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

作者:后小飞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63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待教材,如何“用教材”。教材是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基本工具,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脱离教材。然而,教材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料。现在的数学内容组织更加灵活,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理解教材是用教材的关键,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合理整合教材,要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教师把自己的思考,结合教学大纲的理解,以及其他的因素,加入到教学设计中,使数学课堂呈现多元化。

【关键词】教学教材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应当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这也就是说,教材要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对学生来说,教材是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基本工具,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脱离教材。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样的情形,教材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料。现在的数学内容组织更加灵活,而不仅仅按照教材的设计按部就班地教学,教师把自己的思考,结合教学大纲的理解,以及其他的因素,加入到教学设计中,使数学课堂呈现多元化。

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某些老师陈述的,往往就是这样一种美丽而冰冷的数学.火热的思考被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对此,他曾经提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数学的学术形态通常表现为冰冷的美丽,而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正是一种火热的思考.这事实上就对我们教材的使用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建议:教材上的数学依然是一种美丽而冰冷的数学,需要教师的思考与整合,转化为教育的形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是形式化地摆在那的。准确的定义、逻辑地演绎、严密的推理,一个字一个字地线性地印在纸上。这是知识的学术形态,学生比较难懂。有的学生看懂了字面上的意思,甚至题目也会做了,却不知道学这些数学干什么,意义何在,价值在哪儿。这时的学生还没有接触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照本宣科,把书上的内容重复一遍,抄在黑板上,就算“教”过了。好的教师,就不止是讲推理,更要讲道理,把印在书上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散发着数学的巨大魅力。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这才是美好的数学教育。

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用教材”将成为一种常态。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老师依然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并且按部就班地开展课堂活动。在向量的加法运算和几何意义中,教师也对教材做了必要的整合,但是还有待提高。当然,只要能够合理地使用教材,并不影响教学的效果。教材是基于数学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认知组织起来的知识系统,数学教学必须以此为依据,才不会脱离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如果照搬教材,不做任何的调整或不和课堂教学实际结合,那么这样“教教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教教材”的另一种解释实际就是不理解教材,对教材把握不当,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键是“如何教”,要根据课堂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必要的整合。

教教材是一种简单的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不能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不能了解数学背景,更没有体验数学的经历。这样的教学以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将使学生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

教材是数学家、数学教育专家和专职数学编辑共同努力的成果,其价值不容置疑,教材在概念的定义和例题的选配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一般的参考辅导资料不可能达到这

样的要求。所以,整合教材,还要回归教材。回归教材,要善于将实际课堂教学与教材结合,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拓展。

1、理解教材是用教材的关键

教好数学的前提是自己先把数学理解好,数学理解不到位,不可能产生好课.如何提高数学理解水平呢?因此,章建跃提出,提高数学的理解可以通过下面的手段:了解概念的背景,知道概念的逻辑意义,理解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懂得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理性思维过程和价值观资源;要区分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等等。

理解教材就要读懂教材,读懂其中的数学,教材编写的立意以及逻辑顺序等。以定积分为例,这个内容的本质是什么?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这样引入定积分的概念有什么优点和不足?课本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安排内容的?作为教师,不仅要清楚课本的内容,还要对课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否则,只能照本宣科,毫无创意。

理解教材还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目标分析教材。通过对于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梳理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脉络,确定课题的重点,讨论其难点和关键点。这无疑将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分析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生搬硬套教材。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合理整合教材

毋容置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所最为提倡的,然而,在很多的实际教学过程,教师依然是以讲授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在这样的课堂,教师是教材的主要使用者,他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把课讲好,也就是把数学讲出来,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地构建数学;教师交流的主要对象是教材的编写者,而他的教学对象却成了次要的。如果我们想教好学生,就要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上开展教学,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材是至关重要的。古人云:因材施教。如果不了解学生哪些知识点是容易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难以掌握的,怎可能利用好教材,教好学生呢?许多实习教师或者新教师,对于课题的重难点把握不准,这一方面是缺乏教学的经验,另一方面就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

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材和教师三者有力整合起来,这样使用教材才比较有效。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图示来表示的整合。

3、数学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

“用教材教”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参与探索,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抽象、概括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思维方法,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归纳概括的能力,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再者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积极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状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状态的数学。数学知识可以是符号、公式、定理、定义等构成,但是在教育状态下,数学知识必须能够被理解与接收。这就要求教师整合数学知识,使之能够为学生服务,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把握知识。数学教材,既有教育的功效,又有知识的本色,教师如果仅仅是照抄照用,那么必然不能合理地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教育的知识,结果就是学生不能理解,产生困惑。

参考文献

[1]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上册)[M].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陈纪修,於崇华,金路.数学分析(上册)[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侯风波.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张奠宙.关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J].数学通报,2001,(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