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余庆眼中的门阀政治_读田余庆_东晋门阀政治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第139页)
摘要: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详细论述了门阀政治的产生、发展、维持和衰亡的过程,并对门阀政
治这概念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本文通过对这本书的研读,对田余庆先生的某些关点提出了一些看法,以
俟大方之家批评批正。
关键词:门阀政治皇权士族类
田余庆眼中的门阀政治
黄年青陈丹洪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在田余庆先生眼中,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共治的政治,其成立的基本条件或者是门阀政治的基本表现是士族专兵和皇权不振。
总的来说,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的变态,是在专制皇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它不同于此前历史上的宦官和外戚的专权,这二者的专擅是在皇权发展到极为强大时的表现,皇权是宦官与外戚的权力来源,而门阀政治时期,士族与皇帝共治甚至凌驾于皇帝之上,士族的权力来源于“士族专兵”和它强大的经济社会文化影响力而不是皇权。
这是田余庆先生的历史世界中门阀政治的一个总体特征。
司马睿和王导渡江建立东晋政权,是门阀政治真正的开始。
东晋门阀政治的最初表现是“王与马共天下”。
前面已述,在田余庆先生眼中,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那么为什么渡江之后会出现共治的局面呢?从根本上来说是实力问题。
琅邪王司马睿在晋室诸王中既无实力也无名望更无功绩,他要在江左立足必须依赖士族的力量,同时,“他在司马皇室中并没有坚强的法统地位,与西晋武、惠、怀、愍的皇统疏而又疏.只有门阀士族的砝码,才能增加司马睿的政治分量。
”而司马睿所以为司马越所信任,被越派往江左,王氏是有大功的。
因为司马睿辟王导为司马,而王导又是王衍的从弟,王衍是深为司马越所信任的士族,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才使得司马睿为越所信任。
再者,王导才能突出,是当时士族中的杰出人物,在司马睿阵营中他又逐渐凭借自己的能力取得更加重要的地位。
过江之后,在取得南方士族的拥戴方面,王导是有巨大功劳的。
另一方面,过江之后,王敦总征讨于上游,而王导则居中枢之任,王氏子弟人才辈出,各居朝廷显要之位,这样在过江之初便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这是东晋门阀政治的形成。
但是皇帝总是不会甘心大权旁落的,士族想长久地与皇帝分享权力,则必然会经过一番争斗。
这番争斗的时期便是门阀政治在形成后的巩固期。
在这一时期,东晋门阀政治前期的几个重要人物王导、王敦、瘐亮、郗鉴都相继出场了。
“东晋之初,皇权对门阀政治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反抗。
一次是晋元帝假手于权臣刘隗、刁协等人,而王敦的反叛打破这次反抗;另一次是晋明帝假手于宗室、外戚南顿王宗和虞胤等人,而瘐亮的排闼入宫打破了这次反抗。
”晋元帝不能容忍王敦的专擅,起用戴渊、刘隗以备王敦,但晋元帝永昌元年,王敦东下,入石头,晋元帝伸张皇权的企图被王敦打破。
明帝即位后,王敦准备再次起兵。
明帝畏于王敦之逼,派流民帅郗鉴镇合肥以为外援。
于是作为流民帅的郗鉴在门阀斗争的情况下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
流民武装是东晋门阀政治的军事支撑。
郗鉴作为流民帅的使他在东晋前期成为门阀政治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说他是后来王庾两强相争中的平衡点,因为有了郗鉴存在,才使门阀政治在王瘐时期得以维持。
郗鉴帮助明帝引流民帅以平王敦之乱,保存了晋祚。
王敦之乱平定了,但门阀政治的格局却并未改变,王氏家族的力量虽有所衰
弱,但庾氏家族却正在兴起。
明帝同样是一个不能忍受太阿倒持的人,于是他向门阀政治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明帝于士族名士以外,兼用宗室诸王以掌宿卫禁旅。
”“明帝之末,子幼臣疑,似有托后事于胤、羕、宗等之意,利用他们与士族名士的矛盾,共谋废黜执政的王导、庾亮等人。
”而“庾亮毅然于此时以帝舅的特殊身份,排闼入见,始得扭转事态,使门阀士族获得对宗室诸王的完全胜利。
由此可见,东晋门阀士族政治,发端于琅邪王氏,而巩固则在颍川庾氏。
”
经过元、明两位皇帝与士族的争斗,并最终以皇权的失败为告终,东晋的门阀政治得到了巩固。
按照时间顺序,在门阀政治巩固过后,首先上演的是庾王之争。
郗鉴引流民帅以平王敦之乱,乱平之后,由于庾亮举措失当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作为流民帅之一的苏峻发动了叛乱。
