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山水画与山水园林的融合

合集下载

山水诗、山水画与山水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与山水园林
中圉訇胃 · ,冬 研究
I『J;3 F F、 ^ i jh 【【i f1 H, I
山水诗 、山水 画与 山水 园林
◇ 殷 颢
中国传统 文化中由自然山水派牛 的l一种艺 术形式,即文学 中的山水诗、山水画和 园林中的 山水意境营造,形成了相互伴生 的关 系。诗文、 绘 画足 诗人、画家面对 自然 景致有感而发的真 情 表达 ,诗化 的语言能够 使人迂 想妙得、美景 浮现 ,将 符号 』生文字 转 换 为视觉性 具 台诗 韵 的画境描绘,是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 作特色。 诗韵画境 的呈现同样是 中国园林营造 的终极 目 标 ,具体 力‘法史 质是以诗 文为主 题,以画 境为 蓝 本 ,将 诗情 意转 换 成 自然 I面意 式 的 叠 【Ij理 水,“虽由人作,宛白天开”,使得 中国园林 具有 r情感、牛机、风骨和深邃的艺术意蕴。
谢 眺发腱了山水诗 的创 作,他- 张/卜管是 何种 情感意 趣,都可以借 山JtI景 物来 表现 ,将 景物描 写和感情抒发有机 融合。诗句 如 “大 江 流 日夜,窖心 悲未 央。徒念关 山近 ,终知 返 路 长”,诗 中 的 景物 冈为 心情 的不 同而 具 有 不 的 氛 围。谢眺认 为 “好诗 圆美流 转如弹丸”.强调 诗 歌创 作要音 调和 谐,铿 锵悦 耳,如 “馀霞 散 成绮,澄 江静如练… ‘风 摇草色,月照忪 光。春 秋非我,晓夜何长”,遣词 自然,音调和谐 ,感情 含薷,有以小见大、尺幅丁里的艺术效 果。
王 维存 山水诗 和 山水 画 的创 作 中都颇 有 造 诣 ,他 的 山水 诗取 景状 物,动 静 与 音 色 结 合,反 映 出诗人 王 维 对 自然 美 细致 入微 的观
察和 富有 神韵 的表 现力。“明月松 间照 石上流 … ‘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j 穷处 ,坐看 云 起 时… ‘H落 汀湖 白,潮 j 青… ‘泉声 咽危台,口色冷 青松”,王 维 J 诗 佳句,简直就 是 一幅幅画面 ,描绘 自 的诗句,又表现了视觉主体典 型 的移步 果 ,如 终 南山 一 诗 中,“太 乙近天 都 接海 隅。白云 回望 合,青蔼 入看 无 。分 变,阴晴众 殊。欲投 人处宿,隔水 问樵 诗句 将 情与 景 的交 融 转 换 体 现 得 极 为 明 谓 “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

浅谈中国古典绘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

浅谈中国古典绘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
I 境 与 生态 】
浅谈中国古典绘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
文/ 徐蕾
摘 要 :中国山水画伴随 着历 史的脚 步不断的 向前发展 ,并且 在这一期 间受到 中国传 统 山水风景 画的影 响 ,中国
古典 园林一 直是循 着绘 画的脉络发展起 来的 ,两者的 关 系在 一定的时期 内是相 互影 响 ,相互促进 。绘 画理论 对于造 园 起 了非 常重要的指 引作用 。 自唐 宋以来 ,造 园思想开始渐 渐以诗情 画意为主导 ,在此 思想的影响之下 ,开始形 成 了含
达, 则是 “ 无声胜有声” 的处理手法 。 3 . 两者都强调 自然之美。古 典园林 强调的 以 自然为美 , 比如说 大 自然 中植 物 的配置方 式 , 不刻 意按 直 线进 行 排列 , 不加 任何 的人 工修 饰 , 使其 浑 然 天
成 。4 . 两者 都强调 虚实之 间 的对 比。在 古典 园林设 计 中 , 对 于 虚实 的表现手法 有很 多。例 如 , 山水之 间一实一 虚 的对 比; 近 景远 景之 间虚 实的对 比 ;景 物 和水 中倒影 之 间虚 实的对 比 ; 还有 色彩处理 上虚 实的对 比等等 。5 . 通 过文 学来增 加艺术 的 感染 力 : 在 古典 园林 中, 随处可见 的 匾额 、 楹 联 等是用 来 表现 园林 中景 色的 意境 , 而 山水 风景 画中则 常 常通过 题写 诗词 歌
自然为根本 , 却高于 自然 ; 2 . 建 筑之美 和 自然 之美 的融 合 ; 3 . 诗 集绘画的趣味性 ; 4 .意境 的表 达。古代 山水风景 画的主要 特征 表现为 : 1 .需要营造情景交 融的场 景 ; 2 .空间丰富性 的表现手 法; 3 . 绘制方式 。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 国古典绘画之间的相互深刻影响。而要 充分理解园林与绘 画之 间的关联 , 还 需要品味园林设计者 通过 构景艺术 而呈现 出的“ 画意” ; 也就 是说 , ~个 优秀 的园林设计 方案 , 在于 园林 设计者是 否擅长运 用 自然 界 中山石 、 花 草树木 等这些看似寻常 的要素 , 构建 出跟 山水风景画 中那样无论 在造

