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多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多校联考期末
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
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班级拟筹办主题为“走进小说天地丰盈少年心灵”的阅读实践活动,请你参与筹备工作。
1.阅读下面的开场白,回答问题。
(共6分)
小说摹写社会生活,透视人生百态。
小说中鲜活的许多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悲苦麻木、恪守礼教的闰土;辛苦恣睢、尖酸刻薄的杨二嫂;在游船上卖牡蛎的衣衫褴① (缕褛)的于勒;认出于勒后,脸色煞白、语无伦次的菲利普先生;中举后欣喜若狂以致摔倒不②(省醒)人事的范进;亲自前往拜谒诸葛亮,思贤如渴的刘备……阅读小说的过程不仅是我们感受百味人生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收获成长,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
让我们走进小说的天地,去领略小说的魅力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gè shā yè
B. gè shà yì
C. kè shà yè
D. kè. shā yì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
(2分)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2分)
2.小语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完整。
(8分)
阅读家国题材的小说让人心潮澎湃。
家国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不断的主题,历代诗文里也有着抒不完的家国情怀,写不尽的忧虑担当:孟子用“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鱼我所欲也》)凸显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诸葛亮用“受任于败军
之际,③___________”(《出师表》)表现了临危受命的责任担当;李白用“④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抒发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范仲淹用“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_”(《岳阳楼记》)展现了心怀天下的政治抱负;苏轼用“⑦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报国杀敌的爱国热情;秋瑾用“⑧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满江红》(小住京华)]道出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对故乡的思念。
3.班级向全班同学征集此次活动主题语,小语拟出了主题语的前半句,请你从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
寻找一处有用信息,帮助她续写后半句,上下句要对仗。
(3分)
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丰富的情感因经典小说而形成,美好的灵魂因经典小说而塑造,人生的真谛因经典小说而悟得。
既
然这样,我们何不携起手来,再度走进那一片动人的文学天地?
主题语:走进小说世界,。
4.在“展开想象的翅膀”环节,小语感觉用文字呈现本环节的活动内容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
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思维导图。
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0字。
(4分.)
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并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尝试获得。
你可以重新设计人物命运。
例如,假如闰土生活在现在,他的命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你还可以为小说续写故事。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一家回到家里,会发生什么? 当然,你也可以尝试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例如,闰土、于勒、杜小康等小说人物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将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此外,你还可以寻找生活中的小说素材,进行虚构、演绎,编一个故事,或试着写一篇小小说。
总而言之,想象是我们阅读和创作小说重要的途径与方法。
5.你所在的活动小组对全班50个同学做了个“小说阅读爱好小调查”,以下表格反映了调查结果。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结果。
(3分)
小说阅读喜好篇幅长短关注的侧重点
喜欢不喜欢喜欢长篇喜欢短篇侧重情节侧重人物
90%10%19%81%52%48%
二、现代文阅读(共27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共16分)
大雁快飞
①白露才过几天,一场寒潮突袭了草原。
家住草原边缘的李进,一犬早就被他爹吼起来,让他跟着去捡牛粪。
②一出门,18 岁的李进就冻得直哆嗦。
他背上背篓,拿起粪叉,咬牙跟爹往草原方向走。
他今年高考失利,爹不让他复读了,说:“现在上了大学也是自己找工作,还不如早点在家干活呢!”
③翻过山岗,就到了草原。
风更猛烈了,人哈出的气立即变成了白雾,又在唇边结成了冰粒。
今年的天气,也太反常了!
④天渐渐亮了,路两侧已经枯黄的草地上,开始出现了一堆堆、一溜溜黑乎乎的牛粪。
爷俩各自走到路的一侧,开始捡拾那些湿的和半湿不干的牛粪,捡满一篓,就找个高岗倒出、摊开,接着再捡。
这活儿李进老早就干过,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烧牛粪,牛粪成为人们争抢的东西。
这几年包产到户了,庄稼的秸秆都烧不完,已经没人捡牛粪了。
但是爹却仍然要捡,他是要留着秸秆喂家里的牛羊呢。
⑤捡了几筐牛粪,身上已经开始发热了。
李进忽然发现,在一处低洼的地方,卧着一片灰白色的东西,好像是一群羊。
走近了才看清,哪里是羊,分明是一群大雁,一只只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咦,
这群大雁,见人来怎么不飞呢? 李进走过去,喊叫了几声,又用粪叉去碰,雁群依然不动。
李进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大雁是被突如其来的寒潮冻死了。
⑥李进立即放下背篓,跑上高岗,挥手喊他爹。
他爹快步走过来,看到一地死雁,立即高兴地叫起来:“啊呀,发财了!”他过去挨个踢着大雁,然后扔下背篓,对李进说:“你在这里看着,别让别人抢去。
我回去赶车,咱拉回去,能卖好多钱哩!”
