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死时课堂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诗歌三首当我死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诗歌三首当我死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当我死时》教材分析从题目上看,"当我死时"是一种时态的交代,也是想象的起点,抒情的前奏。

一至六行承题,描述"我"死时安葬的庄严隆重的场景,想象夸张而浪漫,将游子对祖国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倾泻纸页上,场面壮观,气势磅礴。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这是发自肺腑的歌颂;"睡整张大陆",这是无限的舒坦与自在;"长江"、"黄河"成了"两管永生的音乐",这是对落叶归根的游子的灵魂的最好抚慰。

前六行,诗人多处使用了行内句子成分停顿(如首句是"当我死时"(状)—"葬我"(谓语)—"在长江与黄河"(补语))与短语断裂的技法(如介宾短语"在长江与黄河之间"错开成两行),短促有力;再加上音乐性比喻和拟声词("滔滔")的运用;读之,抑扬顿挫,激越澎湃,这与诗人内心回旋奔突的亢奋情绪相合。

七、八两行过渡。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一句呼应第四句,构成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是全诗的关键意象。

"最纵容最宽阔"写出了"我"梦想中的祖国母亲怀抱的安宁、温馨与宽容,呼应了第三句。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一句启下,引出游子早年漂泊异乡,望穿秋水,不得回归的痛苦的幻想,即用"眼睛""饕餮地图"以"代替回乡",这个奇特的比喻蕴涵着多少孤单多少辛酸多少凄凉!"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寄托着对新生的中国的憧憬。

反复(如"满足地")与用典(如"鹧鸪")都强化了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尼采说:"有故乡者,拥有幸福!"①又说:"无故乡者,拥有痛苦!"②"我"是有故乡的,在生前的祈盼和死时的奢望中;"我"又是无故乡的,至少这个梦想能否实现,现在还不能确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当我死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当我死时》

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 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 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 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 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 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 去),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回了。 二十岁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 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 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 自己死后葬身在祖国的土地中, 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
是 乡 愁 的 等 待
信 的 等 待
信 一 样 的 雪 花 白
我 一 片 雪 花 白 啊
乡 愁


给母给
我 一 朵 腊 梅 香 啊 腊 梅
是 乡 土 的 芬 芳
亲 的 分 法 芬 芳
母 亲 一 样 的 腊 梅 香
我 一 朵 腊 梅 香 啊 腊 梅
乡 愁 四 韵


