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综合知识-财政投资性支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财政支农的重点由原来的以促进农业生产为目标 ,转向以促进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整合财 政支农资金,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财政 支农新的着力点。
第四阶段(2003年以来)
❖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改革农业税制,取消 农业特产税,进行农业税减免试点,直至从 2006年1月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 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不断加大 ❖进一步完善财政的支农政策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农业支 出总额 (亿元)
❖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大力促进农村 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支持粮食生产攀登新台 阶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财政支农工作重点是两 个方面 ▪ 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增加财政对农业 的投入。 ▪ 建立了重点突出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政策。
第三阶段(1997—2002年)
❖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机制和方式深化改革的阶段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探索建立公共 财政框架并着力推进财政支出改革,这对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 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阶段(2003年以来)
❖ 财政支农政策开始实现战略性转变的阶段。2003年是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 展”的方略,提出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开始实现战略性的转变 。
❖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实 施了以“四减免”(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 屠宰税)、“四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 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支农惠农 政策,中央对农业投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 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民与政府的 “取”、“予”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从政策层面上
费(亿元) (亿元)
1.06 1.31 1.95 3.11 3.00 4.94 5.48 9.14 9.13 9.78 10.28
6.88 7.26 12.90 16.26 31.71 43.91 40.36 58.90 42.17 40.41 47.68
•表6-14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
❖ 2002年三峡工程各类负债加权平均综合利率5.59%,比 2001年降低了0.30%。三峡工程整个建设资金成本合理 ,资本结构良好。根据一、二期工程建设进展情况,预计 三峡工程总投资可以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去年,三峡 总公司以原葛洲坝电厂发电资产为基础发起设立了中国长 江电力股份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上市。
)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三峡工程开工以来,通过国外出口信贷及国际银团贷款、企 业债券、国内商业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资,比原筹资方案减 少支出23.5亿元。这套既适应市场机制又符合巨型工程实际 的筹资体系,不仅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到位,而且 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的资金管理和概算控制探索了一 套成功的经验。
财政投资的主要范围
❖自然垄断行业 ❖基础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农业
政府财政投资的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 ❖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 ❖就业创造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 •最小化
•资本-劳动比率 •最大化
•就业创造 •标准
基础设施投资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 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 为满足中短期资金需要,改善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1998年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签 定了总额为110亿元的三年期贷款协议,通过借新还旧,蓄 短为长,替代部分长期资金,其利率比长期贷款低一个档次 。与企业债券发行相配合,每年有计划地使用部分临时周转 贷款,期限在半年以内,债券资金集中到位后立即归还。
财务综合知识-财政投资 性支出》
2024年2月1日星期四
财政投资
❖概念 ▪ 指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将 一部分财政资金转化为公共部门资产的行 为和过程
❖财政投资的意义 ▪ 对私人投资具有导向性 ▪ 财政投资和私人投资之间的合适比例
财政投资的特点
投资 目标 投资 领域
资金 来源
私人投资
财政投资
▪ 二是完善财政支农机制和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在财政扶贫领域和农业综合开发领域,引入了世界银行 的项目管理办法,如报账制、绩效考评制等,效果非常明 显。
第三阶段(1997—2002年)
❖三是支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决定从 2000年起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实行了“三 取消、两调整、一改革”政策。改革率先在 安徽全省试点,到2002年试点范围扩大到 全国20个省,其他11个省也继续在部分县 (市)试点,试点地区农业人口达6.2亿, 占全国农业人口总额近四分之三。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除运用国家政策筹资外,三峡总公司还积极利用国内金融机构 贷款。如国家开发银行从1994年至2003年每年为三峡工程提 供贷款30亿元,总额300亿元,贷款期限15年。
❖ 三峡工程还使用了部分中短期商业银行贷款和商业承兑汇票, 满足中短期资金需要,改善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998 年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签订了总额 为40亿元、30亿元、30亿元的三年期贷款协议。