⑦看着爹连跑带颠地走了,李进的目光又落在那些大雁身上。
大雁有的是两只靠在一起,有的是单独趴着;有的脑袋插在翅膀里,有的耷拉在地上。
他弯下腰,用手摸着它们,小声嘀咕:“你们怎么就冻死了呢,真是太可惜了。
”
⑧李进从小就喜欢大雁。
听说这鸟生活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每到秋天来临,就可以看见它们一群群从头顶上空飞过。
奇妙的是,它们有时会排成“一”字,有时又排成一个“人”字。
有时候,它们也会在草原上歇歇脚,以前有猎人会乘机猎杀它们,但这些年提倡保护动物,已经没人敢捕杀它们了。
⑨李进开始把大雁一只只地抱到土坎下,一共35 只大雁,挤挤挨挨地形成一大堆。
望着这堆大雁,李进想,它们很快就会变成爹手里的钞票,成为人类的口中食、腹中餐,竟然有点心疼。
不过他又想,反正它们已经死了,这也许是个机会,可以趁着爹高兴,和他商量一下自已去复读的事情。
⑩望着这群大雁,李进心中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同学,想到大家在操场上走步、唱歌的场面。
一场高考下来,他们有的展翅高飞了,有的也遭遇了严寒,比如自己……李进心中不由泛起一阵酸楚。
⑪忽然,他发现一只大雁似乎动了一下。
他急忙扑过去,伸手去摸它,透过羽毛,他感觉到它的身体还有温度;再摸别的,好像也在回暖。
哦,大雁并没有死,它们只是被冻僵了!现在它们被集中到背风的坎下,就又缓了过来。
李进心中一喜,但是马上又心一沉:如果大雁跑了的话……
⑫这时候,李进知道自己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上前去扭大雁的脖子,只要抓住用力一扭——家里杀鹅、杀鸭都是这么干的。
他提起一只大雁,比划了一下,却下不了手。
这么美丽的鸟儿……先不说国家提倡保护动物,就是没提倡,也不能随便杀害呀。
想到这里,李进把心一横,脱下身上的羽绒服,盖在了雁群上面。
他瑟缩着身子,跺脚大喊:“大雁大雁,快快醒来,快快醒来!”
⑬大雁真的开始一只只动起来。
先醒来的大雁看见李进,显得惊慌失措,开始四散奔逃,但是它们行动笨拙,一时无法起飞。
这时不知从哪里跑来两只野狗,扑过去追咬大雁。
李进急忙拿起粪叉,喊叫着过去打狗.,又扔石头把它们撵得远远的。
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大雁已经全部苏醒了。
它们聚在一起鸣叫着,好像在商量事情,看见他来,忽然一起扇动着翅膀奔跑起来,接着一只只腾空而起,越飞越高。
但是它们并没有马上飞走,而是在李进头顶上绕了两圈,嘎嘎地叫着,似乎在向他表示感谢。
⑭李进从地上捡起羽绒服,一边儿在草地上奔跑起来,一边儿挥舞着衣服,大声地喊着:“大雁大雁,快点飞吧,高高地飞吧,飞到南方去吧!”
⑮跑着跑着,李进突然停住了。
他看见他爹赶着一辆毛驴车,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
他立刻蔫了,
什么也没说,穿上衣服继续去捡牛粪。
他知道,今天的一场打骂是避免不了啦,复读的事情也别提了。
他霎时感觉心里凉透了。
⑯奇怪的是,这天爹什么也没说。
晚上娘告诉他:“你爹同意你去复读了。
”看着惊讶的李进,娘
又说:“你爹说,你早上放飞大雁,在草地上又跑又叫的样子挺稀罕人的。
他觉得你很有爱心,也应该
让你像大雁一样高高地飞。
”
⑰啊,这真是意想不到的结局。
李进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
(作者:申平。
有删改)
6.请阅读⑤~⑪段,完成下列表格。
(4分)
情节李进的心理感受
①_________________可惜
李进望着“冻死”的大雁心疼和酸楚
李进发现大雁没有死②__________
李进救下大雁激动
7.有同学认为第③段对天气的描写是赘笔,可以删去,你赞同吗? 简要说明理由。
(4分)
8.文章第⑭段是怎样刻画李进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推介会上,同学们想把本文推荐给其他读者,在将其按主题归类时,大家在“少年情志”“尊重
生命”“父爱如山”间举棋不定。
你认为本文应该归于哪个主题?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 ~ 12题。
(共11分)
【文本一】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①“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 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2023 年夏天,
85 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
年少时的航天梦,激励着桂海潮越飞越高。
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再到成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追梦圆梦的人生经历,生动印证着“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的道理。
②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
少年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校长赞叹“有志者当效周生!”周恩来最终践行了大志,建立了丰功伟业。
青少年时期的钱学森在心中埋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种子,对这八个字的坚守,铸就他功勋卓著的一生。
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
③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
“我从小内心就比较笃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缪峰从小立志学习物理,高考时面对父母让他报考医学院的建议,他毫不犹豫填报了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如今已在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夫志,气之帅也。
”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青年人有志向,有梦想,知道自己心之所向,就能在面对学业、职业等多方面选择时,多一些笃定、少一些迷茫;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雨挑战时,多一些勇敢、少一些退缩,从而为人生积蓄起充足的动力、强大的能量。
④早立志,还要立大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
”对于青年人来说,生活可以有丝竹清音,也当有黄钟大吕;可以追求身边的“小确幸”,也要有家国大情怀。
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国家的“大蓝图”,在科研一线创新竞进,聚力打造更多“大国重器”;在
工厂车间苦练本领,立志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体育赛场顽强拼搏,矢志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梦想有多高远,天地就有多辽阔。
青年人怀有远大抱负,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国家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动力。
⑤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初入职场时的梦想。
从梦想萌芽到实现,他花了整整10年,“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
”坚持不懈钻研付出,让他成长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
当好新时代“新农人”,是返乡创业的 80 后青年魏巧的志向。
