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社会学史 贾春增 考研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社会学史
第一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奥古斯特·孔德
法国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通常被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他提出的科学的分类、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的划分、社会学研究方法等均对对此后的社会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孔德的思想不乏保守的一面,但他极力倡导的实证主义思想对他以后的各个时期,直至今天的西方哲学和社会学界都有着重大影响。

代表作是《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等。

一、科学的分类和社会学
1.科学的分类
(一)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科学分为五种:
天文现象-天文学
物理现象-物理学
化学现象-化学
生物现象-生物学
社会现象-社会学
①各门科学互相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门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平行的也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顺序有先后、位置有高低的次第结构.这就是孔德的科学等级体系。

②在科学等级体系中,每门学科都占有固定的位置,排列的原则是:先达到实证阶段的任何一种知识都同他的一般性、简明性和不依赖于其他知识相一致。

③随着科学阶梯的升高,知识内容的复杂性程度在增加。

后一门科学离不开它前面的科学,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评价:①科学分类和科学体系的构想包含了不少形而上学的因素,但总的来说,对整个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其贡献在于:对长期以来要求把关于社会的知识作为一门科学的呼声作出了回应,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看做是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它们都是这个体系中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社会学的对象和任务
1.社会学是唯一研究人类心理和理智的科学,是探讨人的心里和理智怎样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完善起来的学问;
2.个体是抽象的,社会才是现实的,社会活动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学首要研究的问题是整体社会;
3.反对唯意志论,重视思想精神因素的作用,它对社会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评价:①与唯实论划清了界限;②没有完全摆脱唯心论历史哲学的束缚;
三、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
1.对实证概念的诠释.
在孔德看来,“实证的”一词具有这样五个方面的内涵:
(1)真实的而非虚幻的;(2)有用的而非无用的;(3)肯定的而非犹豫的;
(4)精确的而非模糊的;(5)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实证概念成了孔德庞大的实证哲学的核心术语。

2.社会学与生物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社会学对生物学有所依赖,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突出变现在他们研究对象的整体性质上;②区别: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有机体,而社会学研究对象则是集体有机体或叫做社会有机体.
四、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1。

社会静力学:社会静力学是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①对社会组织的研究的出发点:社会基本单位――家庭
A、家庭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反对把个人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

B、家庭是最能体现人类的利己心和利他心和谐一致的社会形式。

②社会联系的纽带:语言、分工和宗教
A、语言具有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特点。

B、宗教的作用表现在,它向人们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一致的原则,构成人们行动的社会基础。

C、分工以及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经济合作。

③评价:孔德的社会静力学常常被视为其思想的保守的一面,它所涉及的是社会的秩序、组织以及和谐等问题。

2.社会动力学:是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解释社会进步。

①研究任务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研究社会体系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核心是社会进步。

②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所以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A、神学阶段(虚构阶段):是指远古至中世纪早期(1300年之前)的这段历史。

又可细分为三个具体时期:拜物教时期,多神教时期和一教独尊的基督教时期.在每个具体时期里都有相应的社会组织出现或社会关注的问题提出来.
B、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从1300年到1800年的“西方革命”时期.此时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牧师和法官,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国家,而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组织则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团结是依赖法律体系形成的。

C、科学阶段(实证阶段):社会发展的顶峰。

主要标志是科学的普及、实证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及科学社会作用的增长。

实证社会主要由牧师、银行家和工业家共同管理。

③评价:从反对神学和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其思想不乏积极地历史作用;但总的来说,孔德关于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五、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的划分,社会现象可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与之对应的观察则可分为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
2.实验法:区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类型,直接观察是对自然科学的研究,间接观察是对社会现象的研究.
3.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

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通过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势,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时段.(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思考,不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连续性,事物发展的先后过程)
4.历史法:历史地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最适合于对社会现象的考察。

历史法是从事物的先后和连续上考察社会现象和状态的一种方法,注重于事物的发展过程正是历史方法的基本特点。

评价: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归纳和论述,是孔德社会学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它充分体现了孔德要把社会学建设成为一门实证科学的思想和作出的努力,这一努力打破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壁垒。

直到今天这些方法仍为大多数社会学家所采用。

第二章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赫伯特·斯宾塞
西方社会学史上早期的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

