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课程课件(史部)
2019-2020人教版历史选修1 目录课件PPT
第1课 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七)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课 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八)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3课 百日维新 第4课 戊戌政变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九) 模块规律认知 模块综合测评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2课 Nhomakorabea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五)
第1课 世纪末世纪初的埃及 第2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六)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二)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三)
版本目录学10标准课件
艺文志》 (四)、《汉书·艺文志》编纂方法 )、《汉书 艺文志
• • • • • 9人名容易混淆,因而加注的 如《平原君》,朱建也(恐误为赵胜)。 10书名容易误解,因而加注的。 如《高祖传》,高祖与大臣述古语及诏策也; 《孝文传》,文帝所称及诏策。(此二书必 注明者,恐后人顾其名而视同传记)。
艺文志》 (四)、《汉书·艺文志》编纂方法 )、《汉书 艺文志
• • 11注明该书的人物的事迹有列传可以参 阅的。 如:《孟子》,名轲,邹人,子思弟子, 有列传。
五、《汉书·艺文志》的价值
• 《七略》著录图书六略38种,634家, 13397 13397卷, • 而《汉书·艺文志》著录图书六略38种, 596家,13269卷。 • 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 先例。是我国、世界现存的最古图书分 类目录,
• • • • • • 2作者、书名、卷数。 例:刘向《五行传记》11卷。 3书名、卷数 例《周书》71篇。 4以作者为书名、卷(篇)数。 例:《太史公》130篇。
艺文志》 (四)、《汉书·艺文志》编纂方法 )、《汉书 艺文志
• • • • 5作者 十 文体为书名、卷(篇)数。 例《原赋》25篇。 6作者官职+作者+文体、篇(卷)数。 例《光禄大夫张子侨赋》3篇。
<一>作者: 一 作者 作者:
• “艺文志”是班固首创的。 • “艺”指“六艺”,即六经,代表儒家 经典, • “文”指“文学”,包括哲学、历史、 文学等各个学术领域。 • “志”是《史记》“书”变过来的。因 《汉书》书名以免“书”重复改名为 “志”。
《二》、《汉书·艺文志》内容:
• 《汉书·艺文志》把图书分为六艺略、诸 子略、诗赋略(文学是阐述儒家思想, 所以在兵书略前)兵书略、术数略(有 阴阳,天下合一理论,神的旨意高于人 的日常饮食起居,所以在方技略前。)、 方技略六大类。基本上保留了《七略》 的原状,是《七略》的缩影。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1 目录课件PPT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二)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略)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三)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16课 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略)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五) 模块综合测评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3 目录课件PPT
第14课 “冷战”的缘起 第15课 “冷战”的形成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第17课 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对抗的交替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18课 “冷战”中的“热战” 第19课 中东战争 第20课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第21课 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五)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第3课 大战的后果 第4课 综合探究: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略)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5课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第6课 国际联盟 第7课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8课 《非战公约》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二)
第9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10课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第1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13课 综合探究:模拟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法西 斯战犯(略)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三)
