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共22张PPT)

可是,珠三角地区由于受工业
基础、世界产业形势变化、国内外 竞争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 产业升级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发展出现了一系列 ……
三、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阻碍工业化发展, 降低经济效益
原因:
①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 处于劣势;
②对外开放范围扩大;
③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从追求降低成 思投资考本:额2和转0进世变出纪9口0为贸年易代扩总以大额来占,市全珠江国场三的规角比洲重模有和什长;么江但变三化角是?洲分的南析国岭原际因直阻。接 (1)隔变,化:市长江场三腹角洲地逐渐范超围过珠小江。三角洲。
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劳动力成本
高新 技术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区位条件变化)
2、城市化推进 ← 工业化
1985年
2002年
城市化标志
珠三角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数量增 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

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上图)
城市人口增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多
活动: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 力的差异
外部环境:国际背景(时机)
指出发达国家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
(1)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不断上升。
(2)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
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方向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区位条件变化)
1、工业化进程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区位条件变化)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阻碍可持续发展,
降低生态效益
表现: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酸雨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第十一页,共21页。
活 动:
20世纪80年代前 与全国其他地区 80年代后工业化 后都有的条件 共同拥有的条件 城市化较快的关
键性因素是什么
A、区位 (zhèngcè)
C、侨乡
B、对外开放政策 D、国际经济环境
第十二页,共21页。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tuījìn)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jìnchéng)呈现出两个发 展阶段。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qūyù)工业化与城 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dìqū)为 例
梅河口市第五(dì wǔ)中学 赵利龙
第一页,共21页。
过去(guòqù) 的深圳
今天 (jīntiān) 的深圳
这是为什么呢? 第二页,共21页。
学习(xuéxí) 目标:
1.了解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 用。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zhùmíng)的侨乡。
第九页,共21页。
思考二:对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有什么(shén me) 影响?
思考三:珠江三角洲哪些区位条件促进了其快速(kuài sù) 发展?
使本区得以发挥 劳动力丰富、地 价低廉(dīlián)的优
势, 就近接受港澳产 业的扩散,利用 港澳贸易渠道, 大量出口商品, 参与广泛的国际 分工。
第七页,共21页。
(fāzhǎn),
足迹遍及港
澳、东南亚
甚彼至岸太。平 现洋在历,史背景材料(cáiliào)二:
这个地区已
经成为全国
的重点侨之
一,侨居海
外的华侨、
外籍华人达
500万人,
港澳同胞
400多万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7张文稿演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7张文稿演示
产业可能是(B )
• A.信息产业
B.轻纺工业
• C.旅游业
D.精密仪表工业
•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
在( C )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第一组回答 第一题 第二组回答 第二题 第三组回答 第三题
第四组点评 第五组点评 第六组点评
• 【展示点评】具体要求: • ①看规范(书写、格式) • ②看对错。找出关键词,补充、完善; • ③点评内容,讲方法规律; • ④面带微笑,全面展示自我。
1、
①蔗基鱼塘→蔬菜花卉 农业调整--市场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7张文稿演示
格力 空调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步步高 点读机
vivo 手机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东莞)
康佳 电视机
华为手机
深圳 康佳集团
深圳华为科技有限公司
过去的深圳
深圳东门工地
深圳梅林社区
今天的深圳
•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 必然带来工业化
•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 但水平基本相同
•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起步早晚、 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
• 2.珠三角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
②人口从内陆→沿海
----人口迁移
③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 ---产业升级
④农民房→公寓房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 江 三 角 洲 的 范 围 和 位 置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 的地区之一。
[来源:学*科*网]
思考: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速 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契机:发达国 家的劳动力密 集型和资源密 集型产业转移。
图4.18 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化
政策和侨乡优势 劳动密集型产业 较慢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政策和劳动力 成本低优势丧 失 工业实力较强 高新技术产业 较快
主导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特点
影响增长速度的原 投资规模小劳动 密集型产业附加 因
值低
投资规模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 附加值高
工业化推进城市化
与1985年相比,2002年珠三角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问题2
城 中 村 成 为 城 市 发 展 隐 患
握手楼
深圳楼房密度大
城中村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 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 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 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问题3
对策2——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珠江三 角洲地区各 城市在积极 努力,加强 相互分工与 合作,构建 以香港、广 州、深圳为 核心的大珠 江三角洲城 市群。 “泛珠三角”经济圈
2004年6月1-3日在香港澳门和广州举行首次论坛
对策3——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城 市发展 规划; 加强基 础设施 建设和 环境污 染治理。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 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 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必修三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必修三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影响城工业化和城化因素、进程以及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重点在于对城工业化和城化的进程及促进条件的理解。

本节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运用图表和阅读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化开展的根本概况,并通过对活动的探究和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化的区位条件,并通过与其他地区开展模式的比照理解推动城化开展的动力差异。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局部。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主要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化开展的区位因素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不同阶段主导产业及工业特点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工业化开展的进程及影响其开展的因素,并在工业化开展的根底上理解工业化对城化的促进作用。