他以社会
有机体学说而著称,所以人们把他的社会学理论称为社会有机论。

代表作是《社会静力学》、《心理学原理》等.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对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
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是贯穿斯宾塞社会学的两条主线,是他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

?孔德与斯宾塞关于社会有机论思想体系上的差异
①孔德是对人类概念的进步给予条理化的描述,斯宾塞是对外部世界的进步给予清楚的说明
②孔德认为思想具有必然的和实在的起源,斯宾塞认为物质具有必然的和实在的起源
③孔德的宗旨是阐述我们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发生过程,斯宾塞则是对组成自然界各种现象的发生过程做出解释,一个主观,一个客观.
1.斯宾塞的综合哲学
①物质处于永恒的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其现存状态是由先前状态决定的,物质基本单元以自然方式结合成聚合体,较简单的聚合体结合成更为复杂的形式;
②进化所反映的是物质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从不确定性向确定性、从没有联系向建立联系方向发展;而物质的聚合体规模增长,结构变复杂和功能分化,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一致这样一系列的变化,是其重要的表现;
③关于物质进化,斯宾塞划分为三个阶段:无机体进化、有机体进化、超有集体进化;
④社会学的对象领域是超有机体序列即人类社会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
⑤在社会学的对象领域中,区分社会有机体和社会制度,并将其作为基本的研究单位。

2.社会有机体
①斯宾塞的基本立场是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实体。

②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A、生长过程:社会规模由小到大的过程;
B、结构的进化:社会组织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C、功能分化:是伴随着社会结构进化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变得复杂,其社会各部分的功能也出现了自然进化的现象;
D、相互依赖: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社会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

③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A.各部分之间的集合程度:社会有机体是一个松散的整体,构成的个人自由而分散;而生物有机体的一切成分紧密结合。

B。

联系方式:生物有机体内各部分的联系表现为有形的、物质性传递过程,社会各部分的联系主要靠语言等无形的象征符号来维持。

C。

意识的分布:生物有机体中,意识的功能仅集中在某一部分,而社会有机体中,意识遍布有机体的各个部分,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意识。

D。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生物有机体的各部分为整体而存在,社会有机体中,个人幸福具有最高价值。

E。

生物有机体有完备的器官构成和功能系统,而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3.关于社会进化的思想
☆早期的斯宾塞认为:社会进化是一个持续的、没有倒退的和不间断的过程,社会进化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始终,是永恒的现象.他理解的社会进化是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的变化,这种变化子啊人来整个文明和在每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中都有表现,而且以不断增长的速度继续进行着;
☆成熟期的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在整体进化的总趋势下,在具体的社会中可能有暂时的倒退现象发生,也就是说从整体来讲,社会进化是必然的,而具体来讲,社会的暂时倒退也是有可能的;
★总体而言: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是不可逆的,社会的进步不是直线的,而是以一种分散和再分散的方式进行的。

进化遍及整个地球人类过程之中,但当他遇到性质不同的社会环境时,进化过程部分地受到先前社会生活所决定,部分地受到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于是呈现发散现象。

评价: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给予人们认识社会一个崭新的视角,但他的某些观点实际上是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作辩护,反对采用任何革命手段改造社会的企图和努力。

二、关于社会类型-—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①社会分类的标准
A、按照社会进化的程度或社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分为简单社会、复合社会、二次复合社会、三次复合社会;
B、按照社会内部管理形式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②关于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比较
评价:<1〉斯宾塞通过对两种社会类型的比较,总结出它们相互对立的一些特征,不乏给人以启发;<2〉将现代社会内部并存的两种趋势完全对立,不能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

三、关于国家的政治理论
①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及其权力的基础
A、斯宾塞对国家和社会的概念作了区分.国家是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
B、国家是进行社会调节的机制,政府是具体执行调节职能的一种器官.
C、国家的权力基础是从人的心理方面回答的,提出“对活人的恐惧”是政治权力基础. 评价:反映出斯宾塞思想的局限性,特别是关于政治权力基础的看法,是其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具体表现.
②国家活动的领域和范围
斯宾赛大力宣扬社会自动进化的思想,以此作为限制国家和政府活动范围的理论依据。

A、提出同等自由法的主张,所谓同等自由法是指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享有同样的自由权利,但这种自由权利应不以妨碍他人的合法自由作为基本前提。

