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地图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 1.自我中心定向系统,认为外部世界以自己为中心,月亮跟着自
己走,认知地图中的环境要素彼此分离。 2.固定点定向系统,认知地图围绕环境中熟悉的固定场所发展,
最早以家为中心,随后扩展到少数路径、标志和熟悉的地点,这 阶段儿童只能注意到一维空间,只能将相邻的标志用路径联系在 一起。 3.直角坐标系,认知地图能反映有机的整体空间环境,能根据坐 标网想象出环境的空间透视关系。
2限定描画法
限定描画法选取了一个关于自然公园空间意象的研究为案例, 以揭示该方法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具体应用。该研究目的是明 确使用者对自然公园的空间意象,弄清空间意象与景观资源 条件的关系,为公园的空间规划获取基础资料。研究选取东 京周边可以当日往返的,使用程度相近的,箱根、奥日光、 奥多摩等5个自然公园作为调查对象地。调查的对象样本是尽 量熟悉环境的、与林学专业相关的专业人士和学生共94名。
Timosaarinen(1987)找到证据证明命题性表征对世界地 图的表象性表征有强大的影响。具体说来,要求41个国 家71个地点的学生画一幅世界的草图。大部分人(甚至 是亚洲人)所绘的地图显示的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 界,多数美洲人是以美洲为中心,而少数其他人显示的 观点则以自己的国家为中心或者突出了自己的国家(比 如很多澳大利亚学生画出的世界地图就是上南下北的地 图)。此外,大部分学生表现了中度的失真,即夸大了 更著名的、家喻户晓的国家面积而减少了不太出名国家 的大小(如非洲国家)。
程序性知识是指导如何行动的知识,其在头脑中的表征是通过产生 式来完成。一个产生式就是一个“如果—那么”规则。当“如果” 得到满足,“那么”就得以执行。
当然很多产生式构成了一个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通过许多子目 标,控制产生式的流向。程序性知识分为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和有 意识的程序性知识。构建认知地图的目标就是经过系统的训练,由 有意识的认知地图成为自动化的认知地图。
2、中期阶段(1960—1970年代),地理学家的加入 地理学者主要从认知地图整体结构、类型、构成要素以
及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关系回答了认知地图是什么。研 究者先后提出网络结构理论、等级理论和局部等级理论 假设解释认知地图整体结构。 图安(Than,1975)认为,认知地图就是一个人给朋友指 路时,脑子里所呈现的道路格局。阿普兰德(Appleyard, 1970)通过研究发现存在顺序型和空间型两种认知地图 类型,其中顺序型认知地图以道路导向为主,而空间型 认知草图则以区位导向为主。每个大的类别又可划分为 4个子类,即顺序型结构的段(fragmented)、链(ehain)、 支/环(braneh)、网(network)和空间型结构的散点(seat 一tered)、马赛克(mosaie)、连接(linked)、空间格局 (patterned)。认为随着人们对某区域熟悉程度的增加, 随着对区域特征把握得更加深入,认知地图呈顺序型向 空间型发展的趋势。
3、当代阶段(1980年代至今),信息加工理论的加入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地图概念体系经历了由静态向动
态转变的过程。心理学家们从信息加工角度重新审视了 认知地图本质,提出认知地图实质是认知映射 (cognitive mapping),即一个包括获取、编码、存储、 内部操作、解码和使用外部环境信息的动态过程。 在几十年来多位心理学家和地理学家对认知地图的研究 上,总结了认知地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认知地图 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形状和分布的主体反映, 也能在头脑中保持和再现,既有顺序型结构,也有空间 型构;②认知地图是对某个区域多方面特征的印象:认知 地图不仅包括上述第一点对某地位置和轮廓这些几何特 征的记忆,也包括该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可以用语言来 描述出来;③认知地图具有动态性:个体形成的认知地图 一直在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认知地图研究都只 是对动态认知地图某一阶段的研究。
StephenHirtle及其同事考察了语义集群对距离估计的影 响,他们向被试出示一幅由许多建筑组成的地图,接着 要求他们估计各组建筑之间的距离。被试倾向于就熟悉 的地界标猜测其距离更近而不太熟悉的地界标猜测其距 离更远,以这种方式扭曲距离估计,他们发现学生们对 自己居住的城市(密歇根州的安阿白市)的认知地图也有 着类似的变形。
(五)Drumheller等人对认知地图的影响因素研究 结论: 认知地图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 1.年龄。手绘简图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但这并不是普遍适用的。 2.性别。性别是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总体来说,男生比女生在这方面的能
力要强。 3.国籍。被试者所在的国家通常会出现在手绘的简图上。 4.临近性。学生对离自己家较近的地方通常会形成较详细、较精确的认知地
概念: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 现场图的模型,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T·C·托尔曼所著 的《白鼠和人的认知地图》。他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认 为,动物并不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习得一系列刺激与 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脑对环境加工,在获得达到目的 的手段和途径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 式,这就是认知地图。它是一种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 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还包括方向、距离和时间关 系等。此外,林奇(Lynch)在1960年研究了城市的意 象,罗文森(Lowenthal)在1961年研究了环境的意象, 沃尔波特(Wolpert)在1964年研究了空间选择产生的 过程。实际上正是这些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 代前期建立了行为地理学和空间认知概念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 元的,它有9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 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 力行为。这9种智力为:
