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菊与刀读后感1
日本人认同的美德中也主要包含着对义务的理解,日本人认为先设立义务的规则,然后提出要求,人们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履行义务,再加上真诚,这才是美德。
真诚也就是无欺。
"诚"可以提高任何一条道德信条的层次,它是一个指数。
当某项工作变得具有竞争性时,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他们有可能会失败的危险,于是工作受到了损失。
日本人习惯把人和工作等同起来,对他工作中行为和能力的任何批评,都自动会成为对他本人的批评,因而,他们敏感地以为竞争是一种侵犯,所以他们转而会去注意自己与入侵者的关系,而不是专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
两个人在竞争时会发生直接冲突,为了防止冲突的发生,日本人普遍采用请中间人调集的方式,如提亲、找工作等。
通过这种间接的处事方式,不仅保留了彼此情义。
中间人自己也可以从顺利协商中获利、得名,所以和谈成功的机会更大。
沉思和祈祷是宗教的自我修炼。
日本人的自我修炼分为二类,一是培养能力,成为有能力的人。
二是"圆熟",是意志和行为间,没有任何间隙、屏障,一点通的状态。
自我修炼后的理想状态是,行为人的行为完全是他心里所描画的行为的翻版。
一种非常镇静的,调节得很好的心态。
从孩提时代起,男人和女人都得通过修炼而被社会化。
即生活就
是修炼。
按日本人的话说是"磨掉身上的锈"。
修炼要从幼儿开始,幼儿固然幸福,但没有"品尝人生"的能力,只有通过自我修炼,才能获得全面生活的能力。
才能"品尝到人生的滋味,享受人生。
"
在自我修炼的过程中,日本人还有一条心理原则,意志应该超越身体。
因为身体几乎能接受无穷无尽的训练,一个人忽视健康规律,就要付出代价,但身体本身没有这样的规律可言。
无论健康多么重要,无论那些不相关的事情是经过了怎样的培养,身体的需要都应该完全放在第二位。
既然说自我修炼就离不开佛教,离不开"轮回"和"涅"这个话题。
佛教发源地的印度瑜伽是一个极端崇奉禁欲苦行的教派,是摆脱轮回的一种方法,他们认为除了"涅",没有任何别的解脱法,解脱路上的障碍就是人的欲望。
瑜伽是一种与肉体世界断绝关系,逃避虚妄而单调人生的方法,是一种掌握精神力量的方法。
日本佛教没有"轮回"、"涅"的观念。
他们认为,顿悟之人已经处于涅状态,涅就在此时此地。
譬如,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老师粗暴的当头棒吓,如同电击,会使学生顿悟,会打破他的自我满足。
菊与刀读后感2
这本书一共有十三章,全书围绕日本的历史和背景,对日本人的性格和理念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
记得在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日本人生性好斗又谦恭温和,崇尚军国主义的穷兵黩武却又同时具有耽美特征,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灵而又顺从灵活,忠诚守信而又出尔反尔,勇敢而怯懦,保守而尚新。
从这句话中我们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矛盾的民族,就像书名一样,菊代表的是日本人儒雅,谦逊,温和的一面,而刀是一种武器,则体现了日本人嗜血,残暴,好战的一面。
对于日本人的性格,我对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报恩于万一,洗刷污名这三章的理解比较深。
首先,各得其所,各安天分,体现了日本人心中和日本社会十分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上都存在这等级制度,日本人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与他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一样,都是在用等级制的观念看待问题。
例如:在过去,把世界比喻为一个金字塔的话,他们认为自己是站在国际等级的金字塔顶端。
二战过后,西方国家取代了他们,但是这种等级观念在他们心中依然牢固。
等级制是他们的生活准则,因此他们知道在什么场合有什么规定,在什么情况有哪些要求,日本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他们有一套及其繁琐复杂的礼仪规定。
其次,报恩于万一,日本人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受恩者。
