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释法用稀释液稀释至 1 O 一, 取1 O 进 行接种 , 大肠 杆菌 、 肠球菌采 用需 氧培养 基 培养 , 乳 酸杆 菌 、 双歧 杆 菌采用厌氧 培养基 培养 , 3 7℃培养 4 8 h后 , 计数 菌落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P< 0 . 0 5; 与缓解 组 比较 , P< 0 . 0 5 。
5 . 2. 4 - 0 . 7 7 . 2±1 . 6 7 . 5±1 . 9
结肠炎 7 5例、 克 罗恩病 3 7 例; 缓解期 6 6例 ( 缓解 组) , 男3 7例 、 女2 9例 , 年龄 3 3~ 6 5 ( 4 2 . 5± 7 . 6 ) 岁, 基 础疾 病 为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4 5例 、 克 罗恩病 2 1 例 。选取 同期 健康 查 体者 8 2例 ( 对照组) , 男4 5 例、 女3 7 例, 年龄 3 1 — 6 8 ( 4 1 . 9± 8 . 2 ) 岁。三组年 龄、 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1 . 2 肠道菌 群数量检测 取新鲜 粪便 0 . 5 g , 按1 0倍
果 与对照组 、 缓解组 比较 , 活动组粪便 中大肠 杆菌 、 肠球菌 数量升高 , 双歧 杆菌 、 乳酸杆 菌数量降低 , 血清 I L - 6 、 I L .
1 7 、 I L - 2 2和 I L 一 3 3水平升高( P均 < 0 . 0 5 ) 。对照组 、 缓解组各观察指标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大肠杆菌 、 肠球 菌数量
者 的肠道 菌群 进行分 析 , 发现 双歧杆 菌 、 乳酸 杆菌数 量均 明显升 高, 而 产 丁酸盐 细 菌数 量 明显 下 降。 V e r b e k e 等 发现 , I B D患 者肠 道菌 群存在 不 同程 度 的肠道 菌群 紊乱 现 象 , 其 中梭 状 芽 胞 杆 菌数 量 明显
者肠 组织 微循 环 障碍 J 。I L . 1 7是 T h l 7细胞 分泌 的
一
种细胞 因子 , I B D患 者 的肠 黏 膜上 存 在 大 量 T h l 7
细 胞 。I L 2 2是 I L 一 1 0相 关 因子 , 在I B D受损 的肠
黏 膜 中大量 表达 , 隔 离 肠 道 细菌 与 免 疫 细胞 间 的相
组别 缓解组
对 照 日
见表 1 。
肠球菌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表 1 各 组 肠 道 菌 群 数 量 比较 ( F U / g 。 ± )
n 大肠杆菌 6 6 6 . 5±1 . 2
8 2 6 . 1 ±0 . 9
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其他炎性 疾病 患者 , 检测 前 4周未 服用 益生 菌 制剂 、 抗生 素 等 药物 。其 中活 动期 1 1 2例 ( 活动组 ) , 男6 8例 、 女4 4
作用 , 其 中促炎 因子 与 抗炎 因子 失衡 在 I B D发 生 发 展 中起 到一 定 作 用 。 。 j 。I L 一 6能 够 通 过 T r a m — s i g n a l — l i n g激 活转 录激活 因子 , 诱导 B c l - 2和 B c l — x L抗 凋亡 因 子 的生 成 , 导 致 T细胞 发 生 抗 凋 亡 , 在 肠 道 黏 膜 异 常堆积 , 使 炎症 反 应 不 断 加 重 , 可 通 过 诱 导 纤 维蛋 白原 启 动 凝 血 因子 , 形 成微血栓 , 造成 I B D 患
与I L - 6 、 I L ・ 1 7 、 I L 一 2 2和 I L 一 3 3水平呈正相关 , 双歧杆菌 、 乳酸杆菌数量与 I L - 6 、 I L 一 1 7 、 I L - 2 2 、 I L . 3 3 水平均呈负相关 ( 尸均
< 0 . 0 5 ) 。结论 I B D活动期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衡 , 后者与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关键词 : 炎症 性肠病 ; 肠道 菌群 ; 炎性 因子