三、问题和对策,主要探讨珠江三江洲工业化和城化进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化的问题。

难点是城如何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今后城应如何开展。

[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兴旺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知识结构】第一课时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化的开展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化与城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经济社会开展所起的作用;2、理解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3、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开展阶段,理解不同开展阶段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法、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珠三角地区开展的条件和不同开展阶段的特点;2、学会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观、开展观与环境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飞快开展的原因。

人教版 高二 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44张PPT)

人教版 高二 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44张PPT)
2020/7/4
第一阶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1979 年

1990 年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 源贫乏
主导产业劳__动_密 集 附加 型产业 值_低_
劳动力 丰富
政_策__、___侨 引进 资___金_、技 建立 生__活__消__费___品_
乡___优势
术、_设__备__
加工厂
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增加值 增长较__慢__
B.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京津唐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 6.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包括( ) ①地处沿海地区
②靠近香港、澳门
③工业基础条件好 ④科技发达
⑤靠近石油产区—中东地区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⑤
2020/7/4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政策和劳动力成 本低优势丧失
工业实力较强
主导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特点 影响增长速度的原因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较慢
投资规模小劳动密集 型产业附加值低
较快
投资规模扩大高 新技术产业附加 值高
2、珠三角的城市化
2020/7/4
1)、珠三角的城市数目发生了什么变化? 2)、城市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
达国家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 •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 原因: ①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 影响: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
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 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 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金版71)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图
(3)图中数据变化说明了什 么问题? 说明经过短短的十几年,珠 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逐渐 取代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 为主导产业,迅速完成产业 升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金版71)
带动 促进
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两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机遇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侨乡;发达国家和地区进 行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开 放的政策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世 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蓬勃发展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
贫乏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近几年,为了适应经济 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珠江三角洲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金版73) 材料一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圈示意图。
材料二 珠三角城际快速交通图。
(2)试说明城际快速交通建设对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圈建设的作用 ①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了城际客运系统的运输效率 ②改善了沿线交通条件,带动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 ③改善了珠三角洲城的投资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大都市区 的建立。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B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 口比重变化。完成(1)~(3)题。 (金版78)
D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 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12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121
(1)对自然条件的分析应从地理位置、地形,气 候、水源、港口条件等方面去分析,社会经济 条件可从科技、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
(2)从区位和历史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应首先考 虑其特殊的位置,然后分析其地理传统和原有 基础。
(3)从材料中可得到启示,即该地产业结构的差 异以及资金和劳动力费源的优势和互补性;充 分利用各区的相对优势,采取分工与合作,达
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抓住 对外开放的历史机会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本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其优 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接受 港澳产业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 广泛的国际分工。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 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 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 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 城市人口增加 ②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国内生产总值 3447贵4州.2亿元湖南占全国江的西33.67 %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澳门 香港
海南
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对外开放的历史机会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抓住
一方面,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 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 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国际通用指标;农业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高于国际通用指标。 (2)广东省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这样可能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 息等各类要素的合理集聚;影响工业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 业发展;加大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影响现代化进程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 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 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生活环 境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与外 界交流,互通有无。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 珠三角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 们的影响;当开放政策明确之后,首先接受 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 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读图思考】
⑸.自古珠江三角洲许多地方的居民有下南洋谋生 的习惯,这些华侨、港澳台同胞对珠江三角洲 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 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 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 区的经济发展。
【读图思考】
【读图思考】
⑴.这一时期前后的美国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动?
【课时小结】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概况: ⑴位置: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⑵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 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条件分析: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 ⑷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⑶.珠江三角洲能先行一步,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 外资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 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 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⑷.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有利 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
靠近东南亚。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 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 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 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共
25张PPT)
目录
1概念 工业化和城市化
2联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
3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
目录
1概念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
城市面积扩大,等级提升,人口增加,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工业化和城市化:联系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
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变化过程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870
1940 年份
1970
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是伴随 着工业化过程 而发生的现象
工业化和城市化:联系

工业化

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否协调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 ②城市化反作用于工业化; ③工业化与城市化要相协调。
4、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前期阶段吸纳大量劳动力、扩 大城市地域范围,促进区域城 市化的快速发展;后期阶段由 于城市问题的出现,工业化的 带动作用不如第三产业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工业化背景 产业选择
(开发利用) 自然 社会经济
问题
城市化 解决方案
对比阅读学案上的案例二,回答: 1、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2、两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不同之处是? 3、珠三角的“出口依存度”为何高于长三角?
时 间
工业化:
通常指工业或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不
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高中地理 第4章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4章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新人教版必修3

