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年》: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
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
慎辞也!”
【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词语解释】言:言辞。
文:文采。
行:流传,流行。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翻译】冬季,十月,子展作为郑简公的相礼一起去到晋国,拜谢晋国接受他们奉献的陈国战利品。
子西再次发兵进攻陈国,陈国和郑同讲和。
孔子说:“古书上说:‘言语用来完成意愿,文采用来完成言语。
’不说话,谁知道他的意愿是什么?说话没有文采,不能到达远方。
晋国成为霸主,郑国进入陈国,不是善于辞令就不能成功。
要谨慎地使用辞令。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读左随笔·襄公之二十五
公元前六世纪中页,陈国仗恃楚国的支持,攻打郑国到了国都的东门。
陈国军队行军所经,遇井填井,遇树砍树,给郑国造成相当大的伤害。
郑国当时奉晋国为霸主,为此,郑向晋国请求伐陈,晋国没有同意。
公元前548年,郑国子展、子产率领战车七百乘,突袭陈国,取得决定性胜利,不仅攻入陈国国都,还俘虏了陈国君臣。
陈国战败后,认错态度很好,子展、子产退军。
未得霸主之命,自行用兵于邻国,是要受到制裁的,所以子产身着战服亲自去晋国说明情况,并进献战利品。
晋国派士弱(士庄伯)接待,和子产有一番言辞上的激烈交锋。
士弱质问子产三个问题,分别是“陈有何罪”、“为何以大欺小”和“为何身着戎装”,子产一一做了理直气壮的回答。
子产先是追跟溯源讲了陈国得封的缘由以及与周室姬姓的姻亲关系,讲了郑国对陈国的诸般恩惠以及陈国恩将仇报、依仗楚国凌虐郑国的事实,提示说郑国作为姬姓国既有理由保卫家国,也有责任捍卫周室姬姓的尊严,响亮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接着子产说,讨伐有罪,不论国家大小;如果没有以大伐小,一些大国为什么会有数千里的地盘,暗示晋国也干过很多“大伐小”的事情:有力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
至于第三个问题,子产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引用
晋文公的话进行了回答。
士弱的问题问得尖锐,子产的回答头头是道,
士弱“不能诘”,只好请示当时晋国正卿赵武,赵武说:“他讲得理直辞顺,如果我们硬要去违背,不祥。
”于是接受了郑国子产的“献捷”,也就是等于承认郑国攻打陈国是正确的。
后来,孔子评价这件事,深有感触地说:“古书说得好啊,‘言语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而对言语的修饰是为了充分发挥其表达作用的’。
话不说出来,谁知道你的思想情感,说得不好,又怎么可以让人牢记并流传开去?晋国是霸主,郑国未得晋命而伐陈,(可能惹祸上身)若非有子产巧妙的言辞,最终难以为功。
说话的学问很大,不可不慎重啊!”
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正文:郑子产献捷于晋,戎服将事。
晋人问陈之罪。
对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
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则我周之自出,至于今是赖。
桓公之乱,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杀之。
我又与蔡人奉戴厉公。
至于庄、宣,皆我之自立。
夏氏之乱,成公播荡,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
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弃我姻亲,介恃楚众,以凭陵我敝邑,不可亿逞,我是以有往年之告。
未获成命,则有我东门之役。
当陈隧者,井堙、木刊。
敝邑大惧不竞而耻大姬,天诱其衷,启敝邑之心。
陈知其罪,授手于我。
用敢献功。
”晋人曰:“何故侵小?”对曰:“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
辟。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
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晋人曰:“何故戎服?”对曰:“我先君武、庄,为平、桓卿士。
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复旧职。
’命我文公戎服辅王,以授楚捷——不敢废王命故也。
”士庄伯不能诘,复于赵文子。
文子曰:“其辞顺,犯顺,不祥。
”乃受之。
翻译:郑国的子产向晋国奉献战利品,穿着军服主持事务。
晋国人质问陈国的罪过,子产回答说:“从前虞父做周朝的陶正,服事我们先王。
我们先王嘉奖他能制作器物,于人有利,并且是虞舜的后代,就把大女儿太姬匹配给胡公,封他在陈地,以表示对黄帝、尧、舜的后代的诚敬。
所以陈国是我周朝的后代,到今天还依靠着周朝。
陈桓公死后发生动乱,蔡国人想要立他们的后代,我们先君庄公奉事五父而立了他,蔡国人杀死了五父。
我们又和蔡国人奉事厉公,至于庄公、宣公,都是我们所立的。
夏氏的祸乱杀死了灵公,成公流离失所,又是我们让他回国的,这是君王知道的。
现在陈国忘记了周朝在的大德,丢弃我们的大恩,抛弃我们这个亲戚,倚仗楚国人多,以进逼我敝邑,但是并不能满足,我国因此而有去年请求攻打陈国的报告。
没有得到贵国的命令,反却有了陈国进攻我国东门那次战役。
在陈军经过的路上,水井被填塞,树木被砍伐。
敝邑非常害怕敌兵压境,给太姬带来羞耻,上天诱导我们的心,启发了敝邑攻打陈国的念头。
陈国知道自己的罪过,在我们这里得到惩罚。
因此我们敢于奉献俘虏。
”
晋国人说:“为什么侵犯小国?”子
产回答说:“先王的命令,只要是罪过所在,就要分别给刑罚。
而且从前天子的土地方圆一千里,诸侯的土地方圆一百里,以此递减。
现在大国的土地多到方圆几千里,如果没有侵占小国,怎么能到这地步呢?”晋国人说:“为什么穿上军服?”子产回答说:“我们先君武公、庄公做周平王、周桓王的卿士。
城濮这一战役后,晋文公发布命令,说:‘各人恢复原来的职务。
’命令我郑文公穿军服辅佐天子,以接受楚国俘虏献给天子,现在我穿着军服,这是由于不敢废弃天子命令的缘故。
”士庄伯已经不能再质问,于是向赵文子回复。
赵文子说:“他的言辞顺理成章,违背了情理不吉利。
”于是就接受郑国奉献的战利品。
)正文: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
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
翻译:冬季,十月,子展作为郑简公的相礼一起去到晋国,拜谢晋国接受他们奉献的陈国战利品。
子西再次发兵进攻陈国,陈国和郑同讲和。
正文: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
慎辞也。
”
翻译:孔子说:“古书上说:‘言语用来完成意愿,文采用来完成言语。
’不说话,谁知道他的意愿是什么?说话没有文采,不能到达远方。
晋国成为霸主,郑国进入陈国,不是善于辞令就不能成功。
要谨慎地使用辞令。
”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