丕医药
生筮 鲞筮 Q 翅
炎 症 性 肠 病 患 者 肠 道 菌 群 变 化 及 其 与 炎 性 因子 的相关 性
张艳丽 , 刘新风 , 于秀娟 , 郭爱萍 , 邹雄。 , 张欣
( 1山东省 交通 医院 , 济南 2 5 0 0 3 1 ; 2山 东大 学齐鲁 医院)
摘要: 目的
解组 及对 照组 明显 升高 , 而益 生菌 双歧杆 菌 、 乳 酸 杆
菌 数量 明显 降低 , 呈 失衡 状态 , 造成 肠黏 膜 的屏 障功
能减 退 , 降低 了机体 免疫 防御 力 , 进 而 导致肠 道 炎症
反 应 的发生 。
炎 性 因子 具 有 调节 细 胞 功能 、 维 持 生 理平 衡 等
对照组 8 2 1 1 6 . 5  ̄ 5 1 . 3
9 1 . 5 ± 3 4 . 5 8 1 5 . 2 + 2 1 6 . 8 4 1 5 . 6 ± 1 1 9 . 8 5 6 . 5  ̄ 1 5 . 2 3 3 6 . 9 ±9 2 . 5 2 5 7 . 1 ±7 1 . 8
统计学 意 义 。
2 结果
1 . 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1 2 年8 月~ 2 0 1 4年 7月我
院 收治 的 I B D患 者 1 7 8例 , 均符 合 中华 医学 会 消 化 病学 分 会 炎 症 性 肠 病 协 作 组 制 定 的 诊 断 标 准 _ 2 ] 。
2 . 1 肠 道菌 群数 量
互 作用 , 加强 肠道 上皮 屏 障的完 整性 , 从 而 发挥保 护 肠 黏 膜 的作 用 I o i 。F a u b i o n等 发现 , 】 活动 期 克 罗
恩病 患者血 清 I L 一 2 2表 达 明 显 升 高 , 并 且 其 病 变 范 围越 大 、 病 变越 严重 , I L . 2 2水 平越 高 。I L 一 3 3是新 发
2 . 2 炎性 细胞 因子
见表 2 。
表 2 各 组炎 性因子水平比较 ( i r g / L, i. 4 - s )
组别 Ⅱ I L - 6 I L - 1 7 I L - 2 2 I 1 . - 3 3
活动组 l 1 2 2 1 5 . 4 ± 7 8 . 6 缓解组 6 6 1 2 3 . 8 + 5 9 . 8
现的 I L 一 1家族 成 员 , 其 作 用 机 制 具 有 双 向性 , 一 方
面 可作为 细胞核 内 因子 发挥 转 录 抑 制 作用 , 另一 方
面又 可作 为 促 炎 因子 参 与 调 节 T h 2型 免 疫 应 答 。
8 0
探讨炎症性肠病 ( I B D ) 患者肠道菌群 的变化 , 并 分析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 I B D患
者1 7 8 例, 其 中活动期 1 1 2 例( 活动组 ) 、 缓解期 6 6 例( 缓解组 ) , 另选择 8 2 例健康查 体者作为对照组。采集 各组新鲜 粪便 , 使用梯度稀释法定量培养分析肠道菌群 ; 采集 静脉血应用 E L I S A法检测血 清 I L - 6 、 I L 一 1 7 、 I L . 2 2 、 I L - 3 3水平。结
例, 年龄 3 1 ~ 6 3 ( 4 1 . 2± 7 . 1 ) 岁, 基础 疾 病 为溃 疡性
活 动 组 1 1 2 8 . 2±2 . 1
7 . 9. 4 - 1 . 7— 5 . 4± O . 8 — 5 . 6± 0 . 8
5 . 6± 0 . 9 6 . 9±1 . 4 7 . 1±1 . 8
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我们观察 了 1 7 8 例I B D患 者肠 道 菌群 结构 及 炎 性 因 子 的变 化 , 分析 两 者 的相 关性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4 统 计 学方 法
采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软 件 , 计 量
资料 以 ±s 表示 , 组 间 比较 采 用 方 差 分 析 , 相 关 性 分析采 用 P e a r s o n相 关 性 分 析 。P<0 . 0 5为 差 异 有
