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央银行独立性概念及其理论模型,作者认为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央
行独立性应以不同的理论模型来解释,我国央行独立性更适宜采用铸币税型动态不一致来
描述。

本文按照不同类型的国家分析了央行独立性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并探讨了关于加强
我国央行独立性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央行独立性;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铸币税
中央银行独立性从上个世纪以来流行于全球,十几年来广受关注。

我们认为对中央
银行独立性问题不可过于迷信,而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此认真研究,吸取可用之处。

一、央行独立性概念
中央银行独立性(CBI ,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意味着给予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而
实现经济目标的权利。

它有两种定义:
(1) 独立的央行。

具有CBI 的央行即为独立的央行,不独立的央行不具有CBI。

在这
种定义下,描述CBI 的变量仅取0 和1 两个值,中央银行要么是独立的,要么是不独立的,
如0 代表不独立,1 代表独立。

美国和德国的央行是典型的独立央行。

(2) 世界各国央行和其政府的关系都是既分权又合作,独立和不独立只是程度的不
同,其界限并非泾渭分明,有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和比利时) 难以确定应该划入独立之列,
还是非独立之列。

从这个角度说,每个央行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区别只是程度的不同。

在这种定义下,描述CBI 的变量可以连续取值,分布在一个区间内。

本文的CBI 定义取后者。

在比较CBI 的大小时,早期都是以央行所具有的法律规定的CBI 为标准\.CBI 具有一定的效用。

比如,Miller 和Zhang (1995) 认为,诸如CBI 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市
场形成政府致力于低通胀的预期,从而有助于达到低通胀的目标。

但是,这种法律CBI
与央行在实际操作中所具有的CBI 相比,可能相差很大,法律CBI 的效力更多地限于纸面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实际操作中央行所具有的独立性。

比如,1980 年代的阿根廷,法律
规定其央行行长的任期为4 年,而实际上其央行行长的平均任期只有不到1 年。

于是人
们转而寻求设计衡量实际CBI 的统计指标,比较常用的如央行行长的换任率。

实际CBI 不只是来自法律授权,而主要是来自国民的支持。

美联储Minneapolis 分行
行长Bruce MacLaury 称那种以为改变中央银行的法律设置就可以增加其独立性的想法为
一种流行的过于简单化的想法(fashionable oversimplification) 。

比如,发展中国家新近建
立、改建的几十个央行,普遍在法律规定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法律CBI 平均水平已经
高于发达国家1980 年代的水平,但是人们还是公认这些央行的实际CBI 较低。

二、CBI 理论模型
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没有持续增长的货币供给,通
货膨胀难以持久。

可是,由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往往具有动态不一致,导致货币供应不断
增加,从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因此,这种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就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
原因。

为了消除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成为一种重要的措
施。

(一)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理论模型
现在的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货币政策只有当它没有被公众预期到的时候,才会对
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想获得充分的效力,就应该是出乎公众意
料的。

这给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提供了理由。

政府货币扩张政策的动机主要是实现就业目标、获取铸币税收入、改善国际收支、稳定金融,相应地描述政府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有如下四种理论模型:
11 就业型动态不一致
政府原来向公众承诺的是低通货膨胀目标,从而公众也形成了一个较低的通胀预
期。

然而政府为了刺激就业,实现就业目标,需获得一个较高的产出,因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导致出现公众没有预期到的高通货膨胀,使实际通胀率高于最优通胀率。

21 铸币税型动态不一致
这种类型的动态不一致是指政府决定最优货币增长率的行为在公众决定实际货币
余额之前和之后不一致。

由于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主要用此理论模型来解释,所以下面将详细介绍。

31 国际收支型动态不一致
在盯住汇率制度下,或在对外汇盈余的强烈偏好下,如果市场不能结清,名义工资具
有刚性,政府可能选择本币贬值的政策,以减少国际收支赤字,其代价是本币的物价上涨。