❖基础设施是处在"上游"的产业部门,基础 设施投资是一种"社会先行资本"。它所提供 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其他部门(也包括本部门) 必需的投入品和服务,如供电、供水、道路 和交通等等。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
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1997年,又委托国家开发银行同国外银行签订左岸机组招标 利用外资协议,总金额11.2亿美元,主要为出口信贷和商业 贷款。由德国、法国、加拿大、瑞士、西班牙、巴西、挪威 七个国家提供的出口信贷约占60%,期限19年到21年;以德 累斯顿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与香港汇丰银行为牵头行的银团 提供的商业贷款约占40%,期限15年到17年,参与提供贷款 的银行达到26家。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股份公司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及今后持续融资所 募集资金将用于收购三峡电站已投产的机组, 三峡总公司出让机组可提前获得大量资金,也 可解决三期工程资金缺口。
阅读思考
❖分析我国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讨论 如何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
❖ 三峡工程预计总投资不超过1800亿元,到目前为止,三峡工 程已累计筹集到位资金926亿元,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其中, 国家投入的资本金,即通过全国电网征收的三峡建设基金和 葛洲坝电厂发电收入,占工程投资总额的60%。这笔稳定的 三峡资金来源,不仅解决了工程建设初期的建设风险与资金 需求两者间的矛盾,而且减轻了三峡工程的财务压力。
追求利润最大化或 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股东利益最大化
市场化程度高、投资 更多关注存在市场失灵的 期短、见效快的项目 领域,经常投资于大型项
目和长期项目
自有资金及社会筹资 财政拨款,必要时可通过 ,投资规模有限 发债方式筹资,相对宽松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投资与经济增长 ▪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基础,是促进经济 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规模或投资结构不合 理、投资效益低下,会引起经济波动和资源 浪费,影响经济的正常增长 ▪ 投资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同时又可以增加 和改善供给;投资过程首先是刺激需求,投 产后才增加供给。
▪ 大幅度增加基本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业基本 建设投资1999—2002年分别为357亿元、414亿元、480 亿元、423亿元。1998—2002年,我国累计安排了国债 投资1860亿元,占国债资金总量的28%,用于改善农村生 产生活条件,如节水灌溉、人畜用水、乡村道路、农村沼 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一般被称为农村“六小工程 ”)。
150.66 149.95 153.62 307.84 574.93 700.43 766.39 1154.76 1085.76 1231.54 1456.73
占财政 支出比 例(%)
13.43 12.20 7.66 9.98 8.43 8.82 8.30 10.69 8.23 7.75 7.71
支援农村生 产支出和农 林水利气象 等部门事 业费(亿元)
❖ 1999年,三峡总公司通过左岸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的国际招标 采购,再次成功引进外资1.8亿美元。三峡工程还利用国家外 汇储备贷款1亿美元用于进口大型施工设备。据统计,出口信 贷约占三峡总投资的6%到8%。截止去年底,三峡工程比原 总体筹资方案的资金流少支付23.5亿元。节约成本主要来自 以下几方面:发行企业债券,逐步加大直接融资的比例。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三峡总公司累计发行5期共160亿元企业债券,有效地降低 了融资成本,截止去年12月31日,与各年银行长期贷款成 本比较,实际利率指标下降1%以上,共计节约利息支出 3.58亿元。争取国家财政贴息政策。从1994年开始,国家 对三峡工程使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截止 去年底,累计贴息19.56亿元。短期资金与中长期资金搭配 使用,调整债务结构。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采取公开询价等市场手段,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去 年初,首先对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进行公开询价,各商业银 行均承诺在人民银行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的利率优惠,在 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随后,国家开 发银行也对未提取使用的贷款额度给予10%的利率优惠。 通过对上述筹资手段的不断优化,近年来,筹资成本一直 呈下降趋势。
❖ 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贷款约占三峡工程投资总需求的 20%。三峡总公司还尝试资本市场融资。1997年,三峡总公 司首次进入国内资本市场,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第一期企业债券 (96三峡债),募集资金10亿元,期限3年。此后,又分别于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发行98三峡债、99三峡 债、01三峡债、02三峡债。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到目前为止,三峡总公司累计已发行五期企业债券 ,募集资金160亿元,按期兑付到期债券本金20亿 元,债券余额140亿元,有力地弥补了建设资金的 不足。企业债券募集资金最终约占三峡投资总需求 的10%到12%。
❖ 此外,三峡总公司还结合进口大型施工设备和机电 设备的契机,利用国外出口信贷。在左岸电站机组 、高压电气设备对外招标过程中,利用出口国政府 提供的出口信贷及国际商业贷款,在引进设备和技 术的同时引进国外优惠资金。1995年,三峡总公 司委托中国银行与加拿大EDC签订了1250万美元 出口信贷协议,提款期3年,还款期10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和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 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性
❖凡是具有“外部效应”以及牵涉面广、规模 巨大的农业投资,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
❖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
农业基本 建设支出 (亿元)
76.95
51.14
82.12
48.59
101.04
37.73
221.76
66.71
430.22
110.00
510.07
141.51
560.77
159.78
626.02
460.70
677.46
357.00
766.89
414.46
917.96
480.81
农业科
农业救
技三项
济费
30年财政支农政策大事记
❖第一阶段(1978—1987年),是财政支农 全面改革阶段。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财政部门 改革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办 法,改革了国营农口企、事业财务管理制 度,改进了农业税征收管理办法,对促进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阶段(1988—1997年)