面对创业之初遭遇的重重困难,她不言放弃、不断探索,终于让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世上没有“躺蠃”的捷径,唯有奋斗的路径。
只有立志高远,不断奋斗,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⑥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亿万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踊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大展身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就一定能创
造美好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作者:邹翔。
有删改)
【文本二】
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
当年,一支支青年垦荒队奔赴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新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
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
好的年华,新时代青年更需要发扬奋斗传统、释放奋斗激情。
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立根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
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
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不惧
挑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
向下扎根,向上拼搏,让理想信念
在创业奋斗中升华,广大青年一定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抵达梦想的彼岸。
(节选自张凡《奋跃向上,激扬青春力量》。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开头以桂海潮的事例,既引出了论述的话题,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本一第③④段分别从早立志、立大志两个方面阐述立志的具体做法,二者是并列关系,可以调
换顺序。
C.文本二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只有根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
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的观点。
D.两个文本都号召青年逐梦奋斗,内容激情澎湃,对新时代青年有极强的感召力。
11.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4分)
12.文本二与文本一中哪一段的观点是一致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 ~16题。
(共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曹刿论战》)
【乙】癸亥,大军至白团卫村①下营。
人马俱渴,营中掘井,及水辄坏,兵士取其泥绞汁而饮,敌众围绕,渐束其营。
是日,东北风猛,扬尘折树。
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令下马拔鹿角②,飞矢雨集。
军士大呼曰:“招讨使③何不用军,而令士卒虚④死!”诸将咸⑤请击之,杜威曰:“俟风势稍慢,观其进退。
”守贞曰:“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莫测多少,若俟风止,我辈无噍类⑥矣。
”即呼诸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
时步骑齐进,追袭二十余里。
至阳城东,贼军稍稍成列,我骑复击之,乃渡河而去。
(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释】①白团卫村:契丹主带兵攻打后晋,杜威等迎战于白团卫村。
②鹿角:指树障。
③招讨使:官职名。
④虚:白白地。
⑤咸:全,都。
⑥噍(jiào)类:这里指活着的人。
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三而竭词语推断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是日查阅词典法:①对;正确。
②这;
(填序号)
这个。
③凡是;所有的。
④表判
断。
(3)俟风势稍慢课内迁移法:俟其欣悦(《送东阳马
生序》)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有同学认为鲁庄公是一个“肉食者鄙”的昏君形象,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分)
16.曹刿和守贞都善于把握迎战时机,但抓取的战机有所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概括。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 题。
(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了生平的艰辛,命运的曲折。
B.颔联运用对偶和拟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局势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直抒胸臆,以高亢的基调收束全篇,为诗歌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
18.“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四、名著阅读(4分)
19.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4分)
(1)班级举行了“谁是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读书交流会,请你仿照下面示例,写出你心目中的“水
浒”英雄。
【示例】他沂岭杀四虎,为丧虎口的母亲报仇;他扯诏谤徽宗,面对朝廷重臣毫无惧色。
他孝顺勇猛、敢于反抗,他就是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黑旋风李逵。
(2)许多选择,看似偶然,其实有着必然的原因。
请从以下给定的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的
某一次选择,探究其必然性。
①王冕(《儒林外史》) ②简·爱(《简·爱》)
五、作文(5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经风吹雨打活下来的花,往往盛开得最绚烂;历世事凛冽仍火热的心,往往会被命运善待。
人生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修行,越是想哭的时候,越要笑得更大声。
挺过去,走下去,在苦难中欢歌猛进,就是生而为人最大的勇敢。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上面这段文字哪句话触动了你?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
如果写记叙文,要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如果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