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创新教案(优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创新教案第1篇】
一匹出色的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而优美的散文,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

文中写景与叙事交融,巧妙地将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生机盎然、满含亲情和关爱的家人郊游情景中。

因此,本教案设计力主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妹妹的心理变化,在情境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体验与思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直接入课
1.教师板书课题,指生齐读课题。

2.指名读“匹”,注意“匹”的读音是pǐ,不要读成pī,并用“匹”组词,或说一句完整的话。

3.学生交流:怎样记住这个字?
预设:字谜识字法——左方块儿,小儿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直接入课,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读不准的生字。

2.小组合作,识记初读课文时圈画的生字。

(1)自我认读: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圈画的生字。

(2)自我检测:拿出字卡,逐一认读,挑出认不准的字卡。

(3)组长整理:组长搜集同学认不准的字卡,整理出大家都认不准的生字。

(4)小组商议:怎样才能记住这几个生字?
3.集体汇报:小组长将小组没有解决的字,贴在黑板上。

4.集体商议:已经认识黑板上这些字的小组,把识记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相机补充。

也可引导学生编字谜识记“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1)“毯”运用字理识字法识记: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字理图,“毯”左边形体像毛发,表示用毛织成的坐具或卧具,右边是两堆火,表示坐在毛毯上比较暖和。

(2)“恋”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变”下面的“又”换成“心”,
“恋”表示心里舍不得。

(3)“跨”可以用形声字识字法识记:声旁是“夸”,形旁是“”,表示“跨”需要用脚,是表示动作的词。

(4)“葱”可以用编歌谣的方法识记:心上长草,中间匆忙。

(5)“求”可以用熟字减偏旁的方法识记:球——求。

(6)“异”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识记:异——导,给形近字组词。

5.学生回忆同学和老师分享的识记经验,认读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并组词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针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识记方法,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三、再次读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不出声地读全文,然后想一想:这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一根枝条)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抓住关键问题,引领学生建立文本的整体印象。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集中出示“匹、妹、波、纹、像”5个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第一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后四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匹:“匚”叫作三框儿,笔顺:一匚。

可与“株”对比。

妹:“女”作偏旁,最后一笔横不要越过“丿”,右边是“未”,第一横短。

波:右边的“皮”第一笔为横钩,第二笔的撇要注意穿插到“氵”下。

纹:右边的“文”的撇穿插到“纟”的右下。

注意是“纟”,不是“氵”。

像:右半部分“象”的第六笔撇从“口”中间穿出去,把字写正。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的写字表,看清楚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先描红,再练写。

4.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再写一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易错笔画,突破写字难点。

同时针对学生书写能力有所增强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书写,提高学生书写的主动性。

五、课堂小结,课外巩固
1.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自己当小老师,利用字卡教家人识记本课生字。

可以一边认字,一边组词,一边用组过的词语说句子。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巩固生字的兴趣,通过反复再现提高识字的准确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主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3.导学:爸爸为什么要给妹妹一根枝条,让妹妹当马呢?妹妹看到这匹马后有怎样的表现?这匹马把妹妹带回家了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探索答案吧!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实际上浓缩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能够准确把握文本内容。

二、朗读交流,感知全文
1.学生带着课前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答案。

2.指名朗读第1~3自然段,其余的同学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傍晚,地点是在郊外,人物是“我”、妈妈、爸爸和妹妹。

第二方面:郊外的景色很美。

(1)从哪里可以看出郊外的景色很美,请你再读一读前3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景色的句子。

(2)指名朗读圈画的描写景色的句子,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
①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②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3)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两个句子,你的头脑中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

(5)教师小结:这些描写景色的句子,能让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这就是景色描写的妙处。

(6)指导朗读:你喜欢这些美景吗?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吧!
(7)指生读,生生互评。

分组读、齐读。

感受景色之美。

第三方面:“我们”一家人很喜欢这里的景色。

(1)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我们”一家人很喜欢这里的景色?再次读一读前3个自然段,找一找。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句子:
①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②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

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可引导学生说出“恋恋不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3)(课件出示郊外的美景,配乐)引读:“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处于这样美好的景色中,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么就带着喜悦、留恋之情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4.过渡:此时的妹妹,沉浸在美景之中,多么高兴!该回家了,这时的妹妹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继续读一读第4自然段。

5.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交流:妹妹此时是怎样的表现?
6.情境表演:你小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和妹妹同样的情况,那个时候,你是怎样恳求妈妈的?当时你是什么样的表情?做了什么动作?语气又是怎样的呢?联系当时自己的表现,演一演第4自然段。