5 4 . 1 ±8 . 7 3 1 7 . 2 ±8 6 . 7 2 2 3 . 5 ±6 5 . 9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P< 0 . 0 5 ; 与缓解 组比较 , P< 0 . 0 5 。
2 . 3 I B D患 者肠 道 菌 群 与 炎 性 因子 的相 关 性 大 肠杆 菌 、 肠球 菌数 量 与 I L - 6 、 I L - 1 7 、 I L . 2 2及 I L - 3 3水 平呈 正 相 关 , 双歧杆 菌、 乳 酸杆 菌数量 与 I L - 6 、 I L 一
减少 , 而硫 酸盐还 原菌 和大 肠杆 菌等数 量 明显增 加 。 N e m o t o等 纠 研 究显 示 , 溃疡性 结 肠 炎患 者 存 在肠 道
咖 康 对 。 一 向缓 于因 子菌 数歧 杆平 呈 产 的 与 且参 湾 妇
引
菌 群失 调 , 且 菌 群 的 多样 性 也 明 显 降低 。本 研 究 发 现, 活 动组 的条 件致 病菌大 肠杆 菌 、 肠 球菌 数量 较缓
分 布于 结肠 和小肠 。肠 道菌 群主要 分 为与人 体共 生 的生理 性细 菌 、 与人 体 共存 的条 件 致 病菌 和病 原 菌
三类 , 其 中前两类 是肠 道 的 固有 菌群 , 维持 宿 主正常 的生 理 功 能 , 其 变 化 常 引 起 疾 病 的 发 生 。 Wa n g 等 采 用实 时 荧光 定 量 P C R方 法 对 活 动 期 I B D患
7 9
山东 医药 2 0 1 5年第 5 5卷第 1 0期
1 7 、 I L . 2 2及 I L 一 3 3水 平 呈负 相关 ( P均 < 0 . 0 5 ) 。见
表 3 。
表3 I B D 患 者 肠 道 菌 群 与 炎 性 因子 的 相 关 性
3 讨 论
人 体 生 理状 态 下 肠道 存 在 5 0 0多种 细 菌 , 主 要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5 . 1 0 . 0 3 0
中图分类号 : 1 1 3 7 2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5 ) 1 0 - 0 0 7 9 - O 2
数。细菌经革兰染色 、 生化进行鉴定, 计算每克粪便所
含菌群 的数量 ( C F U / g ) , 结果 以对数形式表示 。 1 . 3 血 清炎性 因子 检测 采 集 受 试 者 清晨 空 腹静
脉血 5 m L, 采用 E L I S A法检测血清 I L - 6 、 I L - 1 7 、 I L 一 2 2 、 I L . 3 3水平 。
炎症 性肠 病 ( I B D) 是一 组慢 性 非 特异 性 肠 道炎 症 性疾 病 , 易反 复 发 作 , 严 重 影 响 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 。 I B D 的发病 机制 至 今 尚不 明确 , 可 能 与宿 主 的遗 传 易感 性 、 生 活 环境 、 感 染 以 及 免 疫 反 应 等 因 素 有 关_ l J 。近年来 , 肠 道 菌群 结 构 变 化在 I B D发 生发 展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P< 0 . 0 5; 与缓解 组 比较 , P< 0 . 0 5 。
5 . 2. 4 - 0 . 7 7 . 2±1 . 6 7 . 5±1 . 9
结肠炎 7 5例、 克 罗恩病 3 7 例; 缓解期 6 6例 ( 缓解 组) , 男3 7例 、 女2 9例 , 年龄 3 3~ 6 5 ( 4 2 . 5± 7 . 6 ) 岁, 基 础疾 病 为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4 5例 、 克 罗恩病 2 1 例 。选取 同期 健康 查 体者 8 2例 ( 对照组) , 男4 5 例、 女3 7 例, 年龄 3 1 — 6 8 ( 4 1 . 9± 8 . 2 ) 岁。三组年 龄、 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1 . 2 肠道菌 群数量检测 取新鲜 粪便 0 . 5 g , 按1 0倍
果 与对照组 、 缓解组 比较 , 活动组粪便 中大肠 杆菌 、 肠球菌 数量升高 , 双歧 杆菌 、 乳酸杆 菌数量降低 , 血清 I L - 6 、 I L .
