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辩论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辩论赛: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素材一: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
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
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
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
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
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中国军民以重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尊重,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和其它在华特权,中国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屈辱状况。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
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
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所以,认为正面战场是消极抗战的结论违背历史事实。
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是以史
为鉴,国民党的历史是悲哀的、可耻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有些人的错误思维和言论是根本错误的,甚至是可耻的,是必须要放弃的,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
我们可以认识到某些人的真实面目,以史为鉴,我们才可能避免悲剧的重复,对日本的认识如此,对国民党的认识也应该如此,关键在于为现实服务,科学、和谐地发展好中国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素材二:
第一:当时是哪个政党代表的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应该是国民党,哪谁又是国民党的
领导人?蒋介石,作为合法的政府代表,自身拥百万之兵,蒋介石不抗日,谁来抗日?如
果连最高领导都拒绝参战,哪政府机关里的高层领导谁还敢打仗?就算是换了美国,总统
拒绝参战,国会也奈何不了,更不用说一党专政的中国了!
第二:蒋介石曾告诫广大国军将领:人人皆有守土抗战的职责,十万青年十万军,宁
可杀生成仁,也不能当亡国奴
第三:面对日军疯狂的大轰炸和血腥的大屠杀,国民政府始终不屈不挠、坚毅不拔地领导抗战,坚持血战到底,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八荒。
国民政府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号召调动知识青年参加抗战,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河山一寸血。
民国政府格外爱护文物和人才,把最重要的国宝运送到了大后方,把最重要的大学转移到了大西南。
国民政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四大国。
国民政府收回了台湾和东北伪满洲国的领土主权。
国民政府参与创立了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第四:8年抗战,国军阵亡将士高达320万人,光高级将领就有150多人,击毙日寇165万人!这是某党能够比拟的?
综上所诉,个人认为国民政府纵有千挫百错,也不因该将其丑化矮化,也不应该将其全盘否定。
并且1949年距今已有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建立在中华民国巨人的肩膀之上,没有1911年的中华民国就没有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是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儿子,中华民国用自己的乳汁抚育和喂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孙中山、宋教仁、蒋介石的贡献,就没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成就;没有国民党的奋斗,就没有GD的崛起!
素材三:
1.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拖住了日本陆军80%的兵力,粉碎了日军北上进攻苏联的计划。
2.国民政府先后动员了743万军队对日作战(其中中央军128万,晋绥军,粤军,川军,滇军....等地方正规军500多万),基本上歼灭了日军的主力部队,在亚洲日本总共投入了42个师团的兵力,其中投在中国的就有34个师团!于是日军便无法再抽调兵力来对付美军,从以一方面减轻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
3.国军在对日作战中,虽然败多胜少,但是以空间换取时间的作战理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
优势力量,日军虽然攻占的地方多,但是经过激烈的战斗,部队伤亡特别大,每攻占一座城市就要分兵把守,长期以来就会造成官兵疲于奔命,战线太长,补给跟不上,部队无法得到及时修整,无力再次进行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国军虽然丢的地方多,但是可以随时得到补充,为以后的反攻创造了机会!
4.选择了正确的盟友-美国,通过与美国的合作,1943年2月-1945年4月期间,沉重打击了日军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
素材四:
8年抗战国军是承受了80%的侵华日军,大大减轻了解放区人民的抗日压力,1937年7月-1945年8月间,国军共击毙侵华日军165万人,而被解放区军民击毙的侵华日军总共不超过30万!
