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李长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情诗小说”的概念:“小说不仅是叙事写景,还
可以抒情。因为文学的特质,是在感情的传染。”
鲁迅虽然没有过多涉及抒情理论,但在小说创作上
却有意识地借鉴了抒情手法,开辟了中国现代小说
的抒情道路,并影响到许多后来的小说家。对于鲁
迅这方面的贡献,李长之敏锐地捕捉到了,他对鲁
迅小说这方面的成就极为赞赏,称之为艺术上的圆
116
南方文坛
2023.6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李长之
文学武 何梦洁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无疑是个性
李长之从事文学批评的时代,正是一个充满巨
最为鲜明、命运最为多舛的批评家之一。这位极有
变的时代,文学批评如同其他文学类型一样面临着
天分的批评家,还在青年时代就写出了 《鲁迅批
了他几乎悲剧式的角色,他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
评家之所以赢得尊重的关键。李长之总结说:“哪一
线,他必须富有同情心和宽容的胸襟,必须毫不含
个批评家不是富有反抗性的?现在的顾忌太多了,
糊地亮明自己的态度,决不能骑墙左右逢源;更敢
怕得罪人,怕骂,怕所谓‘摩擦’(这是最可笑的一
于以钢铁般的意志直面权威、挑战权威,痛快淋漓
个名词),怕读者,怕编辑,怕书店老板,这样不会
地发挥战斗精神。为此,李长之激情澎湃地喊出:
有批评!” ⑧ 李长之所痛斥的这些现象在当时的文学
“批评是反奴性的。凡是屈服于权威,屈服于时代,
批评中是屡见不鲜的,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和生活
屈服于欲望 (例如虚荣和金钱),屈服于舆论,屈服
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滞批评精神的产生,这也是
于传说,屈服于多数,屈服于偏见成见 (不论是得
中国历史中文学批评欠发达、远不及西方的根源所
自他人,或自己创造),这都是奴性,这都是反批评
在;唯有具备了批评精神,才能真正留存于文学史
的。千篇一律的文章,应景的文章,其中决不能有
的长河之中。

批评精神。” 可以说,这段话最精当地诠释了李长
李长之不仅孜孜寻求、建构着批评家所应有的
如他非常注意观察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更多地
注意到鲁迅思想性格和环境的关系;他对鲁迅小说
抒情性的分析、对鲁迅杂文的高度评价以及对鲁迅
翻译的重视等都有着真知灼见的地方,开辟了鲁迅
研究新的领域。中国现代小说自诞生之日起,较多
地继承了西方现代小说的客观描写方法,无形中忽
略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抒情特征。为此周作人提出了
作严肃批评的人不仅不是伟大的批评家,甚至连批
下五千年的总罪状,屈原的价值乃是对这种社会做
评家都谈不上,即使他们热闹、显赫于一时,却终
战士,后人只能见其小,司马迁独能见其大。” ⑦ 天
究会遭到无情的淘汰,在批评史上默默无闻。批评
才、同情心尤其是傲岸不桀的光辉人格才最终铸就
精神对于批评家而言,正如同文章的风骨,是批评
政治化和商业化的冲击,公式主义、教条主义、商
判》 一书,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留下了不同凡响的
业化的操作等司空见惯。不同政治信仰和文学观念
贡献。稍后撰写的 《苦雾集》《梦雨集》《迎中国的
的人更是把批评当作攻讦的武器,一时间文坛充斥
文艺复兴》《道教徒的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
着紧张的气氛,这些都对文学批评产生了很多负面
来累积批评生命的丰碑,构成了他批评世界中独异
马迁、王国维、莱辛等少数人才具备。因为这些批
的精神现象。李长之这种批评精神尤其在他对鲁迅
评家身上的反抗性和对世俗的拒绝符合了伟大批评
的批评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充分。对于鲁迅,李长
家所具备的精神特征,他们用批评文字印证了伟大
之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的尊崇之心,他把鲁迅和孟
华生》《论郭沫若》 等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显
然,作家论之所以受到较多关注,很大程度上在于
这种批评文体可以较为充分地展现批评家对作家生
活道路、思想变迁乃至审美特征等的把握,也给了
批评者更大的自由和阐释空间。在这种大的批评背
景下,李长之也撰写了多篇的作家论,涉及的作家
包括鲁迅、胡适、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许

每每是空洞得一无所得”,“学术上的贫困,却又无
