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2013年(四川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2013年(四川省)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
1.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也存在于动物界的教育起源说是______。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说”,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2.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的是______。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
(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3.教育可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帮助人形成理想、信念、价值观、气质与性格等,这说明教育可促进个体的______。
A.社会化 B.个性化
C.生存适应 D.生活享用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教育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本题中提到教育帮助人形成理想、信念、价值观、气质与性格等都是个性化的体现。
4.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是______。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学位条例 D.学制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B.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
C.教育目的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 D.教育目的具有时代性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的确立直接受制于统治阶级的意志,但是从根本上说也必须反映客观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故不能说教育目的由统治阶的意志决定,答案选C。
6.教师社会地位最直观的表现是______。
A.经济地位 B.法律地位
C.专业地位 D.政治地位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四个方面构成。
教师的经济地位是指教师的经济待遇在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相对高度,包括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占有和享用情况,以及待遇、生活水平、行业吸引力等。
它是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
7.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______。
A.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人的发展受到生理成熟的制约
C.后天训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格塞尔根据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分析,孩子从第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从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
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说明了人的发展受到生理成熟的制约。
格塞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和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8.桑代克通过猫逃出笼子的实验,提出了______。
A.认知学习理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C.“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桑代克认为猫是在做了若干次错误的尝试学习之后最终逃出笼子。
他由此得出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人们将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称为“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9.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分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一种______。
A.消退现象 B.泛化现象
C.分化现象 D.练习现象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泛化现象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10.教师给予学生微笑、赞扬、奖品等来提高学生某一行为的反应概率,这是______。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代币奖励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正强化是增加一种刺激的发生来使另一种刺激的发生机会增强。
代币奖励是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疗法,又称标记奖励。
微笑、赞扬显然不是奖品、奖状等标记物,因此,题干所述是正强化。
11.以下不是托尔曼提出的概念的是______。
A.中介变量 B.潜伏学习
C.顿悟学习 D.认知地图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中介变量”“潜伏学习”“认知地图”都是托尔曼提出的概念。
顿悟学习理论是苛勒提出的。
12.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______。
A.发现学习 B.机械学习
C.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
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13.以下关于“先行组织者”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由奥苏贝尔提出
B.在正式学习之前呈现
C.往往是比学习内容概括性更高的材料
D.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先行组织者是由奥苏贝尔提出的,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14.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的知识,称为______。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理性知识 D.感性知识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
故答案选B。
15.以下关于动作技能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复杂的动作技能比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更短
B.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进程是一样的
C.动作技能的学习不存在迁移现象
D.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复杂的动作技能比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更长,故A项错误;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进程是不一样的,故B项错误;动作技能是可以迁移的,故C项错误。
D选项说法正确。
16.如果认为抑制是一种迁移现象,那么前摄抑制属于______。
A.逆向负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前摄抑制是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属于顺向迁移:前摄抑制的影响是负面的,产生干扰作用,所以是负迁移。
故答案选B。
17.按照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
A.后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他律水平 D.自律水平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六个阶段三种水平,分别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而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后习俗水平。
18.下列属于非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的是______。
A.宪法 B.规章
C.道德准则 D.条约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法的渊源理论通常把法的渊源分为正式意义上的和非正式意义上的两种。
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指以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成文法,如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条约等。
非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指具有法的意义的观念和其他有关准则,如正义和公平等观念,政策、道德和习惯等准则,还有权威性法学著作等。
道德准则属于非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故答案选C。
19.教育法的本质特征是______。
A.国家意志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规范性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教育法属于法律,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这是法律的本质特征。
故答案选A。
20.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是______。
A.教育策略 B.教育方针
C.教育行动准则 D.教育法规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
21.惩罚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是______。
A.行政法律责任 B.违宪责任
C.民事法律责任 D.刑事法律责任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
22.教育法律救济的主要方式是______。
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仲裁 D.调解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教育法律救济包括司法救济、行政救济、组织内部或是民间渠道救济。
行政救济是教育法律救济的主要方式。
23.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被视为______。
A.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B.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C.教育刑事法律关系 D.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24.下列不属于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的是______。
A.假定 B.内容
C.处理 D.制裁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假定、处理和制裁。
25.我国教育立法的体制是______的。
A.一元 B.二元
C.多元 D.一元二级多层次型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教育立法体制。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主体是______。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教育部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故本题选C。
27.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主要侵犯了学生的______。
A.财产权 B.受教育权
C.人身权 D.知识产权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体罚侵犯了学生人身权利中的名誉权和健康权。
28.我国中小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是______。
A.市长 B.县长
C.镇长 D.校长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29.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______。
A.未满十四周岁的公民 B.未满十五周岁的公民
C.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D.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30.能体现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是______。