这是货币扩张的国际收支动机,相应的动态不一致称为国际收支型动态不一致。

41 金融稳定型动态不一致
2005 年第1期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33
当金融体系面临严重危机时,政府可能宁肯牺牲物价稳定,而出手相救,这就是货币
扩张的金融稳定动机,相应的动态不一致为金融稳定型动态不一致。

(二) CBI 与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
在实际中,四种货币扩张动机可能交织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因而相应地可以用四
种动态不一致理论模型来解释政府货币政策不一致的行为。

一般来说,国际收支型和金融稳定型动机对通货膨胀的作用较小。

就业型理论模型往往适合于解释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

因为近几十年
来,发达国家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滥印钞票,而是关注就业问题,因此CBI 主要是解决就业型动态不一致导致的通货膨胀。

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在发达国家遇到紧急状况时,由于资金缺乏,所以多用铸币税型
理论模型来解释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因此发展中国家的CBI 主要用于解决铸币税型动态不一致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三) 铸币税型动态不一致理论模型
11 政府的目标函数
(1) 铸币税
设S 为铸币税, M 为名义货币存量,ÛM 为增加的名义货币, P 为价格水平, g M 为货币
增长率, L (·) 为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 Y 为实际收入, r 为实际利率,π e 为预期通货膨胀率,则铸币税为
S =
ÛM
P
=
ÛM
M
M
P
= g M
M
= g M L ( r +π e , Y)
假定在长期Y、r 为固定,按照Cagan 货币需求模型,可以假定
L ( r +πe , Y) = e - απe
(2) 损失
假定通货膨胀率的损失为eβπ+γπe
,其中π为实际通货膨胀率。

(3) 政府目标函数
政府在确定最优货币增长率时的目标函数为
U = g M e - απe
- weβπ+γπe
(1)
其中α,β,γ, w > 0
21 稳态下最优货币增长率
在稳态下,π e =π= g M ,于是
U = g M e - αg M - weβg M +γg M (2)
(1) w = 0
如果政府完全不在意通货膨胀的损失,只关心铸币税,则w = 0 ,于是U = g M e - αg M 。

一阶导数为
dU
dg M
= e - αg
M - αg M e - αg
M
34 金融研究总295期
令其为0 ,求出g
3
M =
1α。

二阶导数为
d2 U
dg2
M
=α(αg M - 2) e - αg M
当0 < g M <

时,二阶导小于0 。

因此g
3
M =

为最优货币增长率,亦即是最优通胀
率,其最大铸币税S
=

e。

(2) w > 0
如果政府考虑到通货膨胀的损失,则w > 0 ,于是对(2) 式中的U 求一阶导数,得到dU
dg M
= (1 - αg M) e - αg
M - w (α+β) e (α+β) g
M
当g M =
1
2 时,
dU
dg M
< 0 ,因此其最优解g
3
Mc小于
1α。

31 对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解释
理性政府一定将g M 定在小于1/α的区间内,因为这时可以在较低的通胀率下获得同样的铸币税收入,否则将是无效率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出现恶性通胀呢?
对这一问题有多种解释。

下面我们用铸币税型动态不一致来加以解释。

该思路始于Calvo (1978) 、Barro (1983) 。

在均衡条件下目标函数(1) 式中π e 固定,π= g M ,于是目标函数为
U = g M e - απe
- weβg
M +γπe
其一阶条件为
e - απe
- wβeβg M +γπe
= 0
在新稳态下π e = g M ,则此时最优货币增长率为
g
33
M = -
ln ( wβ)
α+β+γ
只要w 足够小, g
33
M 就可以很大,进入无效率区域( g
33
M >

) 。

在上述分析中,政府在一开始决定货币增长率时, 考虑到了通货膨胀对货币真实余
额的反向影响,即通货膨胀率越高, 公众越不愿意持有货币。

这样决策得到的最优通货
膨胀率为g
3
MC 。

但是,在公众据此确定其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后,政府就改变了原来的
考虑,把向下倾斜的通货膨胀———真实余额曲线视为水平,即不再将π e 视为变量,而是
视为定值。