知妄作,是目前批评界的浅薄愚妄的大原因”③。为
对于一个批评家来说,成功的因素固然有多
了改变这种状况,李长之系统提出了批评精神的观
种,诸如学识、经历、眼光、修养、感情、批评方
点,并对这一理论内涵做了较为全面、深刻的阐
法等,但是李长之认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构成
评精神的建构,还在于他在实际的文学批评中所取
得的成就。李长之对当时活跃在文坛的众多作家都
给予关注和评论,对其文学史的地位加以总结。此
外,他还对一些文艺理论范畴进行辨析,并在美学
的理论框架中加以评论,一定程度冲决了庸俗社会
学批评的桎梏,还原了作家的创作生命,这些都是
值得珍视的成果,彰显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实绩。
格与风评变成一种武器,或者
文学批评的基础。遗憾的是,这位批评家的理论贡
等而下之,一种工具。句句落空,却又恨不把人凌
献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公正评价,多年来
迟处死。谁也不想了解谁,可是谁都抓住对方的隐
只有张蕴艳 《李长之学术—心路历程》 和于天池、
钦文、张资平、吴祖光、卞之琳、林庚等,这其中
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是李长之对鲁迅的评论。李长
之一直把鲁迅视为自己生活道路和思想的领路人,
因而一生都为鲁迅的评论和研究付出了很多精力。
1935 年起,李长之在天津 《益世报》“文学副刊”连
载发表了多篇有关鲁迅的批评文章,并在第二年由
北新书局以 《鲁迅批判》 的书名出版,后来也陆续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中,现代作家和作品占了较
大的比重。作家论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突出
现象,如茅盾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所撰写的大量作家
论 《鲁迅论》《王鲁彦论》《徐志摩论》《女作家丁
玲》《冰心论》《落花生论》 等,其他的如胡风的
《林语堂论》《张天翼论》、苏雪林的 《沈从文论》、
许杰的 《周作人论》、沈从文的 《论冯文炳》《论落
及批评家的独立人格。李长之举例说,司马迁对老
对象。他在 《鲁迅批判》 中直言,自己并不满意于
庄申韩的批评能够摆脱世俗偏见,给予他们正确的
当时不少批评家所勾画的鲁迅形象,他要写出自己
评价:“在那一个混乱的思想斗争中,司马迁独能超
心目中真实的鲁迅形象:“我的用意是简单的,只在
出儒道之上,作如此精确而公允的批评;两千载之
编》 虽然也都把李长之列入专题进行论述,但或多
模样。” ② 这些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或少存在失之简单的地方,这和批评家的实际成就
批评界的混乱,这种状况的延续,无疑对正常的文
是远远不匹配的。事实上,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学批评乃至文学创作都贻害无穷。
史少了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特立独行的批评家,就
的人格。如司马迁,这是李长之极为崇敬的历史人
子、歌德等列为影响自己最大的几个人:“我敬的,
物,同时李长之也把他当作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批
是他的对人对事之不妥协”,“不但思想,就是文
评家来看。李长之认为司马迁不仅在文学批评的理
字,有时也有意无意间有着鲁迅的影子。恐怕不仅
论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如文学创作心理、文学功
时鲁迅杂文大量问世,虽然引起过人们的注意,但
在评价上却众说纷纭,除了左翼阵营的瞿秋白等,
大多人尤其是自由主义阵营的知识分子往往排斥鲁
迅的杂文。而李长之却能突破自由主义文艺观的束
缚,对鲁迅杂文的生命有自己的看法。李长之说:
是我,凡是养育于‘五四’以来新文化教育中的青
用、创作原理、艺术节制和幽默等都有较为深入的
年,大都如此的吧。——我们受到鲁迅的惠赐实在
论述,更主要是在他的批评实践中所表现的不虚
太多了”⑨。因此,李长之在刚开始走上文学批评之
美、不隐恶的态度,则完美体现着伟大的批评精神
路的时候,就首先把鲁迅作为他研究和批评的主要
发表了有关鲁迅评论的文章,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
立后。可以说,李长之的鲁迅评论和研究在鲁迅研
究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都是无法绕过的。“在
《鲁迅批判》 之前,还没有人像作者一样做过如此浩
繁的工作,经营擘划过全部关于鲁迅的评论见解。
这里有量的进步,同时更有质的提高。”比起同时代
人的鲁迅评论,李长之自有他独到的视角和判断。
匿,把揭发私人的生活看作批评的根据。” ① 沈从文