第22课 联合国 第23课 反战和平运动 第24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六) 模块综合检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高中人民版历史选修4目录课件PPT
一 中国科技之光 二 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科学巨人 专题小结与测评 专题综合测评(六)
模块综合测评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一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 二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 三 圣雄甘地 四 “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专题小结与测评 专题综合测评(四)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一)、(二) 二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二) 三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二) 四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二) 专题小结与测评 专题综合测评(五)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三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专题小结与测评 专题综合测评(一)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二 古希腊的先哲 专题小结与测评 专题综合测评(二)
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二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一)、(二) 三 “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一)、(二) 专题小结与测评 专题综合测评(三)
历史文献学14(目录、版本、校勘)
❖ (一)版本源流:“版本”一词,古今含义不同。 说到版本,就要弄清何为“版”,何为“本”连用 为何含义。
❖ 书之称版,称本,始于先秦,西汉已成通名,其间 已有漫长的历史发展。古人称书为版,为本,与其 书写工具和载体密切相关。版,指竹木简牍,书版 也。版的本义,就是写字的木板,又称方版。写了 字的木板就称牍。版牍就是木板书。竹制书写材料 称“简”,竹简可拼连可随意延展,比木板更灵活, 其后木板也改制成简,于是竹木简牍成了通称。竹 木简书卷收成束,称卷。书写很长的书用缣帛代替, 古人称为卷轴。这木轴就是“本”。《说文):“木 下曰本”。
❖ 关于 “版本”、“藏本”,叶德辉说: “雕板谓之板,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 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板盛行,于是板 本二字合为一名。”
❖ 综上所说,版本的定义是指同一部书在编 辑、传抄、刻板、排版、装订以及流通过程 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 所以现代学者王欣夫先生认为:“所谓版本, 并不限于雕版印刷的书籍,而实际上包括没 有雕版印刷以前的写本和以后的钞本、稿本 在内。”
❖现存的古代目录,《汉书·艺文志》 是七分法的代表,《隋书·经籍志》 是四分法的代表。从目录的发展史来 看,两汉是七分法时期,魏晋南北朝
是七分法和四分法互相争竞时期,隋唐
以后四分法完全取代了七分法,索引式 的图书馆目录成为书目的主流。传统的 七分法、四分法目录,就是古典目录。 四分法目录确立以后,目录学继续向前 发展。
❖ (1).图书馆目录。这一类是索引式的简明 目录,它通过分类和编次的顺序来揭示图书 内容,为近代图书馆听采用。它只简单地著 录书名、作者,便于寻检。
❖ (2).学术史目录。这一类目录将图书按学 派分类,反映当时的学术思想体系和流派, 是学术思想史、科学技术史相结合的形式, 研究作者学术思想,评定一部书的价值,是 目录学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高要求。这种 目录都有提要,一览而知各书的大概内容, 其便于研究工作。
目录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二章 秦汉时期史学
第一节 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 第二节 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 第三节 刘向、刘歆的历史文献学成就 第四节 第一部反映大一统历史局面的朝代
史《汉书》 第五节 汉代史学的其他成就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
第一节 发展
第二节 第三节
历史形势的变化促进史学的多途
第六章 辽夏金三朝和元时期史学
第一节 辽夏金三朝的史学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元代史学 第三节 马端临《文献通考》对《通志》的拓展 第四节 丰富的少数民族史学
第七章 明至清中期史学
第一节 明代史学的发展 第二节 晚明史学的特点 第三节 明清之际史学家的历史批判精神 第四节 清代前期史学的繁盛与嬗变 第五节 章学诚与《文史通义》 第六节 中国古代史学优良传统及其局限
绪论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 二、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史学的发展 三、学习中国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和研究中国
史学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史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远古传说、历史意识与历史记载 从学在官府到私人著史 战国时期的多种历史撰述 先秦诸子的历史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建设新成就 第三节 历史撰述的主要成果 第四节 当前中国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地方史、家传、谱牒及其他
