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六课时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
代化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
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开始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的附庸;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
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
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冲击了中国的
自然经济。

2.表现: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外国商品倾销,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3.影响
(1)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买办。

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一直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自然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顽强地抵制着西方的经济侵略,直到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自然经济才宣告解体。

考点二 洋务运动
1.发起: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内部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活动
(1)军用
工业⎩⎨⎧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②1865年,李鸿章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2)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我国首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3.评价
(1)洋务企业存在种种问题,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对我国早期的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官督商办
“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
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发展近代新式工矿企业的重要经济形式之一。

流行于19世纪七八
十年代。

代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

它吸收私人资本,生产以追求利润
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又能避免封建地方势力的干扰。

考点三 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产生
(1)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2)表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艰难生存
(1)原因:列强的压制和清政府的勒索。

(2)结果: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考点四 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迁
(1)原因⎩⎨⎧①外因: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

②内因:晚清政府的推动。

(2)表现
①服饰: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西服进入中国。

②饮食⎩
⎨⎧a.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b.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③住宅⎩⎨⎧a.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b.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开始大量出现。

2.交通、通信和大众传媒
(1)交通⎩⎪⎨⎪⎧①人力车:近代城镇中主要的交通工具。

②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③轮船:1865年,中国自行设计并建造第一艘轮船;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④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2)通信⎩⎨⎧①邮政: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③电话:1882年,传入中国。

(3)大众传媒⎩⎪⎨⎪⎧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②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③1872年,《申报》创刊,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④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考点五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1.开眼看世界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和中国与西方世界联系的扩大,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3)代表⎩⎨⎧①林则徐:设立译馆、命人译出《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

②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4)影响: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体用之争
(1)焦点: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

(2)表现⎩⎨⎧①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②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评价⎩⎨⎧①局限性:仅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②积极性: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评价:对引导知识分子把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体用之争”
“体用之争”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辩,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

争论的实质是维护清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

但是,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到了清末,扩展到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争论,维新派认为“体”应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体用之争有了更新的内涵。

[构图解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信息提取: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出强烈的半封建性。

[漫画解史] “如此修墙”——洋务运动的本质
核心论点:(1)漫画中一位清朝官员拿着“西方先进技术”的纸条,想要把它粘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墙上,表明洋务运动的实质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2)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使中国士大夫开始认识到“夷狄”的船坚炮利,要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

[史论拓展] 认识洋务企业中的军事和民用工业
(1)在性质上,两者都为封建主义性质,但后者与前者相比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

其最大区别:前者主要由官府出资,不以盈利为目的,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后者主要采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未能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其生产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问题,产品在市场上流通。

(2)在管理上,洋务企业采用封建官僚制度,洋务派大官僚在企业中安插亲信,结党营私,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现象十分严重。

[名家论史]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
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在经济方面,洋务运动引进了大机器生产,为中国创建了近代的工矿交通通讯事业。

我们知道,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存在使用雇佣劳动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然而没有自发地出现工业革命,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国外引进的。

而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刘芃《历史学习精要》核心论点:(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延续,而是在外国列强入侵下,由洋务运动引进的。

[史学争鸣] 对洋务派李鸿章的评价
观点一:以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为代表,认为李鸿章是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万恶的民贼”“反革命的魁首”“清政府的奴才”“永远的投降派”。

观点二:以近代学者蒋廷黻为代表,认为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

[漫画寻史] “中体西用”
信息提取:“中体西用”是把西方先进技术嫁接到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上,这注定了“中体西用”失败的命运。

探究1近代列强侵华与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题例证』
【典例1】(2016·课标全国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 C
角度1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影响
(1)危害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使耕织分离,传统手工业者逐步破产,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的经济。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其中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且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3)史观角度:从整体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了融于世界全球化的过程;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角度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
(1)经济形式: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并存的经济形态。

(2)生产方式: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轻重工业部门并存。

(3)商品流通: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

(4)阶级分化: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

『即时体验』
1.(2016·10月浙江选考,9)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

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解析“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选B项。

答案 B
2.(2016·10月浙江选考,27)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

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

”上述现象说明()
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
解析“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他们是指士绅,士绅不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故A项错误;士子读经科考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士绅抵制“中体西用”思想,故C项错误;“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弊病丛生,故D项正确。

答案 D
探究2洋务运动与中国经济近代化
『考题例证』
【典例2】(2017·课标全国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角度1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统治阶级承认了“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②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角度2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1)洋务运动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开明阶层的自救运动,其性质决定了它对民族工业的消极影响。

(2)洋务运动所具有的浓厚的封建性和民族工业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它们之间的斗争性,突出地表现了封建地
主阶级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压制斗争。

