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测试题)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有一种美,没有华丽的外观,但一旦失去,你才会倍觉它的珍贵;有一种情感看似落伍,但一旦缺失,你却发现心灵的荒芜;有一种文化看似粗鄙,但一旦丢失,你会发现自己成了精神的无根遗民!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种方言背后,都有其风土人情、社会心理的长久积淀。
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员流动加速,由方言带来的尴尬比比皆是,由此导致一种深沉的身份焦虑。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美
字
体
赏美文
漫谈河南话
河南话,即河南方言,主要通行于河南省。
由于方言区和行政区划界线大都不是重合的,所以河南话在河南之外也有它的身影,而河南省内也并非都讲河南话。
众所周知,古代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所以,有人认为“河南话就是古代的普通话”。
电影《手机》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搁在宋朝,我们河南人得教你说话。
”
其实这只是调侃的玩笑话,不可信以为真。
准确的说法是古代的河南话才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古代普通话,因为,古代的河南话(中原话)
迄今已历经上千年沧海桑田般的演变。
数千年来发生在中原大家庭的无数次大动荡,使得很多子女无奈地离开家乡,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迁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开枝散叶;同样,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数次大举南下也使中原大家庭内换了一拨又一拨的儿孙。
离开家的中原人有些经过千里迢迢的跋涉,最后在岭南和闽南找到了合适的落脚点,定居了下来。
这些中原儿女虽然离开了故乡,但是不敢忘怀乡音,加上当地山阻水隔,地理上较为封闭的缘故,便慢慢形成了古朴的粤语、闽南话及客家话。
所以,时至今日,在这些号称“古汉语的活化石”的汉语方言里仍可依稀寻见中原古音的影踪。
现代语言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隋唐以前河南话的痕迹更多地保留在闽南话中,与唐代河南话较近似的是粤语,相对接近宋代河南话的则是客家话。
注意,以上的比较只是“大致和相对”,离“等于”还相去甚远。
且以一例来证明,唐朝河南诗人杜甫的五言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如果用粤语朗读明显比普通话和河南话押韵得多。
所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即使同为洛阳人但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西汉才子贾谊和唐代高僧玄奘及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如能相聚,是很难用口语沟通的。
再回过头来说说那些留在故土上的古代中原人,其子子孙孙讲的话也经历了时缓时剧的不断变化。
最明显的是自北宋以后,河南话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语言长期亲密接触中,改变了模样,而南方话却成了一个调节水库,不断将被挤压出来的中原古话储存、保留起来。
如此循环不止。
故此,现在的河南话早已不再是“中原古音”了。
(选自《洛阳日报》)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汉语按地位分为两大类:官话和其他六大南方汉语,官话由于和通用语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十分接近,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即现代汉语。
其他南方汉语没有官方语言地位,除客家语、闽南话、粤语、北部吴语之外,其他都没有规范化,处于衰落、消失的境地。
除了闽语、粤语是保留了很多上古汉语特征外,其他都和广韵能对应起来,属于中古汉语后裔。
客家语、赣语很大程度上是中古汉语的北朝汉语后裔,而吴语、湘语可能是南朝汉语的后裔。
应用提示]以上材料可用于“文化寻根”、“传统文化”、“尊敬母语”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
乡音最亲,乡情最重。
家乡的人出外走走,总觉着老家的土话方言动听,听别人说话总感到不着调,轻飘。
出门在外,一听到说老家话的,立马觉得亲热,即刻拉起近乎来。
不过,出门老讲方言,也有别扭的时候。
我刚到邢台读高中时,还不习惯说普通话,用老家方言与别人交流便闹出不少笑话。
一次课间,我突然要回宿舍拿东西,便找宿舍长大云要钥匙,心里琢磨着这“钥匙”应该怎么说。
“钥匙”在我们方言里音译是“也止”,怕大云误会,便想讲普通话。
可情急之下,哪里来得及查字典呀,自己琢磨应该念“月尺”吧。
连说带比划弄了半晌,大云终于明白我要说什么了,不禁“月尺、月尺”地捧腹大笑起来。
当晚,宿舍同学便给我送了个“月尺”的雅号。
【课外应用】
方言趣谈
中国方言可谓世界一绝。
全国书同文,然各地语不同音。
戊戌时期,光绪召见梁启超,梁启超的粤方言将“考”说成“好”,把“高”说成“苟”,光绪听不明白,彼此不能达意。
据说光绪原本准备重用这位25岁维新新锐,擢为侍从之臣,然因难懂广东方言,仅赏六品顶戴,叫他去办大学堂译书局,也算“专业对口”“才尽其用”。
1949年后,一次政协会上,竺可桢先生发言因绍兴口音浓重,大家听不懂,只好请人翻译。
竺先生慨曰:“我说英语能够走遍世界,我说中国话却走不出家乡!”1937年9月,斯诺夫人从延安去黄陵,中央保卫局给她派的“特务员”乃是来自江西的老红军,一口难懂赣语,“h”念成“f”,软音读作硬音,陕西农民听不懂他连珠炮似的南方话,反而得由外国女士来当翻译,真不知谁为中国人。