第四章 隋唐时期史学
第一节 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第二节 刘知幾与《史通》 第三节 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其史
学价值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第一节 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 第二节 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 第四节 纪传体史书的“会通”之作《通志》 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
《中国史学史》课件
历史研究中的“文化热”
01
历史研究中的“文化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历史研究
中出现了对文化因素的重视。
02
“文化热”的影响
拓宽了历史研究的领域,深化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促进了跨学
科的研究合作。
03
“文化热”的局限性
有时过于强调文化因素在历史中的作用,忽视了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
详细描述
刘知几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著作《史通》是中 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对之前的史书进行了系统的 分析和评价。他提出了史书编写的原则和方法,强调 史论的重要性,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总结词
编年体通史巨著,对后世影响巨大
详细描述
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它详细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 史。司马光在编纂过程中不仅注重史实的准确性,还强 调史论的重要性,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一部具有极高 价值的史学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总结词
清代史学以考据为主,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 述和分析。
详细描述
清代史学以官方修史为主要形式,修有《明史》、《清史稿》等重要史书。同时,清代 学者注重考据和校勘,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考量和评估。在研究方法上, 清代史学开始引入了西方的一些学术思想和理论,如实证主义等,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改
胡适与《中国哲学史大纲》
总结词
首部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详细描述
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史著作。该 著作采用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对中 国哲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版本目录学第1讲-2
(三)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
• 1、定义: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是研究中国
历史文献的目录、类型和目录工作的产生 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 “目”的含义是篇目,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录”把
叙录,即对一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对书的评价,校 勘经过等,作扼要的介绍的文字,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 或曰书目。一个完整的目录,大致包括书名、卷数、作者、 版刻、提要、分类诸项内容。各个历史时期关于目录的称 谓有所不同。有的称”录”,如西汉刘向之《别录》;有 的称”略”,如刘向子刘歆之《七略》;有的称”志”, 如东汉班固之《汉书· 艺文志》,宋晁公武之《郡斋读书 志》;有的称”簿”,如晋荀勖之《晋中经簿》;有的称” 书目”,如晋李充之《晋元帝四部书目》;有的称”书 录”,如唐毋煚的《古今书录》;有的称”解题”,如宋 陈振孙所编《直斋书录解题》;有的称”考”,如元马端 临之《文献通考· 经籍考》和清朱彝尊之《经义考》;有 的称之为”记”,如明末清初钱曾之《读书敏求记》;有 的称为”提要”,如清纪昀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
•
K4 非洲史 K5 欧洲史 K6 大洋洲史 K7 美洲史 K81 传记 K85 文物考古 K89 风俗习惯 K9 地理 K90 地理学 K91 世界地 理 K92 中国地理 K93/97 各国地理 K99 地图
二、中国历史文献
• (一)历史文献的定义 • (二)历史文献的主要形式 • 1、口传资料(口头资料,口述资料) • 2、实物资料 • 3、文字资料
東晉政府
正式下令用 紙寫書
3.雕版印刷的書
從紙張發明到隋唐時代(西元一世紀 至七世紀),紙書的製作主要靠手寫。隨着 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方式遠不能適應客觀 需求。唐代中后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書籍 的發展。
目录学(最终版)
目录学简牍制:简牍是古代书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