余光中(1928-)当代著名诗 人和评论家。生于江苏南京, 祖籍福建永春,1948年随父 母迁香港,次年赴台,主要 诗作有《乡愁》、《白玉苦 瓜》、《等你,在雨中》等; 诗集有《灵河》、《石室之 死》、《余光中诗选》等; 诗论集有《诗人之境》、 《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 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 而深刻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 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 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让一颗心满足的睡去,满足的想.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
你能快速把全文背下来吗?
一个年仅38岁的人,对生还已绝望, 要用死后归葬的幻想来安慰自己 可见他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啊! 真是’’断肠人在天涯’’!他 说:’’要做 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管是黄 河的支流/中国是我,我是中国’’! 正因为这种强烈的情感,他一挥而 就,仅用20分钟便写下了这首脍 炙人口的《乡愁》。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2诗歌三首当我死时》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2诗歌三首当我死时》word教案 (2).doc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法
选择
朗读、比较、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5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
导入:生命如此珍贵,有谁期盼死亡;除非可以带着灵魂回故乡。常人把死亡与痛苦相系,游子诗人把死亡与满足并论相提,只因为,他有这样的一系列假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余光中的《当我死时》。
2.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划线部分相当于兼语
3.结尾中作者提到用什么代替回乡?
用 17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此句用味觉来写视觉) 仅仅看了就过瘾了吗?联系全文看看到底怎样,作者才会真 正满足?统统留在祖国,获得圆满归宿。
七、当堂训练:朗读背诵全文
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展示例句,引导学生归类举例,查找问题的实质所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2.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如通过一些词,句子等)
3.作者在诗中用了“死”和“满足”,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矛盾吗?
六、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品味独特的语言,剖析精妙的构思
1.找出文章中实写的部分,谈谈在文中的特色
“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特色:本是写实,却通过想来引出,下文又用一个‘想’字延续下去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注意读好断句,排除生难字。
2.读出抑扬顿挫与情感。
3.请个别同学包含情感地朗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诗歌三首当我死时》word教案 (2)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诗歌三首当我死时》word教案 (2)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法
选择
朗读、比较、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5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生命如此珍贵,有谁期盼死亡;除非可以带着灵魂回故乡。常人把死亡与痛苦相系,游子诗人把死亡与满足并论相提,只因为,他有这样的一系列假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余光中的《当我死时》。
课题
当我死时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及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的主题。提 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并引导学生深入到位的分析理解人物细节所折射出的特点 。
补充更正并板书。
点拨、明确。
督导检测。
先自主学习:动嘴动笔,动脑思考,然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老师板示的问题。
根据老师的提示,在自己勾画的句段中寻 求最符合问题的答案,品味细节。
人人动嘴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三人评价补充后。
床的使用
(人只有在疲惫困倦的时候才会想家,想母亲,想回到家里的床上休息)
安魂曲
(想象出来的美感,别人听来可能是吵闹的噪音)
五、检查先学效果: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把该词语读一遍。
头颅(lú)未餍(yàn)饕餮(tāo tiè)鹧鸪(zhègū)

《当我死时》课件

《当我死时》课件

心理学角度
介绍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积极面对 死亡,如接受死亡的过程和缓解焦 虑。
人类学角度
揭示不同文化中如何处理死亡,如 丧葬仪式和传统习俗。
经验分享
分享一些人们如何以积极和健康的 方式面对死亡的真实经历。
我的死亡观
影响因素
探讨影响我对死亡的看法的因素,如经历、信仰和家庭背景。
改变过程
讲述我是如何在人生旅程中逐渐改变对死亡的态度和看法。
结束语
感谢您观看《当我死时》PPT课件大纲。希望通过这个探索之旅,您对死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积极的态度。
探索死亡的哲学问题,如死亡的 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宗教视角
揭示不同宗教对死亡的信念和对 来世的看法。
文化差异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死亡的理 解和习俗。
死亡带来的影响
1
个人层面
分析死亡对个人心理和生活的影响,如触发
社会层面
2
的情绪和自我反思。
探讨死亡对社会结构和社区的影响,如葬礼 仪式和悼念文化。
如何面对死亡
《当我死时》PPT课件
欢迎观看《当我死时》PPT课件,一场关于死亡的探索之旅。通过深入分析, 我们将探讨人们对死亡的不同看法,以及如何面对这个不可避免的命运。
介绍
作者简介
介绍《当我死时》的作者,他的背景和对于死亡的研究兴趣。
内容简介
简要概述《当我死时》这本书的主题和目的。
人类对死亡的看法

哲学角度

《当我死时余光中》课件

《当我死时余光中》课件

03
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 、随笔、翻译及长篇小 说等文学作品。
04
在文学创作之外,余光 中还在艺术、文化等领 域有着广泛的涉猎和独 到的见解。
代表作品
01
《乡愁四韵》
02
《白玉苦瓜》
03
《当我死时》
04
《春天,遂想起》
02
CATALOGUE
《当我死时》诗歌赏析
主题思想
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余光中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他以死亡为引子,想 象自己死后魂归故土的场景,展现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怀旧之情。
推动发展
余光中的诗歌作品对当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语言特色被广 泛模仿和借鉴,为当代诗歌的创新和发展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05
CATALOGUE
余光中的其他诗歌作品
《乡愁》
总结词:乡愁之诗
详细描述: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通过描绘家乡的风景和人物,以及自己在 外的孤独和无助,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
这首诗的节奏感和韵律非常独特,诗人通过运用平仄、押韵 等手法,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这种独 特的节奏感和韵律也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让读者更容易 被诗人的情感所感染。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余光中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用词精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冗长的句子。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 ,情感更加真挚,也更加符合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等你, 在雨中》
总结词
雨中等待之诗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雨为背景,描述了作者等待恋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绘雨中的景色和情感, 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期盼。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当我死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当我死时》ppt课件