认知地图能力是一种“视觉一空间”智力,加德纳认为视觉 一空间智力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 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它的核心能力是准确的知觉到视 觉世界的能力,是对一个人所知觉到的东西进行加工和改造 的能力,是即使在刺激不在时重现视觉经验的能力。
1、早期阶段(1930—19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派 2、中期阶段(1960—1970年代),地理学家的加入 3、当代阶段(1980年代至今),信息加工理论的加

1、早期阶段(1930—19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派
小白鼠走迷宫实验
结论:老鼠不是根据盲目的习惯,也不是依据途径的次 序而形成的机械的奔走习惯来行动的,托尔曼认为白鼠 走过迷津之后,获得了迷津通路的整体概念,从而托尔 曼第一次提出了“认知地图”这个术语。托尔曼最原始 的关于“认知地图”的概念是对现场地图在头脑中的模 拟,但是托尔曼在后来的研究中把认知地图的概念泛化 了,内涵得到了延伸,头脑不仅对空间事物的位置距离 可以形成认知地图,而且对抽象的符号也可以形成认知 地图,比如对书本上的字、图片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 对几个概念的相互关系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
到目前为止,认知地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直以 来心理学家和地理学家们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模拟观点(Kosslyn&shePard,1975)认为,认知地图是 真实环境中的复制品,它与物质环境大致一点点对应, 似乎是一幅贮存在头脑中的环境的图像。
2.命题观点(Pylyshyn,1973)更加强调通过对信息赋予 加以贮存。也就是说客观环境被再现为很多互相联系的 概念,每一种概念都会引起很多联想,如颜色、名称、 相应的声音、高度等,人们借助于这种命题网从记忆中 寻找有关的各种联想,并由所画的草图体现出来。
(一)林奇对认知地图组成要素的研究
美国城市规划教授林奇在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一书中, 详细介绍了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市民的 认知地图,其理论和方法很快在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被推广 应用
他在城市意象理论中提出构成认知地图的5要素(标志物、节 点、区域、边界、道路)
(二)加德纳等人对发展“视觉一空间”智力的研究
美国城市规划教授林奇在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市民的认知地图其理论和方法很快在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被推广应用他在城市意象理论中提出构成认知地图的5要素标志物节点区域边界道路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有9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根据皮亚杰的发展理论,西格尔和怀特(A.Siegel,5.White, 1975)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大尺度的环境中,儿童认知成图 能力经历四个连续的发展阶段:
1.首先注意和记住空间标志物 2.识别和熟悉特定标志物之间的路径 3.将彼此临近的标志和路径结合成子群 4.将各种环境要素综合组织为统一的环境整体 随着认知成图能力的发展,儿童依次建立起三种不同类型的参照
生所绘的世界简图也通常会采用这种投影形式。 9.地理教育水平。地理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学生的认知地图较好,反之,
地理教育水平较差的国家,其学生的认知地图较差。
1自由描画法 2限定描画法 3圈域图示法 4空间要素图示法
1自由描画法
自由描画法最著名的经典案例莫过于凯文·林奇对城市 意象的研究了。该研究选取美国各具特色的3个城市中 心区作为调查对象地,范围在1.5英里×2.5英里 (2.4km×4.0km)左右:波士顿的中心区特色鲜明, 新泽西城的杂乱无章,洛杉矶的方格网布局新城。该研 究主要运用了2种调查方法,一种是在市民中抽样访谈, 获取他们对环境的意象;另一种是在实地,对受过训练 的观察者形成的环境意象进行检验。抽取市民访谈样本 的要求是在该调查对象地长久居住或工作,居住或工作 地点散布在调查对象地的不同地方,并排除城市规划、 工程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士。市民访谈在波士顿调查了 30人,在泽西城和洛杉矶分别是15人。每个样本的访谈 通常需要1.5h。
调查在每个自然公园事先选择10个代表当地景观资源的风景 点,一共50个风景点,向被调查者展示。随后要求被调查者 画出包含有这10个地方在各自公园的位置关系和当地的道路、 河流等内容的草图。也即是,并非描画自然公园全体空间的 意象,而是限定内容的空间意象。在进行限定描画法的同时, 调查记录下来在全部50个风景点当中,被调查者选择指出的 自己留有印象的风景点
(四)西格尔等人对儿童认知地图的形成阶段的研究 皮亚杰是20世纪杰出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专家。他
提出,人的认知发展依次经过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大致的 对应一定的年龄范围,每个阶段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 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认知总是 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①这四个阶段是: 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2.前运算阶段(2岁—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图。 5.媒体。经常阅读新闻报纸或观看电视新闻的学生所形成的认知地图较详细、
较精确的认知地图。 6.地区形状。如果一个地区形状比较特别,学生就会比较容易记住,所以笔
者在后文中有把某区域几何形状比喻成某种事物的理念。 7.文化。如果一个国家曾经被占领过,那么学生的认知地图会受占领国的影
响。 8.投影形式。如果一种投影的形式经常出现在课本上或日常生活中,那么学
Thomdye认为人类在形成和使用认知地图时用到了三类知识:(1) 地界标知识,这是关于位置的特定特征的信息,以及那些既源于 表象性表征又基于命题性表征的信息;(2)路线道路知识,这涉及 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具体路径,以及那些既基于程序 性知识又基于陈述性知识的信息;(3)测量性知识,这涉及对地界 标间距离的估计,正如它们可能出现在测量地图上的那样,而且 这些可以用表象性和命题性的方式表征。
(三)Thorndyke等人关于认知地图在头脑中如何表征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对知识在人的头脑中的表 征性质做了两种最基本的划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事实、定义、程序以及规则是什么的知识, 其表征形式主要是四种:命题、表象、线性序列和图式。其解 释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