论山水画与苏州园林的关联

论山水画与苏州园林的关联

论山水画与苏州园林的关联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中国文人的情怀和审美情趣。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山水画与苏州园林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二者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山水画与苏州园林在意境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山峦起伏、水波荡漾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宁静的意境。

而苏州园林也以水景为主要构成,多采用曲桥、流水、假山等元素,形成了一种清幽的氛围。

在古代文人眼中,山水画和苏州园林都是可以使人心境宁静的艺术形式,二者有着相似的审美情趣和意境追求。

在构图和造景上,山水画对苏州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强调画面的构图和谐、布局得当,追求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而苏州园林的设计中,也注重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布局与空间的处理。

例如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假山、水池、廊亭等元素,正是受到了山水画的启发。

山水画中的山峦河流与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流水交融,共同营造了一种宛若画中的意境,使园林成为了一种三维的山水画。

山水画与苏州园林在审美理念上也有着契合之处。

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以“写意”为主要手法的审美理念,强调情感的抒发和艺术的自由创造。

而苏州园林在造园的过程中,也注重体现设计者的情感和主观意识,强调园林的“意境”和“寓意”。

园林中的树木、花卉、建筑等,都是设计师在自然中的随意安排,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中“意境超脱”的审美追求。

山水画中的山水元素与园林中的造景手法相得益彰,为园林的审美意蕴增添了新的内涵。

山水画与苏州园林在文化内涵上也有着深刻的联系。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古代壁画、书法,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苏州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杰作,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代表形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呈现出了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而苏州园林的建筑、园林规划、景观布局等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审美和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发展轨迹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发展轨迹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发展轨迹作者:宋旭吴媛来源:《牡丹》2019年第12期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这两者虽不是同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却有着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当时社会审美形态的反映。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论成型较晚,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以画论为园论”,即使后来有了独立的造园理论,但依然没有脱离中国山水畫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从诸多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的传统艺术之间都彼此血脉相连,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其根本原因就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审美倾向和艺术土壤,其中,这种交融关系最为突出的一对艺术表现形式就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早期没有独立的造园理论,多以画论为园论,无论是从构思到布局,抑或是建筑、植物的配置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汲取了传统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也有着“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造园传统,可见传统山水画艺术不论是从思想理论上还是从表现形式上都深深地影响着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脱离人物画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政治黑暗,战乱四起,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文人士大夫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不得不选择“独善其身”,寄情山水诗画,隐逸于山水田园之间。

一时之间,谈玄论道之风日盛,本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受到了新兴玄学思想强烈的冲击,著名的画家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提出“山水以形媚道”的观点,使自然山水成为士大夫追求超脱的主要媒介,“畅神”的审美要求也成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首要审美功能,这也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赋予了自然山水独立的精神品格。

同样,古典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进入了转折期。

园林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主要的作用是生活物质资源的供给、狩猎、种植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受到玄学思潮的影响,园林的价值逐渐由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转换到了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

探究宋代园林的山水营造与意境表达——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探究宋代园林的山水营造与意境表达——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探究宋代园林的山水营造与意境表达———以《千里江山图》为例马琪真(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摘要:《千里江山图》作为宋代青绿山水画法中的代表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王希孟在其中运用到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描绘出画面中的桥梁舟船、茅屋楼阁、山水相映成趣等闲趣场景,展现出宋代的山水园林中独有的文人士大夫的雅趣和意境。

本文以宋代山水园林的角度入手,分析北宋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中所体现的山水园林观和思想,并探究山水体系的营造和表达,体会北宋山水园林中独有的意境与文化。

关键词:宋代山水园林;山水营造;意境;闲雅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2-0172-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2.085一、前言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流传的无数绘画作品当中,《千里江山图》这种青绿山水式的画卷是比较少见的。

王希孟用传统长卷的形式,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图中细致的描绘了波光粼粼的江河,层峦叠嶂的山石,翠绿繁茂的树木,以及具有浓厚的宋代建筑和园林等。

整幅图色彩绚丽,烟波淼淼,刻画细致入微,呈现出北宋广阔的天地和壮美瑰丽的大自然。

通过了解有关《千里江山图》的文献资料,现已有文章从《千里江山图》不同方向的切入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主要从画法技巧、山水风景、构图、色彩、建筑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如周凤的《<千里江山图>研究》(2016)一文,对本幅“青绿”的表现形式、“全景式”的构图模式等艺术特征做出详细的描述。

