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地资源自然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2.2.2.4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
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分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 地五大类型。不同地貌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影响土地 资源的类型、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中国地貌类型分区图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地形地貌与土地利用模式
黏质土:小期短,耕作质量差
壤质土:兼有砂质土和黏质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好,蓄水、保肥 与供肥性能强,温度稳定,耕作性能好,是理想的农业用地
2.5 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
➢土壤有机质 是土壤的组成部分,与土壤肥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衡量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综合其主要作用为: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提高养分的有效性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提高土壤保蓄性和供给性能 刺激植物生长 清除某些农药残毒和重金属的污染 改善土壤热量状况
2.5 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
2.5.3.2土壤“体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壤厚度
土壤厚度也称为土体厚度或有效土层厚度。对于土壤 向农作物提供水、肥、气、热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是有效 土层,尤其是耕作层的厚度。
多年植物:厚度100cm以上
2.5 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
地资源的水分性质较好,可为农业利用。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气候与土地资源
➢ (1)气候决定着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影响种植作 物的种类和品质。
➢ (2)气候决定土壤的形成、发育和土壤性质。 ➢ (3)气候是塑造地貌的重要外营力。 ➢ (4)气候是决定土地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 ➢ (5)气候决定大尺度土地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 岩石性质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施工难易程度和工程造价高低等 (基础工程造价一般占建筑总造价的20%~30%)。
2.3 土地资源的水文组成要素
土地资源的水文组成要素,包括地表水和地下 水两方面。它既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因素,又 与土地资源利用及开发紧密相关。
例如:居住地、水源地选择
地下水埋藏深度影响地面建筑物的基础稳定性。
坡度类型 极缓坡 缓坡 中坡 微陡坡 陡坡 极陡坡
农业利用及其对应措施 条件良好,十分适宜农业 适宜农业,一般可机耕 适宜农业,但必须采取工程水保措施 可农业或林业,必须采取工程与林业水保措施 只能用于林业,易产生滑坡等重力侵蚀 只能用于林业,极易产生崩塌、滑坡等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不同类型的土壤,其“体质”和“体型”均有较大差 异,表现出不同的肥力水平和特点。
2.5 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
2.5.3.1土壤“体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壤矿物质 不同矿物学组成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壤矿物按成因类型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不同的矿物学类型,其成分、结构不同,含有的养分种类、 数量以及释放速率也有很大的差异;土壤的矿物学组成对土 壤的保肥供肥性、土壤的耕性影响极大。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2.1.2.2农业热量指标的土地利用意义 ➢ ≥0℃与≥10℃的温度及其积温
≥0℃的温度,一般代表冬小麦、莜麦、马铃薯等 耐寒作物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
≥10℃的温度,一般代表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生 理活性的起始温度。
两者各自的积温数分别代表了两类作物在当地成熟 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适宜性选择。
2.1.2.1热量的地带性与其地理带的划分 ➢ 热量地带与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关系很大。 ➢ 气候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 气候带:寒带、温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热带 (边缘热带 中热带 赤道热带) ➢ 不同温度带有着相应不同的自然景观、土地类型以 及土地利用特征。
2° -5° 铁路需要有坡降,工厂及大型公共建筑可布置,但需适当平整土地
5° -10° 建筑群及主要道路沿等高线布置,次要道路不受影响,不需设人行梯道
10° -25° 建筑群受限,宜阶梯状布置,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需设人行梯道
25° -50°
除供园林绿化外,不宜作建筑用地,道路与等高线锐角斜交布置,设人 行梯道
42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花生、甘薯
4500-5500
5000
一年两熟:小麦—水稻
5700-6100
5500
一年三熟:小麦—水稻—水稻
8000
>7000 一年三熟:甘蔗—水稻—水稻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有特殊意义的≥10℃积温线: 大兴安岭北麓约1700℃,以南耐寒喜凉作物可以生长; 长城一线约3500℃,相当于冬小麦的北界,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一线约4500℃,该线以北一年一熟或三年两熟; 南岭一线为6500℃,可一年二熟到一年三熟。 这些积温线基本决定了我国土地利用方式的宏观格局。
太阳辐射总量 (千卡/cm2.年)
160-200
140-160
120-140
100-120 80-100
主要分布区
西藏、新疆、青海、宁夏、 甘肃 内蒙、宁夏南部
山东、河南、东北等地
两湖、两广、福建等地 贵州、重庆、四川
中国光合年辐射量(千卡/平方厘米)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2.1.2热量资源
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 它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及生产能力均直接影响甚至 决定着土地资源的特性、开发利用方向及其生产力的高低。
因此,对土壤因素的评价往往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 特别是对于平原地区来讲更是如此。
2.5 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
2.5.1土壤的基本物质构成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生物有机 体)、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气相(土壤空气) 等三相物质,五种成分组成。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保蓄性和供给性能刺激植物生长清除某些农药残毒和重金属的污染改善土壤热量状况2
第二章 土地资源的自然
构成要素
第二章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主要内容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2.3
土地资源的水文组成要素
2.4
土地资源的生物组成要素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土地资源的地学因素主要包括岩石性质、地质 构造、地貌形态等。地表岩石性质是区域土壤形 成的物质基础,而区域地质构造往往决定一个地 区的地貌基本轮廓(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等),它们同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关系 非常密切。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中国年平均气温空间格局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2.1.3降水资源