第四阶段(2003年以来)
❖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改革农业税制,取消 农业特产税,进行农业税减免试点,直至从 2006年1月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 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不断加大 ❖进一步完善财政的支农政策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农业支 出总额 (亿元)
❖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大力促进农村 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支持粮食生产攀登新台 阶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财政支农工作重点是两 个方面 ▪ 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增加财政对农业 的投入。 ▪ 建立了重点突出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政策。
第三阶段(1997—2002年)
❖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机制和方式深化改革的阶段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探索建立公共 财政框架并着力推进财政支出改革,这对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 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阶段(2003年以来)
❖ 财政支农政策开始实现战略性转变的阶段。2003年是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 展”的方略,提出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开始实现战略性的转变 。
❖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实 施了以“四减免”(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 屠宰税)、“四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 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支农惠农 政策,中央对农业投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 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民与政府的 “取”、“予”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从政策层面上
费(亿元) (亿元)
1.06 1.31 1.95 3.11 3.00 4.94 5.48 9.14 9.13 9.78 10.28
6.88 7.26 12.90 16.26 31.71 43.91 40.36 58.90 42.17 40.41 47.68
•表6-14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
❖ 2002年三峡工程各类负债加权平均综合利率5.59%,比 2001年降低了0.30%。三峡工程整个建设资金成本合理 ,资本结构良好。根据一、二期工程建设进展情况,预计 三峡工程总投资可以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去年,三峡 总公司以原葛洲坝电厂发电资产为基础发起设立了中国长 江电力股份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上市。
)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三峡工程开工以来,通过国外出口信贷及国际银团贷款、企 业债券、国内商业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资,比原筹资方案减 少支出23.5亿元。这套既适应市场机制又符合巨型工程实际 的筹资体系,不仅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到位,而且 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的资金管理和概算控制探索了一 套成功的经验。
财政投资的主要范围
❖自然垄断行业 ❖基础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农业
政府财政投资的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 ❖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 ❖就业创造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 •最小化
•资本-劳动比率 •最大化
•就业创造 •标准
基础设施投资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 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 为满足中短期资金需要,改善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1998年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签 定了总额为110亿元的三年期贷款协议,通过借新还旧,蓄 短为长,替代部分长期资金,其利率比长期贷款低一个档次 。与企业债券发行相配合,每年有计划地使用部分临时周转 贷款,期限在半年以内,债券资金集中到位后立即归还。
财务综合知识-财政投资 性支出》
2024年2月1日星期四
财政投资
❖概念 ▪ 指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将 一部分财政资金转化为公共部门资产的行 为和过程
❖财政投资的意义 ▪ 对私人投资具有导向性 ▪ 财政投资和私人投资之间的合适比例
财政投资的特点
投资 目标 投资 领域
资金 来源
私人投资
财政投资
▪ 二是完善财政支农机制和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在财政扶贫领域和农业综合开发领域,引入了世界银行 的项目管理办法,如报账制、绩效考评制等,效果非常明 显。
第三阶段(1997—2002年)
❖三是支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决定从 2000年起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实行了“三 取消、两调整、一改革”政策。改革率先在 安徽全省试点,到2002年试点范围扩大到 全国20个省,其他11个省也继续在部分县 (市)试点,试点地区农业人口达6.2亿, 占全国农业人口总额近四分之三。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除运用国家政策筹资外,三峡总公司还积极利用国内金融机构 贷款。如国家开发银行从1994年至2003年每年为三峡工程提 供贷款30亿元,总额300亿元,贷款期限15年。
❖ 三峡工程还使用了部分中短期商业银行贷款和商业承兑汇票, 满足中短期资金需要,改善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998 年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签订了总额 为40亿元、30亿元、30亿元的三年期贷款协议。
❖基础设施是处在"上游"的产业部门,基础 设施投资是一种"社会先行资本"。它所提供 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其他部门(也包括本部门) 必需的投入品和服务,如供电、供水、道路 和交通等等。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
