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嘉兴市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有城市的管理尤其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比较薄弱,原有的行政化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加强和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显得十分紧迫。

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化经营机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大部分要由城市社区来承接。

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也需要城市社区发挥作用。

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和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他们不仅关注社区的发展,参与社区的活动,而且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因此,这就需要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通过社区建设整合和动员社会资源重新构造城市基层管理的微观社会基础,建立全新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城市治理这一课题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提出来的。

(二)意义
通过对城市社区治理这一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内涵做一基本的探讨,从实践上摸索构建一种政府与社会双向互动、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协作共生、相互优化的新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可能。

这主要通过包括以下三方面:
(1)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中,明确治理的制度框架、主体、活动内容的定位、手段方式,在一定规制下治理机制该如何管理好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以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用合作治理视角理清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管理和社会自主管理的关系,以实现政府管理和社会自主管理的结合。

(3)用合作治理视角理清政府管理服务功能与社区自治组织、第三部门的管理服务功能的关系,以实现政府功能与社会组织功能相配合。

(三)国外对城市社区的研究发展
《共同体与社会》一书,第一次系统地描述了社区,从而标志社区理论的诞生。

它对人类群体生活的两种结合类型——社区与社会,做了深刻的阐述与比较。

(斐迪南·腾尼斯,1887)
社会互动理论是美国社区理论研究学者桑德斯提出的,他将社区视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上的一系列社会互动过程和互动系统。

桑德斯对社区互动关系的研究,从以下三个层次展开:一是研究社区的群体组织,主次体系等结构和功能,以及社区成员和社区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研究社区内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三是研究人们活动的社会范围和社会互动的场域,考察人们的社区互动。

功能主义理论和分析方法是由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在社区研究领域提出的。

他们将社区看作由各种相互联系彼此依赖的部分所组成的整体,各部分对整体起一定的作用,发挥其特定的功能。

《社区权力结构》一书,标志着社区权利研究的开始和这一流派的形成。

它指出,在社区中民主形同虚设,由选举产生的社会官员对本社区的一些重要决定没有多少影响力。

(弗洛伊德·亨特,1953)
《谁在进行统治》一书认为,在社区中存在着一种多元化的民主,影响决策。

(罗伯特·达尔,1961)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国外社区研究已相当丰富,形成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格局,在这一格局下,社区的多个层面包括社区互动、空间特征、社会权利、社会功能等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汇集成丰富的社区理论,为我们认识、研究社区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法。

(四)国内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发展及成果
1、发展模式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对策》提出,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模式在结构上表现出多层次、多系统的特点:多层次,即街道——小区居委会——居民代表(小组),形成一个纵向的三级管理体系。

多系统:即政府行政管理系统,社会
自立管理系统,生活服务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横向的三大管理体系。

这三个层次与三大系统之间相互交织而形成一个立体的管理网络,一种新的结构模式。

(杨志明,1996)
《论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选择》一文中指出,从社区治理的发展情况来看,依据主导力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结合型的自治模式;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行动治理模式。

(郭蕊,2008)《多中心秩序与社区治理模式选择》一文中认为,在城市中,通过政企、政事、政社分开,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格局;通过权力的转移与重组,构建发扬民主、激发基层活力、促进居民福社的社区治理秩序,既是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导向。

但是,由于行政性的单一中心秩序,使得中国在社区治理中一直走不出自治性不足的困境。

因此,培育社区非营利组织,提高居民的组织化、社区化程度,构建多中心秩序,无疑将是社区治理模式的理想选择。

(张洪武,2005)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现实选择》一书中指出,目前学术界有两种划分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代表性思路:一是根据城市社区治理权力的集中度将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划分为单中心秩序和多中心秩序,单中心秩序更多强调的是公民社会理论的低度运用;而多中心秩序则是强调公民社会理论的高强度运用。

另一种是依据政府的主导程度和社区的自治程度将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及其变迁概括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结合型的治理模式;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的治理模式。

而基于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实际情况,目前宜选择政府主导型作为我国城市社区的参考模式。

依据是: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原本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其他治理主体不具备在这种治理环境下主导城市社区治理的能力,在各个分散的、不成熟的社区治理主体和社区居民之间无法形成有约束力的治理契约,不仅集体行动的交易成本很高,而且各个主体不具备核心支付能力。

(王芳李和中,2008)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路径探讨》指出,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是一个多维的架构,这个多维的架构,为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选择路径。

(1)城市社区治理目标创新:构建社区善治的导航目标(2)城市社区治理理念创新:树立参与、和谐、服务的治理理念(3)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创新:构建多元参与
的治理主体(4)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创新:构建合作共治的治理结构(5)城市社区治理方式创新:向自治化、制度化、综合化治理演进(6)城市社区治理过程创新:由行政控制向民主协商演变(孟德泉,2009)
2、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
《机制创新—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城市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认为,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理顺城市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之间的关系,使导致社区治理混乱。

因此,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实现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是破解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突破口。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顺街区关系,还原社区本质(2)完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夯实社区财政基础(3)实现社区公共事务分类管理,强化社区服务、协调职能(4)培育居民参与精神,推动社区善治理念(5)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办公、公共活动环境(李增元,2009)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提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在构建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制度创新,具体体现在对合作主义模式下的社区内部组织体制的设计中,如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

