠等)咬伤后,要及时到医院处理伤口。

我县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为县医院、县中医院、鹿苑卫生院、张卜卫生院、耿镇卫生院、榆楚卫生院、崇皇卫生院、姬家卫生院、泾渭镇卫生院、药惠卫生院、陕汽医院,长庆职工医院泾河分院3、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医师在判定暴露级别后,建议被咬者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同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这是防止发生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

高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陵县健康教育所1、预防狂犬病,构建和谐人居环境2、预防狂犬病,保一方平安3、狂犬病可防、可控,不可治4、犬只必须免疫,不免疫就打死5、犬只必须拴(圈)养,防止咬伤人畜6、被狗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7、坚决捕杀流浪犬、野犬、未免疫犬、未拴养犬8、犬只咬伤人畜,责任人要承担赔偿责任9、兽医专家提醒您,养狗养猫要防狂犬病10、科学养犬文明养犬依法养犬11、加强养犬管理构建和谐社会12、为了您和家人健康养狗养猫要定期免疫狂犬病疫苗13、加强狂犬病防治实行“管、免、灭”综合防治措施。

狂犬病的预防常识ppt

狂犬病的预防常识ppt

加强宠物管理和动物检疫
规范宠物饲养管理,加强宠物登 记注册和疫苗接种工作。
实施动物检疫制度,对可能携带 狂犬病毒的动物进行检测和隔离

限制流浪动物的活动范围,减少 狂犬病的传播风险。
建立和完善狂犬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制定和完善狂犬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防治措施。
制定狂犬病防治政策,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对疑似狂犬病的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
01
02
03
及时报告
发现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 物,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 告,以便及时采取隔离和 治疗措施。
隔离治疗
将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 隔离,并对其进行观察和 治疗,以控制病毒的传播 。
灭杀处理
对于无法治愈的疑似患有 狂犬病的动物,应采取灭 杀处理,以消除病毒的传 播源。
02
狂犬病毒是一种弹状病毒,通过 唾液传播,主要攻击神经系统, 引发一系列症状。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狂犬病主要通过携带 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 伤传播。
接触感染动物的唾液 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也 可能传播病毒。
病毒存在于感染动物 的唾液中,通过伤口 或黏膜进入人体。
狂犬病的症状和后果
狂犬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 振等。
弯路。
协同应对疫情
国际合作有助于各国共同应对 跨国界的狂犬病疫情,防止疫 情扩散和传播。
促进疫苗研发
国际合作有助于加速狂犬病疫 苗和治疗方法的研发进程,提 高防治效果。
降低防治成本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集中资源 、技术和力量,降低狂犬病防
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具体措施和展望
联合开展研究

狂犬病防治宣传

狂犬病防治宣传

狂犬病防治宣传1、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因临床表现以恐水为特征,又称恐水病。

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病程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几乎为100%死亡。

2、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多种,包括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

野生动物中:狼、狐、野犬、猴、臭鼬、浣熊和蝙蝠等都是狂犬病的自然宿主。

家养动物中引发人感染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犬和猫。

3、人与人接触能传播狂犬病吗?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狂犬病。

理论上只有发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并将病毒传给对方,才有传播狂犬病的可能;直接接触狂犬病人或病人发病前几天的排泄物,如唾液、尿液等也有传播的危险;间接接触狂犬病人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4、疯动物以及被疯动物咬伤的家畜肉能食用吗?得狂犬病的动物的肉不能吃,而应当焚烧或深埋,因为该动物的体内已经广泛存在有狂犬病毒,因为在宰杀、加工过程中病毒有可能通过手上的微小伤口、粘膜而感染。

被患狂犬病的疯动物咬伤的动物最好也不要食用。

5、狂犬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是通过咬或抓伤皮肤,或者污染粘膜的伤口而进入机体,这也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在感染动物的唾液腺内和唾液中狂犬病毒含量极高,病毒通过动物咬或抓和舔进入另一易感机体,有些情况下,即使未发现皮肤有细微伤口亦有可能造成感染。