在此基础上重新最优化,得到g
33
M 。

政府在公众决定实际货币余额之前和之
后的最优化行为不一致,这就是铸币税型动态不一致。

但是,当公众预见到在他们根据g
3
MC做出预期后,政府实际采取的是g
33
M ,公众的通
货膨胀预期将提高,即π e 上升,引发货币供大于求,物价上涨。

这时,政府想要得到原来
预期得到的实际购买力,必须提高货币增长率,于是,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

2005 年第1期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35
三、央行独立性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经验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国家及同一类型但处于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国家,其央行
的独立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一) 发达国家央行独立性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11 主流看法是央行独立性可以有效治理通货膨胀
(1) 实证结果
实证结果表明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负相关。

关于CBI 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始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系的Parkin 和
Bade (1987) 对12 个国家在1973 年- 1986 年期间数据的分析。

从此以后,有大量的对各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如Berger、Haan 和Eijffinger (2001) 的研究结果认为央行独立性与通货
膨胀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独立性越强,通货膨胀率越低。

主流的看法认为,提高央
行独立性可以大大减少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

这成为加强央行
独立性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重要经验根据。

(2) 理论分析
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表明:从短期来看通胀与产出有正向关系,因此政
府往往通过提高通胀率来刺激产出,增加就业;从长期看通胀与产出之间并无显著关系,
这就意味着Phillips 曲线是垂直的,因而提高通胀率不但不会增加产出,反而导致物价上涨。

因此,人们愿意把政府以通货膨胀刺激产出的权利分离给中央银行,即加强中央银
行的独立性,由中央银行来保卫货币的稳定。

虽然在Rogoff (1985) 研究中表明加强独立
性会导致产出的波动增大,但在以后的理论分析及Alesina 和Summers (1993) 等对相关国家的数据分析中,表明不存在这个弊病。

从而,在就业型动态不一致情况下,消除通货膨
胀将是一种Pareto 改进。

(3) 对CBI 和通胀负相关的质疑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即使央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的负相关关系成立,也并不意味着
两者之间一定有因果关系,很可能是由其它因素导致的。

比如,在一个有较强CBI 的国
家里,可能有较为完善严格的经济制度,包括货币制度和财政制度。

这样,应付通货膨胀
就较为有力,从而通胀率较低。

在这里,尽管低通胀率和CBI 负相关,但是低通胀率并不
是CBI 带来的,是第三方因素导致两者负相关。

Adam Posen 多年来一直对CBI 提出各种批评和质疑,他在经典论文Posen (1993) 认
为,尽管CBI 和通货膨胀率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

他考察
了CBI 抑制通胀的三个可能的主要渠道:提高信誉、在经济目标中给物价稳定以优先地
位、阻止财政赤字货币化。

根据对十几个工业化国家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上述三
个渠道实际上对抑制通货膨胀都没有多少作用。

那么,怎么解释上述的负相关关系呢?
他利用了一种“利益而不是机构”的研究方法(“interests not institutions”approach) 发现,是
社会相关集团的利益,而不是中央银行的法律设置,决定了货币当局的决策。

他把分析
建立在三个基本现象之上:CBI 服从于民主制度的控制、通货膨胀有再分配效应、金融中36 金融研究总295期
介作为一个整体在通货膨胀中是受害者。

由于在通货膨胀中受到伤害,所以金融部门是
反对通货膨胀的。

社会其他各部门对通货膨胀也有各自的态度,有些甚至可能支持会带
来通货膨胀的政策。

金融部门和社会其他部门合起来形成社会对通货膨胀的态度,从而
决定了通货膨胀的大小,也同时决定了CBI 的程度。

这表明,由于通货膨胀率和CBI 受相
同因素影响,导致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但并无因果联系。

