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0分)
1.相传,周公作论六乐。
《乐记》云:“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
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由此可见,周公制乐的主要意图在于()
A. 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B. 严格贵族之间的等级秩序
C. 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D. 规范贵族之间的权力分配
2.
发明了牛耕技术是各种典籍虚构出的传说人物
C. 首创并推广耦犁
D. 为推广先进技术作出重要贡献
3.萧公权曾说:“儒家之政治思想,态度本为乐观,至桓谭、王符、崔寔、荀悦诸人
始渐露悲观之意,不复坚持圣君贤相、归仁化义之崇高理想,而欲以任刑参霸之术为补绽治标之方。
”萧公权认为桓谭诸人()
A. 仁义观念淡化
B. 崇尚法家思想
C. 主张儒法并用
D. 反对儒学独尊
4.南朝时某官负责管理骑兵,有人问他管多少马匹,他答道:“不知马,何由知数”。
又问他近来马死了多少,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
”该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
A. 佛道思想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 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D. 选官制度存在弊端
5.宋初,“一批批出身寒微的儒士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权力核心阶层,出将入相,为
国效命”,“其从政的主体精神是‘进也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风有异于前代”。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 科举制的不断完善
B. 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C. 理学被统治者推崇
D. 宋代中央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强化
6.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
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据此可知()
A. 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
B. 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C. 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
D. 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
7.据明代嘉靖年间的《广东通志》载:“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
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
这表明朝贡贸易()
A. 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B. 削弱了明朝政府的实力
C. 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繁荣
D.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8.
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
C. 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
D. 中国传统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9.1872年,内阁大学士宋晋上奏朝廷称:“闽省连年制造轮船,闻经费已拨至四五百
万,未免糜费太重。
此项轮船,将谓用以制夷,则早经议和,不必为此猜嫌之举,且用之外洋交锋,断不能如各国轮船之利便,名为远谋,实同虚耗。
”其言论()
A. 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B. 标志着中国土大夫意识的觉醒
C. 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困境
D. 体现了知识界对洋务派的担忧
10.1886年,“出使英、法、德、俄大臣刘瑞芬建议,与英、美、俄诸国立约保护朝鲜”。
李鸿章非常赞同刘的建议,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坚决反对。
这表明当时()
A. 日本的侵略野心尚未引起清政府的警觉
B. 清政府仍缺乏现代外交的意识
C. 朝鲜对中国国防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减弱
D. 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在不断加深
11.1920年,我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如图
为公司在送别宴会上对留学生提出的要求与希望。
其要求与希望反映出当时()
A. 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B. 中国教育开始趋向近代化
C. 民族企业已意识到实业人才的重要性
D. 企业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
12.1936年,在天津报社任职编辑的高龙生创作了时事
漫画《比试手术》(如图)。
该漫画揭露的是()
(引者注:图中针管上的文字为“经济提携”。
床上躺
的是欲被置于死地的中国人)
A. 西方侵略者意欲瓜分中国
B. 日本侵略集团对中国的侵略阴谋
C. 国民党内战政策不得人心
D. 伪“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府
13.1938年1月22日,“蒋介石和阎锡山勉强批准了晋察冀边区的成立。
在中共建立的
敌后根据地中,它是得到中央政府正式承认的唯一的一个”。
这种现象表明()
A. 华北地区的抗日形势最为严峻
B. 抗日战争影响中国的政治环境
C. 民主政权开始得到国民党承认
D. 国共两党合作扩展到军事领域
14.表3为1952至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
对表中数据的变化最为合
理的解释是()
A. 高增长率是“大跃进”的结果
B.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C. 重工业成就根源于中苏友好