20世纪20年代,南方学生上北京读书,兜转沙滩附近租房。
房东为求保险,一般只愿租给带家眷者,三两句话谈妥价钱,会加问一句:“您有家眷吗?”南方人以为问的是“家具”,答曰:“家具不是你们提供吗?”房东大怒,还有可能动武,已经谈好的租约就这么稀里糊涂崩了,南方租客还不知道毛病出在何处,不明白对方怎么突然翻脸。
沈从文长期居京,然乡音难改,湘西味儿特重。
“文革”结束后,沈从文赴美讲学,其连襟、汉学家傅汉思教授当翻译,常有听不懂之处,只好按自己的理解“自行”转译。
沈从文另一连襟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周有光先生,一次他对小姨妹张兆和说:“从文的话我有两成听不懂。
”不料,与沈从文一起生活半个世纪的张兆和答道:“我只有一成听不懂!”
20世纪20年代,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执教,学生听课并不踊跃,语言是一大障碍。
起初,选鲁迅课的学生相当多,旁听的也不少。
可鲁迅满口绍兴普通话,粤籍生实在听不懂,听众便渐渐稀下来。
“原来挤得座无虚席的现象,也渐渐变成寥寥可数的冷落现象了。
”当时国语尚未普及,江浙川湘鄂粤各省教授各讲各的方言,很妨碍交流。
上海的暨南大学,“同学要跟教授说话,先以国语,国语不达意,则改用上海话,如上海话又不适用,那么只好各说各的了”。
好在学生适应能力强,无论教授讲什么方言,一个月下来,大致都能听懂,只是最初的一个月,苦了学生要艰难“适应”。
(选自空间日志范文)
1.下列关于现代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叫作现代汉语。
B.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C.狭义的现代汉语仅指普通话,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D.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只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余都是相同的。
解析:D项,普通话和方言不只是在语音上有差异,在语法和词汇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答案:D
2.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方言作为一种文化,正活跃在舞台上。
尤其是小品表演,几大名角几乎成了各大方言的代言人,下面是对他们所用方言的连接,选出连接不当的一项()
A.赵本山、宋丹丹——东北话
B.巩汉林——广东话
C.郭冬临——北京话
D.郭达——陕西话
解析:C项,是天津话。
答案:C
3.目前,在全国有不少地方声母“n”和“l”不分,如四川、湖北、江西、安徽、广东、甘肃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
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词语就反映了这一现象,请据语意写出它们相应的普通话词语来。
作为一个蓝人
..(C),
..(B)生气,即使她再让你老路
..(A),没有必要和旅人
你也只是感到无赖
..(D),而不能把她怎么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解析:依据n、l互换的规律亦可推出,此题目的在于提醒该方言区的学生,注意此类发音的错误。
答案:A.男人B.女人C.恼怒D.无奈
4.请猜猜下面(1)~(5)句中加点的方言词是什么意思,(6)~(8)的方言句子是什么意思,然后分别换成普通话的表达方式。
(1)经过这一次遇难,世界我都睇.淡。
(黄谷柳《虾球传》)
(2)蓑衣箬笠挂在金钩上,夹糖麦饼放在饭镬
..头。
(吴语)
(3)这就是李玉山的婆姨
..。
(杜鹏程《保卫延安》)
(4)我家今天来了人客
..,是我童年时的同学。
(闽语、粤语)
(5)这种人少跟他搭界
..。
(吴语)
(6)拨本书我。
(吴语)
(7)佢高过我。
(粤语)
(8)你格认得?(昆明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普通话和方言在词语和句式方面差异认识的能
力。
(1)“睇”是个古语词,东南方言比普通话保留了更多的古汉语词。
(2)“镬”是个古语词。
(4)一些方言词和普通话的差别在于字的排列顺序刚好相反。
(6)吴语、粤语等方言的双宾语句是把表示物的宾语放在表示人的宾语的前面,这和普通话的语序相反。
(7)粤语的比较句格式比普通话更接近古汉语格式,如古汉语格式中说这个意思就要说“某人高于某人”。
(8)有些方言中使用疑问副词来构造类似于普通话反复问句式简单问句的疑问句形式。
答案:(1)看(2)饭锅(3)妻子、老婆(4)客人
(5)联系、搭理(6)给我本书(7)他比我高(8)你认识吗
5.“秀逗”也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
(每处不超过4个字)
(1)一位朴实的大四学生,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的沉重压力……从出生
起就因为不时的脑筋“秀逗
..”和过于单纯而留下一连串“光辉”的足
迹的他,被同学们光荣地誉为“霉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笔者试着把一些比较有名的动漫作品改一个有些秀逗
..的名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起来,平日里也是一样,到报社来征婚的男女,大多都是男的不如女的。
怎么说呢,好像是男的通常会因为条件不如别人,蹉跎了岁月。
而女的,却老是因为条件太优秀,被流光抛在时间的那一头。
当然啦,这也就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也有非常优秀的男
士和非常秀逗
..的女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反应迟钝或愚笨(2)滑稽或可笑(3)素质差或条件差