1 7 、 I L - 2 2和 I L 一 3 3水平升高( P均 < 0 . 0 5 ) 。对照组 、 缓解组各观察指标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大肠杆菌 、 肠球 菌数量
者 的肠道 菌群 进行分 析 , 发现 双歧杆 菌 、 乳酸 杆菌数 量均 明显升 高, 而 产 丁酸盐 细 菌数 量 明显 下 降。 V e r b e k e 等 发现 , I B D患 者肠 道菌 群存在 不 同程 度 的肠道 菌群 紊乱 现 象 , 其 中梭 状 芽 胞 杆 菌数 量 明显
者肠 组织 微循 环 障碍 J 。I L . 1 7是 T h l 7细胞 分泌 的
一
种细胞 因子 , I B D患 者 的肠 黏 膜上 存 在 大 量 T h l 7
细 胞 。I L 2 2是 I L 一 1 0相 关 因子 , 在I B D受损 的肠
黏 膜 中大量 表达 , 隔 离 肠 道 细菌 与 免 疫 细胞 间 的相
组别 缓解组
对 照 日
见表 1 。
肠球菌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表 1 各 组 肠 道 菌 群 数 量 比较 ( F U / g 。 ± )
n 大肠杆菌 6 6 6 . 5±1 . 2
8 2 6 . 1 ±0 . 9
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其他炎性 疾病 患者 , 检测 前 4周未 服用 益生 菌 制剂 、 抗生 素 等 药物 。其 中活 动期 1 1 2例 ( 活动组 ) , 男6 8例 、 女4 4
作用 , 其 中促炎 因子 与 抗炎 因子 失衡 在 I B D发 生 发 展 中起 到一 定 作 用 。 。 j 。I L 一 6能 够 通 过 T r a m — s i g n a l — l i n g激 活转 录激活 因子 , 诱导 B c l - 2和 B c l — x L抗 凋亡 因 子 的生 成 , 导 致 T细胞 发 生 抗 凋 亡 , 在 肠 道 黏 膜 异 常堆积 , 使 炎症 反 应 不 断 加 重 , 可 通 过 诱 导 纤 维蛋 白原 启 动 凝 血 因子 , 形 成微血栓 , 造成 I B D 患
与I L - 6 、 I L ・ 1 7 、 I L 一 2 2和 I L 一 3 3水平呈正相关 , 双歧杆菌 、 乳酸杆菌数量与 I L - 6 、 I L 一 1 7 、 I L - 2 2 、 I L . 3 3 水平均呈负相关 ( 尸均
< 0 . 0 5 ) 。结论 I B D活动期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衡 , 后者与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关键词 : 炎症 性肠病 ; 肠道 菌群 ; 炎性 因子
丕医药
生筮 鲞筮 Q 翅
炎 症 性 肠 病 患 者 肠 道 菌 群 变 化 及 其 与 炎 性 因子 的相关 性
张艳丽 , 刘新风 , 于秀娟 , 郭爱萍 , 邹雄。 , 张欣
( 1山东省 交通 医院 , 济南 2 5 0 0 3 1 ; 2山 东大 学齐鲁 医院)
摘要: 目的
解组 及对 照组 明显 升高 , 而益 生菌 双歧杆 菌 、 乳 酸 杆
菌 数量 明显 降低 , 呈 失衡 状态 , 造成 肠黏 膜 的屏 障功
能减 退 , 降低 了机体 免疫 防御 力 , 进 而 导致肠 道 炎症
反 应 的发生 。
炎 性 因子 具 有 调节 细 胞 功能 、 维 持 生 理平 衡 等
对照组 8 2 1 1 6 . 5  ̄ 5 1 . 3
9 1 . 5 ± 3 4 . 5 8 1 5 . 2 + 2 1 6 . 8 4 1 5 . 6 ± 1 1 9 . 8 5 6 . 5  ̄ 1 5 . 2 3 3 6 . 9 ±9 2 . 5 2 5 7 . 1 ±7 1 . 8
统计学 意 义 。
2 结果
1 . 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1 2 年8 月~ 2 0 1 4年 7月我
院 收治 的 I B D患 者 1 7 8例 , 均符 合 中华 医学 会 消 化 病学 分 会 炎 症 性 肠 病 协 作 组 制 定 的 诊 断 标 准 _ 2 ] 。
2 . 1 肠 道菌 群数 量
互 作用 , 加强 肠道 上皮 屏 障的完 整性 , 从 而 发挥保 护 肠 黏 膜 的作 用 I o i 。F a u b i o n等 发现 , 】 活动 期 克 罗
恩病 患者血 清 I L 一 2 2表 达 明 显 升 高 , 并 且 其 病 变 范 围越 大 、 病 变越 严重 , I L . 2 2水 平越 高 。I L 一 3 3是新 发
2 . 2 炎性 细胞 因子
见表 2 。
表 2 各 组炎 性因子水平比较 ( i r g / L, i. 4 - s )
组别 Ⅱ I L - 6 I L - 1 7 I L - 2 2 I 1 . - 3 3
活动组 l 1 2 2 1 5 . 4 ± 7 8 . 6 缓解组 6 6 1 2 3 . 8 + 5 9 . 8
现的 I L 一 1家族 成 员 , 其 作 用 机 制 具 有 双 向性 , 一 方
