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中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
不管你是否准备充分,2013年的一模就这样步履匆匆地来了又去了。

一模过去了,中考还会远吗?面对一模成绩,特别是语文,难免会有些同学焦虑不安,并波及家长。

但是焦虑不安于事无补,于己有害,所以一模之后的中考复习,最先要准备的是良好的心态,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

在下一阶段高效复习。

古诗理解要细致
如浦东去年一模试卷考查篇目是元曲《四块玉·别情》,第八小题要求选出理解恰当的一项。

这道题错误率很高,大多数学生错误地选择了A选项,而A选项的表述是: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出错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没有仔细阅读,将“分别之时”看成了“分别之后”;二是没有细致理解“自送别”中“自”是自从之意,此句意思应当是“送别之后,”因此选项中“分别之时”是不恰当的。

古诗理解中的选择题,内容涉及整首诗歌,若是干扰项区分度不大,那么没有细致的分析和甄别,做对题目并不容易。

复习建议:一、逐句理解诗句含义。

二、了解写作背景。

三、理解主旨和情感(作品中人物情感和作者情感)。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湖北汉川市实验中学王健龙
【考点梳理】
中考试题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

其基本考点为:
1.诗意理解。

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

2.意境把握。

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

3.内容概括。

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

4.写法品析。

就是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5.名句赏析。

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来进行欣赏。

【备考指导】
古诗词鉴赏的材料多来自于教材的教读篇目,复习时有明确的抓手。

其一,注重系统复习,做好知识储备。

对课内诗词的复习要通盘考虑,特别要重视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赏析。

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

如对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诗歌篇章结构以及语言特点等进行梳理,为答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二,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

其解题技巧,概括的说就是:了解背景细思忖,联想想象创意境。

赏析韵律品语言,把握题旨悟诗情。

具体地说,就是要明确不同题型的解法。

一、客观题的解题方法
1.看是否曲解原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等等。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试题往往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主题。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试题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等。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
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二、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3.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等)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4.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等,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6.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等)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例题解析】(2011年湖北孝感试题)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

诗人赋予“日”与“春”以物的新旧交替,“生”与“入”以人的意志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栽桃培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是词人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离人的同情。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即写思乡之情,又抒报国之志,揭示了征人们有家难回、功业未建的矛盾心理。

【解析】本道试题四个选项全部是对古诗词名句的赏析,且基本上都是对诗句情感的品析。

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并将这些句子放在所属的整首诗或整首词中来考量,一眼便可知B项所表达的内容与原诗表达的爱国情怀有距离。

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清“花”的深刻含义
(国家),对它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

[能力训练]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

“观”字统领全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

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

“丛生” 、“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D.后四句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3.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

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的一二句交待踏青的去处,简介明快的勾勒了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的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春草深深、景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3.发挥想象,具体描绘一下湖东的景色。

(四)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句是,。

2.“ ,”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由心中有所,到心
胸,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过程。

3.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五)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选择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联前一句写出作者一见泰山时的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后一句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细望中所见的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及近,时间是从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一二句写远眺之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三四句写近望之势。

着一“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特设
泰山奇景: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五六句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爱到涤荡。

极目远眺,只见一只眼眶受伤的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七八句写企盼登山之情。

似写登山,实为明志,巧妙地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3.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你的启示。

(六)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全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表现了之情。

2.本诗写诗人前往边塞慰问将士,山高路远,以“ ”和“ ”自比,在叙事中流露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3.选出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首联前一句写自己轻车简从,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后一句说自己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B.颔联是说使者到了居延,就象滚滚尘沙一样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了胡天的上空。

C.颈联两句,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云霄,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大。

D.结尾一联是说使者到了萧关,遇到巡逻侦查的骑兵,一问,才知道督护的军部还在离这儿很远的燕山呢。

(七)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
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绝望心情。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2.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

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九)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上阙中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2.选出对《渔家傲》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写出了边塞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东汉大将“窦宪追匈奴”的典故,表现出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

3.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4.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十)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既形象生动又
自然妥帖。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十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上片有写军中生活的行事的壮美:、、、、 ;下片有写战斗场面的激烈,如, ;表达直接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议论:,。

2.全词极写“壮词”,“壮”体现在、、、形象等方面。

3. 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4.本词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的感情相比,有何异同?
(十二)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十三)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古诗词鉴赏答案:
(一)1.①观②树木百草③秋风洪波 2.B 3.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意对即可)
(二)1.D 2. 3.(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三)1.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2.C3.略
(四)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郁结开阔
3.A
4.4.“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五)1.B 2.C 3.略
(六)1.艰苦行程、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2.“征蓬”、“归雁”
3.B
(七)1.C 2.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

(八)1. 慷慨激昂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2.A
(九)1.边塞秋景征夫之情2.C 3.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4.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十)1.C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十一)1.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翻塞外声马作…弦惊了却……身后名 2.题材、情感、语言 3.D 4.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同写久经沙场的老将,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的词中哀伤较重。

(十二)1. 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