傅熹年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1979)一文中,对《千里江山图》中的园林、住宅、寺观、屋檐、水磨,甚至室内家具等都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杨勇《两宋教育研究》(2012)一文中,认为《千里江山图》符合了宋徽宗将画院审美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相融于一体的新的审美风潮等。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的相互式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的相互式影响
早 期 的园林 题 材 山水 画可 从敦 煌 壁 画等 中古遗 存 略窥 一 二 。实 际上 , 壁 画敷 演 的佛 国极 乐世 界 更 多是 中土 皇家 园林 的 影子 。在 民间 画艺 的基 础上 , 唐 代 的李思 训 、 李 昭道 继之 , 开 创 了大青 绿 皇 家 园林 山水 画 的 新 途 。在 李 氏父 子 的笔下 , 山石林 木 、 楼 阁亭 台不 复成 为画 中人 物 的背 景 陪衬 , 以园林 为表 现对 象 的 山水 画 由此诞 生 。在有 唐一 代 , 王维开 创水 墨 山水 画 , 溪坡、 桥梁 、 房舍 , 看似 随 意 出之 , 实 者无 不妥 帖 。二 李一 王不 仅致使 山水 画分 途 发展 , 而且 也指 明 了古典 园林 的两 大前 进方 向。 随着 古 典 园林 在宋 代 趋 向成 熟 , 园林 山水 画亦 日臻 完善 , 构 图章 法 、 山石 皴 法 、 楼 台界 画 、 色 彩铺 陈 , 均
元人 的工 笔 白描 园林 之作 在精 细 方面 更胜 于 前朝 。夏 永 的 《 岳 阳楼 图》 富有层 次 感地 展 现 了楼 阁远 近 , 传 递 了“ 气蒸 云梦 泽 , 波撼 岳 阳城 ” 的诗情 画 意 。水 墨园林 绘 画在元 代亦 后来 居 上 , 王 蒙《 具 区林 屋 图》 摹 写杭 州具
镡 33

, 云林 即倪 云林 , 子久 也就 是黄 公望 。 园林 家对水 景 的处理 , 尽 得画 图之 水迂 回掩 映 的妙 趣 。 树 木草 卉 , 妻 子久 ” 芝 在 山水 画 中处 于属 从地 位 , 造 型追 求 “ 古、 奇、 雅” 。受 此影 响 , 中国古 典 园林 中 的植物 也是 从稀 不 从密 , 布 置
方 面组 成 : 天色 、 山水 的 自然之 色 , 植 被 的色彩 , 建筑 、 路径 之 色 , 传 统 园林 除 了逼 眼 的 自然 青绿 色 , 主要 便 是

“宋元文化”与“园林艺术”的交融与传承——以湖州莲花庄为例

“宋元文化”与“园林艺术”的交融与传承——以湖州莲花庄为例

2022年第4期现代园艺“宋元文化”与“园林艺术”的交融与传承———以湖州莲花庄为例李龙哓,单炜(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2)摘要院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在文化方面和经济方面,两宋都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其文化方面尤为突出。

西方史学界中有人曾说宋朝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还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繁荣发展,构造的意境在宋代文人园林中受到高度重视与认可,善于借助园中的花草树木和其他建筑景物题署的“诗化”,获得意外之指,耐人寻味。

宋代诗词之韵与园林完美相融,产生了中国古典建筑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

在此情况下,以湖州莲花庄为例,重点分析了宋元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及发展。

关键词院宋元文化;园林艺术;莲花庄随着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逐渐弱化,中国园林艺术的初衷是为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需求形成的空间环境艺术,具体体现在中国园林艺术创造的观念和所代表的人文特点,宋元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以来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为人们学习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传统园林的研究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1宋元时期造园背景公元960年,赵匡胤登基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结束了五代乱世,开创了大宋江山,实施重文轻武的官制,在此期间,政治稳定,国泰民安,社会经济正常发展。

此期间经济空前繁荣,尤其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归功于北宋经济体制的健全。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

在此情况下,苏州湖州逐渐成为各地区工人的第一粮食生产地,被誉为“苏常熟,天下足”。

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江南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稳定,为后期园林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另外,中国园林是由多方面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的发展逐渐步入鼎盛阶段。

在这段时间内,宋朝知名画师们在描绘园林中的景观、花鸟等各种元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创作出了许多流传至今,仍被人们称赞的园林、园艺相关题材的经典画作,而且无论是对园林复杂结构的把握,还是对园林所蕴含美学的表现,在今日来看仍极具价值。

略论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略论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略论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作者:刘树老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10期刘树老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融建筑艺术、叠山理水和花木铺装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注重艺术和自然的结合。

而中国山水画是传统中国画中的重要体系,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创作素材,融笔墨意境、艺术思想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从属于两个独立的范畴,但不可否认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发展渊源、经营位置、艺术手法、山水建构和意境营造等方面有着内在的关联和特色。

一、同根同源,并行发展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古典园林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萌芽,以最早种植植物的“苑”和圈养动物的“囿”为雏形。

据有关文字记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主要建筑物是“台”。

囿和台的结合出现了最早中国园林的雏形[1]。

到商周时期开始发展,出现将大片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圈起来,专供帝王狩猎游乐的皇家游囿。

秦汉时期皇家游囿发展为园林式行宫,内造景观和游憩场所,供皇帝观景游乐、休息和处理朝政。

这个时期造园多依托自然山水景观营建楼堂宫室,同时种植奇花异草,注重外在天然的自然景观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由自然风景园向写意山水园发展。

由于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一些文人、士大夫为了远离动荡不安的现实社会,便开始追求田园生活,寄情于山水之间,开始了以山水画为基础的园林创作阶段。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繁荣,造园风气日盛。

开始有文人如王维、白居易和柳宗元等大家直接参与造园,将画意诗情融入造园活动之中,促进了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发展。

至宋元以后,造园风气更盛,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写意山水园得以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是园林创作的高峰期,发展出系统的营造方法和理论著述,出现了风格迥异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体系。

其中私家园林以山水写意见长,以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为造园和审美标准,以自然写形、诗情画意为创作主导思想。

中国山水画同样发展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展示出个性鲜明而又多彩多姿的艺术魅力。

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作者:王彩凤来源:《美术界》2017年第06期【摘要】被誉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的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和绚丽瑰宝,其发展也离不开山水画的影响与推动。