分组朗诵,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分组朗诵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 一段诗歌进行朗诵,通过声音的 抑扬顿挫、情感的起伏变化,展 现诗歌的韵律之美。
点评与指导
在朗诵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 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感悟
个人阅读体验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当我死时》这 首诗时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包括对诗 歌意境、语言、情感等方面的理解。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现代诗歌常用艺术手法介绍
象征手法
通过具体形象表现抽象 概念,赋予诗歌深层含
义。
意象运用
借助生动鲜明的意象, 营造诗歌独特的意境。
隐喻与暗示
通过隐喻和暗示,表达 诗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体
验。
节奏与韵律
运用节奏和韵律的变化 ,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
感染力。
《当我死时》体验 ,谈谈对诗歌中所表达的家国情怀、 乡愁等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讨论:如何将乡愁、家国情怀融入日常生活
讨论主题
组织学生就如何将乡愁、家国情怀等主题融入日常生活进行讨论,探讨如何在现 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精神。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做法,包括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关注家乡发展、传承家族 文化等方式,将乡愁、家国情怀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同时,也可以交流各自在实 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教育家、翻译家
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 院长、外国文学研究所所 长等职,是知名的教育家 和翻译家。
荣誉与奖项
获得过包括吴三连文学奖 、中国时报奖、金鼎奖等 在内的多个文学奖项。
《当我死时》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该诗写于1966年,是余光 中代表作之一。

诗歌三首(当我死时)[PPT课件白板课件思维导图知识点]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

诗歌三首(当我死时)[PPT课件白板课件思维导图知识点]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

品读诗歌
• 品读:标划出喜欢的词句,说出自己 的理解或感悟,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 质疑: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 与同学一起探究。 (提示:在文旁做批注。)
理解内容,领悟情感 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总有一款PPT 适合您
【最新出品\精心整理\倾情奉献\敬请珍惜】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 史庆霞
• 期期待待是一种半清醒半 疯狂的燃烧,使焦灼幻的觉灵 魂幻觉自己生活在未 来。——余光中
余光中
• 祖籍福建 • 1928年生于南京 • 1948年随父母迁往香港 • 1949年到台湾,因海峡两岸处于政治
死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时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余 光 中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 当我死时,葬我,_______ 之间,枕我的头颅,_______
到多鹧鸪的___,_____
1992年余光中首次回大陆探亲,终于 园了43年的思乡梦。
•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 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 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 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 叫她做江湖。”
——余光中
• 当你不在那片土地,当你不再步履于 其上,俯仰于其间,你只能面对一张 象征性的地图,正如不能面对一张亲 爱的脸时,就只能面对一张照片了。