B、政治不干涉主义,提出专门化的管理,所谓专门化管理:是指政府应放弃对个人活动的正面干涉,只保留反面的或否定的管理职能。

所谓反面的管理职能指的是只要求国家和政府对威胁个人生命安全和破坏、侵犯私人财产行为予以制裁,而不对个人
其他方面的自由生活施加任何限制。

C、国与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反对诉诸武力和其他国家的侵略。

评价:尖锐批判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与扩张,但他并不赞成社会主义,斯宾塞对社会主义的仇恨充分暴露了他的资产阶级政治观。

第三章、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
费迪南德·滕尼斯
德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在西方社会学史上,他以围绕公社和社会两个概念建立起来的社会学体系而著称。

代表作是《公社与社会》
一、公社与社会
①公社(亦可译为“共同体”):表示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如劳动共同体、家庭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等。

滕尼斯运用此次,主要强调其成员唇齿相依的感情。

公社(共同体)的本质特征表现为小群体或者某种往昔的社会发展阶段,这里特指传统的自然感情一致基础上的紧密联系起来的社会有机体。

②社会则是指建立在外在的合理利益基础上的机械结合。

1。

人类共同生活的两种形式
滕尼斯以“公社”和“社会”两个概念表明人类共同生活的两种基本形式。

A、在公社形式里,不管人们形式上怎样分隔,也总是相互联系的,基于生活的统一性原则,人们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亲密的不分你我的私人关系基础上;
B、在社会形式里,不管人们形式上怎样结合,也总是分离的,基于自由与理智的思考,它们的联系则是建立在目的、利益及一次为条件的人们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
A、公社的主要形式有:亲属,邻里,友谊.它们以血缘、感情和伦理团结为纽带,主要现实形式是:家庭、乡村以及凭借和睦感情、伦理和宗教而建立起来的城市;
B、社会的形式是:股份公司,大城市,民族国家,整个市民经济社会和正在展开的工业社会.它们是基于常规、政策、公众舆论和特殊利益的联系。

A、公社按其本质是有限的,聚结性程度高,呈密集型,整体的统一是有机的;
B、社会按其本质是无限扩展的,聚结性程度低,呈复合型,整体的统一是机械的。

2.共同生活的意志类型
①公社和社会两种生活形式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意志不一样,滕尼斯将人们的共同意志分为本质意志和选择意志两种。

②本质意志:基于情感动机,指的是人们在传统的和自然地情感纽带基础上的一致性和相融洽.选择意志:基于思想动机,指的是人们尽量排除感情因素的纯理智思维、个人的目的性打算及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考虑。

③公社导源于本质意志,公社这样的社会有机统一体是本质意志的表达,个人意志扎
根于整体意志之中,而社会导源于选择意志,社会这样的机械统一体是选择意志的表达,个人意志是出发点,社会产物都是由它建立起来的
评价:“公社”和“社会"作为历史发展的理论,对社会学有重要意义,表现为两个相关物出现在一切人类关系中。

但从其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社会学体系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因而不能对社会现实做出全面的认识.而且从他的理论中,暗含着对公社的
二、社会生活的基本构成
社会本质:是构成社会的本质要素,其要素包括:社会关系、社会集合体、社会集团。

社会关系是基础,社会集合体和社会集团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指具有社会本质的对象,滕尼斯把这种现实的或理想的对象理解为价值,这些对象由于为人们所肯定、从而获得价值。

其分为三种形式:经济的价值、政治的价值、伦理的价值。

社会规范:是指社会行动的准则,规范的本质一般被理解为一种否定或限制,规范具有普遍性,包括三种形式:秩序、法和道德.
社会相关物:与社会本质因素相关的体制和现实作用领域。

三、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的其他类别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别:一般社会学和专门社会学(包括纯粹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

<1〉一般社会学:关于“纯粹共同生活的学说”,其对象是社会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事实,个体和精神状态都是它所关心的对象.
<2〉专门社会学:
1.纯粹社会学:一种静态的规范学,滕尼斯把它局限于对积极关系与社会现象的研究; 2。

应用社会学:利用社会学概念来理解当前的状况和历史的变迁,是一种动态的研
究,是一种动态的历史的变迁论;
3.经验社会学:
四、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滕尼斯提出价值中立的思想,要求在社会学研究中,应公正、客观,要摆脱家孩子因素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价值本身不可以作科学的研究,伦理学就是对价值本身进行的研究。