整个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规模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战斗3.8931万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自己付出322.0419万人的重大伤亡。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出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戴安澜等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
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1937年10月中旬的忻口、太原战役,国民党第2战区集中了第2、第6、第7、第14、第22五个集团军,34个师另13个旅,共约28万余人的兵力,在八路军的密切配合下,依托山地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2万余人,迟滞了日军沿同蒲路南犯,造成了华北有利局势。
“八一三”开始的淞沪抗战,国民党先后调集64个师70余万人的重兵,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顽强坚守阵地,抗击日军22万余人对上海的进攻。
第一阶段,国民党军对日军各据点发动多次围攻,战役中期坚决抗击日军以重兵切断宁沪铁路,从西南方向封闭上海的企图,并以6个师(旅)对日军实施了大规模的反击,作战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和广大士兵与敌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如在上海市苏州河北岸担任掩护任务的第88师第524团80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坚守四行仓库,连续抗击日军四昼夜的猛攻。
***曾高度赞誉“八百壮士”将与“平型关”、“台儿庄”的勇士同列为“民族革命典型”。
淞沪抗战前后阻敌达3个月之久,毙伤日军6万余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企图。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历时1年零4个月,国民党军共毙伤俘日军25万余人,牵制日军70万人以上,而且付出了重大牺牲,其正规军损失达104.4万余人。
在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广大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事迹,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拉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它客观上也为我八路军、
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正面战场在八年中,共打了22场百万人以上的大会战(其中包括淞沪、衡阳、长沙、武汉、徐州等会战),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战役1117次,阵亡将士达200多万。
有时每天要消耗一个师,十分钟牺牲一个连。
据何应钦回忆,仅淞沪会战,就消耗了85个师,伤亡官兵33万人。
不太引人注目的桂林保卫战,仅漓江上浮起的日军尸体就多达7000多具,至今仍让侵华日军老兵心有余悸。
最后日军靠施放毒气弹才攻入城内。
从1939年至1940年春,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军在正面战场上进行的大小战斗近500次,占全部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44%,军队伤亡人数达137.6万人,占整个战争期间的43%。
当然不是说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没起作用,只不过,没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或者不能那么快那么圆满地取得胜利。
但是多年来却极少提到正面战场的作用,我们所接触的,都是对共产党人英勇的赞叹,而众多国民党人在抗战时期的贡献,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假如国民党真的是不抵抗,那么敌军就会很快占领中国向西亚挺进,将会和纳粹法西斯会师。
所以国民党在二战期间,为全世界的和平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二战期间,没有哪一个盟军损失得有国军大了。
国民党为我国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一下子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
是联合国的四大会员国之一。
这就是对近代中国作出的贡献。
素材五:
一些评价:
从军事上看,从1939年至1941年,国民党制造了多起摩擦事件,甚至武装进攻中共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的反共活动是事实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有百万大军放在了中国战场,若没有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相持阶段的到来也是不可能的。
这期间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在对日作战和牵制日军,进行了多次重大的会战和作战。
在这些战役当中,也并非都是被动作战或失败的,如1939年冬至1940年春,蒋介石发动了集中攻势,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区域主动出击,仅武汉地区就集中了71个师的兵力对日作战。
冬季作战的结果是使日军“深感敌健在”。
可见,仅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来概括国民党在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的内外方针是不太准确的,应该说,相持阶段到来后,蒋介石集团是既反共、也抗日,抗日是其主。
其中,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浴血奋战,不惧牺牲、不畏强敌,尽管在不同阶段采取
了不同的斗争策略,甚至在后一阶段一味妥协退让、丧权失地,由积极抗日转向消极抗
日,但其始终没有采取投降的民族气节还是值得肯定的,没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牵制,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无法取得胜利,中国抗日战争也同样不可能轻松地取得胜利。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它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起了决定性作用。
1938年11月〜1940年,虽然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了变化,但其军事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正面战场,因而正面战场仍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而国民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正面战场,所谓“正面战场”是指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
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由于国民政府是当时中国的惟一合法
政府,拥有几百万人的庞大军队,地位不可替代。
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无
论兵力、武器装备等都还与日本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武器装备。