7.过渡:妹妹走不动了,妈妈也抱不动她,这个时候,爸爸想出了什么妙招?
8.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学生交流爸爸的妙招:爸爸拾起了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告诉妹妹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引导学生感受妹妹的天真可爱
9.借助情境,展开想象:枝条怎么能成为一匹出色的马呢?妹妹难道不认识马吗?请你扮演妹妹,告诉大家,你看到那匹“马”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妹妹一定认识马,只是她年纪小,很天真,觉得把枝条当作马,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10.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多么可爱的妹妹啊!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可爱,那么美好!所以,她高兴地跨上“马”。

11.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爸爸?(不迁就、很有教育方法的爸爸)
设计意图:文中的妹妹在学生心中是一个熟悉的形象,他们的弟弟妹妹甚至自己,也常常发生这样的故事。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情境把学生扮演成文中的妹妹,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达到了“感同身受”的教学效果。

三、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出示“恋、景、舍、求”四个字,请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上下结构的字:恋、景、舍。

独体字:求。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景:上面的“日”写得稍小而扁,下面的“京”第二笔横是这个字的主笔,要写得稍长些,最后两点相对。

舍:“人”要写得舒展,注意下半部分不能写成“舌”。

恋:第三笔和第四笔都是竖,注意这个字的六个点画,每一个点的位置及互相之间的协调。

求:独体字,注意占格。

最后一笔是右上的点。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的写字表,看清楚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先描红,再练写。

4.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写一写。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二年级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易错笔画,突破写字难点。

同时针对学生书写能力有所增强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书写,提高学生书写的主动性。

四、联系生活,拓展交流
1.自由交流: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类似的有趣的故事吗?简单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2.故事分享:把自己看到的或经历过的这些有趣的童年趣事说给家人听,也请大人们讲一讲他们小时候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情。

设计意图:课内与课外结合,引导学生体会天真的童心世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要先入境,方能入情。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了情境体验对于情感理解的重要作用。

1.借助想象再现情境。

借助景物描写体现人物心情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知文字中蕴含的景物,并对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借助音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学生带进文字描绘的画面中;接下来,引导学生将这些头脑中的画面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最后,借助画面建立的美感,引导学生诵读。

这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情境再现,使文字与情感完美融合。

2.借助表演再现情境。

妹妹因为年纪小,走不动,向爸爸、妈妈求助的画面,以及妹妹看到那根又长又细的枝条兴奋地骑上当马的画面,都是文章的“留白处”,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再现画面,趣味中感知妹妹的天真与可爱。

这样富有情趣的设计不是比一味地讲解、分析更深入人心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创新教案第2篇】
教科书分析:
课文是一篇叙事短文,讲述了“我”一家四口在春天的一个傍晚到郊外散步,看到美丽的春景。

往回走的时候,妹妹要求妈妈抱,爸爸给了她“一匹出色的马”。

妹妹骑“马”自己回家了。

课文充满生活情趣,春景的描写和人物的对话,特别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感情朗读训练。

2
本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相对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由于课文数量的减少,课文的识字写字量有所加重。

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
课后练习题:“读句子,体会妹妹的变化,再说说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要求学生能提取妹妹变化原因的语句,然后通过理解,整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这个练习题体现了“学阅读”和“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

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

组织学生亲历这个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是突破难点的保障。

4
课后练习题:“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把句子抄写下来。

”要求学生边读描写春景的语句,边根据句子意思想象画面。

怎样才能知道
学生想象到画面呢,只有让学生说说想象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因此这是一个创造性复述的练习。

而这样的创造性对于二年级学生实在是太难了,因而不宜要求过高。

5
课文的两幅插图,为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有利于落实课标提出的目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但是第二幅的主体不是“路一边的田野”,使用时要注意这一点不足。

学情分析:
1
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基本形成,学生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可以不设计把学习过程融入激励、激趣活动中,应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激趣、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
课后练习题:“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把句子抄写下来。

”属于创造性复述练习,是难点,可通过第二幅插图帮助突破。

另,句子中有学生没有学习正确书写的字,要提示注意。

3
二年级学生具有想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优势,因此,通过读文想象图画帮助和评价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表达水平,要坚持实施,以利于与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的梳理条
理、概括内容衔接,以及一边读一边想象的学习训练。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
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读读妹妹变化前后的句子,能说说妹妹会有这样变化的原因;并根据有关语句,与同学交流对爸爸的看法。