李书的 《李长之和他的朋友们》 等为数很少的研究
也提及说:“目前大多数批评家还不能把他们的批评
专著,相关的文学批评史著作如温儒敏的 《中国现
同‘政见’‘友谊’‘商业’分开,纵卖膏药的批评
代文学批评史》、许道明的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
家也还俨然道貌的在批评上保留一种说教传道者的
对于当时文学批评界这些不健康的现象,李长
很难说这是一部丰富、闪烁着独异思想的批评史,
之的态度是十分清醒和坚决的,他曾在一篇文章中
正是因为有类似李长之这样批评家的存在,才构成
对当时中国批评界的状况有严厉的批评。李长之认
了现代文学批评史较为完整的生命乐章。
为批评界充斥着“浅薄和愚妄”,“彼此都没有战斗
力,都没有论据,糊里糊涂的一幕一幕在演,结果
熟之作。他说:“鲁迅的笔根本是长于抒情的,虽然
他不专在这方面运用它;在他的抒情的文字中,尤
其是长于写寂寞的哀感。”李长之称鲁迅八篇抒情性
浓郁的小说为鲁迅文艺最完美的作品:“文字又那么
从容、简洁、一无瑕疵。” 如果说李长之觉察到鲁
迅小说抒情性特征显示了他细腻艺术感觉的话,那
么他对鲁迅杂文的肯定则表现出他思想的深邃。当
释。李长之所理解、提倡的批评精神,其最重要的
批评家最重要的因素却是批评精神。李长之不仅反
一点就是始终保持批评家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唯有
复强调批评家应该有批评精神,而且还把这样的批
如此,一个批评家才真正有了灵魂,才能在任何外
评精神贯穿在其文学批评的整个过程和中心环节,
界因素的高压乃至诱惑下不为所动,这就是一个伟
了司马迁成为伟大的批评家。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批
家伟大灵魂的呈现,这样的批评才代表着人类健康
评开端具有里程碑式的大批评家王国维,李长之也
的精神活动,也才能推动着文学事业健康的发展。
是充满敬意,这是因为王国维在对 《红楼梦》 批评
同样,当一个批评家以文学批评为职业,这就决定
中所表现出的挑战世俗的勇气,这正是少数伟大批
也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异议。这些对于一个刚刚出
道的青年评论家来说,承受的压力之大是可以想象
的,但这正是李长之所捍卫的批评精神。即使在后
来的政治高压的严酷环境下,李长之也没有改变他
的主张。对于李长之来说,批评精神对于批评家犹
如身躯之骨肉,离开了独立的批评精神,空有一副
皮囊又有何价值?

李长之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除了批
尽力之所能,写出我一点自信的负责的观察,像科
下独感到他的目光如炬,令人震慑,诚不愧为一伟
学上的研究似的,报告一个求真的结果而已,我信

大的批评家!” 同样,李长之认为,司马迁用了很
这是批评者的唯一的态度。” ⑩ 因而,李长之在鲁迅
多篇幅赞美屈原,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屈原对污浊现
研究中并不因为鲁迅当时崇高的文学地位而采取虚
所有那些五光十色的眩惑者,无论其奉命于谁,以
压力下不屈服的、孤傲的灵魂。
及受支配于谁,和批评可说毫无干连。” ④ 正是基于
打捞历史
117
这样的观点,李长之认为那些形形色色、听命于书
他以正义和光明来与一切不可计量的恶势力战
店老板或者专门写捧场文章的人,不敢得罪作者或
斗……邪曲害公,方正不容,就是中国整个社会上
之心目中批评精神的精髓,如黄钟大吕般回荡在中
批评精神,力图纠正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不健康
国现代批评史上,其睿智、才情远超一般的批评
风气,更可贵的是他在自己的批评实践中努力贯彻
家。因此不难想见,能够在李长之心目中具有这种
着这样的批评精神,终其一生,用一个个文字符号
批评精神的人是很少见的,也只有孔子、孟子、司
这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中都是较为罕见的,也是
大的批评家和平庸批评家最本质的区别。李长之
李长之文学批评最有生命和价值之处。他和沈从
说:“伟大的批评家是在他伟大的批评精神的。伟大
文、李健吾、朱光潜等共同维护批评的尊严和独立
的批评精神是反奴性的。是为理性争自由的,所以
地位,流露的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在种种外在环境
实不愿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感染了司马迁:“屈原的
美的态度,更不是无条件地、盲目地一味赞颂,对
真价值却在‘与愚妄战’!他明知自己力量不大;但
于他认为不完美的地方仍然坚持己见,绝不附和他
118
南方文坛
2023.6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人的观点,为此他还专门列出一节,论述鲁迅文艺
创作的失败之作。对于鲁迅思想家的称谓,李长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