D. 粮棉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幅较小
15.在万隆会议讨论最后公报时,针对有些国家反对使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为这是
共产党的语言,周恩来指出可以采用联合国宪章中所用的“和平相处”
(1ive together in peace),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加,这体现出()
A. 亚非国家的分歧不可调和
B.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外交上孤立中国
C. 部分亚非国家的观念落后
D. 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结合
16.1979年3月,回城知青容志仁在广州创办“容光”小食店,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个体
户之一。
这一年,全国批准开业的个体工商业约10万户。
个体户的出现及发展表明()
A.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时开始
B. 中国的社会结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C.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被打破
D. 城市生活依靠供给的时代宣告结束
17.在古代雅典民主的极盛时期,真正的权力并不由抽签选举产生的官员掌控,而是操
纵在十将军和民众领袖手中。
这些所谓的民众领袖,主要是通过其雄辩的演说、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来施展其权力。
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 工商业经济的发达
B. 城邦官员任期较短
C. 城邦民主制的机制
D. 公民缺乏参政能力
18.苏格拉底认为,“正义”、“虔诚”、“节制”、“勇敢”和“智慧“都只是“同一个东西的不
同名称而已”。
一切德性的本质与智慧的本质是相等同的,“一个人是有德性的,当且并仅当且他是有知识的。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
A. 对道德内涵没有清晰认识
B. 注重对人性本身的研究
C. 具有并宣扬理性主义精神
D. 强调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19.在古代罗马,获得公民权就可以参与政治并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
罗马最早将公民
权授予其拉丁盟友,进而将这一特权推至整个意大利半岛,恺撒又授予居住在殖民地的民众,还授予从南高卢招募来的士兵。
由此可见,罗马统治者不断扩大公民群体是()
A. 增强罗马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B. 罗马法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
C. 其领土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
D. 扩大罗马法影响的重要举措
2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是作为对知识界的一种反映发展起来的”,具有人文主义
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对古代作品的研究,在其中发现了建立更美好生活的准则。
这些人文主义者()
A. 脱离了天主教会的控制
B. 以艺术形式宣传反宗教思想
C. 表达了强烈的世俗观念
D. 渴望建立一种新的政治生活
21.17世纪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为光学和物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而
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新科学”()
A. 利于巩固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
B. 极大地影响了研究者的信仰
C. 在调和信仰与理性的基础上进行
D. 是反对封建神学的有力武器
22.有学者认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者和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虽在哲学世界观上表现
迥异,但在世俗生活中却也有着“共同的信仰”。
这里“共同的信仰“的主要含义是()
A. 反抗权威
B. 重视法制
C. 崇尚理性
D. 相信神灵
23.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1833年工厂法案》,要求禁止雇佣9岁以下的儿童,将9~
13岁儿童的工作时间限定为每周48个小时,13~18岁的青少年每周的工作不能超过69个小时。
英国议会的这一做法()
A. 违背工业资产阶级的意愿
B. 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平等原则
C. 代表工人阶级的普遍要求
D. 反映了英国解决社会问题方式的一般特征
24.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并成立公司管理局,调查各公
司的财务状况。
1903年和1906年,国会又先后通过了《埃尔金斯法》和《赫伯恩法》,这些法案禁止铁路公司擅自定价和给大公司优惠,授权州际商务委员会确定铁路最高运费。
其举措意在()
A. 稳定经济秩序
B. 保护中小企业
C. 全面干预经济
D. 打击垄断组织
25.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
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
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
上述事件()
A. 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
C. 使无产阶级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26.从1930年~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8600
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
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多河动工。
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
