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
(2)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答案】(1)无同类能比;可惜
(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解析】【分析】(1)“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贾生才调更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无同类能比;可惜;⑵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形式好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就是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进行。

2.诗歌鉴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意的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这里的浮云可以理解为一些消极的词语,如挫折、磨难、艰辛等。

(2)本题在默写的时候注意要写好每一个汉字,不能写错别字。

(3)本题考查诗歌所蕴含的哲理,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

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

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故答案为:(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点评】(1)本题考查对“浮云”意象的理解。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能力。

在背诵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默写。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3.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本诗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是________季节。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残花;暮春
(2)拟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残花落尽见流莺”: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从“残花落尽见流莺”中的“残花”,可见描写的是暮春时节。

(2)“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把“春风”拟人化。

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

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城(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故答案为:⑴残花;暮春;
⑵拟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4.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后面小题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①。

寒灯思旧事,断雁②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悄然: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②断雁:失群之雁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孤身一人客居旅店,不禁忧郁愁闷,悲从中来。

B.颔联是首联“凝情自悄然”一句的具体化,描绘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

C.颈联写由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纵然做梦,也梦不到故乡。

D.尾联以设想之词描绘出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

(2)下面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点明了题旨,又为全诗奠定了哀怨愁闷,悲从中来。

B.颔联“警”字极富炼字功夫,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C.颈联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虚实相间,读起来荡气回肠。

D.本诗意象鲜明,画面清晰,抒情明了,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颈联中“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的意思是家乡路途遥远,归家时已是梦醒时分天已大明,而在现实中,家人的书信需要隔年才能到此地。

全诗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与家乡的思念及愁思难耐的幽怨。

从内容上看,作者是梦到自己归乡,所以C选项中的“也梦不到故乡”错误。

(2)本诗除了第二句直抒胸臆外,其他都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尤其是尾联,借助设想之词描绘家乡风光图景来衬托远离家乡之愁思幽怨,是乐景衬哀情。

所以D选项中的“抒情明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错误。

故答案为:⑴C;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对古代诗词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⑵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的初步鉴赏的能力。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B.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

C.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

D.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

【答案】(1)D
(2)“明”作动词,表现出阳光下溪水闪烁明亮,晃人眼目。

(“出”则将山峰拟人化,远处碧色的峰峦,仿佛调皮的孩子,突现群山身后。

)将静态之物写得动感十足,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眷恋田园之情。

【解析】【分析】⑴D项“ 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的说法有误,“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写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⑵“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描绘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

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故答案为:⑴D;⑵“明”作动词,表现出阳光下溪水闪烁明亮,晃人眼目。

(“出”则将山峰拟人化,远处碧色的峰峦,仿佛调皮的孩子,突现群山身后。

)将静态之物写得动感十足,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眷恋田园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写法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

解答时要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分析本诗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答案】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

【解析】【分析】要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蕴含的人生道理。

“赚”“放
出”和“栏”这几个动词将山拟人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的意思是: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但这首诗绝不是只写下山这么简单,那一座一座的山不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挫折吗?人生的路就像下山一样,解决了一个困难还会遇到第二个困难,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被暂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我们要意识人生的路漫漫,要做好时刻与困难做斗争的准备。

因此,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诗歌所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分析诗歌蕴含的人生道理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而分析诗歌蕴含的人生道理则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由字面意思进行深入联想,并对联想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整合,最后再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1)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

(2)寂寞。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注意:描述画面不同于翻译句子,不能干巴巴地解说句意。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

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注意围绕“时节、雨夜、池塘、蛙鸣”展开合理想象,组织语言即可。

(2)“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思是: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

作者之所以敲棋子是因为诗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寂寞、苦闷。

故答案为:⑴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

⑵寂寞。

【点评】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8.诗歌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

(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①________(填季节)风景图,从②_______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
我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
【答案】(1)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
(2)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1)“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是写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由漫天飞舞的杨花以及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可知,此诗表现的季节是初夏。

(2)这是一首绝句,要求押韵,故排除B;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结合“笋根雉子无人见”可知,表现的是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所以此句应是写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亲密和安然,而“眠”字更符合此意境。

故选A。

故答案为:⑴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
⑵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

难度不大,考生只要读懂诗歌,稍加分析就能得出答案。

⑵标题考查诗歌押韵特点的理解。

考查的是诗歌的基本知识,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并且要灵活运用,阐述理由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诗中既是诗人实写眼前景物,又具有比喻义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浮运;最高层
(2)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信心的情感,这句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解析】【分析】(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深层意思(比喻义):“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最高层”是说一个人自身的修为达到较高境界,对于周围事物看的开,想地明白,眼界宽广。

且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所以提取“浮运”“最高层”填充即可。

(2)“闻说鸡鸣见日升”是句用典,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

现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

所以这句话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故答案为:⑴浮运;最高层
⑵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信心的情感,这句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足”字写出了山西村农家的好客及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B.颈联写乡俗民事,赞美了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批判了拜神求佛的陋习。

C.尾联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D.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显“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令人回味无穷。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怎样的道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1)B
(2)在逆境中蕴含着希望,只要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人生就有豁然开朗的转变。

【解析】【分析】(1)B项,“批判了拜神求佛的陋习”错误,作者没有批判求神拜佛之意。

故选B。

(2)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在逆境中蕴含着希望,只要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人生就有豁然开朗的转变的哲理。

故答案为:⑴ B
⑵在逆境中蕴含着希望,只要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人生就有豁然开朗的转变。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⑵本题考查诗句哲理的把握,注意首先明确诗意,揣摩包含的哲理。

11.阅读下间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是一首七言________。

(体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千寻”形容塔高,借塔的高峻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

B.最后两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C.这首诗即景说理,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D.全诗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答案】(1)绝句
(2)B
【解析】【分析】(1)今体诗又叫“近体诗”,大体分为两种:绝句、律诗。

绝句分为五绝和七绝。

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

此诗有四句组成,故而是绝句。

(2)B项,“‘浮云’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错误,“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故选B。

故答案为:⑴绝句;⑵ B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的把握,注意律诗和绝句的区分。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莫笑”二字,表达诗人对农家淳朴厚道民风的赞赏。

B.颔联写诗人困顿之后的豁然开朗,道出了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颈联描写“春社”的祭祀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乡土风俗的喜爱。

D.全诗紧扣“疑”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D
(2)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故选D。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若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会拄着拐杖随时前来敲门叙谈。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

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⑴D;
⑵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点评】⑴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能读懂诗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大意,理解诗人寄予的情感并能从诗歌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炼字、炼句的角度进行赏析点评。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而不是紧扣“疑”字。

⑵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通过诗中的典故可以看出,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想做官而没人引荐的苦衷,表达出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的愿望。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