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附中
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家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洁并用白酒擦试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阴凉处,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
B. 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
C. 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D. 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泡菜制作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发酵原理,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在缺氧的环境条件下发酵可产生大量乳酸;制作泡菜时,所用的泡菜坛要用白酒擦拭消毒,防止杂菌污染;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因此制作泡菜时,可以加入陈泡菜水,以增加乳酸菌数量,缩短制作时间;如果泡菜盐水浓度过高,乳酸菌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乳酸菌生长受到抑制,导致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由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分解有机物,因此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蔬菜中有机物的干重减少,发酵过程产生很多中间产物,有机物种类增加。
【详解】A. 制作泡菜时,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A正确;
B. “陈泡菜水”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因此加入“陈泡菜水”可提供乳酸菌,B正确;
C. “咸而不酸”是由于加入的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C正确;
D. 乳酸菌的生命活动消耗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变成其他物质,因此有机物的干重下降,种类增多,D错误。
2. 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析最合理的是()
A. 乳酸菌初期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 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
C. 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变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D.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答案】B
【解析】
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泡菜发酵初期有气泡产生,是需氧菌如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B正确;CD错误。
【考点定位】制作泡莱
【名师点睛】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A. 制备标准显色液——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B. 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配制溶液——比色
C. 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制备标准显色液——比色
D. 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时,先制备溶液,再制备标准显色液和样品处理液,最后进行比色,因此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操作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农作物秸秆等纤维质原料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从而减少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下图为生产燃料乙醇的简要流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要得到微生物A,最好选择富含纤维素的土壤采集土样
B. 图中②过程常用的微生物B是酵母菌
C. 微生物A和微生物B可利用的碳源相同
D. 可用纤维素酶制剂代替微生物A起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解可知,微生物A的碳源是纤维素,故要想获得微生物A最好选择富含纤维素的土壤采集,A项正确;图中②过程表示生产乙醇的过程,常用微生物是酵母菌,B项正确;微生物A所用碳源为纤维素,微生物B所用碳源为纤维素降解物,C项错误;微生物A之所以能利用纤维质原料是因为其含有纤维素酶,故可用纤维素酶制剂代替微生物A起作用,D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的原料,微生物的种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5. 把乳酸菌接种在鲜牛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到酸奶。
在此过程中若揭开盖子,下列过程减慢(或减少)的是()
①葡萄糖的利用②二氧化碳的释放③ATP的形成④乳酸含量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密封后产生酸奶的原因是其中的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密封装置揭开盖子后,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减弱,葡萄糖的利用减少,ATP和乳酸的生产量也减少,选D。
考点:本题考查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6. 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1
B.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 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 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答案】C
【解析】
泡菜制作中盐与水比例为1∶4;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温度和食盐用量也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
选C。
【考点定位】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
7.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的大肠杆菌培养液获得单菌落
B. 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
C. 土壤浸出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D. 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答案】A
【解析】
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后的菌液能够得到单个菌落,A正确;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不利于制作果酒,B错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不能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应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筛选尿素分解菌,C 错误;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土样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不能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D错误。
8.下列关于毛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霉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
B. 毛霉属于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 毛霉的菌丝有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
D. 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
【答案】A
【解析】
毛霉属于霉菌,霉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也具有以几丁质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
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其菌丝有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豆腐
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故本题错误选项为A。
9. 膳食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当人体摄入亚硝酸盐的总量达到0.3~0.5 g时,会引起死亡
B. 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30 mg/kg
C. 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0 mg/kg
D. 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 mg/kg
【答案】A
【解析】
当人体摄入亚硝酸盐的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A错误;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30mg/kg,B正确;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0mg/kg,C正确;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mg/kg,D正确。
【考点定位】制作泡莱
10.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
B. 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需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C.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青霉,毛霉,曲霉等
D. 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2,从而制作酸奶和泡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4、参与泡菜泡制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详解】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A正确;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需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B 正确;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如青霉、毛霉、曲霉等,且它们都是真核生物,C正确;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制作酸奶和泡菜,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醋、腐乳和泡菜的主要发酵菌种,①②③④表示相同之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①表示两者的异化类型
B. ②表示两者的细胞结构
C. ③表示两者均能进行有丝分裂
D. ④表示三者同化类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作果醋、腐乳和泡菜的主要发酵菌种分别是醋酸杆菌、霉菌、乳酸菌,故甲、乙、丙依次表示醋酸杆菌、霉菌、乳酸菌,其中霉菌是真菌,醋酸杆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详解】A. 醋酸杆菌、霉菌都是需氧型,A正确;
B. 醋酸杆菌、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B正确;
C. 乳酸菌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
D. 醋酸杆菌、霉菌、乳酸菌都是异养型生物,D正确。
12.酿酒酵母属于兼性厌氧菌,通过分泌大量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后供自身利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淀粉酶可在酿酒酵母细胞外发挥作用
B. 酿酒条件较温和,是因为淀粉酶能为淀粉水解提供活化能
C. 给酿酒装置通空气,可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 密闭酿洒装置后,酵母菌的呼吸产物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淀粉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故A正确。
酿酒条件较温和,但酶是降低活化能的,不是提供能量的,故B错误。
该酿酒装置通空气,因为有氧气的存在就可以抑制酵母菌的无
氧呼吸,故C正确。
密闭酿酒装置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进行检测,会出现灰绿色,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3. 下列有关卤汤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卤汤是决定腐乳类型的关键因素
B. 卤汤是由酒和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C. 卤汤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并有加强腐乳营养的作用