同时,Posen 研究的重要一点
是,尽管CBI 的法律设置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由于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金
融部门) 对通货膨胀的态度是在变化的,所以实际CBI 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地随着社
会相关利益集团的态度变化而变化。

21 部分经济学家对央行独立性持批评态度
(1) 治胀成本高
即使CBI 可以有效降低通货膨胀率,可是它的代价是什么呢? 可以说,降低通货膨
胀并不难,只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足够紧,几乎没有消除不了的通货膨胀,关键在于以
怎样的代价降低通货膨胀。

Posen (1995) 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央行独立性相对高的国家,治胀成本更高,而不是更
低,治胀所花费的时间也并不短。

在具有独立央行的国家,其货币化政府赤字的表现也
不优于那些由政府直接控制货币政策的国家。

(2) 对生产影响不显著,甚至有轻微负面影响
很多研究发现,尽管CBI 可能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但是对生产并没有什么有利的
影响。

因为从长期来看,就业率基本维持在自然就业率水平上,甚至由于CBI 可能带来
更高的财政赤字,更高的实际利率,更低的储蓄率,CBI 反而有可能对生产有轻微的负面
影响。

从实证数据来看,确实有这种可能,如Grilli 、Masciandaro Tabellini (1991) 。

(3) 对CBI 持反对态度
曾高居美联储副主席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Blinder (1998) 认为,即使是在短期,从现有
数据中看不出CBI 对通货膨胀- 就业取舍有什么有利的影响。

事实上,在大量经济学家
提倡加强CBI 的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就是经济大师Milton Friedman ,他甚至宣称可以考虑让美国财政部从美联储手中接管货币政策权利!
31 设立独立央行并非必要
从治理通货膨胀看,独立央行并不是必需的。

瑞典央行尽管不独立,但它在治胀上
的表现几乎不逊于任何一家独立的央行,并且成功抵御了1920 年代的通货膨胀。

日本央
行从来就不是独立央行,但是在1980 年代和1990 年代却保持了非常低的通货膨胀率。

从发展经济看,也难以看到独立央行的必不可少。

在二战后40 多年的时间里,西方
国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但没有央行由非独立变为独立,反而有几个国家的央行失
去独立地位(如英国1945 年,加拿大1959 年) ,世界主要国家实行独立央行的只有德国和美国。

对此,若以独立的美联储所主导的二十多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来解释,难以令人
信服。

(二) 转轨国家央行独立性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Cukierman、Miller 和Neyapti (2002) 对26 个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研究发现,CBI 与通胀负
2005 年第1期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37
相关并不总是成立,有时甚至具有正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在转型早期,上述国家的法律
CBI 很强,甚至高于发达国家20 世纪80 年代的水平,同时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也很严
重,因此两者表现出正相关性。

为什么这些国家在转型之初纷纷给予央行以法律上的独立性,使之具有很强的法律
CBI 呢? 这是因为转轨国家难以获得国际资本的支持,因此他们将CBI 作为一个标签,以
表明经济上的可信,来吸引大批国外资本的进入。

这么强的CBI 对遏制这些国家的通胀并没有什么作用,这是因为在转轨初期,自由
化程度很低,即使是强的法律CBI ,也不具有对物价的控制能力。

今后随着这些国家自由
化进程的加快,其CBI 将逐步发挥作用。

这表明,CBI 必须要和自由化进程相配合,才能
有效治理通货膨胀。

由上述分析可知,转轨国家虽有很强的法律CBI ,但并不意味着有很强的实际CBI ;
CBI 能够有效治理通胀是需要条件的,如与市场自由化程度密切相关。

(三) 发展中国家央行独立性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央行独立性多用于解决铸币税型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所引发的通货膨
胀。

Posen(1993) 将央行独立性与铸币税型动态不一致引发的通货膨胀率作了多种回归
分析发现,CBI 与铸币税型的通胀之间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CBI 对治理铸
币税型的通胀没有明显的作用。

