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饮食及心理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性溃疡的饮食及心理治疗
消化性溃疡即胃溃疡(GU)及十二指肠溃疡(DU),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

属多病因疾病。

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

进年来饮食与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病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

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则以中青年人为主。

男性患消化性溃疡的比例高于女性。

近年来,随着强效抑制胃酸分泌的H<sub>2</sub>受体阻断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的开发,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已经逐年降低了。

和胃溃疡相比,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更多,约为胃溃疡的3倍。

近年来,城市中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数有所增加。

与食用谷物等含糖物质相比,食用肉类时的胃酸分泌会增加。

当胃酸过多的状态长期持续,积存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的入口处)时,就容易损害黏膜导致十二指肠溃疡。

容易产生溃疡的部位胃主要可分为胃体部(上2/3)和幽门部(下1/3)两个部分,胃溃疡大多发生在幽门窦胃角部附近。

随着年龄增长,易发生溃疡的部位将逐渐移向胃体部上部的食管附近。

十二指肠溃疡多半发生在靠近胃的十二指肠球部。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及症状的轻重与饮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合理的饮食对本病的治疗尤为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饮食方面具体建议如下:①饮食注意细嚼慢咽。

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

唾液入胃后能保护胃黏膜,其所含表皮生长因子可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黏膜再生。

②饮食不宜过饱,可少量多餐,既可减少胃的负担,又可使胃中常有适量的食物以中和胃酸,减少对溃疡面的不良刺激。

③食物制作方面注意切细煮烂,以软食易消化的食物为宜。

但也不宜长期食用过于细软的食物,以免减弱消化功能。

④主食尽量以面食为主。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主食大米地区的人群,溃疡发病率高。

我国以麦类为主食的北方与以米类为主食的南方,溃疡病发病情况存在着由北方向南方增多的趋势。

⑤应避免过辣、过酸、过咸等刺激性食物及油炸、
生冷食物。

⑥避免寒凉食品。

如苦瓜、冬瓜、黄瓜、香蕉、梨、西瓜、绿豆、豆腐、蛤蜊、大虾、螃蟹等。

寒凉食品易损伤脾气,尤其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尽可能避免。

⑦避免容易产酸的食物,如地瓜、土豆及含糖高的食物。

此类食物可导致胃酸大量分泌,诱发加重溃疡。

⑧忌服浓茶、酒类及碳酸饮料等。

浓茶含过多的咖啡因、茶碱,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胃活动增加,胃酸分泌增多。

酒精在体内产生的乙醛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

碳酸饮料含大量的二氧化碳,容易引起腹胀,亦有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

⑨少食豆制品、坚果类食品。

豆制品嘌呤含量高,可促进胃酸分泌;还含有一种肠胃胀气因子,使人产生嗝气、肠鸣、腹胀、腹痛等现象。

坚果类食物虽然营养丰富,但由于较难消化和吸收,在患病期间也要少食。

⑩牛奶具有微弱中和胃酸的作用,但同时又是一种刺激胃酸分泌剂。

所以不提倡大量进食牛奶,或视患者的情况而定,量不宜过多。

[11]不需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脂肪可抑制胃酸分泌,但过高可促进胆囊收缩素分泌增加,抑制胃肠蠕动,不利于胃的排空。

此外,还应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水杨酸钠、消炎痛、阿司匹林、铁剂、利血平等,此类药物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诱发加重溃疡甚至导致溃疡面出血。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临床统计约有1/3的患者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

情绪紧张可导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胃酸分泌增多,诱发或加重溃疡。

因此,心理及社会因素对本病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以往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多偏重躯体症状,而忽视心理因素的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在疾病和健康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的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往往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常见心理诱发因素。

据统计消化性溃疡患者遭遇负性生活事件的频率明显多于正常人。

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也与消化性溃
疡的发病有关。

临床调查资料表明,溃疡病患者的个性多表现为服从、被动拘谨、依赖性强、不喜欢交往、敏感、自卑、易伤感、协调能力差、爱患得患失、内向等等。

情绪变化对脾胃的消化功能影響亦非常突出。

临床试验表明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偏执、敌对、恐惧等等不良情绪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

传统医学认为七情皆可致病。

思伤脾,思虑过度,久伤脾气,造成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促成溃疡的发生。

在当今时代要转变医学模式,引入适当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改变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不足,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和解决消化性溃疡等心身疾病的治疗。

吸取以往心理治疗的不足之处,以循证医学的方法,为每一个患者做出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

根据其自身特点,开展循证医学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应用循证的方法,客观而公正地进行疗效评价。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这些都需要临床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共同协商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交流中,了解到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曾受到一定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如生活遭遇挫折;工作压力大;突遇不幸事件;持续的悲伤、抑郁、心理矛盾、精神紧张等加之自身个性原因,不能及时正确的自我调节,最终导致溃疡病的发生。

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加之疼痛等症状,以及呕血,黑便等并发症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很多患者因此紧张不安,产生恐惧心理,担心该病不能治愈,情绪低落,消沉。

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减弱。

有的出现暴躁,顾虑重重、畏食等现象,或不遵医嘱。

以上不良情绪和心理因素也加重了溃疡病治疗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基本知识。

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告知情绪变化对疾病的影响,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让患者认识疾病,消除患者顾虑,取得患者合作也是治疗该病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饮食习惯、生活方
式、心理社会因素密不可分,戚戚相关。

因此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科学地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并根据不同的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心理状态等辅以不同的社会心理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