中国古典园林更是与山水画合称为“姊妹艺术”,由此可见二者间的密切联系。

在新时期,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现代园林创作的发展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从山水画的视角入笔,从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及创作手法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对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联系进行阐述,对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一、创作背景(一)历史渊源综观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这二者间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先秦两汉时期,山水画尚未出现,此时缺乏二维理论支撑的中国古典园林,也处于探索萌芽状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山水画意趣理念的出现促成了山水画的独立与形成,同时也推动了以意趣欣赏为主的私家园林的涌现。

唐以后山水画迅速发展,以其多姿多彩的风格充实了古典园林的艺术源泉,山水画更是为画坛之首,于唐末至宋初进入到高度成熟期。

与此同时,山水画于北宋中、后期进入变异期,抒情写意山水画成为绘画的高峰。

而古典园林的发展进程与山水画相互对应,相继出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新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而对园林的规划设计又反作用于山水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因景成画”的造园艺术传统。

由此可见,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历史渊源之密切。

(二)画家的双重身份圣人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古人谓追求山水为追求良好的德行,一些文人画家亦以园林为载体寄托个人情怀,而亲自参与到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去,以二维的绘画理论支撑三维园林的创建,使古典园林充满“诗情画意”,达成“形外之意,象外之象”的效果,具有独特魅力。

如辋川别业“水墨渲染”,艮岳“括天下美”、退思园素净淡雅、狮子林清淡简远……诸多种种难以尽言。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研究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研究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研究摘要:如果说中国传统山水画是古人主观思想的二维体现,那么中国古典园林则是一幅幅呈现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画卷,可谓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并且在路径的转变、时间的推移中带领我们渐入佳境。

那么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又是如何被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呢?从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指导思想、艺术手法和意境传达几个方面入手,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山水画;古典园林;相互联系中国传统的山水题材水墨画与古典园林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人通过绘画展现园林景致,认为好的园林处处可入画,并且将作画的理论运用到造园中;在造园中古人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的布局中,借鉴绘画的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等艺术手法营造立体的画卷。

许多的画家同时也是园林的设计者,如吴门画派的代表文征明曾为苏州拙政园31处景绘制“设计图”;许多的造园者同时也是很有名气的画家,如《园冶》作者计成,其在诗词绘画上造诣高深。

画家、造园者在婉约的画卷中、高雅的林泉间,表达各自回归自然的情怀。

一、山水画与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国山水题材的绘画历史久远,但是山水画一直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创作题材,直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才从人物画的背景中分离出来;六朝后期至唐初,山水画一直处于停滞或者慢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保留的山水画也很少;到了唐代,社会和政治相对安定,经济已经很发达,这也促使文学和绘画的快速发展,这个时候的代表人物有李思训、王维等;唐末至宋初山水画的发展已经高度成熟,代表人物有郭熙、米芾、李唐等;元代山水画也是发展兴盛,名作《富春山居图》便是出自这个时候;明清是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期,这个时期山水画达到顶峰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吴门画派、华亭派、云间派等可谓百家齐鸣。

相对于山水画,古典园林起源较早,最早的记录在西周时期,当时称其为“囿”;之后汉代出现山水建筑园;南北朝有了自然山水园;唐代同样是由于社会的安定,园林有了飞速发展,有了山水宫苑、游乐地、别业山居等,据《洛阳名园记》记载当时洛阳的府邸园林已经有1000多处;经过唐宋的持续发展,到明代园林无论是造园艺术还是技术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成熟,这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江南私家园林;清代园林继明代之后同样繁荣发展。

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CHl ES N E H RTl LT E BS AC O CU UR A TR TS
传统 山水 画与 中国古典 园林 的关 系
刘姝瑛
( 湖南生物机 电学院,湖南 长 沙 4 O 8) 12 5
摘 要 :从立 意 、构 图、元素 、虚 实、透视 、 意境 表达 等方 面,阐述传 统山 水画与 中国古典 园林 之 间相互 影响 、
总 意 图 , 即 设 计 思 想 。 立 意 关 系 到 设 计 的 目 的 ,而 一 个 好
的园林设 计不仅 要有 立意 ,而且要 善于抓 住设 计 中的主要 矛盾 ,其所 立意 既解 决 了园林 内部 的功 能问题 ,又具 有较
高的艺术 思想境界 。
山水 画 和 古 典 园 林 中以 画 立 意 ,而 又 胜 于 绘 画 的 例 子 , 莫过 于 曹雪 芹笔 下 的大 观 园 ,园 中其他 建筑 都面 水 而立 ,
易 ,景 象 千 变 万 化 。
有 的亭榭 直 出水 上 ,混漾渺 弥 、望若湖 泊 ,突 出全 园以水 为中心的立意思想 。
3 元素
画家参 与 园林设计 活动时 ,对各 种元 素进 行 配置 ,这 就 很 自然 地将 自己和 前人所 总结 的艺术 理论 、经验 和绘 画 上 的技法付诸具 体的营造 ,实现 自己心 中理想的 山水意境 。 园的 自然元素 就是 :泥土本 身和 它的堆 砌 ;水 、石块 和 岩 石 ;沙 、树木和 灌木 ;花及 苔藓 ;少许 草或者 没有 ,草 坪 则是从来就不重 用的 。 ”山水 、林石 、花竹这 类常用的绘 画 元 素 已经成为 园林艺术 中所 不可缺少的 。 构成 园林 的元 素 有六 法之 说 :山 、水 、树 、石 、屋 、 路 。而 在 山水 绘画 中的 山 、水 、树 、石 、屋 、路等 也是 主