苏峻乱平,庾亮引咎出都,以豫州刺史屯驻芜湖。
此时在建康的王导不但要防范据有荆、江的陶侃,还要防范近在肘腋的豫州庾亮,他能依靠的就只有以京口为屯兵之所的的郗鉴。
咸和九年,陶侃死。
庾亮遂并有陶侃之地而改镇武昌。
此后,庾王矛盾更加突出。
田余庆先生考较史料,认为在咸康四年五月王导为太傅至咸康五年七月王导死前,庾亮曾谋划废除王导。
“庾亮废王导之谋不遂,如《庾亮传》之说,也是郗鉴起了决定作用。
”这是郗鉴在庾王相争中起平衡作用以维持门阀政治的表现。
在田作庆先生的历史世界中,在这一时段,门阀政治所以能维系,荆杨之争中握有强兵的荆州所以没有压倒扬州,屯兵京口的流民帅郗鉴起了重要作用。
咸康五年七月至咸康六年一月,王导、郗鉴、庾亮相继去世,他们之间的倾轧也就结束,但门阀政治的格局并未因他们的谢世而结束,继之而兴是桓氏家族。
桓氏在东汉本为高门,但因遭遇嘉平之乱而家道路中衰,桓彝在八王之乱中没有党附于司马越,因而也就与东晋的王、马没有多少关系,但过江之后,桓彝一方面攀附名士,希望跻身名士之列,另一方面留心时用、志在立功。
在明帝平王敦之乱时,桓彝也参与了引流民帅以平王敦的密谋,而他最后又死于苏峻之乱。
桓彝的这些活动为桓氏家族在江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之后,“桓温尚主,是成帝姊夫,庾氏甥婿”“同时,中枢的何充也很器重桓温,要把桓温控制在自己手中,作为对抗庾氏势力的一支力量。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桓温得以出镇荆州。
桓温在荆州的二十多年中,积蓄力量,两度北伐。
在桓温坐镇武昌的二十多年中,他虽然经常插手晋廷政事,但是由于他没有取得豫江二州,因而在这段时间中,他始终未能控制中枢。
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第三次北伐,但是失败于枋头。
枋头之败使得桓温“望实俱损”,但却是桓温在江左内争中取得胜利的顶点。
第三次北伐导致豫江二州统统归于桓温,他彻底控制了中枢。
但是,如前所述,门阀政治是几家士族共同支持司马氏政权,士族要求利益均
———读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文史在线
沾,不允许任何一家士族独大取得压倒一切的地位,因而,当桓温想移晋鼎时,他遇到了门阀士族的抵抗。
在桓温死前,他希望加九锡,由于谢安等人拖衍其事,桓温未得加九锡而死。
继桓氏之后而兴起的氏族是陈郡谢氏。
桓温死,谢安逼走与他同在中枢的桓冲,太元二年桓豁死,桓冲回镇武昌。
此时,苻坚已统一北方并取得梁益二州,南侵之势如箭在弦,因此东晋谢氏与桓氏暂得相安以共同对敌。
面对苻坚的南侵,荆扬彼此策应,互相配合,但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并非完全消失。
但是,淮淝之战,谢氏父子兄弟俱立大功,皇室与谢氏的矛盾也暴露出来。
在淝水战前的太元八年九月,朝廷以宗室司马道子录尚书六条事,淝水战后,朝中谗言四起,谢安不能自安于中枢,出镇广陵,谢玄也解北府之任,谢氏控制中枢的局面遂告结束。
谢安之后,门阀士族再也没有出现过像王导、瘐亮、桓温、谢安那样的人物了,继谢氏而兴的是太原王氏,但是此时东晋孝武帝谋求振兴皇权,付相权于宗室司马道子,太原王氏的两支分别依附于孝武帝和司马道子。
当主相和睦时,则太原王氏的两支也都相安无事,当主相相争时,太原王氏的两支也都互相倾轧。
在东晋末年,下等士族开始对上等士族进行反击。
门阀士族由于自身的腐朽没落已无力控制军队。
最终,出身北府的次等士族刘裕打败桓玄,取得了对门阀士族的决定性胜利。
孙恩卢循反对东晋的活动也是次等士族反抗门阀士族的行为,后来,刘裕灭孙恩,则是次等士族内部的争斗。
田余庆先生认为真正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一代,“前此的孙吴不是,后此的南朝也不是;至于北方并没有出现过门阀政治。
”我认为,田先生作这种判断与他对门阀政治的定义有关系。
其实究竟什么是门阀政治,门阀政治应如何定义,这本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
若如田余庆先生那样,把门阀政治定义为士族与皇权的共治,则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一代,但若把门阀政治定义为存在拥有巨大经济文化力量并在政治上有重要影响的世家大族或门阀士族的政治状态,那么门阀政治存在的时期似乎不止东晋一代。
田余庆先生在书中考较史料,详细论术了门阀政治的形成、巩固、维持和消亡,展示了整个门阀政治的运作过程,即田先生在书中告诉了我们他眼中的门阀政治“是什么”,但是,为什么门阀政治会呈现这样一种面貌,为什么当时各种政治力量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对比,也就是说田先生似乎没有更多地论述支配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的背后的因素是什么。
例如,田先生认为到了东晋后期,因为士族无力专兵,而皇室也极为腐朽,所以门阀政治便无法维持下去了,但是,为什么在此时士族无力专兵,田先生并没有论述;其次,田先生认为如果桓玄处置得当,是可以重振门阀政治的,“王恭起兵败死后,桓玄吞并殷仲堪等上游兵力,进驻建康,消灭了司马道子父子的势力。
