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欢乐颂》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
Ode To Joy 来⾃忆乡⾳⾳乐时光 00:00 07:03
Beethoven - Symphony No. 9 : Herbert von Karajan --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欢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席勒所写的诗歌。
贝多
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16⽇-1827年3⽉26⽇)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声部、合唱、乐团。
⽽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乐(不包含⽂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
这是⼀部⽆论如何形容其伟⼤都不过分的作品,是贝多芬全部⾳乐创作⽣涯的最⾼峰和总结。
早在1795年贝多芬就草拟了这部交响曲最后乐章的主题,经过多年的探索,贝多芬决定破天荒地在交响中加⼊⼈声,⽤席勒的《欢乐颂》诗句,来表达他毕⽣的夙愿:歌颂英雄和美德,歌颂神的普世光耀。
这部交响乐思想深刻,结构⼴阔,它扩⼤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
加⼊了⼈声的合唱,谱写了齐唱、合唱、四重唱和独唱。
这些声乐曲和管弦乐交织在⼀起,形成⼀个庄严崇⾼、雄伟瑰丽的交响乐章,⼀部宏伟⽽充满哲理性的壮丽颂歌。
1792年,贝多芬22岁时就有把席勒的《欢乐颂》这⾸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
1793年1⽉,德国诗⼈席勒的朋友、波恩⼤学法学教授菲舍尼希写信给席勒夫⼈夏洛蒂说:有⼀位青年抱着伟⼤⽽崇⾼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欢乐颂》⼀节⼀节地谱成⾳乐,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
在1798年和1812年,贝多芬曾多次为《欢乐颂》的⾳乐起过稿。
前后琢磨30年,作品最终于1824年春当他54岁才最后得以完成,同年五⽉七⽇晚⾸演于维也纳。
⾸演取得了惊⼈的成功。
当激动⼈⼼的⼤合唱结束时,听众沸腾了,不顾⼀切地⿎掌,欢呼、相互拥抱,不能⾃⼰, 许多⼈禁不住失声痛哭。
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朵早已失去听觉,对⾝后沸腾的场⾯毫⽆察觉,当⼥中⾳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的场⾯,⼤受感动,频频致意。
在维也纳这个讲究礼仪的城市,皇族出场不过⿎三次掌,但贝多芬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们不能平静。
《欢乐颂》这⾸乐曲,每每听到,都令⼈感到⽆限的光明,想像著在华丽明亮的教堂⾥, ⾼贵的⼈们⽤吐词婉转的德语, 全⾝⼼的向神唱颂内⼼的欢乐。
她庄严宏伟,充满了神圣的体验,苦难中挣扎的⼈们突然获得拯救,阳光像圣母慈悲的⽬光⼀样, 洒向天地万物。
这是被宽恕的喜乐,这是被最伟⼤的神所护佑时的欢乐, 这是世间万物共同欢歌的时刻,倾听她时, 神荡涤着⼈们的⼼灵。
法国作家⾬果曾说:“贝多芬的⾳乐中,存在着⼀颗⼈类的⼼;它宽⼴崇⾼,教⼈们如何去爱。
”这句话在《第九交响曲》中展现⽆遗。
贝多芬把他崇⾼的个性、独特的⽣活感受转化成⾳乐,抚慰芸芸众⽣,并激发全⼈类的共鸣。
贝多芬的⾳乐正如他⾃⼰所⾔,是“出⾃⼈⼼⽽直抵
⼈⼼”的⾳乐。
贝多芬出⽣于1770年,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位,也是最伟⼤的代表⼈物。
他出⽣于波恩,⽗亲是个男⾼⾳歌⼿,母亲是个⼥仆。
⽗亲四岁即开始让他学习钢琴和⼩提琴,希望把他培养成莫扎特第⼆。
贝多芬⼗⼀岁便辍学,专⼼在家学习⾳乐。
⼗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担任⼤键琴演奏者,正式成为⼀名职业⾳乐家。
1787年,贝多芬动⾝去当时的⾳乐之都维也纳,并拜见了莫扎特。
当时⼗七岁的贝多芬默默⽆闻,⽽莫扎特早已名满欧洲。
莫扎特起初对这个年经⼈并没有太⼤的兴趣。
他给了⼀段⾳乐让他⽤钢琴即兴发挥,⾃⼰却到隔壁屋⼦和别⼈聊天。
然⽽邻屋充满灵感和⽓势的⾳乐使得莫扎特不由⾃主地⼜跑回钢琴旁。
演奏完毕,莫扎特便对屋内的⼈说:注意这个年经⼈!有朝⼀⽇,他会震惊世界!
