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以下现象中与新陈代谢无直接关系的是()A.鲸浮出水面呼吸B.猫养育后代
C.松鼠取食松果D.人排出尿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能量,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主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鲸浮出水面呼吸是生物能进行呼吸、松树取食松果是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都属于新陈代谢;人排出尿液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也属于新陈代谢;猫养育后代属于繁殖现象,不属于新陈代谢。
故B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2.冬天到了,杨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不适应环境B.松树适应环境
C.它们都适应环境D.它们都不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柳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
【详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杨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3.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
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生物种类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0.1140.0530.0020.9610.010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表格展
示了生物种类及其单位体积农药含量。
【详解】
营养级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所处的层次,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
食的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依次类推。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
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换句话说,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越高。
通过表格可
知,生物单位体积农药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C、E、B、A、D。
所以该表格的食物链为
C→E→B→A→D,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
4.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
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生态系统的各部分组成成分。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故A错误。
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题干中缺乏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B错误。
C、在该食物链中,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故C错误。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
故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5.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
A.阔叶树与松树进行生存竞争
B.北方的阔叶树不适应寒冷的天气
C.松树比阔叶树更适应寒冷的天气
D.它们都适应了北方寒冷的天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冬季落叶主要原因是冬季干旱少雨,落叶可有效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还可以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天北方的阔叶树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
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大气圈底部、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形成生物圈
C.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肺”之称
D.地球上产氧量最多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解答即可。
【详解】
A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一部分,故A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C正确。
D.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相对数量的柱状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丙所示生物最可能是植物
B.甲所示生物群体获得的总能量最多
C.若丁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一定会增多
D.难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丙个体内积累最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
点是生产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物质。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
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丁次之,其次是乙,甲的相对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总能量最少,因此丙所示生物最可能是植物,A正确,B错误;
由于乙是以丁为食,也就是乙是丁的天敌,若丁的数量锐减,导致乙因食物不足而数目减少,C错误;
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在食物链是“丙→丁→乙→甲”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甲。
所以如果某种不易分解的农药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农药积累最多的生物是甲,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8.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
【详解】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若大量捕杀狼,则兔的数量先因狼的减少而增加,此时,草的数量因兔的增加而减少,兔又因草的减少而减少。
因此大量捕杀狼群,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草原中的兔子将会先上升后下降。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9.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
D.要呼吸
【答案】B
【解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B正确。
10.“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中,你不认同的是()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主要根据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意义分析解答。
【详解】
A.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B正确。
C.由于食物链延长,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能量逐级消耗,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增加,C错误。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保护了环境,D正确。
故选:C。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C.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一般属于消费者
D.阳光、空气和水与生态系统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A错误。
B.动物属于消费者,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故B正确。
C.细菌和真菌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异养。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可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一般属于分解者,故C错误。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12.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
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所以①是生产者,②③是消费者,④是分解者,A错误;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生物成分,但是还缺少非生物成分,B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正确;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食物网,但是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①→②→③,因此不存在食物网,D错误。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书写。
13.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 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B.虾C.鱼D.鱼鹰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
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被排出等特点,所以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越高。
【详解】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鱼鹰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体内汞含量也最高。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是解题的关键。
14.一片森林中,对于某一棵树而言,影响它生存的环境有()
A.阳光、空气和水分B.森林中的所有动物
C.森林中的其他动物D.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详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
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影响生物的环境的因素。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
A.竞争B.合作C.捕食D.寄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
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而不是竞争、合作、寄生的关系。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关系。
1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详解】
A.只有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缺少消费者和分解者,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生物部分,缺少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成部分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
部分包括阳光、温度、水等,C正确。
D.只有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缺少生产者和分解者,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7.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巨大的
B.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少越好
C.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详解】
AC.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A错误,C正确。
B.在草原上放养一定量的牲畜,可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B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8.沙漠中的仙人掌,块茎可贮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它说明了()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D.生物与环境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
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详解】
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是仙人掌对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19.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变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无机环境,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能把有机物变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
【点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20.当今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为了研究同学们的饮食状况,准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调查,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A.调查前拟好调查提纲
B.只调查与自己熟悉的同学
C.利用问卷的形式获得数据
D.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
由分析知道:调查过程中只调查与自己熟悉的同学,调查的人数少,不具有代表性。
故选:B。
【点睛】
掌握调查法的内容和要求,不同的题目要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调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