当我死时 PPT优秀课件

当我死时 PPT优秀课件
余光中
给 我 一 瓢 长 江 水 啊 长 江 水
是 乡 愁 的 滋 味
醉 酒 的 滋 味
酒 一 样 的 长 江 水
给 我 一 瓢 长 江 水 啊 长 江 水
余 光 中 词 罗 大 佑 曲
乡 愁 四 韵
给 我 一 张 海 棠 红 啊 海 棠 红
是 乡 愁 的 烧 痛
沸 血 的 烧 痛
血 一 样 的 海 棠 红
1966.2.24
头颅
未餍
饕餮
鹧鸪
1.自己试着读一读全诗. 2.选择自己读的好的句 子读给同位听. 3.展示读 . 4.齐读.
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 课堂上弥漫了浓浓的情感, 1.你感受到的是传达给你的什 么情感? 思念祖国,挚爱祖国. 2.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 的?(如通过一些词,句子等)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 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 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 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 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是啊,海峡浅浅,乡愁 浓浓.乡愁是对家的向 往,对根的期盼,是游 子心中扯不断的情思. 同学们,假如这位隔海 峡翘首以望大陆的老 人来到你面前,作为大 陆的一员,想对他说些 什么? (动手写一写)
带着诗人的这种情感,让我们齐读四 句诗: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让一颗心满足的睡去,满足的想.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
你能快速把全文背下来吗?
一个年仅38岁的人,对生还已绝望, 要用死后归葬的幻想来安慰自己 可见他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啊! 真是’’断肠人在天涯’’!他 说:’’要做 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管是黄 河的支流/中国是我,我是中国’’! 正因为这种强烈的情感,他一挥而 就,仅用20分钟便写下了这首脍 炙人口的《乡愁》。

当我死时精品课件

当我死时精品课件

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
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
因为形象而深刻抒发了游子殷切
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
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 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 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 遥远的祖国。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 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 去),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回了。二十 岁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 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 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祖国的土 地中,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
1.感受作者的情感,诵读全诗.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 朗读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学习这首 诗需要三步读法:1.入情的朗读. 2.细细的品读.3.丰富的联读.
1.听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标出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 (2)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情感.
头颅 未餍 饕餮 鹧鸪
你能快速把全文背下来吗?
一个年仅38岁的人,对生还已绝望, 要用死后归葬的幻想来安慰自己
可见他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啊! 真是’’断肠人在天涯’’!他 说:’’要做 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管是黄 河的支流/中国是我,我是中国’’! 正因为这种强烈的情感,他一挥而 就,仅用20分钟便写下了这首脍 炙人口的《乡愁》。
PPT教学课件
余光中(1928-)当代著名诗人和 评论家。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
建永春,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 次年赴台,主要诗作有《乡愁》、
《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当我死时》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当我死时》课件