(3)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近代企业,对民族工业具有诱导、催生的效应,决定了民族工业具有依赖和软弱的一面。

『即时体验』
1.(2019·山东聊城模拟)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说:“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
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同文馆()
A.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外语学校
B.教学目标和内容迥异于传统教育
C.基于当时外交和洋务的需要而创办
D.引进了一整套西方学校管理方式
解析根据题目中“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最能支持这一观点”可知,教学目标和内容迥异于传统教育,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8·河北保定模拟)“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
D.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解析据题干材料“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的时间判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洋务运动有关,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破产,历时30多年,故选D项。

答案 D
探究3“中体西用”思想的评价
『史论链接』
角度多元史观评价“中体西用”主张
(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
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史料实证』
史料一新旧兼学。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史料二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獉狉之俗,所以治国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

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
——《李鸿章全集》史料三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

郑观应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1)史料一解读注意从旧学和新学的关系说明。

张之洞主张以旧学为本,以新学为手段。

(2)史料二注意李鸿章对“中体西用”的态度及本质目的。

认为中国政治制度是治国的根本,反映“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史料三解读紧扣郭嵩焘对“中体西用”思想的态度及评价,认为其在逻辑上的荒谬。

1.根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等人思想的异同点。

提示:(1)相同点:①二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都属于地主阶级;②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不同点: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一样。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2.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

据上述史料,指出李鸿章裱糊的屋子和材料分别是什么?
提示: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即时体验』
(2019·山东青岛模拟)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


此解读正确的是()
A.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为主
C.强调经世致用,批判崇洋虚无
D.突出中学地位,否定西学价值
解析由材料“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可知,面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倡导中体西用,因而有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的作用,故A项正确。

答案 A
[命题素材]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评价洋务运动
对于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简单否定。

在当时清王朝国力衰微,事事落后于人的情况下,洋务派不轻易言战,应该说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态度。

有些不平等条约,除包含割地赔款、侵害中国各项主权的内容外,也包含有某些合理因素,如开放通商口岸、公使驻京等。

这些条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被列强用来牟取侵略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也是中国融入世界和走向近代化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洋务派在外交方面真正需要抨击的是以下两点:第一,他们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那样,通过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外交努力来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第二,他们缺乏通过外交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而是过于注重权谋,热衷于搞“以夷制夷”。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受制于复杂国情和世界局势,不宜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1)值得肯定之处:不轻易言战,较为务实;不平等条约有些内容包含着某些合理因素,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和走向近代化。

(2)需要抨击之处:没有通过长期的外交努力来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缺乏通过外交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

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洋务运动外交方针的总体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外交方针存在局限性的原因。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值得肯定和存在欠缺两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第二
小问,从近代中国国情、世界局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评价:有务实的一面,有利于中国走向近代化;也存在缺乏远大外交目光的局限性,注重权谋,不利于收回主权和融入世界。

(2)原因: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官僚地主阶级缺乏全球视野和近代化眼光;洋务派迫于内外交困环境,带有维护清朝统治的短视和功利;近代中国的全面落后和西方列强的侵华程度加深,制约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真题体验』
1.(2018·江苏单科,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提炼有效信息,迁移教材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

联系近代洋务派举办的军事企业的特点,洞悉题干史料的核心信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
2.(2018·11月浙江选考)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

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

”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

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设厂自救”
B.“西体中用”
C.突破“器物”限制
D.“求富”以“自强”
解析根据材料中电报的作用在于“通达市价”“产生的利润被投入洋务企业”,可推知成立电报局意在“求富”以“自强”,故选D项;开办电报局和企业仍属于“器物”层面,B、C两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电报局的作用,与“设厂自救”无关,A项错误。

答案 D
3.(2018·11月浙江选考)请看右图书影。

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
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解析根据书影可知此书为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冲破了“天朝上国”观念,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强国御侮,A、B、C三项解读正确;《海国图志》在清朝的传播和影响有限,未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故D项解读错误。

答案 D
『经典模拟』
1.(2019·山东烟台模拟)下图为《1844至1856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示意图》。

由此看出19世纪中期()
A.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
B.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
C.上海已取代广州成为最重要的通商口岸
D.中国货物的进出口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
答案 B
2.(2019·福建厦门模拟)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

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

这反映了()
A.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主张商办而张之洞主张官办,故选A项。

盛宣怀、张之洞都是洋务派,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而不是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二者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而不是政见不同,D项错误。

答案 A
3.(2018·安徽“江南十校”联考)《齐如山回忆录》记载:“这种学生也站不住,或将被革,倘若到同文馆,或者还可以混一个时期。

”“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后,亲戚朋友对于本人,因为他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说他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关系,断绝来往。

”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困境
B.同文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C.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