论山水画与苏州园林的关联

论山水画与苏州园林的关联

论山水画与苏州园林的关联中国的山水画和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个元素之一。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而苏州园林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精致的构造、妙手巧思和精致的建筑、园林景观而驰名于世。

在这两个方面中,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共同点和相互关联之处。

首先,山水画和苏州园林在视觉效果上呈现出相似之处。

苏州园林的设计构思往往借鉴了山水画的布局手法和视觉效果,如《留园》就取材于著名的《黄山图》。

苏州园林通常以园林景观为中心,选择一些小山、小湖、小桥、石塘等,按照山水画的构图方式组织园林的景致,营造出山水的意境,使园林的景色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呈现出具有动态、立体、自然、平和的层次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苏州园林和山水画在文化内涵上有相似之处,这两者的文化内涵都包含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元素,强调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人文情感的东方审美理念。

苏州园林重视园林景观的自然性,强调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感悟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关系,表达出东方文化中追求自然、崇尚自然、守望自然的理念。

而山水画则借助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人性、道德的思索,成为中国绘画中一种独特的人文艺术。

最后,山水画和苏州园林在构造方式上也有相同之处。

苏州园林和山水画都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广阔、开阔的视觉效果,其主要手法都是利用“借景法”,在园林的布局中,通过某些巧妙的手法,将外界的景色(如建筑、树木、溪流等)纳入园林景观中,达到开阔、通透的效果,使人感到无限畅想之余,也顺便关注到了园林以外的广阔世界。

这也表现了山水画和苏州园林共同的审美取向——强调虚实互动,强调意境,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

总之,山水画与苏州园林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点和相互关联之处。

这两者在风景、文化内涵和构造方式上都有着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和谐、重视人文情感的审美理念。

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

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

切楼 、 亭、 小桥 、 台、 阁、 流水、 山等都 要遵循这个 原则 , 假 它 “ 国山水 画讲究疏 密、 中 参差、 藏露 、 实、 虚 呼应 、 简繁、 明
们必须错落有致, 给人一种气韵 生动 的审美享受。 暗、 曲直 、 层次 关系 。它 既是 画论 , 更是造 园的理 论根 据” 。 ③ 园林 中的每个景 点犹如 一幅连续 而不 同的画面 , 深远而 有层 次, 都是藏 露、 实 、 虚 呼应等在 园林 中的应用 , 宜掩则掩 , 宜屏 则屏 , 敞则 敞 , 隔则 隔, 住精华 , 宜 宜 抓 俗者 屏之 , 得咫尺 空 使
“ 出于 规 矩 之 外 ” 充 分 发 挥 艺 术 家 的 创 造 性 , 入 主 动 、 能 , 进 灵
的大 自然 中获得怡悦 , 以大 自然之美 陶冶人的情操。此外 , 选
择 自然 山林造 园, 还可“ 不烦人事之工” 既省事又经济。无论 , 是皇家 园林 , 还是私家 园林 , 其总体布局都是 以 自然 山水 为源
筑、 物、 植 山水等 清淡雅 致的色调是 一脉相承 的。中国 山水画 讲求“ 气韵 生动” 。所谓“ 气韵生动” 就 是要 求一幅 山水 画作 , 品要有 真实感人 的艺术魅 力 , 画 山水贵 乎气韵 , “ 气韵者 非云 烟 雾霭也 , 是天地 间之 真 气。凡 物无 气不 生 , 山气从石 内发
出, 以睛 明 时 望 山 , 苍 茫 润 泽 之 气 , 腾 欲 动 , 画 山水 以气 其 腾 故
中国古典 园林 艺术设计 十分 重视充分发掘 大 自然的 山水
之美 , 求不落人工斧凿 的痕迹 , 力 采用高超 的结构布局和造 园
手法 , 而达 到“ 从 宛若天 成” 的审美境界 。 明代 计成就 曾明确 提 出: 园林惟 山林 最胜 , 高有 凹, 曲有 深, “ 有 有 有峻有悬 , 有平 而坦 , 自成天然之趣 , 不烦人事之工。 以 自然 山水作 为母 本构 ” 筑 园林 , 是计成造 园理论 的立足 点之一 , 也是 中国古典 园林设 计的 一大特色 。 自然 山水 可“ 自成天然 之趣” 使 人从原 生态 ,

