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预习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所谓备学也就是预习。

预习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

”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预习,听课就显得被动了。

况且课堂上又要听讲,又要记笔记,就显得既听得紧张,又记得忙乱,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

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听起课来就主动多了,课堂记录就有了重点,对老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所以预习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他们认为既然老师在课堂上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

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那么,到底如何预习课文?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完成那些任务?我在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预习:
1、总览单元。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

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视”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

3、辨别体裁。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

例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的事件及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基本写法等。

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就能选准角度。

4、熟悉作者。

5、了解背景。

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

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如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大多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6、分析提示。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就是帮助预习课文的“钥匙”。

“提示”一般提供以下信息: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结构安排,艺术特点及语言风格等。

预习时若带着这些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7、研读课文。

在研读时,切不可浅尝辄止,应仔细阅读,深入体会。

阅读中遇到的生字新词应查工具书。

生动而典型的句段要反复阅读,进而阐明和作注。

发现疑点,若思之不解,可在听课时解决;若课堂上未涉及,下课要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切不可就此放过。

8、思考练习。

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答案。

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二)
语文课多是由一篇一篇内容上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

科学合理的预习能帮助自学能力的加强与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学科的学习并不能一味地等着老师的课堂讲解,而应该走在老师的前面。

在课堂上,主要记住预习时不懂的地方。

具体方法可如下:
第一步:通读课文
课文一定要通读,而且应该朗读。

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步:过好字词关
读课文的时候,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画出来。

书上没有注解的字词,可查一查字典、词典,特别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

并且揣摩这些词语的用法,做到积累与运用。

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确凿”是非常确实的意思,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呢?找一找参考书,看看是怎样解释的,如果找不到参考书,就用彩笔标画出来,以便讲这部分时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释的。

第三步:初步分析课文
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识别层次与段落,划分好课文的结构。

遇到文中精彩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也可在课文边作上符号,老师讲到此处时就格外注意。

第四步:归纳中心思想,分析修辞手法与写作方法
用笔把归纳的内容记下来。

上课的时候,和老师概括的中心思想相对照。

第五步:完成课后的研讨练习,并初步完成《练习册》题目
经过上面五步,找准了自己听课时的重点、疑点和难点,一篇课文的预习就基本解决了。

总之,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在预习过程中要注意思考。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三)
预习是学习语文的良好开端。

学生自觉、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阅读感知、思考和赏析,可以提高听课效率,更好地做课堂笔记,巩固对知识的记忆,而且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但是,许多学生不懂预习,甚至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简单看一遍,这样是达不到好效果的。

那么,怎样预习呢?学生预习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一、阅读
阅读就是把书本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有必要的时候须多看几遍。

阅读的内容应包括:
1、阅读单元内容说明
初中语文课本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同一单元的课文虽各具特色,但又有共同的知识规律。

例如,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体裁有小说、记叙文和童话,但它们都是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足迹。

这些特点在单元内容说明中都讲得很清楚。

我们可以从中把握一个知识系统的信息,明确单元要点。

2、阅读课文提示、课文注释以及课后“研讨与练习”
对单篇课文的阅读,以上的三处不容忽视,这些材料都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社戏》一文,在课文的提示中就有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的话“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段江南水乡的童年生活经历,不仅铭记在作者的心里,也会给每个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课文注释和课后“研讨与练习”,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赏析。

3、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文章的体裁,因为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要素,掌握好它们就能在阅读时选准角度。

例如,小说的阅读应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其中人物又是主要要素;议论文阅读则要把握好论点、论据和论证;说明文又不同,要注意其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二、查阅
学习一篇新课文,往往会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这时候工具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助手。

另外,对于认识和理解模糊的字、词不可以放过。

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以求更多地了解熟悉作者以及其代
表作品、作品风格等。

查阅的过程是动脑动手理解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掌握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三、思考
预习要仔细阅读,以求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思考是不可缺少的。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和问题,根据课文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以及其他练习资料的问题进行思考。

例如,思考这些问题:课文的提示我真正读懂了吗?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是否可以归纳?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或者是揭示了什么道理呢?这篇课文在结构和语言上又有什么特色呢?
在思考的时候,对于思考而不得其解的内容,可以在听课时听老师讲解,未在课堂上提及的则可以在课后问老师。

若对其置之不理或者直接翻答案,都不会得到有效的训炼。

四、做预习笔记
做预习笔记相当重要,应该养成习惯。

例如:遇到生字、生词可以划出来,在读书时可以多注意;在带着问题阅读的时候要把可以直接在书本上找得到的答案划出来;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划出来,并尝试在草稿上先写写答案,在听讲解的时候再做对照;比较好的语言和句子划出来,多阅读,多赏析,可以深入理解、赏析课文,对于写作也大有益处。

要学好语文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就必须重视预习,把握好预习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