D. 卤汤也有防腐杀菌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前期发酵是相同的,只有后期成熟时因卤汤中香辛料的不同,而形成了腐乳的不同风味,且卤汤中酒的含量应该为12%左右。
卤汤中的酒和香辛料都有杀菌作用,卤汤有调味作用,但不能增加营养。
考点:腐乳的制作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腐乳制作过程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能结合新情景进行分析和判断。
14.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A. 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 打开皿盖,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
D. 经过培养,将在划线的第五区域看到单菌落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平板划线法是指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接种时菌液经过连续划线,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菌液中的菌体越来越少,最后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详解】A. 实验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即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A正确;
B.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再次通过火焰,塞上棉塞才可,B错误;
C. 接种时不能打开皿盖,而应将皿盖打开一条缝,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
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C错误;
D. 由于不知道菌种的起始浓度,因此不能确定一定是在划线的第五区域看到单菌落,可能在第三或第四区域就能看到单菌落,D错误。
15.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细菌菌落数时,一般选择如图中哪几支试管中的稀释液来涂布平板()
A. 试管1、2、3
B. 试管2、3、4
C. 试管3、4、5
D. 试管4、5、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6支试管为梯度稀释,最后经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进行计数,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有些也可能来自两个活菌,所以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数目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由于1、2号试管稀释倍数较小,试管中细菌数目较多,而6号试管中细菌数目较少,所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细菌菌落数时,一般选择图中试管3、4、5中的稀释液来涂布平板,C正确。
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B. 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
C. 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 培养产甲烷杆菌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
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条件。
【详解】A. 维生素是乳酸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在体内又不能合成,因此要在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A正确;
B. 霉菌生长所需要的pH是酸性,培养霉菌时应将pH调至酸性,在碱性情况下不易繁殖,甚至会导致霉菌死亡,B错误;
C.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pH是中性或微碱性,所以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C正确;
D. 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培养产甲烷杆菌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D 正确。
17.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加入刚果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
B. 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
C. 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
D. 加入刚果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离分解尿素菌时应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尿素分解菌能够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为NH3和CO2,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作为指示剂,NH3使培养基碱性增强,若酚红变红,可确定该细菌能分解尿素。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而在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由于缺少纤维素而出现透明圈,因此以刚果红作为指示剂的培养基可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尿素分解菌能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其合成的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酚红指示剂呈红色,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C正确。
18.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 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 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 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D. 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答案】D
【解析】
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对照组,对照组遵循的原则是单一变量,所以需要与选择培养基一样接种、培养,故选D。
【考点定位】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名师点睛】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对等的实验.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则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是实验组,而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对照组。
19. 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列过程加快的一项是
A. 葡萄糖的利用
B. 二氧化碳的释放
C. 丙酮酸的氧化
D. ATP的生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时候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而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没有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因此放能少,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少,所以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时,酵母菌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会加速分解葡萄糖,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两种呼吸作用的区别,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20.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 任何消毒方法一般都不能消灭微生物的孢子和芽孢
C. 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是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
D. 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正确。
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
芽孢和孢子,B正确。
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时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C正确。
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灭菌和消毒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1. 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A同学的结果产生原因可能有
①由于土样不同②由于培养基污染③由于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同学获得的菌落远大于其他同学,可能的原因是采用的土样不同,导致计数偏差,①正确;也可能是因为培养基污染,②正确;还可能是由于操作失误,③正确;没有设置对照实验不会增加菌落数目,④错误。
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2.下列是对四种微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型微生物,其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乳酸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根瘤菌能固定N2,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
型。
【详解】A. 乳酸菌是厌氧型生物,能利用有机氮源,A正确;
B. 根瘤菌能自身固氮,但不能利用光能,碳源应为有机物,B错误;
C. 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需养型,氮源为NH3,碳源为CO2,能源为物质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C正确;
D. 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利用光能、CO2、有机氮源,D正确。
23.下列是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
B. 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
C.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25℃恒温培养24-48小时
D. 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稀释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稀释倍数太低,菌落太多会长在一起,稀释倍数太高,平板上菌落数目过少,A正确;
B. 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则应设置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做实验组,设置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组,B正确;
C.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0~37℃恒温培养24-48小时,C错误;
D. 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
24.若将某种细菌置于有营养的物体上,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胞群(如下图),有什么适当的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用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具有抗生素A和抗生素A两种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A错误;在三组实验中,两个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而另一组实验是无细菌的条件,不符合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B错误;此方案中包含三组实验,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 抗生素,一组空白对照实验只有细菌(用不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因此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C正确;此方案中包含四组实验,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另外两组只含有抗生素,这样没法确定抗生素的作用,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特别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25.现有某微生物的5 种突变体(1~5),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G,但是该微生物在合成途径中,物质A、B、C、D、E 都是必需的,但不知它们的合成顺序;于是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示加入相应物质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则不能正常生长)。
请分析突变体4在哪两种物质之间合成被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