其中竹制的叫竹简或简称简,木制的叫木牍或简称牍,合称简牍,简牍是在纸普及之前用来记载的载体。
现在发现的简牍的年代主要是战国、秦汉、三国,最晚至西晋。
简牍可以用线绳或牛皮绳编连起来成书。
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卷轴制:雕刻印刷: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现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丛书: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
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贩书偶记:一部主要收录清代著作的目录。
为孙殿起编,1936年出版,1982年重印。
主要收录清代著作间及1911-1935年间的有关古代文化的著作,共约万余种。
其特点在于:凡见于《四库全书总目》者概不收录,录者必卷数不同的;非单刻本不录,间有在丛书者,必系初刻的单行本或抽印本。
地方志:地方志,简称“方志”。
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
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
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体例和格式,有严格的选材要求,有各种研究和参考价值。
是综合反应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状况的百科式要述。
什么是四部分类法?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简称四分法,其四大基本部类为“经、史、子、集”。
四分法发端于魏晋时期,至唐人编撰《隋书·经籍志》才正式确定“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
经部收录:儒家经典。
史部收录:史部收录记载历史兴废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沿革等的历史书,如《史记》、《汉书》之类,以及地理书、目录书。
子部收录:子部收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如《庄子》、《韩非子》等,以及释道宗教的著作。
集部收录:集部收录汇集几个作者或一个作者的诗文集,以及文学评论、戏曲方面的著作。
目录历史通史人教.pptx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阶段提升(二)
目录
CONTENTS
@《创新设计》
阶段三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阶段提升(三)
4
目录
CONTENTS
阶段十四 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 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2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 新政 课时3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阶段提升(十四)
目录
CONTENTS
@《创新设计》
阶段十五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二战 后的世界
课时1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时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课时3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时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阶段提升(十五)
16
课时1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课时2 新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思想文化 阶段提升(十)
11
目录
CONTENTS
@《创新设计》
12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史
阶段十一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课时1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课时2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阶段提升(十一)
14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 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课时1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课时2 欧美代议制的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的
诞生 课时3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发展历程 课时4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阶段提升(十三)
目录
CONTENTS
@《创新设计》
目录历史人教.pptx
4
目录
CONTENTS
@《创新设计》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 关系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3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单元提升课(四)
5
目录
CONTENTS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单元提升课(五)
@《创新设计》
13
目录
CONTENTS