降水量的单位为mm. 降水、蒸发与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反映一个
地区气候类型的特点,也反映该地区总的土地利用特 征。
中国降水量分布格局图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2.1.4风力资源
➢ 季风对中国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有深远影响 季风使我国亚热带地区形成温暖湿润气候,土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2.2.3地质地貌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一)地形影响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 1、地形影响太阳辐射降水的再分配 2、地形影响地表水分和成土物质的再分配
(二)岩石性质影响土壤发育、土壤性质和土壤的自 然肥力
风化 岩石
母质
成土过程 土壤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2.2.3.3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影响建设用地地基的稳 定性
➢ 对建设用地的作用
坡度对于建设用地作用也很显著,地势平坦,排水 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节省开发投资;反之,则投 资增大。
土地类型 坡度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应措施
低平地 平地
平坡地 缓坡地 中坡地
陡坡地
<0.3° 地势低,排水不良,需采取机械提升措施排水
0.3° -2° 是城镇建设的理想坡度,各项建筑、道路可自由布置
2.5
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气候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主要指地 球表面至10~12km的对流层,即与地球表面产生 直接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 降水量等)和物理过程(如升温、蒸发、焚风 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风 等几个方面。
2.2.2地形地貌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气候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的地带性规律上 (大范围),而小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差异,往往受地形 条件的制约。与土地资源特性关系最密切的地形地貌因 素有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貌类型等几个方面。
土地类型的海拔高度分布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2.2.2.2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对土地特性及其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
2.5 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
土壤质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根据土壤颗粒组成的相似与否可将土壤划分为若干类别,
即土壤质地类别。 土壤质地对土壤的耕性、孔隙性、保蓄性、供给性、通透
性等性能有影响。因此,土壤质地不同,其特性表现各异, 同时对土壤肥力因素、农业生产等有多方面的影响。
砂质土:大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漏水漏肥,暖性土,易耕作, 适耕期长,供肥快
中国大于0°C积温空间格局
中国大于10°C积温空间格局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不同积温数与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宜性
≥0℃的积温 (℃)
2500-3000
≥10℃的积温 (℃)
种植制度及适宜的作物
2800
一年一熟:春麦、莜麦、杏子、马铃薯等
4500
4000
三年两熟:冬麦--玉米
4700-4800
土流失、农田水利化和机械化以及城镇建设与交通运输 的布局上。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地貌组成要素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势起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侵蚀程度与
农田基本建设条件、灌溉条件、机耕条件等方面。 除坡度外,坡形、坡向对土地性质与利用也有较大影响。
坡度 <3° 3°-7° 8°-15° 16°-25° 26°-35° >35°
➢ 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指正常人眼对0.4~0.7μm可见光的平 均感觉程度,其单位为勒克斯,我国多以日照时数表示。
➢ 光照强度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密切关系,大多数作物生 长发育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
中国光能空间分布格局
全年日照时数 (小时)
2800-3300
3000-3300
2200-3000
1400-2200 1000-1400
中国植被分布图
2.4 土地资源的植被组成要素
植被是重要的土地景观要素 1、植物群落是重要的景观要素,对土地类型演替具有重要指示 意义 如:热带雨林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 景观……。 2、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 3、是景观建设的重要材料
2.5 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
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既是在生物、 气候、地形、母质、时间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综合体;也是地理环境统一体中的一 个组成要素。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大 气 垂 直 分 层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2.1.1光照资源
➢ 光照资源主要指太阳辐射及其光照指标等。 ➢ 太阳辐射是由太阳发射的电磁波、短波辐射,部分地穿透大
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它是地球表面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 ➢ 光照指标主要有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
2.5 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
2.5.2土壤圈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
2.5.2.1土壤圈的概念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位置 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的表面,被称为土
壤圈(Pedosphere)。 土壤圈是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交界面
上的一个圈层,处于四个圈层的中心,既是地球各圈层间 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枢纽,又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产 物,对各圈层的物质、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送起着维持与调 节作用,在地理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4 土地资源的生物组成要素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植被是指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包括森林、草原 或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植被中各种植物是土地资源生产 力的代表,是土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生态 平衡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植被作为土地重要的构成要 素,既是土地资源质量的代表,又是其综合特征的反映, 并可指示出土地演替的方向。
2.5 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
2.5.3土壤性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壤基础物质及其功能(包括对水、肥、气、热的储 存、供应能力和转化强度),实际上是反映土壤肥力水 平的“体质”;整个土体各层的空隙组成和水、肥、气、 热状况,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体型” ;土壤肥力水 平高低及其发挥,与土壤生态条件关系密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