《四景山水图》中的南宋文人园林造景手法探讨

《四景山水图》中的南宋文人园林造景手法探讨

西湖山水、钱塘江而建,地理环境谓“独一无二”。 化之发展,乃系随于新地域之转,进而扩大。”
1《四景山水图》中的造景手法分析 [3]
1 103
研究 /
2 2《四景山水图》中提炼出的造景元素汇总 [3]
在中国渊源历史中,历经多次中原文明与北方 游牧民族文明相融合(以黄河为分界线)的 过程。魏晋南北朝和南宋时期,发生的两次 大规模人口南迁,是中华文明体系发生重大 变化的两个重要时期,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开 发;就南方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以 长江为分界线),宋室南渡是一次重要的文
105
/ Research 3 4
研究 /
5 5-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悬山顶下侧增加简易屋檐 [3] 7 李嵩 水殿招凉图 [3] 8 李嵩 高阁焚香图 [3] 9 马麟 楼台夜月图 [3] 10 李嵩 、卷棚(无正脊)宋代未出现。 图中下侧格窗已全部拆除,留下固定格窗的细
“重文轻武”,宋朝帝王多好书文;南宋尤善
就历史地理研究而言,我国著名的历史
用“文化优势”弥补“国土面积狭小”的劣势。 学家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1] 一书中提出:
其二,江南地域特色。江南一带山水交错、 “中国的文化新生,与其一番新力量,大体
环境宜人、雨水丰富;南宋定临安行在,紧靠 均系在新地面新疆土上产生,故我谓中国文
常规悬山顶建筑为两侧山墙,前后面(南 框;夏时,凉亭的格窗全部拆除后,利于通风,
北面)设门窗;若悬山顶原山墙部分非山墙而 可达到避暑纳凉的功能,这种细窗框及可拆
设门窗,其遮阳挡雨功能则很难满足,北宋《清 卸格窗在南宋绘画中较常出现,是南宋门窗
明上河图》中有两处悬山顶下侧增加简易屋檐 的常见样式。
的案例(图 5-6)。其余低等级无脊屋顶,较

(完整word版)宋代园林风格简介分析

(完整word版)宋代园林风格简介分析

简述宋代园林的风格特色摘要:南宋和北宋(公元960—1271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的繁荣局面,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普遍收到重视,善于借助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诣,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文人园林风格特征对三大类型园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影响了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领域。

关键词写意化文人园林山水园林简远疏朗1.总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

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属于写意山水园林范畴。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两宋都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文化方面则尤为突出。

从中唐到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

首先,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处在一种蜕变之中。

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

从两宋开始,文化的发展也像宗教政治制度及其哲学体系一样,都在一种向内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的自我完善。

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向精微细腻的方向迈进。

正如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

”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亦“造极于赵宋之世”进入完全成熟的时期,并流传海外。

韩国和日本在两宋期间大量吸收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造园理论、绘画、茶道、艺术等方面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造园文化和艺术风格。

2.形成的原因两宋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发展和内容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年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潮阶段。

究其原因主要有:1、经济的高度繁荣。

宋代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对现代园林营造手法的启示

宋代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对现代园林营造手法的启示

宋代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对现代园林营造手法的启示
《林泉高致》是宋代艺术家毛文锡的一部著作,是一篇关于山水画的理论性文章。

该文主要关注山水画中的自然景观,提出了一些关于自然山水的“高致”境界和山水画创作技法的见解。

这些观点和技法对现代园林营造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林泉高致》强调了对自然山水的情感表达。

毛文锡认为,艺术家的登高远望和对大自然的感受是创作的第一步,只有深刻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才能表现出自然风光的真正魅力。

这一观点对现代园林营造也非常重要。

园林的建设需要考虑情感因素,只有把设计者的情感和观赏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具有真正价值的景观。

其次,毛文锡强调了在山水画中运用变化的手法。

他认为,山、水、石等自然景观的形态、颜色和纹理都是多变的,艺术家必须用变化来表现自然。

这一观点对现代园林营造也有启示意义。

现代园林的设计要运用多种设计手法,比如形态、品种、色彩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构建动态的景观效果,达到增强景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的目的。

此外,毛文锡在文章中还强调了山水画中的“意境”表达。

他认为,在描绘自然山水的同时,山水画也应该表达一种精神境界和人文思想。

这一观点对现代园林营造也有启示意义。

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考虑自然因素和美学因素,还应该注重人文因素的表达和体现,通过设计景观的传统和文化元素,传达出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综上所述,毛文锡的《林泉高致》是一篇富有理论价值和创作经验的艺术著作,对现代园林营造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和传承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景观效果。

试谈谈对宋式美学的认识选择1-2幅宋代山水画来印证宋代园林艺术的特征请将所选

试谈谈对宋式美学的认识选择1-2幅宋代山水画来印证宋代园林艺术的特征请将所选

试谈谈对宋式美学的认识选择1-2幅宋代山水画来印证宋代园林艺术的特征请将所选宋式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宋代文化繁荣时期的艺术理论。

宋式美学强调审美价值的内外统一、变化的批判以及作品的真实性和自然感。

在宋代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园林艺术的特征。

首先,宋式美学重视内在价值与外在形式的统一、宋代山水画家注重通过传神的笔墨和优美的构图表达作品的深远意义。

他们追求将自然景物的内在美与艺术形式的外在美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反映人类的内心感受。

例如,宋代画家孙过庭的《山水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幅画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画家对自然的痴迷和对人性的思考。

画中山川河流的形态饱满而自然,颜色层次分明,透出了一种宁静和秩序感。

整幅画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山水的思考,让人产生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情。

其次,宋式美学强调作品的变化审美。

宋代山水画追求作品的变化,注重对建筑及自然景物的透视、构图和用色等方面的创新。

宋代画家徐尧臣的《万壑松风》是一幅体现了这一特征的画作。

画中,徐尧臣以鸟瞰的视角描绘了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川,给人以宽广深远的感觉。

在描绘建筑物时,徐尧臣运用了不同的透视技巧,使建筑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来,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变化感。