A.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C. 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
D. 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
27.苏(俄)联某领导人将实现社会主义和谋求国家强大的战略同步实施,提出:只有
在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才能消灭俄国的落后;只有走“捷径”,采取强制措施,打破常规,才能实现生产力水平的加速发展。
这种认识()
A. 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C. 违背了苏联当时基本国情
D.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28.杜鲁门宣称,美国应首先在欧洲“肩负起恢复世界经济秩序和阻止苏联特殊招牌的
‘集权主义’和‘共产主义扩张’的双重任务”,其近期目标是消弭欧洲民族复仇主义和战争隐患,将德国及其它潜在的战争危险势力,栓在欧洲内部。
材料反映出的美国对欧政策()
A. 有利于促进西欧国家的联合
B. 是导致德国分裂的根源
C. 使欧洲建立起平等伙伴关系
D. 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29.1960年,法国宣布收回空军指挥权;1963年,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66年,
法国正式退出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系统。
法国的上述做法反映出()
A. 欧洲一体化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B. 欧洲政治局势由缓和趋于紧张
C. 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基本形成
D. 冷战时代的强权政治受到挑战
30.1947年,智利和秘鲁首先宣布其领海范围为200海里。
1970年5月,智利等8个
拉美国家通过了《蒙得维的亚海洋法宣言》,重申200海里海洋权。
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
上述史实表明()
A. 国际社会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B. 第三世界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日益发展
C. 国际经济新秩序首先在海洋领域建立
D. 西方国家的海洋霸权地位已经彻底丧失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崛起了一些地区性的商帮,他们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为联系场所,相互帮助,相互提携,形成一支支颇有活力的生力军,纵横驰骋于商界,操纵着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
在这些商帮中,徽商活动范围极广,“尽天下通都大邑及穷荒绝徽,乃至外薄戎夷蛮貊,海内外贡朔不通之地”,“足迹无或不到”,他们经营对象品类繁多,有盐、粮食、木材、茶叶、陶瓷、纺织品、书籍、文房四宝等,其中以盐起家者尤多,开设典当铺、旅馆、仓库的徽商也为数极众。
山陕商的活动地域最初局限于黄河流域,随着盐法的变化和实力的增强,逐步向南推移,终至“足迹遍天下”,经营项目也日益增加。
主要有盐、粮食、棉布、丝绸、茶叶、铁器、木材、牲畜、陶瓷、金融典当等。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易市场在欧洲各国的密切关注下得以建立。
首先是荷兰,其次是英国,分别设立了与东方进行贸易的垄断公司。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法国都在大西洋精心培植了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殖民体系。
贸易保护大大超出了其推动者的想像。
奢侈品成为主流,新商品成为奢侈品。
虽然贸易使亚洲人、非洲人以及拉美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的劳动和原材料成为新的商品,但是却普遍提高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
--[美]马克•凯什岚斯基等著《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
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帮的基本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明朝中后期和17、18世纪欧洲的商业发展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并分析说明欧洲商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都察院)始设于崇德元年(1636),掌监察、整肃纪纲,并参与九卿议大政事,既为天子耳目,纠劾百官,亦以之控制言论,表达舆情,因参与处理重大刑事案件,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都察院内机关有经历司、都司厅等,并设十五道,各冠以京畿、河南、江南、浙江……等地方名称,实则纠察朝廷内外官邪,并稽在京各衙门库仓,以及查核各省刑名。
还有都察院统辖的六科,即吏、户、札、兵、刑、工各科,原为独立机构,雍正元年(1723)改隶都察院。
其职掌主要是监察六部,以“言职”著称。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汉诺威王朝(1714-1901)建立后,下院发明了质询方法,由下院议员提出质问,要求政府有关大臣给予口头或书面答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并被公认为是下院的一项合法权力。
到乔治三世时,质询形成惯例,成为每一次议会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
1784年,福克斯提议下院请求国王罢免刚刚上任的小皮特,他说:“应告诉陛下保持一届不受人民信任的政府,必定有害于国家。
”表决结果,福克斯的动议获得通过。
这说明,对政府大臣表示不信任的程序方法,这时已为多数议员所接受。
此后,对政府大臣投不信任票的事例越来越经常。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都察院的职权。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设立都察院和英国实行质询和投不信任票方法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两种政策相同的政治影响。
33.