即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军的装备还仅仅停留在“小米加步枪”的水平上,就更不用说抗日战争时期的装备了。
人民军队这样的军事实力,实难于与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相抗衡。
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1.平津战役(1937年7月7 日〜7月31日)
七七变爆发后,民政府电令29军军长宋哲元就地抵抗,并调令二十六路军4个师至石家庄、保定一线集结,作为侧翼支援。
中国军队参战全部兵力9个师另8个保安旅,达20余万人。
日军进攻兵力为3个师闭另2个旅团,约10万余人,并有飞机200架、坦克100辆作为支持。
7月26日,日军在优势火力支援下,分别在廊坊、杨村、广安门、南苑、宛平城等宽广正面向中国军队猛攻。
战29 日北平失守,30日天津失守。
是役,中国军队损失兵员5万余人,日军损失五六千人。
2.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 日~ 11月8日)
平津失守。
华日军就把矛头指向华北战略重镇太原方向。
动员4个多师闭14万之众兵力,在300架飞机、150辆坦克、35寸大炮的支援下,一路出大同,一路出石家庄沿正太路对太原实施句心突志。
中国军队则集结了34个师、13个旅,约28万人的兵力于太原方向防御,并得到挺进敌后的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有力的侧翼支持。
整个战役,中国军队损失11余万人,日军损失3万余人。
中国军队于1937年11月8日弃守太原。
战役过程中的平型关战斗、忻口战斗曾使骄横的日军为之丧胆。
3.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2月13日)
正当华北战场激战方酣之际,1937年8月,日军大本营决定在中国华东开辟战场。
进攻上海,直接威胁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以吸引并就地歼灭中国军队主力,一举解
决中国问题。
为此,投人空前雄厚的兵力、技术装备,30余万人,并得到飞机500架、航空母舰3艘、各类舰艇50余艘、大炮千于门的强大支持。
南京政府为保卫京沪杭根本重地,也倾其主力,计6个集团军70个师、250余架飞机、40艘舰艇、近70万人于淞沪战场,对日军进行决战防御。
整个战场历时4个月,中国军队伤亡三十多万,日军也损失兵员6万余人。
但日军未能达成击破中国军队主力的战略目的。
4.徐州会战(1938年3月12日~6月12日)
太原、上海、南京失陷后,中国战场重点就转向徐州方向。
徐州是津浦、陇海路的咽喉,连结华北、华东的战略枢纽。
徐州控制在中国军队手里,不仅可以屏障华中重镇武汉,还可以割裂侵华日军华北、华东两大战略集团联系。
为保卫徐州,中国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集结了64个师3个旅,约45万人的雄厚兵力。
日军投人的兵力,初期为8万余人,后期增至8个师团30余万人,得到火炮千余门、飞机300架、坦克200余辆的支持。
战役持了3个月,中国军队损失20余万人,日军也付出伤亡三四万人的代价。
中国军队虽未最终退出徐州,日军却未能实现歼灭这一地区中国军队主力的目标。
其间,中国军队台儿庄一役的巨大胜利,更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5.武汉会战(1938年7月23日~ 10月26日)
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上规模最大的防御作战、中国方面投入作战兵约124个师、约100万人、40余艘视艇、100余架飞机,苏联华空军志愿大队也参加了作战,防御纵深达400公里。
日方为一举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以腾出手来准备对付苏美作战,也搜罗了中国战场上所能集结的机动兵力和火力。
投入了12个师团、120余艘军舰、1500多门大炮,300辆坦克,约45万人的兵力,分南北两路向武汉进攻。
会展持续3个月,战况空前激烈。
中国军队虽损失30余万人,日军伤亡也髙达10多万人。
战役持续到10月中句,由于广州失陷,中国军队统帅部认为继续防守武汉已无战略价值,遂于10月25日决定放弃武汉。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国民党军共毙、伤、俘日军25万余人,牵制日军70万人以上,同时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其正规军损失达104. 4万余人。
②日军在I5个月内侵占华北、华东、华中大片国土和华南要地,占领中国大中小城市340余座,13个省的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国民党军正面战场防线,由中国沿海向内地后退约700公里。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的战役有:南昌会战(1939年3 ~5月)、随栆会战(1939年5月)、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 10月)、1939年冬季攻势(1939年11月~1940年3月)、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11月)、绥西作战(1939年12月〜1940年4月)和枣宜会战(1940年5 ~6月)等。
这7次战役的规模都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广大地区,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万〜10万人左右,中国军队投人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
正面战场在1939 ~ 1940年的两年里,对日军的进攻仍进行了较为坚决的抵抗,因而给日军较大打击,共毙俘日军26.3万余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万余人的重大伤亡,与1937~ 1938年两年的伤亡人数大体相等,这也是国民党在这一阶段抗战较为积极地一个突出表现
1941〜1943年,是中国战场完全的战略相持阶段,其特点是军事上相持。
日军作战重心逐渐由中国战场转移到南太平洋战场,对中国战场采取巩固占领区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策略方针,频繁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大规模“扫荡”、“清乡”敌后战场开始独立承担抗击日军的重任,并成为中国抗日的主战场,正面战场的作用幵始下降到次要位置。
从I941〜1943年,正面战场进行的主要作战有豫南战役(1941年1〜2月)、上高战役(1941年3~4月)、中条山战役(1941年5~6月)、第二次长沙战役(194年9~10月)、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浙赣会战(1942年5〜9月)、鄂西战役(1943年5~6月)和常德战役(1943年11〜12月)。
国民党军在1941〜1945年5年的伤亡总数(计853 603人),不仅不及1937〜1938两年的伤亡数(1 084 379人),也比1939〜1940年两年的伤亡数(1 019 911人)少。
这个下降趋势,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国民党在1941年后确实消极抗日的事实。
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1944〜1945年8月,敌后战场由局部反攻向全面反攻过渡。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反攻作战缺乏主动性、全面性,只局限于西南小隅。
敌后战场从1943年8月的林南、卫南战役起就揭幵了局部反攻的序幕,且在苏联红军实施远东战役的同时,即已将持继年半之久的局部攻势作战,发展成全面反攻,为彻底打败门本侵略者进行了“最后一战”,取得了歼敌39. 8万余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多座的重大胜利。
然而,正面战场国民党在蒋的指令下,加速从西南大后方空运至华北、华中和华南,抢占略要地,对八路军、新四军的华南抗日游击队的对日大反攻不但不予协同配合,反而采取无理阻挠和破坏,甚至于日伪军暗中勾结,进攻八路军、新四军,致使敌后解放军民的大反攻作战,在1945年9月2日日本于投降书上签字,任持续到当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