6.请从下面所举的两个北京日常口语词语中,任选一个,就其生动形象的特点,仿照文段中的画线句子作简要解说。
细琢磨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往往能看出北京人的智慧。
说出话来,仿佛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形象,十分生动。
比如,天刚黑,说是“擦黑儿”,刚和“黑”擦个边儿,多有分寸!又如,____________。
(1)奔饭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起眼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奔饭辙”,谋生的艰难,似乎已到了绞尽脑汁想“辙”(办法)的程度,何等形象!一个“奔”字,又透着多少奔波劳碌!
(2)“不起眼儿”,都不用让人抬起眼睛来正眼瞧,那得多小的人物、多小的事儿啊,这话也挺形象的。
7.“小葱拌豆腐”本是老百姓喜爱的一道家常菜,后来衍生出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
不久前,某行政部门征集公益广告创意,以一盘“小葱拌豆腐”为主体图案的广告创意,因有积极的比喻意义被采纳了。
请你为该“主体图案”配一句恰当、简明的广告语,不少于8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心为公,清白为政
附赠材料
教师教学中最容易犯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让学生看到自己情绪失控,让学生轻易就突破了自己的底线。
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可以直观地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犯类似错误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因生气而在讲话时提高嗓门讲话时咬牙切齿。
脸憋得通红。
●双手环抱胸前,目视天花板,或许还在不耐烦地跺脚。
●摆出吹胡子瞪眼的表情
·朝学生大喊:“够了!去办公室等我!”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相信你对这些行为一定并不陌生也许某些行为在各自的同事中就能见到。
但你也许会问,这有什么大不了呢?学生偶尔会招人生气,会挑战教师的耐心,当然有时难免会突破教师的底线一这就是问题所在!教师的底线绝对不可以让学生摸透。
课程
在上课之前,请先问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你曾因为学生而生气吗?
你是否曾因为“中了学生的计”而感到不爽?
你是否曾经让学生看出来他们的举动已经让你愤怒到失去理智?(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至少一两次类似的经历。
)
当学生发觉已经探到了你的底线,他会做什么?请围绕下面几个主题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
作为教师,经常出现的重大错误就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能够影响教师的情绪。
教师如果表现出不满,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得逞了。
他们会认为自己成功地控制了教师的情绪。
●可以让学生看出你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失望,但要分
清,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失望和让自己的情绪受他们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为学生的行为负责是完全正当的,并且要坚持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所做所为尽到自己的责任,但不能任由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受控制
接下来,请仔细想想,你在自己的课堂上应该如何以冷静专业的态度来应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如何避免感情用事。
简单举几个例子
示例:课堂上有学生不断弄出声响。
教师已经多次提醒该学生,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
面对这种情形,应该如何应对?
示例:某堂课上,学生正在独立完成各自的练习,有一个学生却在座位上无所事事,此时应如何应对?
示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嬉笑,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注意,这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此时应如何应对?
示例:有一个学生满面愁容地走进教室,看得出他在外面被别的学生欺负了,作为发现这个迹象的教师,应该如何应对?
示例:课堂上有学生和教师顶嘴,并且措辞十分不当。
作为教师的你听了这些心里很不好受,此时应该如何应对呢?
你还可以在这里写下自己的例子
面对学生常见的不当行为,我们已经探讨了一些冷静专业的应对方式。
从现在开始,希望你在不让学生发觉自己感情用事的情况下,处理好学生的不当行为,并记录下来。
这样将会帮助你在遇
到教学问题时,更加注意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
这正是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首先让你以专业的方式进行思考,进而过渡到以专业的方式应对具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