画中树木的笔法娴熟而细腻,给人以生气勃勃的感觉。

整幅画作给人以饱满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展示了宋代画家对技巧的巧妙运用和对新颖视角的探索。

最后,宋式美学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和自然感。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绘,追求真实反映自然界的山川水土和人类社会的真实状态。

宋代画家郭熙的《春江晚景图》就是一个代表作。

画中,郭熙以朴实的笔墨描绘了江边的村舍、小桥和人物。

画家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体现了一种宁静、平和而深沉的美感。

郭熙以其真实而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宋代山水画家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感悟。

综上所述,宋式美学在山水画中的应用体现了宋代园林艺术的特征。

论山水画与苏州园林的关联

论山水画与苏州园林的关联

论山水画与苏州园林的关联山水画和苏州园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山水被视为“山水有情”,被尊为一种精神的资源和灵魂的根源。

而园林也是一种与自然脉搏和谐共振的文化形态。

山水画的创作中,园林景观往往是画家的素材,而苏州园林的建造中,山水画的元素也常常被借用。

苏州园林以精致且独具匠心的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与山水互胜的特性、以及坚持生态文化的理念称为“天下园林之冠”。

苏州园林的精美早已被广为传颂,每个园林都有着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采用山水的布局手法是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形态之一,它把山水看作一种基本构成要素,用石、水、岩、树、草等自然元素创造景观,以满足人们心灵的平和与舒适。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州园林也包含着山水画的特点,“山水有情”的精神和意境,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思想。

在苏州园林中,山水元素是极为丰富的,有在园林中创造山峦、池水、瀑布、溪流等水景;有采用山石、假山、石塔、石砌长廊等创造山景;还有仿造名山大川,如金山池、太湖泄洪口、琴川、胥山等等。

苏州园林的山水元素不仅是造景材料,也是题材之一。

历代园林主人和工匠们对于山水的理解与把握也影响了画家们的思路。

苏州园林中首推的是拙政园,此园点石成山、石径通幽,各景各色,有水榭、鹿柴、留碑、花园等诸多景观。

其中,点石成山、石径通幽让人浮想联翩,与剪影的山水画风格不谋而合。

其他如狮子林、颐和园、圆明园、圆明园、避暑山庄、嘉业堂、昆明池等著名的园林也含多山水画元素,不仅有用石搭建奇异的山峰,还有水景、假山等元素结合在一起。

山、水是园林中重要的构成元素,而且是自然的“窗口”,可以引人入胜。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过:“山水、音乐,常为创造幽静世界的两种必备语言,只要两者和尚,幽雅便巧妙无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和山水画都是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都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正是它们之间关联的根本所在。

《千里江山图》中的宋代建筑营造及园林活动探析

《千里江山图》中的宋代建筑营造及园林活动探析

山东林业科技 2021 年第 2 期 总 253 期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No.2文章编号:1002-2724(2021 )02-0085-05《千里江山图》中的宋代建筑营造及园林活动探析孟语涵,赵明远#,赵兰勇"(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摘要:)古代青绿山水画中的巨制《千里江山图》作为直接材料,以《园冶》中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理论为间接材料,针对画中的宋代建筑的类型形态与布局特W ,分析村舍、亭榭、桥梁等不同类型建筑的造型及环境营造手法,总结出依山就势、临近水源的布局特W ,对由此展现的宋代社会生活形态与理想人居环境进行研究探讨,)供当下造园&关键词: 园林;千里江山图'建筑营造;园冶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and Garden Activities in Song Dynasty in Thousands of Li of Rivers and MountainsMENG Yuhan, ZHAO Mingyuan #,ZHAO Lanyong **收稿:2020-12-08作者简介:孟语涵(1996-),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共同一作:赵明远(1987-),男,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通讯作者:赵兰勇(1960-),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E-mail:****************(Forestry Colleg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 an Shandong 271018)Abstract : Taking the giant painting of thousands of Li rivers and mountains in the ancient green landscape painting as the direct material, and the ancient Chinese garden art theory of Yuanye as the indirect material, analyzed the modeling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various buildings including cottages, pavilions, and bridges based on building types and layout characteristics demonstrated in The Vast Land and Art of Garden -Building, summarized the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aking advantage of mountains and nearby water sources to reflect people & s social life and ideal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Song Dynasty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urrent garden design.Keywords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thousands of Li rivers and mountains ;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 Yuan Ye《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的传世 作品,画卷纵51.5 cm ,横119.5 cm ,为长幅画卷,在整体构图方面使用山水画传统的散点透视,采用 “三远法”的构图手法,勾勒出一幅烟波浩瀚的全景式山水图景。

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均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二者相互影响,互为表里。

本文旨在探讨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及其艺术特点,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精神。

山水画与中国园林的相互作用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传统派别,它描绘的是丰富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山、水、云、树、石等。

而中国园林则是园林艺术中的瑰宝,以其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手工艺,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事实上,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互影响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山水画家仇英在自己创造的“转角山水图法”中,将景物之间的转折和衔接关系运用到了自己的画作中,这种转角关系已经被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师运用到园林的建造中。

到了宋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创新和审美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得山水画成为了园林建筑的主要艺术图案之一。