这些国家当面临铸币税型通胀甚至恶性通胀时,政府总是可以从铸币税中得到一部
分实际收入,并可将其分配给某些人,以提高他们的福利。

这样,治理铸币税型通胀,就
不再是Pareto 改进,而是要进行一番利弊比较,然后再决定是否要把保持物价稳定放在首
位。

恶性通货膨胀往往是由铸币税引发的。

如果通货膨胀的主要动机是获取铸币税,那
么财政政策的改革可能已经可以稳定物价恢复人们的信心,因此CBI 治理通胀的作用甚
微。

四、对我国央行独立性的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立和逐步加强了央行独立性。

1983 年我国决定由中国人民
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1986 年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该制度。

1995 年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从根本上奠定了我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我国的中央银行由
无到有,独立性由弱到强。

可以预料,我国央行的独立性还会进一步加强。

(一) 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理论依据
11 我国CBI 应解决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引发的通货膨胀
我国一些学者认为建立央行独立性的主要任务是:
(1) 限制政府对央行不当的行政干预。

如地方政府为拯救国有企业、中央政府为处
理不良资产,对央行的干预。

之所以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市场经济不够成熟完善。

38 金融研究总295期
(2) 国际谈判的需要。

我国政府可以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由抵制外国政府对我国
不适当的要求,如近期对抗国外施加的对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3) 维持对外经济独立性。

由于我国现阶段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同时还要大
量吸引外资,根据蒙代尔三角定理,我国货币政策将受到冲击,可能被迫放弃货币政策的
独立性。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独立性,需要央行具有独立性。

我们认为上述看法不符合央行独立性的理论根据。

从理论上来说,央行独立性是解
决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导致的通货膨胀,而不是用来达到上述三个目的的。

在研究CBI 时,应明确其理论根源,否则可能会妨碍理解,甚至产生误解。

21 我国CBI 应解决铸币税型通货膨胀
在研究如何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时,有必要辨析我国货币扩张中动态不一致的
类型。

由于动态不一致类型的不同,所需要采取的措施也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对症下
药。

我国有些学者在引用CBI 模型时,往往使用的是Rogoff (1985) 的保守中央银行家模
型、Persson 和Tabellini (1993) 、Warsh (1995) 的契约模型, 以及各种对他们的修正( 如Lohmann(1992) 对Rogoff (1985) 的改进) ,但这些成果,几乎全部都是针对就业型动态不一致。

以就业型动态不一致的理论模型来研究中央银行独立性,在我国是很常见的。

我们认为,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来看,我国的动态不一致很大程度上应属于铸
币税型而不是就业型,尤其在1980 年代更是如此。

这是因为一方面决定铸币税大小的基
本因素是税收体系的效率,我国在1980 年代农业国的特点极为明显,制造业落后,进出口
很不发达,城市化也远不如今天,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处于剧烈变动之中,这些因素大大
降低了税收体制的效率。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落后、居民收入较低,也都大大增加了对铸
币税的依赖。

因此就如同用铸币税型分析发达国家几乎没有解释力一样,用就业型来分
析我国动态不一致也没有多少解释力,至少不够准确。

同时我们认为国际收支型和金融稳定型动态不一致模型对我国也不适宜。

这是因
为我国几十年来,国际收支没有严重赤字,尤其近年来,外汇赢余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所
以国际收支型货币扩张动机在我国应用价值较小。

我国金融体系虽然问题很多,但没有
面临严重的整体性危机,近些年,政府虽然多次对金融机构、对股票市场救助,但其力度
不至于引起明显的通货膨胀,因此金融稳定型货币扩张在我国的应用价值也较小。

(二) 对现阶段加强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几点看法
11 建立完全独立的央行在我国缺乏现实可行性
我国一些学者曾建议,将中国人民银行由隶属国务院改为向全国人大负责。

