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试说明学习要求
魏源与《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思想解放·中国向何处去”
2.探讨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时,既要分析维新思想本身的价值,也要适当联系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政治活动,使作用的理解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
3.联系专题四的三民主义和必修Ⅰ辛亥革命的内容,完整地建构晚清时期思想解放潮流的框架结构,认识到由器物到制度、由立宪到共和的递进过程。
4。
联系现实,理解思想解放对于改革开放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
二、中体西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形势。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
3、主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中学,中国传统文化;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
4、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
5、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
焦点内容:如何维护统治的方式——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6、实践: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兴起
(1)内容:①前期,旗号“自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②后期,旗号“求富”,创办民用工业;③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主要有:京师同文馆
(2)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失去原有意义。
(3)评价洋务运动:
不足: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积极: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第一批近代企业产生;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
创办新式学堂等开了近代教育的先河。
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
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派: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
(3)主张:革新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局限: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2、维新派:康、梁、严复、谭嗣同
(1)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康有为:主张“升平世”,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系统阐发变法理论,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
《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康有为思想特点:康有为把传统儒家经学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结合起来,抨击封建顽固势力。
思考: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打着孔子旗号?
原因:(1)因为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
(2)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还没有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帜。
(3)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为减少变革的阻力,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宣传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之才,发展近代工业。
——作用:大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材料:法着天下之公器,变着天下之公理——梁启超
③严复:A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倡导“主权在民,否定君权”,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B译著《天演论》,借进化论宣传维新变法,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
(2)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意义: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论战(实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思考: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①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3)实践: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6-9)
开始: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
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4)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①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以变法图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爱国性
②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进步性
③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人民觉醒。
——启蒙性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掀起戊戌维新的实践,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也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同时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觉醒。
四、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具体见下一单元)
1、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明确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在《民报》的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主要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3、实践:①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失败。
怎么才能学好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很重要
怎么学好高中历史
1.读历史教材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
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
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
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历史事件的要素和阅读及记诵技巧
1.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
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
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
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3.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
不过,会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
如自强运动的曾、左、李.恭亲王、慈禧太后是必须熟记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冯桂芬则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则一律不记。
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存时代和事迹也应知其大概,才不会张冠李戴。
4.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
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
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国的大事包括自强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然后记诵某事件
的其它重大情节,如自强运动分为三阶段,辛亥革命分为兴中会和同盟会两个时期。
至於枝节琐事,似非会考的重点。
小编推荐: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和建议
5.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方面。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为例:政治方面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异;经济层面有工业和农业经济的不同、公行制度.贸易不平衡、鸦片贸易;社会因素如英国工商业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文化方面如中国中心主义与英国自由思想的分歧,个人责任与集体负责制的冲突;特殊事件包括林则徐销鸦片.林维喜事件。
若能紧记这些重大事情,则对鸦片战争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
总之,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历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6.因果关系应建立於史实和逻辑上。
因先於果,果后於因,两者要合乎情理。
从这一角度看,不应把历史事件孤立来看,如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导致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但此后法德关系恶化,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则割地是因,而大战是果了。
因此,假如能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举一反三,则事件的因果关系了如指掌,而学习亦事半功倍了。
7. 事件的经过祗须记重大事件,如意大利的统一运动略知1820.1830和1848革命,加富尔的改革和外交,马志尼的思想及加里波的的贡献便可以了。
因近年会考并不强调背诵史实,故你只须知道最重要的史实便行了。
以上怎么才能学好高中历史全部内容由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希望对您有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高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