--《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投考指南》第3期,丽江旅京学会1925年版根据材料,提取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某一方面的特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
(要求:信息明确,逻辑合理,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9年,包干到户工作突出的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进行了政社分开的探索,次年成立了向阳乡人民政府和农工商联合公司。
之后,北京、河北、吉林等8个省市的51个县区进行了政社分开试点。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调查组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调查,写出了《关于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调查报告》。
《报告》认为,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应当改革,总的设想是,政社分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基层政权和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同年12月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从而为政社分开奠定了法律依据。
此后,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试点工作便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随后,政社分开工作在全国各地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起来。
1985年6月,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全国共建92000多个乡(含民族自治乡)、镇人民政府,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背景及目的。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产生的社会影响。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8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表5为当时中国各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并说明当时中国各界对该条约签订的不同意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各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产生不同意见的原因。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黄宗羲的讲学活动主要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至十八年(1679)。
二十年间,拜他为师的人多达数百。
在绍兴证人书院讲学期间,他提出“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认为“泛然而轻信”的盲从,实则“非能信也,乃是不能疑也”。
在海昌讲学时,他告诫官员:“诸公爱民尽职,即时习之学也”。
在给学生讲授《四书》《五经》等经典时,告诫学生:“各人自用得着的方是学问。
寻行数墨以附会一先生之言,则圣经贤传皆是糊心之具”。
他向县令许三礼传授了中国和西方的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向陈言扬等传授了中西数学知识。
陈言扬在老师的启发下写了一部论“勾股定理”的书,黄宗羲亲自为之作序。
黄宗羲讲学收效最大者,是在宁波创办“甬上证人书院”时期。
在他的思想和学术风格熏陶下,形成了以甬上证人书院弟子为主力、其流风被于浙东乃至全国、其学脉传于乾嘉以致清末的清代浙东学派。
康熙十八年,黄宗羲停止讲学活动,而全力从事于著书立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讲学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讲学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A依据题干中“君臣和敬”、“长幼和顺”、“父子兄弟和亲”可知周公制乐的主要意图在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正确。
B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西周的礼乐制度,学生应掌握:①礼乐制度的目的,②礼乐制度的
含义,③礼乐制度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中国早期的礼乐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含义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礼”是为了区分贵贱等级,“乐”可以使人相互和敬,两者结合,为的是维护奴隶制贵族的等级秩序,巩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
而更有效地统治百姓。
2.【答案】D
【解析】
材料“赵过为搜粟都尉…用耦犁,二牛三人、赵过始为牛耕,实胜耒耜之利、
至汉时搜粟都尉赵过始教民牛耕”主要涉及的是牛耕技术的推广,故D正确。
A项“发明”题干不能体现,排除。
B明显错误,排除。
C项“首创”材料也不能体现,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演进的相关知识。
对材料信息的正确归纳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既要强调儒家的道德标准,又要用刑法之术来补充,可以看出,体现了礼法并用,儒法兼施的特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的他答道:“不知马,何由知数。
”又问他近来马死了多少,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善于处理实际事务,反映出九品中正制选拔的官吏不能胜任。
故D正确。
AC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九品中正制,要求学生结合九品中正制的特征以及材料信息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九品中正制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
材料“一批批出身寒微的儒士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权力核心阶层,出将入相,为国效命”,体现了北宋选拔了大批文官,“出将入相”体现了对文官的重视,故B正确。
材料没体现科举制不断完善的措施,排除A。
宋初,统治者还没有推崇儒学,程朱理学提出后,儒学才受统治者推崇,排除C。
材料没涉及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中心的把握。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
A.材料体现不出三教融合的特征。
B.从材料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地方的村民约定,有很多的儒家思想的特点,
体现了对民众的教育和教化。
C.材料看不出理学,走向成熟。
D.材料看不出对乡村宗族势力的削弱。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儒家思想在宋朝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
“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表明朝贡贸易带来了一定的
经济繁荣,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朝贡贸易,需要掌握朝贡贸易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自永乐改元,遣
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朝贡贸易,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
A.还要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中国无法打开贸易市场,体现不出
武力的侵略作用。
B.材料中,外国的货品在中国难以销售,不是由于中国意识形态落后,而是由于自然经济。
C.材料看不出外国人是否了解中国市场。
D.商品在中国打开市场是由于自然经济有很强的稳定性,不需要和市场过多的交流。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材料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
“闽省连年制造轮船,闻经费已拨至四五百万,未免糜费太重。
此项轮船,将谓用以制夷,则早经议和,不必为此猜嫌之举,且用之外洋交锋,断不能如各国轮船之利便,名为远谋,实同虚耗”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困境,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闽省连年制造轮船,闻经费已拨至四五百万,未免糜费太重。
此项轮船,将谓用以制夷,则早经议和,不必为此猜嫌之举,且用之外洋交锋,断不能如各国轮船之利便,名为远谋,实同虚耗”。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洋务运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中体西用,维护清朝统治,布新而不除旧。
10.【答案】A
【解析】
材料中总理衙门反对与西方国家立约保护朝鲜,说明清政府对日本侵略朝鲜没有警觉,故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