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第11段讲述了哪些故事?有何作用?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霍去病——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汉之飞将军”李广——匈奴躲避他数年,不敢侵犯右北平。 裴度麾下名将李愬——乘雪夜袭取蔡州,生擒叛军主帅吴元济。 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七百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第8段族姊远 嫁灯火明,感 叹兴衰
第11段联想 挑灯看剑的 名将
第10段联想 宫灯陪伴帝 王
理清“灯笼”之旅
本文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
祖父夜行
汉献帝的
的灯笼
慈母准备 的小纱灯 乡俗还愿
山城小县
族姊远嫁
宫灯
的灯笼 元宵灯笼 的灯笼
将军塞外 点兵的灯笼
作为线索,串联各个材料,叙事都与“灯笼”有关。 作为载体,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对国家的担当。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感悟“灯笼”之情
“灯笼”在作者的记忆里,蕴含着太多的美好。
祖父讲的故事 母亲疼爱的温暖 元宵节张灯结彩的热闹 族姊远嫁的岁月沧桑 纱灯上描红的惬意
本文抒发的情感仅仅是对民俗的情感、对童年的眷 恋吗?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为他与灯 笼结下了情“缘”。
引用诗词,借用历史人物典故,写蒙恬保家卫国的故事,表 达了作者的敬慕之情,为后文的直抒胸臆做铺垫。
感悟“灯笼”内涵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哎,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 原的一把烈火!”
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请结合助读材料作简要分析。
[资料链接二]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
内容上:写小孩子喜欢火,表明人们追求光明的普遍特 点,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 读兴趣。
结构上:伏笔,引出下文灯笼往事的回忆,为下文叙述 喜爱灯笼做铺垫。
初识灯笼之貌
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说火,为后文灯笼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11段)关于灯笼的回忆与联想 第三部分(第12段)结尾说火,卒章显志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 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 的吧。
挂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为什么会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 为他与灯笼结下了情“缘”。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进士第的官衔灯Βιβλιοθήκη 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 却早已褪色了。
理清“灯笼”之旅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 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作者将记忆比作网,与灯笼结下哪些“ ”呢?
理清“灯笼”之旅
作者与灯笼结下哪些“缘”呢?
第7段元宵看灯, 第4、5段接纱 灯笼入梦乡 灯,上下灯学
第9段在 纱灯上描 红
第3段挑灯笼接祖 第6段村口挂红 父,一路听掌故 灯,慰藉孤行客
吴伯箫在特殊年代下的抒怀与誓愿
4* 灯 笼
吴伯箫
——悠悠灯笼情 拳拳爱国心
创 设 情 境 说起灯笼,同学们会想起什么?
也许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盏灯笼,或是孩 提时的新奇,或是奔波中的慰藉,或是元宵灯节的 流连……
那盏灯火点亮了往 昔岁月
光耀于历史长河 更激昂了家国情怀。
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 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 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 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 《黑红点》、《北极星》、 《忘年》、《吴伯萧散文集》 中。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这些灯笼里,有一盏灯笼,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由宫灯联想到汉献帝一生 悲惨的处境,暗示当时国 家的险恶处境。
[资料链接]汉献帝刘协:东汉最 后一任皇帝,公元190-220年在位。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 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感悟“灯笼”之情
字词预习
争讼 (sòng) 领域 斡旋 (wò xuán静) 穆 怅惘(chàng wǎ褪ng色) 锵然 (qiānɡ) 燎原 熙熙然 (xī) 暖融融 神龛 (kān) 幽悄
(yù) (mù) (tuì) (liáo) (rónɡ)
(qiǎo )
词语释义
神龛 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争讼 因争论而诉讼。 斡旋 调解,把弄僵了的局面扭转过来。 熙熙然 一副快乐满足又舒适的样子。 静穆 安静庄严。 锵然 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或形容书声琅琅。 幽悄 低微或幽约微妙。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为什么会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 为他与灯笼结下了情“缘”。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 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挑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岁月沧桑。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为什么会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 为他与灯笼结下了情“缘”。
作者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的一个乡村 ;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 响,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 与科学等活动;1925年考入北京师 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1930在山 东当老师,创作了多散文,《灯笼 》是其中之一;1930年代末赴延安 参加革命。
捕捉“灯、光、火”
聚焦开篇,为何写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场景?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 去后递给自己的……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灯笼上下学宣照着母子情深。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为什么会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 为他与灯笼结下了情“缘”。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 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 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作者十分愤懑, 怒火中烧,不吐不快。
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为什么会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 为他与灯笼结下了情“缘”。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 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 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