单位制衰退,社区制发展。

街道制向社区制发展。

(魏娜,2003)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制度》提出,依据治理理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权限及其管理目标,在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要逐步建立和健全以下制度:(1)社区民主选举制度(2)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3)社区管理协调制度(4)社区管理岗位责任制度(5)社区治理、考核、监督制度(盛云,2009)
3、发展对策和发展趋势方面的研究
《社区发展论》一书就社区规划与发展指标、社区社会服务、社区社会保障、社区管理中的政府、社区参与社区自治等现阶段我国建设中的基本问题分别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它指出,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在构筑强政府与大社会相结合的社区管理体制中政府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徐永祥,2000)
《社区政治论》一书认为,社区的组织构架是多方参与的治理场所,社区存在多维构架的权利网络。

社区治理中的政府是裁判而非球员,它同时要兼顾社区
民主自治的成长空间,对社区的治理要依法进行。

(王振海,2002)《社区管理》一书认为,社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管理,但这种管理强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在管理方法上社区治理可以运用一般的方法,但也要注重方法的创新。

(娄成武孙萍,2003)
《社区自治》从治理理论中的“合作网络的途径”对社区治理进行研究。

它以研究治理理论为逻辑起点,提出自组织治理的概念和结构,评析国内学术界关于社区自治的争论,重新界定城市社区自治的定义。

分析了社区组织网络中社区党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间的协商关系,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与辖区单位合作的条件以及社区邻里级网络走向自组织所需的条件等内容。

(陈伟东,2004)《中国城市社区自治》提出,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成员依法对本社区进行自我管理的制度,也是我国城市居民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管理,依法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物的民主权利的一种方式。

社区治理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自治潜能,在社区治理中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协作共生,优势互补。

(徐勇,2002)
《中国基层社会重构——社区治理研究》一书指出,社区服务是社区发展的核心内容,并且提出了构建新型社区治理的思路。

认为只有社区居委会、政府、非营利组织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社区治理的构想才能得以实现。

(潘小娟,2004)
《转型中的社区发展》一书提出通过培育社团,建立起一种政府之外的结构性支撑载体。

它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专题和个案研究,并且得出启示:作为第三部门的社团发展对社区的治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应积极培育社团组织发挥社团在社区中应有的作用。

(张玉枝,2003)(五)总结部分
综上所述,城市社区治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包括社区中的各个方面,虽然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术界不乏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并且已经形成系统。

但是,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以及不断的变化,在新的社会体制下,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并且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方面的研究情况,必须参考大量的文献,根据国内外各学者对与城市社区治理现状的描述,评述对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看法。

通过阅读、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以及当今社会中关于社区治理问题的不断出现,笔者认为对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研究仍然很必要。

但是由于各个城市不同的特点,所以选取嘉兴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嘉兴市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这不仅有利于嘉兴城市社区和谐稳定地发展,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引言,包括本论文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阐述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情况,了解城市社区治理的内涵、内部要素、制度框架、组织活动等。

第三,阐述嘉兴市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第四,分析嘉兴市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对策。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笔者在嘉兴市城市社区治理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

2、笔者研究的问题是否为现阶段城市社区治理所亟待解决的。

3、笔者如何在城市社区治理的体制和模式上创新。

4、笔者所提出的解决对策是否能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5、笔者所提出的解决对策是否具有切实可行性。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整理出嘉兴市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通过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为论文提供可靠的依据。

3、访谈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面对面地真诚地交流,听取并记录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二)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10.30—2010.11.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010.11.22—2011.1.10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2011.02.21—20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确定实习单位
2011.03.12—2011.05.03 毕业实习
2011.05.04—2011.05.12 毕业论文定稿
2011.05.13—2011.06.10 毕业论文评阅、修改和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娴静,邝凤霞.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现状与路径.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
报,2004(4):P72-74
[2] 解志萍.现行社区管理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
[3] 杨立平.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 科技资讯,2009(24)
[4] 张晨,王生坤,张欢.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问题研究评述.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2):P78-82
[5] 陈幽泓.社区治理在中国.安家,2003(10)
[6] 杨志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对策.社会科学,1996(11)P59-63
[7] 郭蕊.论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选择.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5):P77-79
[8] 张洪武.多中心秩序与社区治理模式选择.河北学刊,2005(7):P73-76
[9] 王芳,李和中.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现实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8(4):
P68-69
[10] 孟德泉.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路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9(11)
[11] 李增元.机制创新—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城市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今日中
国论坛,2009(8):P116-119
[12] 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1):P135-140
[13] 盛云.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制度.经济研究参考,2009(54)
[14]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5] 王振海.社区政治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16] 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7] 陈伟东.社区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8] 徐勇.中国城市社区自治.武汉出版社,2002.
[19] 潘小娟.中国基层社会重构——社区治理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20] 张玉枝.转型中的社区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1] 胡祥.城市社区的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22]Minnery, John, Sep2007.“Stars and their Supporting Cast: State, Market and
Community as Actors in Urban Governance.” Urban Policy & Research, V ol.
25 Issue 3, p325-345, 21p, 1 Chart
[23] Kitchen, Ted, Dec2005.“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Urban Governance:
Shaping the Competitive City of the Future.” Planning Theory & Practice,V ol.
6 Issue 4, p549-550, 2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