面 可作为 细胞核 内 因子 发挥 转 录 抑 制 作用 , 另一 方
面又 可作 为 促 炎 因子 参 与 调 节 T h 2型 免 疫 应 答 。
8 0
探讨炎症性肠病 ( I B D ) 患者肠道菌群 的变化 , 并 分析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 I B D患
者1 7 8 例, 其 中活动期 1 1 2 例( 活动组 ) 、 缓解期 6 6 例( 缓解组 ) , 另选择 8 2 例健康查 体者作为对照组。采集 各组新鲜 粪便 , 使用梯度稀释法定量培养分析肠道菌群 ; 采集 静脉血应用 E L I S A法检测血 清 I L - 6 、 I L 一 1 7 、 I L . 2 2 、 I L - 3 3水平。结
例, 年龄 3 1 ~ 6 3 ( 4 1 . 2± 7 . 1 ) 岁, 基础 疾 病 为溃 疡性
活 动 组 1 1 2 8 . 2±2 . 1
7 . 9. 4 - 1 . 7— 5 . 4± O . 8 — 5 . 6± 0 . 8
5 . 6± 0 . 9 6 . 9±1 . 4 7 . 1±1 . 8
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我们观察 了 1 7 8 例I B D患 者肠 道 菌群 结构 及 炎 性 因 子 的变 化 , 分析 两 者 的相 关性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4 统 计 学方 法
采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软 件 , 计 量
资料 以 ±s 表示 , 组 间 比较 采 用 方 差 分 析 , 相 关 性 分析采 用 P e a r s o n相 关 性 分 析 。P<0 . 0 5为 差 异 有
5 4 . 1 ±8 . 7 3 1 7 . 2 ±8 6 . 7 2 2 3 . 5 ±6 5 . 9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P< 0 . 0 5 ; 与缓解 组比较 , P< 0 . 0 5 。
2 . 3 I B D患 者肠 道 菌 群 与 炎 性 因子 的相 关 性 大 肠杆 菌 、 肠球 菌数 量 与 I L - 6 、 I L - 1 7 、 I L . 2 2及 I L - 3 3水 平呈 正 相 关 , 双歧杆 菌、 乳 酸杆 菌数量 与 I L - 6 、 I L 一
减少 , 而硫 酸盐还 原菌 和大 肠杆 菌等数 量 明显增 加 。 N e m o t o等 纠 研 究显 示 , 溃疡性 结 肠 炎患 者 存 在肠 道
咖 康 对 。 一 向缓 于因 子菌 数歧 杆平 呈 产 的 与 且参 湾 妇
引
菌 群失 调 , 且 菌 群 的 多样 性 也 明 显 降低 。本 研 究 发 现, 活 动组 的条 件致 病菌大 肠杆 菌 、 肠 球菌 数量 较缓
分 布于 结肠 和小肠 。肠 道菌 群主要 分 为与人 体共 生 的生理 性细 菌 、 与人 体 共存 的条 件 致 病菌 和病 原 菌
三类 , 其 中前两类 是肠 道 的 固有 菌群 , 维持 宿 主正常 的生 理 功 能 , 其 变 化 常 引 起 疾 病 的 发 生 。 Wa n g 等 采 用实 时 荧光 定 量 P C R方 法 对 活 动 期 I B D患
7 9
山东 医药 2 0 1 5年第 5 5卷第 1 0期
1 7 、 I L . 2 2及 I L 一 3 3水 平 呈负 相关 ( P均 < 0 . 0 5 ) 。见
表 3 。
表3 I B D 患 者 肠 道 菌 群 与 炎 性 因子 的 相 关 性
3 讨 论
人 体 生 理状 态 下 肠道 存 在 5 0 0多种 细 菌 , 主 要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5 . 1 0 . 0 3 0
中图分类号 : 1 1 3 7 2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5 ) 1 0 - 0 0 7 9 - O 2
数。细菌经革兰染色 、 生化进行鉴定, 计算每克粪便所
含菌群 的数量 ( C F U / g ) , 结果 以对数形式表示 。 1 . 3 血 清炎性 因子 检测 采 集 受 试 者 清晨 空 腹静
脉血 5 m L, 采用 E L I S A法检测血清 I L - 6 、 I L - 1 7 、 I L 一 2 2 、 I L . 3 3水平 。
炎症 性肠 病 ( I B D) 是一 组慢 性 非 特异 性 肠 道炎 症 性疾 病 , 易反 复 发 作 , 严 重 影 响 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 。 I B D 的发病 机制 至 今 尚不 明确 , 可 能 与宿 主 的遗 传 易感 性 、 生 活 环境 、 感 染 以 及 免 疫 反 应 等 因 素 有 关_ l J 。近年来 , 肠 道 菌群 结 构 变 化在 I B D发 生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