6、哪些人容易得狂犬病?人类对狂犬病一般都没有免疫力,由于不同的人群暴露于狂犬病的机会不同,因此感染和发病的机会也有所不同。

统计数据表明,农村居民患病者远远高于城市居民,农民为最高发病职业人群。

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农村养犬密度高、犬的免疫率低、暴露(感染)后得不到及时治疗等;男性比女性多,一般认为男性好动,外出的机会多、被咬伤的机会也多,尤其是5~14岁的儿童,表现好动、爱玩犬、逗犬、也爱寻衅,因此易被咬伤。

7、哪些季节容易发生狂犬病?狂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防治宣传知识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狂犬病被医学界称为只可预防,不可治疗的疾病,原因是狂犬病一旦发生,病死率几乎100%。

一、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相差悬殊,短的10天半月,长的可达数年,多数病例的潜伏期集中在30-90天。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特殊,开始时愈合伤口周围发痒、疼痛和麻木。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出现疲乏、食欲不振、头痛、失眠、恶心等症状;继而渐呈兴奋状态,有恐惧感,对声、光等刺激过敏。

病人喉部有紧张感,常因水声、风吹等刺激而躁动不已、全身惊厥。

“恐水症”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主要表现是病人闻水声和见水即咽喉或全身痉挛。

狂犬病疾病后期病人逐渐安静,恐惧消失,痉挛停止,肌肉松弛,口流唾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常因呼吸和心力衰竭死亡。

二、狂犬病传染源、传播途径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家畜中以犬为主,其次为猫、猪和牛、马等;野生动物,如蝙蝠、浣熊、狼、狐狸等也可传播本病。

一些貌似“健康”的犬的唾液中可带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

在人们的观念中,狂犬病是“疯狗咬人”所致,而近年各地狂犬病死亡病例记录显示,这是狂犬病认识上的一个极大的误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外观“健康”犬的带病毒率高达5%~10%,咬人可疑犬的带毒率在30%
以上,而野生动物的带毒率目前尚不清楚。

在各地报告的狂犬病病例中,由犬引起的约占90%,由猫及其它动物引起的占10%左右。

貌似“健康”而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已成为狂犬病最危险的传染源。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侵入,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

狂犬病毒大量存在于狂犬的唾液中,当人被狂犬咬伤以后,狂犬病毒首先在伤口周围繁殖,并侵入周围神经组织,然后沿外周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进犯。

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临床症状才逐渐显露出来。

三、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圈养好自己的宠物,不要与宠物过分亲热。

教育群众特别是儿童尽量不要挑逗猫狗等动物,减少被抓伤、咬伤的机会,不要让猫狗舔食皮肤伤口和黏膜。

2、家养犬猫等宠物应定期到兽医部门注射兽用狂犬病疫苗,以降低动物狂犬病的发病率。

3、如发现疯犬或可疑疯犬应立即处死,焚烧或深埋地面2米以下,严禁宰杀、剥皮和食用。

4、积极开展暴露前免疫。

因为部分病人从暴露到发病的时间较短,在狂犬病疫苗还未全程接种完即发病。

这些病人即使接种高质量的狂犬病疫苗也难以得到保护。

因此,接触动物机会较多的人群,如饲养宠物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从事狂犬病病毒分离、鉴定、研究等
工作的实验室人员、兽医、动物管理员和野外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居住或前往狂犬病流行区的人,可进行暴露前疫苗接种,共3针,0天(注射当天)、7天、21(或28)天各注射1针。

5、当被犬猫或其他动物咬伤、抓伤时,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和及时、全程、足量接种狂犬病疫苗,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必要时应使用被动免疫生物制剂。

(1)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对于预防狂犬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

Ⅲ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Ⅱ级暴露者以及Ⅱ级暴露但暴露部位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目前较为成熟的用于狂犬病预防的被动免疫生物制剂有两种:人源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纯化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2)为保证疫苗质量,达到免疫效果,要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正规的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

病人于第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接种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

疫苗接种期间,切忌饮酒、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同时要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及过度疲劳。

中心卫生院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