在园林建筑的规划中经常出现“假山”、“水榭”等山水元素,这些元素都是源于山水画。

在元代,著名的建筑家刘基曾创造性地将唐代转角山水图在园林建筑中进行了广泛运用,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景观艺术,更是将山水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可以看出,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之大,二者互相为依托,共同构建了中国园林与山水画的独特风情。

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营造自然山水画所表现出的景象是自然界中的美,而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理念也是营造一种自然美感。

正是山水画中的山水、云雾、树木、白鹭等元素的运用,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景观,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气息。

造型丰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造型十分丰满,既有刻意夸张的假山景观,也有自然平衡的水系景观。

这种造型在山水画中同样得到了充分体现,山水画的构图和空间布局,都体现了良好的平衡和尺度感。

形象象征在山水画中,对象的象征性非常重要,山和水是山水画中最重要的象征对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和水代表的是阴阳之道,表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山水画与山水园林的融合
作者:马腾飞丁甜甜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要:在我国,诗与画始终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门类,到了宋代,诗画关系达到了“诗画一律”。

园林作为时自然的模拟与凝练,更是广泛的受到山水诗与山水画的影响,达到“园林即诗画、诗画藏园林”。

我国园林在这一时期同山水园进一步融合,在布局上将山水画中的“三远法”纳入园林营造之中,把意境列为园林最重要的追求,从而实现为“可游可居”的立体画卷。

关键词:山水画;园林;诗画交融;意境
中图分类号:TU986.1;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048-01
一、园林布局同绘画的构图——“三远法”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宋代乃至我国最重要的山水画理论。

“山有三远,自山下抑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丫七时山水园林受到山水画论的影响,空间处理上也受到的三远法的影响。

艮岳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园林,整体上呈现在左山右水,中心区域较低,雁池同大方沼被万岁山、万松岭、寿山所包围。

从万岁山主峰放眼望去,空间开阔,成深远之境界;万松岭又与主峰相对应,成平远之美观;以雁池处仰望,则又称高远之境界,虽前人造园多少也会涉及此种手法,但将三远法作为一种系统的园林理论却是在宋代才出现的。

而在筑山上,万岁山为整个假山的主体,万松岭是其侧领,一直可以延伸到东南方向的芙蓉城,寿山则同整个背面山体相对应,成为山水画论中的“先理主宾之位,决定远近之形。


画论的影响也体现在对园林要素位置的选择与经营上,甚至以之为指导原则。

荆浩《山水诀》云:“布山行,取峦向,分石脉。

”因此整个艮岳在总体布局上采取山脉相互连通,遥成对景的布局。

二、意境的追求——“逸格超神品”
宋代园林在同山水画的融合过程中,逐渐放弃对外部空间的开掘,而更加注重在庭园之中的意境营造。

苏轼所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柱令人俗。


黄休复以《益州名画录》确立了逸格为绘画的最高水准,其言:“画之逸格,其最难铸。

拙规矩于方圆,鄙惊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对于自然美的概括与提炼要求提高,写意成为了主流。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明确表示了宋代绘画的全新标准,即“迹意兼美”。

艮岳为宋徽宗精神仙境所实体化的园林,整个园林具有更浓郁的文人园林气息。

虽说北宋亡于石头为笑谈,却更能体现出宋代整体的社会精神风尚。

而私家园林最最能体现对于“逸格Ilia求的,便是司马光做建的游憩园一独乐园”。

相较于隋唐的造园盛景,宋代园林不再具有浓厚的经济性质,更多的是文人自赏之所,少了错彩镂金之美,而多芙蓉出水之韵。

司马光之独乐园,整体非常朴素,突破常规的造园形式,以读书堂为核心,弄水轩、虎爪泉、钓鱼庵、种竹斋、采药圃、浇花亭错落布置,无一处奢华之所在,其意境却油然而生,而不同的景观又以《独乐园七题诗》相对应,将朴素的园林进行点题,升华其意境。

因此,“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的独乐园,当为宋代园林中的逸品。

三、造园的本意——“可游可居”
宋代的商品经济发达,社会技术也有着很高的提升,与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活同自然的进一步隔离,这就造成了“林泉之致”同“仕进之途”的对立,山水画与山水园林则是对真正归隐山林,自然生活的一种代替。

郭溪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尸这方面体现了宋人对山水画的品评与追求,另一方面则更能体现对园林生活的向往,因为园林正是真正的“可游可居”之山水画卷。

从皇家园林的角度看,宋代没有以往皇家园林的广袤,却更多了一分精致,也就是郭溪所言:“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

”也从而把握住自然山水园真正的核心,所以“可游可居”不僅是宋代绘画的品评标准,也是宋代园林的营造原则,从而实现对临泉之志的实现。

四、结语
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来看,宋代都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转折的时期,中国文化的主体在这一时期完成了转变。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园林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亦“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将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的繁荣局面,达到东京“百里之内,并无阒地”的程度,甚至可以称之为城市花园。

我国园林发展到宋代,园林整体走向文人化,整体社会环境文化倾向走向世俗化,园林的发展有着丰厚的经济基础同宽松的政治上环境,作为综合的艺术形式,受到山水画的深刻影响,同山水画呈现出相互交融的局面,由此写意化成为我国私家园林的主流,我国园林发展进入成熟期。

参考文献:
[1]陈寅格.金明馆丛稿二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楚默.楚默文集.二,中国画论史[M].上海:三联书店,2008.
[4]陈从周.说园:插图本[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