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1997年,又委托国家开发银行同国外银行签订左岸机组招标 利用外资协议,总金额11.2亿美元,主要为出口信贷和商业 贷款。由德国、法国、加拿大、瑞士、西班牙、巴西、挪威 七个国家提供的出口信贷约占60%,期限19年到21年;以德 累斯顿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与香港汇丰银行为牵头行的银团 提供的商业贷款约占40%,期限15年到17年,参与提供贷款 的银行达到26家。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股份公司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及今后持续融资所 募集资金将用于收购三峡电站已投产的机组, 三峡总公司出让机组可提前获得大量资金,也 可解决三期工程资金缺口。
阅读思考
❖分析我国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讨论 如何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
❖ 三峡工程预计总投资不超过1800亿元,到目前为止,三峡工 程已累计筹集到位资金926亿元,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其中, 国家投入的资本金,即通过全国电网征收的三峡建设基金和 葛洲坝电厂发电收入,占工程投资总额的60%。这笔稳定的 三峡资金来源,不仅解决了工程建设初期的建设风险与资金 需求两者间的矛盾,而且减轻了三峡工程的财务压力。
追求利润最大化或 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股东利益最大化
市场化程度高、投资 更多关注存在市场失灵的 期短、见效快的项目 领域,经常投资于大型项
目和长期项目
自有资金及社会筹资 财政拨款,必要时可通过 ,投资规模有限 发债方式筹资,相对宽松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投资与经济增长 ▪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基础,是促进经济 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规模或投资结构不合 理、投资效益低下,会引起经济波动和资源 浪费,影响经济的正常增长 ▪ 投资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同时又可以增加 和改善供给;投资过程首先是刺激需求,投 产后才增加供给。
▪ 大幅度增加基本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业基本 建设投资1999—2002年分别为357亿元、414亿元、480 亿元、423亿元。1998—2002年,我国累计安排了国债 投资1860亿元,占国债资金总量的28%,用于改善农村生 产生活条件,如节水灌溉、人畜用水、乡村道路、农村沼 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一般被称为农村“六小工程 ”)。
150.66 149.95 153.62 307.84 574.93 700.43 766.39 1154.76 1085.76 1231.54 1456.73
占财政 支出比 例(%)
13.43 12.20 7.66 9.98 8.43 8.82 8.30 10.69 8.23 7.75 7.71
支援农村生 产支出和农 林水利气象 等部门事 业费(亿元)
❖ 1999年,三峡总公司通过左岸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的国际招标 采购,再次成功引进外资1.8亿美元。三峡工程还利用国家外 汇储备贷款1亿美元用于进口大型施工设备。据统计,出口信 贷约占三峡总投资的6%到8%。截止去年底,三峡工程比原 总体筹资方案的资金流少支付23.5亿元。节约成本主要来自 以下几方面:发行企业债券,逐步加大直接融资的比例。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三峡总公司累计发行5期共160亿元企业债券,有效地降低 了融资成本,截止去年12月31日,与各年银行长期贷款成 本比较,实际利率指标下降1%以上,共计节约利息支出 3.58亿元。争取国家财政贴息政策。从1994年开始,国家 对三峡工程使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截止 去年底,累计贴息19.56亿元。短期资金与中长期资金搭配 使用,调整债务结构。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采取公开询价等市场手段,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去 年初,首先对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进行公开询价,各商业银 行均承诺在人民银行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的利率优惠,在 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随后,国家开 发银行也对未提取使用的贷款额度给予10%的利率优惠。 通过对上述筹资手段的不断优化,近年来,筹资成本一直 呈下降趋势。
❖ 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贷款约占三峡工程投资总需求的 20%。三峡总公司还尝试资本市场融资。1997年,三峡总公 司首次进入国内资本市场,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第一期企业债券 (96三峡债),募集资金10亿元,期限3年。此后,又分别于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发行98三峡债、99三峡 债、01三峡债、02三峡债。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 到目前为止,三峡总公司累计已发行五期企业债券 ,募集资金160亿元,按期兑付到期债券本金20亿 元,债券余额140亿元,有力地弥补了建设资金的 不足。企业债券募集资金最终约占三峡投资总需求 的10%到12%。
❖ 此外,三峡总公司还结合进口大型施工设备和机电 设备的契机,利用国外出口信贷。在左岸电站机组 、高压电气设备对外招标过程中,利用出口国政府 提供的出口信贷及国际商业贷款,在引进设备和技 术的同时引进国外优惠资金。1995年,三峡总公 司委托中国银行与加拿大EDC签订了1250万美元 出口信贷协议,提款期3年,还款期10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和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 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性
❖凡是具有“外部效应”以及牵涉面广、规模 巨大的农业投资,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
❖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
农业基本 建设支出 (亿元)
76.95
51.14
82.12
48.59
101.04
37.73
221.76
66.71
430.22
110.00
510.07
141.51
560.77
159.78
626.02
460.70
677.46
357.00
766.89
414.46
917.96
480.81
农业科
农业救
技三项
济费
30年财政支农政策大事记
❖第一阶段(1978—1987年),是财政支农 全面改革阶段。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财政部门 改革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办 法,改革了国营农口企、事业财务管理制 度,改进了农业税征收管理办法,对促进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阶段(1988—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