自从一降生,就受到父母与T皇的恩情,这种恩是无法回报的,是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
而进入社会以后,受到的同事,朋友,老师的恩情是可以回报的,所以他们会尽全力去回报。
所以日本人的心中都认为自己是负恩者,会用尽一生去回报恩情。
但是在这里有一点不同于其他社会的是,人们都认为最初的恩惠来源于父母,但是日本人确认为是T皇,这也就是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些右派的好战分子,鼓动国内士兵情绪,宣扬为T皇而战,来提高士兵的士气的原因。
在战场上日
本士兵更是以为T皇而战而感到光荣,一旦被俘或者战败,动不动就会以剖腹自尽的方式来报答T皇的恩情。
最后,洗刷污名,在这一章的内容中,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于名誉的追求与珍惜。
在日本人的思想中,名誉是至高无上的,是任何人都不能侮辱的,一旦被侮辱,他们会感到十分羞耻,而羞耻感会让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所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珍惜自己的名誉。
如果上司侮辱了自己的名誉,他们会毫不畏惧的与上司发生冲突,来保护自己的名誉,哪怕事后再向上司赔罪;而如果在竞争中落败的话,名誉扫地,他们会选择引咎辞职,以图洗刷自己的污名,这与在战场上剖腹自尽有些类似。
名誉是日本人恒久追求的目标,这也是他们获得尊敬的必需条件。
以上就是我通过这本书了解到的日本人,对于日本这个充满矛盾与危险的民族,我们对他还有着很多的不了解,所以对他不能放松警惕,不要重蹈70多年前的覆辙。
菊与刀读后感3
日本作为中国隔海相望的老邻居,无论是甲午战争到9·18事变,亦或是西安事变到七·七事变,都让日本同血腥、残暴等贬义词一起烙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许多日本人矛盾性格的表现,可以总结出日本的矛盾性格有这几个原因: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日本人的"情义观念"和"羞耻观",以及日本社会是如何训练、培养和继承这些民族特性,并在社会生活和国际斗争中加以运用的。
在日本人的文化中,等级制度可谓是异常重要。
并且相比于中国来说,在封建时期日本的等级制度无疑要严格得多。
在中国,科举考试成为了从一届平民到行政官员的桥梁,但在日本,每个人的身份、地位都通过世袭的方式固定了下来。
在四个世袭等级之下的贱民大多从事各种污秽职业,不被人们当做人来看待,更可悲的是,他们的后代也将从事这样的职业。
日本家庭得很看重辈分,提倡"父权"至上。
其他人必须绝对服从长者的主持。
对于日本人而言,长子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
除此之外,性别也与一个人在等级制中所处的位置有关。
日本崇尚"男尊女卑","夫权至上",妇女的社会地位便显得格外底下。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同日本文化的等级制度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们不得不无条件的服从比自己权利高的人,心中仍然存在这突破牢笼的野心,而又对制度无可奈何。
作者将日本文化概括为耻感文化。
据说日本人有羞耻心而没有罪恶感。
在二战中,日本军队的残暴和屠杀,表现出他们没有罪恶感,他们战败不愿投降而宁可自杀,便是因为他们认为当俘虏是一种耻辱。
在日本的文化中,"情义"占很重要的地位。
日本人把"知恩图报"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在他们看来,接受恩情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
但是有两种恩情却是他们必须报答而无法回报完毕的:一类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孝";另一类是报答T皇的栽培之恩,即"忠"。
从古至今,日本多次引进中国文化,但日本人没有改变根深蒂固
的等级观念,忠孝恩情义的文化。
日本文化的耻感文化,情义观念以及近代日本发展的如此迅速,确实存在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好好地去了解日本这一国家。
菊与刀读后感4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
此处用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出来的。
,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