作为伟⼤的⾳乐家,莫扎特对于⾳乐的感悟⼒是⾮凡的。
他从这个年经⼈的琴声中听到了⽆穷的创造⼒和灵感,因此才有了这段千⾥马遇伯乐的传世美谈。
此后,贝多芬创作了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悲怆》,《⽉光》,⼩提琴奏鸣曲《克罗采》和《第三钢琴协奏曲》等。
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发现⾃⼰的听⼒急剧下降,对于⼀位26岁风华正茂,踌躇滿志的钢琴家和⾳乐家来说,这不啻于世界末⽇。
在⽿聋和失恋的双重打击下,1802年他写下了⼀封绝笔信,即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
在信中他淋漓尽致地表达内⼼深处的痛苦。
但对艺术的理想和追求,最终使贝多芬重新振作了起来。
贝多芬写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此后的贝多芬仿佛浴⽕重⽣,焕发出巨⼤的创作热情,开创了他的创作时代的辉煌业绩,作品包括第三到第⼋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D⼤调⼩提琴协奏曲》,《黎明》,《热情》钢琴奏鸣曲,歌剧《菲德⾥奥》等。
巨⼤成功后,贝多芬的命运⾥⼜开始经历磨难。
⾸先,他的经济陷⼊困境,没有固定的收⼊,没有稿约,没有起码的经济保障。
贝多芬曾写道:我差不多到了⾏乞的地步,⽽我还得装着⽇常⽣活并不艰难的神⽓。
与此同时,他的⽿朵完全失聪,还经受着家⼈离别的苦难折磨。
在⽣活的艰难中,贝多芬凭借着惊⼈的意志使⾃⼰达到平静和欢乐,专⼼致志于⾃⼰的作品创作。
1824年,《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演,从此⼈类历史上⼀部伟⼤的⾳乐作品诞⽣了。
这真是激动⼈⼼、催⼈振奋的旋律。
此时此刻,当我们聆听这⽓势磅礡的交响作品时,你能相信这是贝多芬在完全失去听⼒、两⽿全聋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吗?值此圣诞来临之际,让我们向这位伟⼤⾳乐家致意,感谢他为⼈类留下了这不朽的⾳乐杰作。
贝多芬⼀⽣坎坷,⼆⼗六岁开始⽿聋,晚年全聋,1827年3⽉26⽇于奥地利维也纳去世,享年58岁。
贝多芬⼀⽣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的⾳乐家之⼀。
阿基⽶德说,如果给他⼀个⽀点,他就能撬动地球。
上帝给了贝多芬⾳符和旋律,他⽤此震撼了世界。
贝多芬成就了⼀条前⽆古⼈后⽆来者的道路。
贝多芬通过⾳乐把他的意志,激情和精神,传递给了千百万⼈,把他⾃⼰⼈⽣种种的苦难和磨砺换来的⽣命欢乐给予了千百万⼈。
贝多芬说:⾳乐是⽐⼀切智慧,⼀切哲学更⾼的启⽰……谁能参透我的⾳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法振拔的苦难。
快闪族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 欢乐颂
当⼀个⼩⼥孩出于爱⼼和信⼼给街头表演者投币之后,⼀场精彩的接头快闪⾳乐会拉开了序幕。
有的时候,爱⼼和信⼼会给我们带来奇迹!
编辑: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