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教案《物质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变化

一、单元概述

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学生时刻可以在感受到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形状、体积、状态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化学性质上的变化,即产生了新物质。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概念的关系图可以表示如下: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日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背景和目标

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

些科学道理?这是我们希望学生进行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一盒火柴、一枚生锈的铁钉、一根蜡烛、一张白纸,图片。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第一部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这部分的内容,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

成的这个观念。学生对身边的一些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容易理解,对空气、火、电和声音是否是物质,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一些难度。学生对感官容易观察到的、特别是触觉可感知到的实在物体,很容易接受为物质,如空气和火。由于学生对空气进行过观察研究,知道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确认空气是物质比较容易,对火是不是物质的确定也好解决。但是学生对不能直接触摸到、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物质,接受起来会有难度。

怎样解决声音、电、光也是物质?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和本质,电的产生和本质上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物体振动就不产生声音,所以,声音可以看作是振动的物体,声波相当于把振动进行传递。电、光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教科书最后就直接告诉学生记住“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概念。

第二部分:物质在变化

这部分的内容,也是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编排的。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的现象,概括出物质都在变化。同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较快,有些物质变化较慢。教科书希望学生通过讨论岩石、房屋、马路的变化速度,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的观念。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它同时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观点。

教科书当中,要求学生比较归纳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因此,可以从是否变成了另外的材料(物质)上进行比较,这样思考的方向会更集中,也符合

教科书设计的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