评价:
一、公社-社会的划分和论述在社会形态的分类学传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韦伯的理想类型。

二、关于创立不涉及经验材料和历史内容的纯粹社会学的主张,理论社会学的任务是将社会关系概念化,而不是从事直接的社会观察.
第四章、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格奥尔格·齐美尔
德国早起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本人承认自己并没有创建什么社会学体系,但由于他强调以社会交往形式为研究对象,所以在社会学史上一般称他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

一、形式社会学:
1。

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所谓的“社会交往的形式”.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交往形式”的,齐美尔的学说由此被称为“形式社会学”.
2.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
齐美尔在谈及群体数量方面,分析了不同群体类型中的互动形式,揭示了不同数目的个人联合所出现的共同特征。

3。

评价:
①行形式社会学从方法论和研究对象角度上对社会学作了有意义的界定,对社会学研究专门化和制度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该理论虽然论及了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但更多情况下只是把人们的相互作用看做
一社会过程,是“某种发挥作用的、使个体不断感受的东西”。

二、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
1.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在经常的和密切的接触中,冲突本事不可避免的,因而真正密切的关系并不掩盖冲突,而是允许冲突表现出来,从而避免冲突的积累,反而使相互关系得以真正的维持.
2。

社会冲突的类型与功能.
㈠冲突的类型
⑴从冲突的现实上划分:
A、现实冲突:为了解决问题的冲突;
B、非现实冲突:为了发泄情绪的冲突。

⑵从冲突的范围上划分:
A、群体内部的冲突
B、群体之间的冲突
C、诉讼
D、非人格的思想冲突。

㈡冲突的功能
社会是冲突与合作这两种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

不仅相互合作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彼此冲突对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冲突使均衡破坏,但它能给社会带来更为及极有益的结果。

⑴社会冲突对社会整合具有积极功能。

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各群体之间相互冲突,可以促进各群体之间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和一定界限。

因而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各因素之间平衡,使社会产生一定分化和整合。

⑵社会冲突对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冲突的发生和表现有利于矛盾的解决或环节敌对情况,在充满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情况下,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宣泄.由于冲突是建立在人们相互作用基础上的,因而通过冲突的表现和解决,人们会建立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㈢评价:
1.齐美尔对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肯定与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生活中辩证因素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

二战后,随着西方社会多种矛盾的逐步激化,冲突理论成为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现代冲突理论的主要倡导者科塞直接吸收了齐美尔的有关思想.
三、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人创造的物质产品、政治和经济制度、各种意识行呀,以及科学、艺术和宗教等文化形态,一经被创造出来就获得了一种客观性特征,与创造它的个体人的主观要求发生矛盾,齐美尔称其为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但是,齐美尔囿于立场和形式社会学的观点,没能更深刻揭示这种文化矛盾的历史特征和社会本质方面的原因,最终把它归结为精神和心理上的矛盾,以致有时得出
一种悲观的看法,认为客观文化越是发展,人的心灵发展就会越衰退。

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马克思·韦伯
杰出的德国社会学家,被公认的西方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于他将社会学建立在你对社会行动作“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之上,因而人们称他的社会学为“理解社会学”.他提出的社会学独特的方法论原则,关于权威类型及科层制以及宗教社会学的研究,使他成为社会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

一、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1。

韦伯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主张:
(1)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人的行为而不是对该行为作价值判断;
(2)社会科学的研究与行为者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观密切联系;
(3)理想类型是社会学分析的最佳手段,通过建立理想类型我们就能够实现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不能用于指导社会科学.在韦伯看来,社会生活的独特性在于,人的行动由行动者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这些意义由于行动者不断的行动而构成了一个联系的系列.“理解”行动者行动的意义便是社会学的任务。

⑵在认识方法上,韦伯认为要使科学成为科学,就必须放弃只研究主体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的方法,找出外在表现出来的、可以客观地加以说明的主观意义之间的逻辑。

只有这种形式表达出来的东西才具有普遍意义。

3.价值相关与价值中立
⑴价值相关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和收集材料上所表现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

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其所在社会中人们所持有的一般文化价值,选择经验中的某一部分题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特定时代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探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⑵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以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价值中立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严格区分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做出这种区别是韦伯的一大贡献.对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分,也就是对“实际如此”和“应该如此"的区分。

科学研究者只能向人们描述和说明事实,而不应该使人们进行价值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