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狐假虎威》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狐假虎威》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则成语故事,也是一则传统寓言故事。

写的是一只狐狸骗过老虎,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

这则故事家喻户晓,学生耳熟能详,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

自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读的层次,由读通、读熟到读懂、读好。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充分发挥读的功能,以读带讲,以读带答,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演结合,既突出重难点,也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学习积累词语,明白故事内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并能根据上下文理解“神气活现”、“违抗”等词语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4.培养学生喜爱阅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学,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提示语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课文。

2.学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并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4.培养学生喜爱阅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学,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老虎、狐狸等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扣点设疑,导入新课。

1.听读解题。

(1)教师绘声绘色讲《狐假虎威》。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吗?
(3)听了故事,谁能说说‘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揭题,板书)
(4)读一读,找一找:画出概括“狐假虎威”意思的句子。

生汇报: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抓点设疑。

(1)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的脑袋瓜里有没有冒出些小疑问呢?生反馈疑惑: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威风?
老虎为什么会被狐狸借走威风?狐狸怎么借走老虎的威风的?
(2)明确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设计理念】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说过这么一句话: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对于低年级刚刚接触寓言的学生,首先,课前应当是轻松愉悦地听故事。

从听读中发现乐趣,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尊重课堂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重,以发展学生自主能力为根本。

(二)读书解疑,学文习字。

1.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通课文后,再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
找一找课文是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

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一说。

2.读书解疑——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威风?
(1)生汇报学习结果(板书:逮)
(2)课文哪个句子写了狐狸被逮住的场景呢?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

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3)交流、引导: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说说理由(凶猛、饥饿),并能抓住关键词、加上动作,通过朗读把老虎的凶猛表现出来。

3.读书解疑——狐狸是怎么借老虎威风的?
(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那只被逮住的狐狸,你会想些什么?文中的狐狸和同学们一样用尽心思想办法,课文里有个词把他想法子的样子写得十分生动。

(2)“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学习多音字“转”,体会动作骨碌碌一转。

据说这眼珠子转得有多快说明这脑袋思考得就有多快。

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你感受到了什么?
(3)狐狸究竟想出什么主意了?他是怎么借走了老虎的威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狐狸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虎表现的句子。

并试一试想象他们的样子,读一读对话。

(4)生汇报句子。

(5)一人扮演狐狸读读狐狸表现的句子,一人扮演老虎读读老虎表现的句子。

(生站起读书)(课件出示:2-6自然段)
(6)交流建议:要想蒙住老虎,狐狸的话得怎么读?谁有好的建议。

A.关注说的话前的提示语,读好句子:扯着嗓子。

“扯着嗓子”:读。

扯,你们懂吗?扯是提手旁加一个止字。

是拉的意思。

扯着嗓子就是把什么拉长?(声音)
谁能扯着嗓子问问这句话。

带着你的理解,试着加上动作和表情,读读这句话。

【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B.一愣:老虎,听狐狸这么一问,都想些什么?(啥都没想,脑子一片空白)这就是“一愣”。

带着这个表情,读【为什么不敢?】
关注了提示语,了解了角色说话时的动作、神情和心里的想法,读起来就更加生动了。

C.抓住关键词“派”、“违抗”体会课文第四自然段狐狸说的话,有没有提示语?这段中有一个字和一个词用得特别妙,他能帮助我们读好它。

出示:派违抗
派,()派()来管()。

让你感受到什么?(权利大,威风)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种威风?
命令:谁的命令?什么命令?能不能吃了我?吃了我就是……(违抗)不听从命令就是?(违抗)老天爷是天上的神,掌管着世间万物,如果违抗了命令,肯定会……
想象狐狸说话时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7)创设情境读:现在,我就是那只大老虎了,我要捉一只狐狸,看看它能不能蒙住我,如果能蒙住我,我就放了他,如果不能,我就吃了他。

现在你被我抓住了:
【老天爷派我来做你们百兽的首领,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

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这么凶?会不会是真的呢?我再抓一只试试。

【老天爷派我来做你们百兽的首领,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

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这么有气势?会不会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的呢?想想也不大可能啊,老天爷怎么会派这么一只小狐狸来管理百兽的首领呀?你不会是在骗我吧?
【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谁的威风?(我的威风)你竟然比我威风。

4.认写“爪”字
(1)就这样老虎竟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我们来看看这个爪字,它是这节课要写的生字,要想写好爪子,要注意些什么?
(2)生写。

(3)师范写纠正:爪字,上收下放,平撇短又平,捺笔要舒展。

(4)生再写。

(5)小结:书写要保持大脑清醒,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才能写好一笔一画,可别像老虎被蒙住了,把爪子全松开了。

【设计意图】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随文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将音、形、义融入文中,读出理解,再带着理解读,读出汉语的妙用,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同时,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带动作神态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表演等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读的功能,以读带讲,以读带答,读思结合,读说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想象、自主总结,切实践行“学本课堂”这一教学理念。

(三)演读感悟,狐假虎威。

1.找出描写狐狸和老虎不同表现的词语。

(1)就这样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

我们继续读读课文7、8自然段。

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描写狐狸表现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虎表现的词语,试着和同桌读好它。

(2)生汇报: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指导读出狐狸的神气,老虎的半信半疑。

(4)带着动作读一读。

(5)创设情境:现在老师想请两个同学来扮演扮演老虎和狐狸。

戴上头饰来演一演。

(6)评一评:师生评价下表演。

品味语言:他们演得好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这几个词用得妙,简简单单的四个词,却能这么生动有趣。

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呀。

(7)采访两位主演:
采访狐狸:刚才你怎么那么神气啊。

采访老虎:你刚才东张西望地都在看什么?
采访小动物们:小动物们,你刚才在躲什么呀?(大老虎)你看到那只狐狸了吗?
老虎你明白了吗?原来,狐狸是借着你的威风把大家吓跑的。

(出示)
【设计思路】读、演结合。

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

学生边读边表演狐狸神气活现、大摇打摆的样子以及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神态,让学生体会并理解这几个词,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形象地表演,学生感兴趣,这也是课后的一个练习要求。

这一教学过程迎合了学生爱表现的天性及心理需求,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然后再通过积极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表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用采访法:在学生表演过程中采访“小动物”,在采访中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心理和课文内容。

(四)拓展阅读,感受经典。

这则成语故事是来自哪里,知道吗?看看书脚注解。

他是根据《战国策》的故事改写的。

我们平时听过的许多成语都是来自《战国策》的,比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惊弓之鸟等等。

同学们想知道更多的成语故事吗?老师推荐给大家一本书——《中华成语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总目标中说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阅读经典,走进经典,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