@《创新设计》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1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32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33讲 启蒙运动 单元提升课(十三)
14
目录
CONTENTS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4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35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提升课(十四)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7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8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单元提升课(十一)
12
目录
CONTENTS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0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单元提升课(十二)
《创新设计》2020版 高三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
历史(人教版)
1
第一部分 必考内容
目录
CONTENTS
@《创新设计》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单元提升课(一)
2
目录
CONTENTS
目录学课程课件(集部)
屈原与《楚辞》
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是《楚辞》的主要 作者。 他的作品大都是《楚辞》中最出色和最 具代表性的诗篇,所以也有人称《楚辞》 为《屈辞》。
關於屈原
屈原,名平。关于他的生卒年,因记载不详而 说法不一。 他大约生于楚宣王五十七年(公元前353年), 死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7年)。 屈原跟楚王是同姓的宗室贵族,他的祖先屈瑕 就是楚武王熊通之子,由于他被封于「屈」这 个地方,因此以「屈」为氏。 屈原曾是楚国的高级官员,但后来楚王听信奸 臣的谗言,先后把他两度放逐,结果屈原在忧 愤之中投江自尽。
悲情主题
《楚辞》堪称抒情诗的典范。它不仅创 造了深厚宽广的情感意蕴,更表现出鲜 明而丰富生动的人物个性,是文学史上 不可多得的名作。
政治抒情诗
《离骚》、《惜诵》、《涉江》等属于 政治抒情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的 失意及内心的痛苦,对黑暗现实的愤激 与批评,以及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 与追求。
哲理抒情诗
《天问》无疑可称为哲理抒情诗。《天 问》通篇用诘问语气,提出许多宇宙问 题、人生问题和历史问题。在这一巨幅 画卷中,天上地下,千万年来的人物事 件纷至沓来,每一发问,都激发起读者 的深思。
祭祀抒情诗
《九歌》、《招魂》、《大招》是祭祀抒情诗。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祀诗改编的一组祭 歌,其中《国殇》对激烈战争场面慷慨悲歌, 悼念为国捐躯的早殇勇士,其余诸篇则是祭悼 亡灵的送神曲和娱神曲。
三國嵇康任中散大夫,有《嵇中散集》。 唐劉禹錫任太子賓客,有《劉賓客集》。 唐杜甫曾任工部員外郎,有《杜工部》。
用帝王年號命名
唐元稹《元氏長慶集》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 宋曾鞏《元豐類稿》。
用諡號命名:
文正:宋范仲淹、司馬光被諡以文正。 《范文正公集》、《司馬文正公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節 二十四史輔助書
《廿二史考異》一百卷,清錢大昕撰。
讀書劄記彙編,重在對個別文字、史實的校勘。
《十七史商榷》一百卷,清王鳴盛撰。
一是詮解典章制度,一是考校史文脫佚。
《陔餘叢考》四十三卷,清趙翼撰。 《廿二史劄記》三十六卷《補遺》一卷, 清趙翼撰。
多就正史紀、傳、表、志中參互勘校,摘取以供訂正。
《後漢書》
《後漢書》—120卷,南宋范曄撰,唐 李賢注。
劉珍等官修《東觀漢記》140卷、三国吴謝承《後漢書》130卷、 西晋薛瑩《後漢紀》100卷、司馬彪《續漢書》等。
范曄的《後漢書》只有紀傳90卷,後人 將西晉司馬彪所寫的《續漢書》中的志 30卷合入而成120卷。 清惠棟《後漢書補注》24卷。 清王先謙《後漢書集解》120卷。
明清人的著作: 《宋元資治通鑑》157卷,明薛應旂撰 《資治通鑑後編》184卷,清徐乾學撰 《續資治通鑑》220卷,清畢沅撰 《明紀》60卷,清陳鶴撰 《明通鑑》100卷,清夏燮撰 《國榷》108卷,清談遷撰
《南史》 《北史》
0卷,唐李延壽撰。 十本紀、七十列傳。 綜合加工《宋書》、《南齊書》、《梁書》 和《陳書》而成,無志。 《北史》—100卷,唐李延壽撰。 十二本紀、八十八列傳。 綜合加工《魏書》、《北齊書》、《周書》 和《隋書》而成,無志。 修此兩史時,除用了上述八史的文字,還參 閱其它雜史一千餘卷的史料,精心編入其中。
《二十五史補編》等
《二十五史補編》,精裝六大冊,二十五史 刊行委員會編。 所收著作計《史記》8種,《漢書》28種、 《後漢書》27種,《三國志》20種、《晉書》 45種、《宋書》9種,《南齊書》4種,《梁 書》3種,《陳書》3種,《魏書》12,《北 齊書》3種、《周書》3種,《隋書》7種, 《南北史》7種,兩《唐書》14種,兩《五代 史》16種,《宋史》7種,《遼史》9種, 《宋》《遼》《金》《元》曰史部分三種, 《明史》6種,附錄一種。
通鑑的胡三省注
“地名之同異,州縣之建置離合”,“悉疏其所以 然”。 對“制度之沿革損益”,包括官制等也注得很精核。
《通鑑胡注表微》陳垣撰
有關《通鑑》的補勘
《資治通鑑補》294卷,明嚴衍撰。 《資治通鑑唐紀勘誤》,周紹良撰。
第三節 《資治通鑑》續書
南宋時的著作: 《續資治通鑑長編》520卷,南宋李燾撰 《三朝北盟會編》250卷,南宋徐夢莘撰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200卷,南宋李心傳撰 《通鑑前編》18卷《舉要》3卷,南宋金履祥撰
《三國志》
《三國志》—65卷,西晉陳壽撰,劉宋裴松 之注。 其中《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 20卷。紀傳體的分國史,在斷代史中獨創一 格。 記載漢獻帝至西晉統一近八十年的歷史。 裴注引用了一百五十多種史書傳記,爲《三 國志》作了補充。 民國時盧弼《三國志集解》65卷。