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这充分说明了日本是怎样将菊花和刀的精神结合起来。
如果说菊花象征的是某种可以抵抗外界的精神力量,刀这个符号,代表的就是顽冥不化的崇尚由这种精神带来的道德优势和力量。
在日本看来报恩是由条件的,就是施恩者必须是自己认为高尚的,可以偿还的人。
他们绝不接受陌生人的好意,也不会主动帮助陌生人,这就是日本人生活的习惯。
日本人他们自认为是历史的债务人,他们的日常决定和行动都必然发自这种负债感。
表示义务的词汇往往涵盖一个人的负债意识从最大到最小,这个词便是恩。
一杯冰水纵然微不足道,但总归我钱那个家伙一份情,这会影响我的荣誉。
不管是一钱抑或半钱,背负着这份人情债,我将死不瞑目对琐事如此过敏,如此痛苦而且易于受到伤害在日本被视为美德。
欠债意识会使人很容易被
冒犯,日本人证明了这一点。
日本人否认美德有与邪恶作斗争的含义,没有任何恶是人类灵魂所固有的,那些粗暴也只是人之常情,是人类不应该谴责的幸事。
菊与刀读后感5
本是作为一个西方人没有带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比较冷静的旁观者来写这本书的,应该是比较客观吧,这本书在日本也引起轰动。
我的爷爷是在抗日战争时加入共产党打日本人的,他的两个血气方刚堂弟当时还在北京和天津的大学读书,立即会到家乡抗日。
对于当初日本人的凶残,爷爷奶奶一直记忆犹新,那么多的中国人,那么大的中国一下子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日本人整个村庄的屠杀。
为什么?爷爷最气愤的日本人再凶残也是明枪明刀的,最可恶就是那些助纣为虐的汉奸,没有他们日本人只不过是没有翅膀的老鹰。
汉奸给日本人出谋划策的残害自己的同胞,而且是暗箭难防。
经常听到这种评价,中国人单打独斗是条龙,在一起就内斗——不团结。
我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否正确,但起码可以引以为戒。
强大的堡垒,从内部更容易攻破。
比如说,一些外贸出口的产品,同是中国的企业能不能有全居观念,不要相互砍价格挖墙角,大家团结起来,有一个行业联盟,大家都赚钱,不好吗?其实从本的描述中并没有表扬日本人聪明,聪明并不是日本人的强项,相反中国人反而被认为聪明,聪明的人为什么没有优势呢?什么时候才能像美国人那样被日本人崇拜。
是不是我们也有自己的缺点,因为每个人都太过聪明,太过聪明,就容易太过自我。
西方国家老是说我们不民主,恐怕西方似的民主在中国会产生水土不服吧。
也许我们自己的人类学专家可以像本一样研究研究,探讨探讨了。
菊与刀读后感6
似乎祖先早在冥冥之中有指引,起步向来很晚的日本人,总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不论是在辉煌的中华文明引领世界之时,还是摩登的欧美文化风靡全球之日,日本总会是那个弄潮儿,尽管总有人说什么。
也许他们会为这些言语改变什么,不过他们对自己道路的信任让他们坚持走着该走的路。
这点毋庸置疑。
在东北生活多年的我,对日本必定没什么好感,从小到大,大大小小的反日活动也都参加过,不过这也勾起了我对这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的兴趣。
虽然课本里说,日本真正的发展是在明治维新后,其实日本早在幕府末年就开始对西方文明研究,列强的侵华给当时的统治者很好的借鉴——肯定日本人打不过“老师”都打不过的人。
近乎全日本,是用欢迎的态度来迎接美国人的。
不过这种极度的转弯也为日本开始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序幕。
这个序幕,开的似乎不只是一个强国,更像是一个传奇。
地大物博的地方战火满天,这个狭小而贫瘠的土地却成了真正的“太阳”,这一切让人无可奈何,又毫不惊讶。
有时候我觉得,日本的强大得益于其国土的狭小。
我们常说绝境逢生,可能就是在说日本吧。
央视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毋庸置疑,日本人心大得过这个宇宙。
由于在地图上要用放大镜才找得到,日本人特别怕被世界遗忘。
而这种惧怕恰恰让日本有能力强起来、站
起来,站得住、站得稳。
似乎在国人的记忆中日本就是那个侵略者、那个传说中的帝国主义、那个危险地不能再危险的邻居;可是在日本的新闻中中国永远是头条,任何举动都会让国人第一时间抓住。
当《菊与刀》还在中国的日学史上占主导的时候,日本以悄然研究中国的韩寒。
有时候日本人比我们更了解我们。
看日本,更是看中国,看我们可能走的路,看我们可能的归宿,看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我相信那句话“假凤虚皇者误国”,话难听但路对,道理都在逆耳忠言里,绝路都在谗言美句中。
高速的经济带来的自大,正弥漫着这个正经历极富极贫的国度,清醒——也许更难得。
菊与刀读后感7