A.职业理想 B.职业责任
C.职业态度 D.职业技能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它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故答案选A。
二、判断题(总题数:5,分数:20.00)
31.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
(分数:4.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教育中有重要地位。
以上可以看出教育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2.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它是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
(分数:4.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 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所预期的正向功能,即显性正向功能。
这一功能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因此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33.在教育实践中,所有与教育有关的行为都应以教育法律规范来约束。
(分数:4.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 法律规范是公民在作出一定行为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否则可能会受到惩罚。
而教育法律规范则是调整教育关系,对公民的教育行为进行强行性约束的行为规则。
题干说法正确。
34.教师职业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分数:4.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 教师的职业权利是一种公务性质的行为,且涉及学生,是不能放弃的。
35.教师周末在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向学生收取辅导费,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是合理的。
(分数:4.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35.00)
36.理想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特征?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理想的师生关系有以下特征:(1)民主平等。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是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2)尊师爱生。
尊师爱生是指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3)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相互接纳。
)
解析:
37.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是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并按各自所具有的逻辑和系统独立地、并列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2)经验主义课程论(或儿童中心课程论)。
该课程论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即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这种儿童中心课程又称活动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
(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该课程论把重心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其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4)存在主义课程论。
该课程论认为课程应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学生本人要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
(5)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该课程论发轫于文化、建筑、艺术等领域,把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展开的动态过程,重视个体在课程实践中的体验。
)
解析:
38.简述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1)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会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
(2)练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联结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
(3)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
解析:
39.发现学习有哪些优点?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发现学习的优点:(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智慧潜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3)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学习的方法。
(4)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保持和检索。
)
解析:
40.简述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有:(1)依法行政原则,这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
这是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活动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2)权责统一原则,指在教育行政执法活动中,教育行政机关有权对教育行政相对人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同时,也要承担由实施行政执法行为而引起的法律后果。
(3)合理性原则,这是针对行政执法中享有的自由裁量权而提出的。
行政机关应当是执行法律的机关,其行为皆应依法实施,但由于行政事务的复杂性,立法机关不可能通过严密的法律规范完全约束行政行为,不得不在事实上和法律上承认行政机关享有一定程度的行为选择权,即自由裁量权。
)
解析:
41.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包括:(1)有损害事实。
有损害事实即行为人具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学秩序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存在。
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
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即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
行为的违法性表明必须是一种行为,思想的违法性不承担责任。
行为违法也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故意的心理状态,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是导致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损害事实是违法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
解析:
4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养成的方法。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养成的方法包括:①慎独。
“慎独”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籍《礼记·中庸》和《礼记·大学》。
意思是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教师也必须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②积善成德。
教师只有用持续道德方法,才能逐步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品质。
③防微杜渐。
对任何不符合教师道德的言行,都务必注意克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指的就是这种防微杜渐的修养方法。
)
解析:
四、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5.00)
43.阅读案例材料,根据材料分析问题。
(1)张晓是来自农村的一名高三学生。
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他们每天含辛茹苦地劳作,想尽最大的努力为张晓提供好一点的学习条件。
张晓非常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他想考上一所好大学,以回报父母。
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张晓的成绩却急剧下滑,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中也会出错。
晚上,他往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还会惊醒。
(2)王宏业是一名城里的高三学生,自小家庭殷实,父母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爷爷奶奶更是对他关爱有加,家人对他的各种要求都尽量满足。
他在学习上微小的进步都会让父母欣喜若狂,同时给予他各种物质奖励。
在低年级,王宏业的学习还较好。
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对父母的各种奖励也没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
高考临近了,但他一点也不紧张,上课时往往心猿意马。
请从学习动机角度分析这两名学生在临近考试时出现不同状态的原因,并论述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思维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学习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张晓同学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属于外部动机,是期待拿到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得到老师的认可,考上好的大学。
期待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认可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是附属内驱力的一种表现。
我们知道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也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还要受一系
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指导、学生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健康状况等的制约。
考试越临近,张晓同学的压力越大,害怕让父母和老师失望使他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包袱,焦虑、紧张的心态使其学习成绩下降。
王宏业的学习动机也明显是外部动机,他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是为了得到奖励。
而当这些物质上的奖励已经不能再满足他时,就没有了刺激他学习的条件。
外在动机的持续时间短且带有强制性,内在动机的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
这种外在动机对王宏业的刺激时间短,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级的升高,他对这种物质奖励失去了兴趣,这种动机也就失去了效果,于是他上课不用心学习,成绩自然下降。
应采取的教育策略是: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本题中由于两位同学的学习都是靠外部动机,缺乏内部动机,才使得学习出现下滑情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的原则。
对于张晓同学,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多谈心,多倾听他的想法,为他排除心理负担,使其考试时发挥正常水平。
而对于王宏业同学,教师要培养他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以生动活泼的方法讲述课程,或是让其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参加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从而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