2.城市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表现如 下:
城市化标志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许多乡村地区变成城镇,城镇数量猛 城市数量增多 增,乡村、城市交错分布
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
提高
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3.结合图表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两个阶段的 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答案】 D
【解析】 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面临困难;不是国家科教 文化中心,科技实力稍弱;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狭小,城市规 划建设不合理,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一系列城市生态环 境问题。
参考答案 1.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可以使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 业转移,农业人口数量减少,导致城市人口增多;同时城市用 地规模也随之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从而促进 城市化。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优惠政策承接了劳 动密集型企业,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吸引大量内地人口到 此就业。
为什么说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转 变为城镇的过程;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 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 断上升的过程。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 动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如图所示:
3.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在2000年时已经取 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4.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的轻工业的产业链条短,产业发 展后劲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弱,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延 长产业链条,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 当地便利的交通发展了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课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式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哪个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最快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奇心。
2.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该地区的发展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层级式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与影响因素、成果与问题。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关键词突出,辅以图表和箭头展示逻辑关系。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历程、影响因素、特点、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历程、影响因素、特点、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其他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地图作业: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工业分布,加深对区域发展的认识。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A
例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
B
郊区城市化
C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D
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E
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答案:C
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P75“活动”分析 在教材所列举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为边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区域发展的三种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第一侨乡——江门
01
02
问题探究
材料: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思考下列问题,对上述四个条件进行类比分析。 1、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有哪些? 与全国其它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上题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 )(共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 )(共3
第十页,共38页。
三、珠三角的发展条件
(我国两个著名(zhùmíng)的侨乡:广东省和福建省)
改革开放以后, 广大华侨和港澳 台同胞利用他们 在海外的各方面 关系,通过投资 (tóu zī)、引商、 引资,推动了珠 江三角洲地区的 经济发展。
第十一页,共38页。
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tuījìn)
城市(chéngshì)人口、城市(chéng城s市hì规)数划量、迅建速设增、加管理严重滞后
交通、就业、教育、医疗、治安等问题日益突出
第十九页,共38页。
第二十页,共38页。
五、问题(wèntí) 与对策
(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 (2)、水污染严重 (3)、噪声污染严重 (4)、垃圾围城 (5)、耕地(gēng〃dì)锐减 (6)、森林面积减少
贵州
湖南
江西 (jiānɡ xī)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guǎng dōng) 香港
澳门
海南 (hǎi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课堂(kètáng) 小结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珠三角的位置和范围 3、珠三角的发展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chǎnyè)结构调整 (3)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4、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5、问题与对策 (1)产业(chǎnyè)升级面临困境------产业(chǎnyè)结构调整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第一阶段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第二阶段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数量大幅度增加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化
城市群
三、问题与对策
存在问题
产业结构
原因
基础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策
调整结构
措施
产业升级
升级困难 科技力量薄弱 腹地少
城市建设
滞后
以香港、广 缺乏合理的规 建构大珠江 州、深圳为 划与管理 三角洲城市群 核心 (城中村问题) 加强规划 与管理
生态环境 问题
日趋严重 能源、交通、工 矿业迅速发展
矿产缺乏
(“三来一补”)
工业实力增强 劳动力优势 经济全球化、 下降 高新技术产业 90年代 信息化 第二阶段 以后 政策优势下降 (全国最大的电 发达国家产业 子信息产业基地) 结构调整
位置 阶段 矿产资源 加工业 价值链 产业升级
2、工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成为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仅次于长江三角洲)
结构调整
发展中国 家的机遇


产业结构
3、区位条件
珠江口、 南部沿海、 (1)位置: 毗邻港澳及东南亚 (2)劳动力:多、低廉
(3)交通:水、陆交通便利 (4)资金:侨乡
位置 人口
铁路
交易会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的发展
发展 阶段
时间
条件
优势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
主导的 工业类型
劳动密集型
劳动力丰富 第一阶段 79—90 政策 侨乡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优惠政策
推 动
工业化
带来
促进 推 进
城市化
区域经济发展
一、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有利条件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1、优惠政策:
2、国际经济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比重 产业 产业类型
劳动力、 技术、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资源密集型 知识密集型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一期工程
广州港南沙港区
广州市高快速路规划
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建设规划
2010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
实施“青山绿地工程”、“蓝天碧水工程”、 “市容美化工程”、“亚运场馆环保工程”等四大 工程,建构与城市建设体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 突出广州“山、水、城、田、海”的自然特征,形 成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城乡生态良性循环,把 广州建设成适宜创业发展、居住生活,兼备岭南自 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山水型生态城市。
“山水城田海”的广州城市格局
广州的城市规划
“两 心 四 城” 的 亚 运 城 市 空 间 格 局
广 州 新 城 规 划 概 念 图
奥 体 新 城
广 州 大 学 城
白 云 新 城
天 河 新 城 市 中 心
花 地 新 城
对外吸引力
腹地
南沙开发区
东莞新区
城市规划
返第五张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以亚运为契机,广州将积极搭建空中桥梁,服务 亚洲、走向世界;打造区域枢纽,辐射泛珠三角地 区;编织立体网络,支撑城市空间拓展;应用智能 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发展绿色交通,体现以 人为本理念;形成对外四通八达,对内出行便利, 高效、快捷、人性、智能、生态的综合交通运输系 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