读此书让我看见很多中国人身上也有的特性,但总感觉中国人没有日本人走得极端,虽然看见很多中国人才有的性格,但说不上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影子,中国人讲究中庸,日本人却有节制的将与我们所共通之处发现到极致。
忠、孝、义等都发现到让我很不习惯的地步,我总想批评我们自己的满口仁义道德,私下里苟且肮脏,贤非贤,义非义,忠也不能全,我对自己周遭的人及一切都是怀疑的态度,这让我佩服起日本人来,但在书中我读出日本人的呆板与固执和木讷。
他们对性的随意,让我面红颈赤,不敢苟同,但以自己本性来说,有时就喜欢这种极致,藏着掖着,想想也没劲。
看到他们对孩子的培养,我也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相比成年后性格的巨变,让我反思自己是否也是如此,有,但我们的条条框框就少了很多了,很武断,这是对自己下的定论,
无关整个国民。
如今出来工作,因为公司管理制度上的一些制度是引进日本的,让我产生学习了解日本的意念,从国家的发展上,日本的确走在前面,即使我们一直在赶超,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当下我们的体制、文化、经济管理的发展上,我只看到我们一直在借鉴模仿,一路学习,所以学习试着了解日本,也成了自己兴趣之一。
菊与刀读后感8
比起前面介绍的这些书,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周作人的《日本管窥》,今天看都没什么价值,尤其是《日本国志》。
我知道的最后一本企图全面而笼统介绍日本的`书,是台湾人许介麟写的《谁最了解日本》,许同志对他之前所有写日本的书都很不屑,但似乎也没看出格外有价值的观点出来,也许是他的决心和掌握的史料与他所掌握的理论工具太不成比例的缘故,总之,我对此书没什么特别印象,如果不是通过GOOGLE,我甚至不记得这本书的名字和作者本人的准确名字。
当然,他给了我一个按图索骥的作用,要我知道原来还有许多好书。
其实,赖肖尔(六十年代美驻日大使)的《日本人》也比《菊与刀》在全面了解日本近现代历史更有价值,但为什么上述书在中国统统不如《菊与刀》更著名,这真是件邪门的事情,也许,所谓民族性的判断之类东西,比起单纯的结合历史分析的东西,更能满足大众猎奇的口味,也许,对大众而言,一个人、一个国家全面而真实的面目并不值得特别关心,能提供多少新鲜奇特想象的东西才最能激发我们
的好奇心。
菊与刀读后感9
我今天只谈日本民族性格中积极的一面:自律。
在日本人的意识里叫自我修行,自我克制。
它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是可以提高个人能力,锻炼意志,学会做人。
在自律的过程中,既有最开始的难以忍受,又有最后的乐趣,进而让个人的才能与成就更上一层楼。
纵观中国,我们虽然经历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发达。
许多方面可以和西方媲美,但还缺乏文明和铁序,以及日本式的自律。
日本的自律全世界有名,他们遵守规定是天经地义的事,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然了。
有一个笑话生动地说明了中日驾车者的区别:在一个有100个车位的停车场中,如果美国人停车只能停80辆,因为他们的车太大;日本人却能停110辆,因为他们会利用空间;换了中国人只能停两辆——一辆堵在进口,一辆堵在出口!
就拿排队这事来说吧,日本人从小到大都是规规矩矩地排队,绝不会有人上前插队,因为那会令人非常不齿。
在公众场合时,日本人会观察周围的环境,更多地想到别人以及别人的对自己的评价。
他们不做妨碍别人只舒适自己的事。
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反观我们似乎从小就学会了插队,每天都在上演着。
经常有同学向我抱怨:别人插了我的队。
我只轻轻地告诉他:你能排队,而且坚持着,说明你很自律,长此以往,你的自律会让你踏上更宽广的人生路!
再说垃圾分类,日本人将垃圾分类做到极致了!日本的垃圾分类
是母亲手把手的教下一代的。
从小教育,从小坚持,习惯成自然,养成了一生的自律。
由于我国条件及现状限制,我们做不到那么完美。
但至少可以做到:纸、塑料瓶的回收。
也许你不缺卖旧纸的钱,但至少可以让这件事做得有点温度:把要丢弃的旧纸放整齐捆好,不要让它与其它垃圾混在一起,方便他人的回收利用。
这学期在我班,我放了一个蛇皮袋,用来回收旧纸,半学期下来也装有大半袋了。
它不值几个钱,但从中我们收获了自律。
如果这样的自律能更多的放在学习和纪律上,那么我们将走得更远!
有人说:“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愿我们都能够自律,以攀登到人生的高峰。
这样的人生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