《晉書》
《四庫提要》史部分爲十五類
正史、 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 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 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 史評
本課采用十二門類
1紀傳史、 2編年史、 3紀事本末、 4雜史、 5載記、 6傳記、
7詔令奏議、 8政書、 9地理、 10碑刻、 11目錄、 12史評
《宋史》 《遼史》 《金史》
《宋史》—496卷,元脫脫奉敕撰。 本紀40、志162、表32、列傳255卷。 宋史前病繁蕪,後傷簡略。
《遼史》
《遼史》—115卷,元脫脫奉敕撰。 本紀30、志31、表8、列傳45、國語解1 卷。 遼史成書很快,只用十一個月,疏漏較 多,但因《遼實錄》和國史都已散失, 此書的價值就顯得重要。
《清史稿》
《清史稿》(關外第二次本)—529卷、 《目錄》五卷,趙爾巽等撰。 本紀25、志135、表53、列傳316卷。
《新元史》等
《元史譯文補正》三十卷,清洪鈞撰。 《蒙兀兒史記》二百六十卷,屠寄撰。 《新元史》—257卷,民國柯劭忞撰。 本紀26、表7、志70、列傳154卷,外附 目錄一卷。
《宋書》
《宋書》—100卷,蕭梁沈約撰。 有本紀、列傳、志三部分,記載劉宋七十多 年的歷史。 沈約是有名的文學家,這部《宋書》不僅史 料詳實,而且是駢體文的範本。 《宋書》流傳中散失不少,今本《宋書》是 後人從《南史》等書中補充的,因此讀《宋 書》時要參閱《南史》和《魏書》。 制度方面還可參考清人萬斯同等人所補《宋 書》的表志部分。
第一章 紀傳史
在史部的各門類中,以紀傳史最爲重要。
第一節 對紀傳史的幾點說明
一、紀傳史和正史
從《史記》、《漢書》開始有了紀、志、表、傳的史 書成爲各朝代史書的正規體裁。 唐代始稱這種體裁爲紀傳體。 由於紀傳體史書成爲各個朝代史書的正規體裁,因而 也通稱之曰正史。 比較嚴格地把一些紀傳史算作正史,大約始於宋代。
《北齊書》
《北齊書》—50卷,唐李百藥奉敕撰。 八本紀、四十二列傳。沒有志。 在流傳中殘缺最多。 在中華書局出版之二十四史標點本中, 《北齊書》爲整理甚佳者。
《周書》
《周書》—50卷,唐令狐德奉敕撰。 有八紀、四十二列傳,沒有志。 在南北朝諸史中,此書編的最不好,疏 漏錯誤較多。 以上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 北齊書和周書即所謂七史。
三、怎樣閱讀紀傳史
最先讀開頭創業者或開國君主的本紀。 接着讀列傳。找出其時代共性或規律性 的東西。 再讀志。以《職官志》與《地理志》最 爲重要。 最後再讀本紀。本紀的史料是最真實的。
第二節 二十四史的形成
三史(魏晉南北朝、唐) 四史(清) 十三史、十史、七史(唐宋) 十七史(宋) 十八史(元) 十九史(明初) 二十一史(明中葉)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
《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
主要由於此紀、傳、表、志構成的史書,其寫法比較 全面,從而官修的包括和家修了經官方肯定的史書也 多用這種體裁,因而也獲得了正史之稱。
二、紀、傳、表、志
紀:帝王事迹,按年代先後編撰,以皇帝的 年號爲次序排列中外大事,可以做爲全書的 總綱。 志:歷代文物典章制度,禮樂、祭祀、律曆、 天文、經濟、水利、兵刑、職官、宗教、文 物等。 表:爲使閱史簡便,史家創造了表的體裁, 相同的事例歸納到一起,列成表格,填以極 簡的文字,一目了然。 列傳:各朝有代表性的人物立傳。
第三節 二十四史分述
實際上是從《史記》到《清史稿》二十 六史的敘述。
《史記》
《史記》—130卷,漢司馬遷著。原名《太史 公書》,因亦稱《太史公記》《太史記》。 東漢時期始稱《史記》。 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 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三千年歷史。 全書分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 七十列傳。 三家注:
寫在正史之前的:
《東觀漢記》輯本24卷,東漢劉珍等撰。 《東都事略》130卷,南宋王稱撰。
整理古史的:
《路史》47卷,南宋羅泌撰。
兩部僞書:
《契丹國志》27卷,題南宋葉隆禮撰。 《大金國志》40卷,題南宋宇文懋昭撰。
改寫正史的:
《晉略》10冊,清周濟撰。
第二章 編年史
按年月順序編寫史書的體裁,叫做編年 史。 編年體以年月爲經,以事實爲緯,容易 看出同時期各事件間的聯繫。 但記事前後割裂,首尾不能聯貫,歷史 人物的生平和典章制度等也無從詳其源 委。
其他補著
《宋史職官志考》,鄧廣銘撰。 《宋史刑法志考 》,鄧廣銘撰。 《唐書兵志箋證》,唐長孺撰。 《北朝胡姓考》,姚薇元撰 。 《兩漢太守刺史表》,嚴耕望撰。 《唐僕尚丞郎表》,嚴耕望撰。 《北周六典》,王仲犖撰。 《北周地理志》,王仲犖撰。
第四節 別史
沒有進入正史的紀傳體史書稱爲別史。
《新唐書》—250卷,宋歐陽修、宋祁奉敕撰。 本紀十、志五十、表十五、列傳一百五十卷。 修《新書》時,增加了很多新資料。即所謂 “文省於前,事增於舊”。 宋吳縝《新唐書糾謬》二十卷。
清沈炳震《新舊唐書合鈔》二百六十卷。附 《唐宰相世系表訂僞》十二卷。 丁子復《唐書合鈔補正》六卷。
新舊《五代史》
《舊五代史》—輯本150卷,北宋薛居 正等奉敕撰。 紀六十一、志十二、傳七十七。 《新五代史》—74卷,《目錄》一卷, 北宋歐陽修撰,徐無黨注。 紀十二、列傳十五、考三卷、世家及年 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 清彭元瑞《五代史記注》七十四卷。
《隋書》
《隋書》—85卷,唐魏征等奉敕撰,志唐長 孫無忌等奉敕撰。 五本紀、五十列傳。 又增十志,爲三十卷。其篇第雖編入《隋 書》,其實別行,俗呼爲《五代史志》。 這五代,就是指沒有修志的梁、陳、北齊、 周、隋五個只修了紀、傳而沒有修志的朝代。 《五代史志》就是梁、陳、北齊、周、隋的 志。
《金史》
《金史》—135卷,元脫脫奉敕撰。 本紀19、志39、表4、列傳73卷。 《金史》是三史中修得最好的一種,資 料來源是《實錄》與國史。
《元史》
《元史》—210卷,明宋濂、王禕等奉 敕撰。
本紀四十七、志五十八、表八、列傳九 十七卷。 成書既速,草率特甚。
《明史》
《明史》—332卷、《目錄》四卷,清 張廷玉等奉敕撰。 撰寫時間長達六十年之久。 本紀24、志75、表13、傳220卷。 王頌蔚《明史考證[扌+麕]逸》4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