鹧鸪
1.自己试着读一读全 诗.
2.选择自己读的好的 句子读给同位听.
3.展示读 .
4.齐读.
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 课堂上弥漫了浓浓的情感, 1.你感受到的是传达给你的什 么情感?
思念祖国,挚爱祖国.
2.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如通 过一些词,句子等)
带着诗人的这种情感,让我们齐读四句诗: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让一颗心满足的睡去,满足的想.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 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 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 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是啊,海峡浅浅,乡愁 浓浓.乡愁是对家的向 往,对根的期盼,是游 子心中扯不断的情思. 同学们,假如这位隔海 峡翘首以望大陆的老 人来到你面前,作为大 陆的一员,想对他说些 什么? (动手写一写)
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 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 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 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 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 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 去),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回了。 二十岁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 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 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 自己死后葬身在祖国的土地中, 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
你能快速把全文背下来吗?
一个年仅38岁的人,对生还已绝望, 要用死后归葬的幻想来安慰自己 可见他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啊! 真是’’断肠人在天涯’’!他 说:’’要做 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管是黄 河的支流/中国是我,我是中国’’! 正因为这种强烈的情感,他一挥而 就,仅用20分钟便写下了这首脍 炙人口的《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其次是把睡表现为不是一般的安睡,而是“满足地睡”。不仅 是“满足地睡”,而且是“满足地想”。借助这个“满足地想”衍生开 去。阐释为什么“满足”?因为他曾经从遥远的空间距离(美洲大陆) 瞭望过,而且在漫长的时间中,思念过这片土地,这一句写得特别精致: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代替回乡余光中用了西方现代诗歌的 余光中用味觉的大吃大喝、食而不厌,来形容视觉的贪婪。想象非常奇 特。
是安葬的地方。只要安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作者强调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安葬在长 江与黄河之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不能 回到故乡(后面有交代,十七年不能回乡)。活 着的时候,不能回乡,只指望死后的安葬,诗章 的最后出现了“代替回乡”,就是点了题。 诗人是中国人,却不能回到故土,造成了如 此的遗憾。这种遗憾是痛苦的,但是,只要能够 安葬在祖国大陆,痛苦就消解了。
2、诗人为什么说安葬在这两条河之间,不但 痛苦消解了,而且可以转化为一种幸福的美感。
这种美感,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由长江、黄河衍生出来 的系列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第一,先是把长江黄河之间的大陆转化为“最宽阔的床”, 死也就自然地转化为“睡”。再是把黄河和长江的涛声,转 化为音乐(安魂曲)。 这样的美,不但是意象的美,而且是想象的美。这里的想象 是这样奇特,难得的是联想又是这样自然。
这首诗是1966年作者在美国密西根州 写的。羁旅漂泊的生涯使得余光中的怀 乡病日益深重,该诗表现的便是诗人对 祖国母亲的无限思念。诗人把祖国比作 一张“最纵容最宽阔的床”,希望自己 死时能“坦然睡去”,这实际上是把祖 国当作是人生最终的也是最圆满的归宿。
1、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 了一种满足。条件是什么呢?
魇( )饕餮 ( 鹧鸪 ( )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2、如果直接写安葬在大陆,不是很简单吗?或者 写成安葬在辽阔的祖国大陆,不是也可以吗? 为 什了祖 国大陆的两条河之间。对于祖国大陆来说, 显然不全面的。但是,这不全面的长江和 黄河却比之全面的祖国大陆要生动,因为 这是两个有特点的细节。细节因为有特点, 就能引起读者广泛的记忆和联想,不但其 间的广袤的土地,而且黄河和长江相联系 的历史文化传统都会参与进来。
3、《当我死时》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 如此夸张的想象?
表达了诗人痛切的思念之苦,希望彻底地拥有祖国、全身 心地融入祖国的情感。现实的躯体不过是五尺之躯,死后 也只能葬六尺之土。诗人把自己的躯体想象得异常庞大, 大到可以“睡整张大陆”。现实的听觉也无法同时听到长 江、黄河的涛声,诗人想象自己庞大的躯体睡在黄河、长 江之间,可以同时拥有两个“母亲河”。诗人表达的就是: 彻底地拥有祖国、全身心地融入祖国,生前无法满足的情 感,愿死后能加倍地补偿。这是何等痛彻的遗憾,何等刻 骨铭心的思念!再说,现实中的长江、黄河的涛声往往是 咆哮的噪音,但久别的游子却把能听到这久违了的滔滔江 声,当作最美妙的享受,当作最好的安魂曲、母亲的催眠 曲,因为这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最美最母亲 的国土”。
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永春人。1948年在厦门大学 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1950年随家人到台湾,1952年 出版第一部诗集。1958年赴美,获艺术硕士学位。 1959年返台,任教台湾师大,并主编《现代文学》杂志 和《文星》杂志的诗歌部分。1963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 1964年秋应邀赴美任教讲学。1966年返台,继续任教 台湾师大。1980年任台湾师大英语系主任。1997年当 选为台湾笔会会长。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 石》、《莲的联想》、《白玉苦瓜》、《梦与地理》、 《五行无阻》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听听那冷 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日不落家》等。余光 中的诗歌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 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 走出了一条富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
本文通过对“当我死时的 描写,表现了诗人极深的 乡愁情结和爱国情感。
1、独特的诗歌意象,精巧的构思。 2、情在景中,景在情中。 3、语言明快、清新、形象鲜活。
长江黄河之间
葬我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当我死时
坦然睡去,睡整长大床
乡 愁
满足
听安魂曲,听永生的音乐
满足地睡去,满足的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