3
读读指定的句子,展开想象,说说想象到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好;然后抄写句子,做到格式正确。

4
能正确认读“郊”等15个生字新词。

5
能正确读写“匹”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出色”等10个词语。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
能正确认读“郊”等15个生字新词。

3
能正确读写“匹”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出色”等10个词语。

教学难点:
1
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读读妹妹变化前后的句子,能说说妹妹会有这样变化的原因;并根据有关语句,与同学交流对爸爸的看法。

2
读读指定的句子,展开想象,说说想象到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教师:“郊”等1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和词卡(字卡不注音,词卡会认读的字注音。

),“匹”等9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郊”等1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
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找春天》这篇课文吗?你还记得找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春天景色吗?(生答)。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篇与春天有关的课文。

那么,这篇课文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老师板书题目:⑦一匹出色的马
全班齐读课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写的内容与什么有关系吗?(预设:一匹马,一匹出色的马)那么,课文讲讲的“一匹出色的马”究竟是什么“马”?写了与这匹出色的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
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找出这些字宝宝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
反馈指导:
(1)订正和会认的字、词语的圈画。

(2)出示会认字的词卡(注音),指名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读法举例:郊、郊、郊,郊外的郊。


(3)自由读、全班齐读。

(4)指名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
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
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
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翘舌音的:软、舍、株、拾;平舌音:葱。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
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指名朗读,采用一人朗读完毕后马上评议的方法
进行反馈指导。

(第一部分:从“一个春天的傍晚”到“不想回去。

”;第二部分:从“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到“‘抱不到你了。

’”;第三部分:余下部分。


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共同评议。

③评价完一个部分,齐朗读一个部分。

4
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三)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
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的字的读音,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把课文读通顺。

个体练习。

2
反馈指导。

(1)示会认的字在课文里的词语,会认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郊、郊、郊,郊外的郊”。

齐读,自由读。

(2)“郊、波、纹、软、毯、异、求、拾、骑、跨”口头组词。

①(贴出这些会认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
同桌交流。

②反馈指导。

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③(把口头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后)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接下来,就要检查大家的朗读了,读的时候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和句子中间的停顿,不要把字宝宝的好朋友拆开了。

(3)反馈指导读通顺。

通过分三部分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指导一句后,或自由练习或齐读该句:
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

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3
自由朗读全文。

4
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逗号、句号、冒号的停顿;
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

(四)会认的字认读的初步评价。

1
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
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和打乱顺序,游戏要注意能让全体参与。

)。

三、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想象说话,感悟主题。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感情朗读。

(一)整体感知课文。

1
提问:我们已经多次朗读课文了,现在想一想,课题“一匹出色的马”是不是真的马?(预设:不是真的马。

)那是什么呢?(预设:那是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

)那课文写了与这匹出色的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发生在哪里?是什么时候?课文写了有谁?主要写了谁呢?找到有关词语后,做上记号。

个体思考,同桌交流。

2
反馈指导。

预设:(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

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故事发生在郊外的路上,是一个春天的傍晚;课文写了“我”、爸爸、妈妈和妹妹,主要写了爸爸、妈妈和妹妹。

(追问:是谁骑那匹“出色的马”的?骑它干什么?<预设:是妹妹骑那匹“出色的马”的。

骑它回家。

>是谁让妹妹骑的?<是爸爸让妹妹骑的。

>)
3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对了,课文就是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我们一家在一个春天的傍晚,到郊外散步。

回家的时候,爸爸让妹妹骑“一匹出色的马”回家。

(二)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
图文结合,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意思意思。

(1)(PPT示课文图画1)出示任务: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画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在过程中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并形成答案。

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预设:
第一问:图中画有“我”、爸爸、妈妈和妹妹。

第二问:妹妹骑着一条又长又细的枝条在前面跑着。

爸爸、妈妈和我在后面走着。

(3)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你是根据哪些话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

句子1: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有感情朗读指导:读好叙事的语气和父亲角色的语气)
句子2: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有感情朗读指导:注意读出兴奋和高兴的心情。


(5)出示任务:看图自由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的课文。

(6)反馈指导。

指名感情朗读,师生评议。

(7)小结:同学们真会看图读书。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这幅插图的意思——爸爸让妹妹骑“出色的马”回家,妹妹高兴地骑上跑回家。

(板书:又长又细出色的马跨上奔向前)
2
读文,结合生活想象图画,继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感情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