这样的
制度安排,在国外是央行获得独立地位的标志性措施,即它的目的不是加强央行独立性,
而是建立独立的央行。

那么,独立的央行意味着什么呢? 独立央行的含义绝不仅仅体现
在由中央银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更主要地体现在当央行和政府对重大经济决策发生严
重分歧时,央行可以拒绝听从政府的指令,按照自己的方案行动。

这种权利实际上非常
巨大,以至于有人称独立的央行是一个国家的国中之国。

以被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奉为典范的德国中央银行为例,它的威信是建立在一次又一
次否决德国政府对它的要求的基础上的。

1950 年它就在和二战后重建德国的奠基人、德
2005 年第1期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39
国总理阿登纳关于贴现率的摊牌中取胜,1956 年对阿登纳关于德国中央银行正在毁灭德
国工业的指责置之不理。

1957 年西德央行重组为Bundesbank 后,其对货币政策的掌控多
次对抗、违背政府的意志,甚至直接导致政府首脑下台。

1966 年,紧缩的货币政策带来二
战后德国的首次经济衰退,直接导致担任德国经济部长、总理二十来年的艾哈德辞去总
理职务。

80 年代初,高利率政策成为施密特总理下台的重要原因。

在美联储历史上,里程碑事件是1951 年的美联储“反叛”。

杜鲁门总统为了打赢艰苦
的朝鲜战争,欲发行战争债券,遭到美联储的抵制。

在白宫圆桌会议摊牌后,杜鲁门被迫
退让,转而要求以总统提出建议的形式取消原来的计划,但是一位美联储高级官员毅然
公布了会议记录,从而告诉国民,取消计划并不是出于总统的本意,而是由于美联储的反
对。

其后的国民支持,使美联储获得公开反对总统的权利,由此奠定了美联储的独立地
位。

可以说,正是在一次又一次与政府的坚韧不拔的成功对抗中,德、美中央银行建立起
了自己的威信。

正是这种可令政府首脑下台的力量,才是独立的中央银行的真正含义。

如果在每一次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对抗中,都以中央银行屈从于政府而结束,那还叫什么
独立的中央银行呢? 那样,还有什么必要将中央银行从政府里独立出来呢?
在我国,我们认为,难以想象中央银行在重大货币政策的决策上会对国务院的要求
顶住不办,更难以想象我国会出现国务院总理因为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上拒绝合作而下
台。

可以肯定地说,在我国不可能出现独立的央行,问题是如何加强央行的独立性,而不
是建立独立的央行。

21 在重视法律CBI 建设的同时,更应重视实际CBI
由于中国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体制上的根本性差异,
使得一些西方国家的重要措施在中国作用甚微。

比如法律CBI 规定央行领导任期,在西
方国家长任期(如14 年) 与短任期(如3 年、4 年) 相比,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而在中国,
各级各类干部的推荐任免是由上到下统一规划,这一法律规定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根据我国的政治现实,即使法律规定我国央行由隶属国务院改为向全国人大负责,
从而使国务院推动通货膨胀的行为要多费一番周折,对国务院的行为起到一定约束,但
是可以预计,这种约束与独立央行的要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样的央行不会是实际意
义上的独立央行。

由于我国正处在转轨时期,因此在建设法律CBI 同时,应着力加强实际CBI。

31 我国央行对金融市场的独立性应在央行独立性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里央行对金融市场的独立性是指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应盲目跟随资本市场从业人
员的要求。

这是因为在资本市场上由于羊群效应,使从业人员常常表现出非理性行为,
尤其短期投机行为非常严重。

如果央行政策不符合资本市场的非理性期望,会受到来自
资本市场的压力,但是如果央行一味追求他们的好评,那将导致资本市场风险步步升级,
因此央行必须对资本市场保持独立性。

41 现阶段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作用
(1)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
现在人们一般认为,尽管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名义上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
40 金融研究总295期
事机构,但实际上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

如果我国货币政策的最后决策权是在该
委员会的话,那么这表明我国央行实际是独立央行了,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权利架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