如果桓玄处置适宜的话,这本来是重振门阀政治的一个时机。
”按田先生这段话的意思,也就是说门阀政治发展到东晋末期并不是必然会消亡,这又似乎与田先生此前所说的东晋后期因为各种复杂原因的作用使得门阀政治走向灭亡相矛盾,似乎门阀政治的灭亡是由于桓玄的无能以及刘裕的能力出众这些个人因素所造成的。
文化论坛
是看得见的柏油路,农村广播是农村信息化的最有效途径。
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作用重大,对农村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广播为农村建设创造良好氛围,发挥舆论和宣传作用,通过发挥联通国内国外的信息优势,上通下达、建设性地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服务农民增收。
农民产生了学习更多关于经济作物和畜产品的生产饲养技术、农产品的市场改革、农产品定价的策略的极大兴趣。
增加农民收入的本质是提高农村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程度。
农村广播发挥铰链作用,作用于农民与市场的接合部,是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主力军,也是传媒为农民服务的着力点。
3.3农村广播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中国社会体制和现行政治框架下,农民缺乏体制内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渠道,农民的利益有时候被遗忘。
那些既得利益集团和阶层出于维护已取得的既得利益的目的,恶意压缩农民参与空间,肆意曲解国家政策,对农民正当利益强行封堵,随意侵蚀农民诉求言路,农民的民主意识得不到伸张,农民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农民利益代表性组织缺失和农民自我淡化传统,加上社会精英对话语权的把持与传媒的控制,使农民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管中祥(台湾学者)曾说:“传播媒体所隐含的意义与语言的功能亦有相近之处,它不但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传达工具,同时亦是一种自我存在的依据,特别在此信息泛滥的世代,失去了传播能力与传播工具,就等于失去说话与表达的能力,甚至导致自我本质的丧失,并且将自我形象的诊释权,拱手交于媒介掌控者的手中,而这样的权力关系,亦会落入弱肉强食的恶性循环中。
”3农村广播对于构建农民话语权责无旁贷。
农村广播赢得真正地位,是通过充分依靠担当社会公器,传递信息萌芽的途径和手段。
农村广播在传播方式上“以受众为中心”,已经摒弃了“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在传播价值取向上,满足多层次弱势群体的多种利益表达需求,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
功能定位方面,农村广播可以在农民与社会不同利益阶层间以及农民与政府间、构筑信息反馈与交流的平台,改变“信息逆差”现象。
在传播运作方面,农村广播将农民的利益诉求与真实呼声进行融合与提炼,无数个含糊、微弱的声音变化为掷地有声、清晰有力的合法要求,使农民能够充分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协助下,维护和争取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以及对“小康社会”目标的日益推进,广大农民对广播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农村广播在农民文化生活中的角色也逐渐定位明晰,如何使农村广播的建设与发展紧跟农民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贡献自身的力量,是需要有关部门深入探索问题。
注释:
【1】周然毅.广电“村村通”建设:历史、现状和未来[J].现代传播,2008.5
【2】曾岩.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闭.视听纵横[J],2007.2
【3】邹宗成.浅谈“村村通”工程建设方案[J].北京:中国有线电视,2008.5
参考文献:
[1]周然毅.广电“村村通”建设:历史、现状和未来[J].现代传播,2008.5
[2]曾岩.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闭.视听纵横[J],2007.2
[3]邹宗成.浅谈“村村通”工程建设方案[J].北京:中国有线电视,2008.5
[4]高福安,陈鹏.我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优化实现——
—以“村村通”工程为例[J].现代传播,2005.6
(上接第1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