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

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

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

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时间是哪一年?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1)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2)问题:严重缺粮。

(3)危害: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

(4)启示: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因为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总路线”提出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1958年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2)依据材料二信息“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

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分析概括可知,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严重缺粮。

(3)材料三中全国“大办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是:森林的大量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2.(题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
1913689家33亿元27万多人
19201795家50亿元55万多人
材料三: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材料一体现了洋务运动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怎样?这种结果的标志是什么?
(2)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3)为了改变上述材料中的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这种对策的重心任务什么?有何意义?
(4)中国工业化的历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2分)失败了(1分)。

标志: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

(1分)
(2)C(2分)
(3)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重心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分)
(4)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史实,图中可看到的是江南制造总局和上海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结果是破产了,以失败而告终,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从时间“1913-1920”看,属于一战期
间,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方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3)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史实,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为此,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切合实际国情,符合广大群众利益等。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

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

(2)材料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三大改造的完成。

(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出其中2点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

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步”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材料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上述材料中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2)小明认为,这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错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因此小明的说法错误。

5.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李宏宇在学习中国、苏俄(苏联)两国的历史时,发现有很多异同点,请你参与进来。

(革命道路比较)
(1)请模仿小军的解说,帮李宏宇将中国革命道路的解说词补充完整。

(建设道路比较)
材料一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2)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与苏联建设工业化道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改革道路比较)
材料三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

(3)依据材料三说说两国改革的结果如何?两国不同的改革结果分别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4)比较两国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相同:都注重发展重工业不同: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协调发展。

(意思相近即可)
(3)中国的改革取得成功,苏联的改革失败。

影响:苏联——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4)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探索和创新等(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中国国情,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依据材料一“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的信息、依据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苏联建设工业化道路的相同点是都注重发展重工业;不同点是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协调发展。

(3)依据材料三“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改革取得成功,苏联的改革失败;苏联改革失败使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改革成功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国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探索和创新等。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
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材料二(图一、二)
(1)中共八大是哪一年召开的?取得了什么成果?如何评价?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哪幅图片是这条总路线的具体体现?其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缺点”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出现“缺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1956年;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2)“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图一;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3)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1956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分析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重大成果,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2)依据课本所学,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最主要的成果是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图一这条总路线的具体体现;1958年提出的这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当时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方向的三面红旗之一,它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3)依据课本所学,在总路线指引下发动的“大跃进”运动,一味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快”,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注重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强调要“超英赶美”,浮夸风盛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2)材料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中,党和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何时完成的?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答案】(1)三大改造
(2)赎买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956年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
(1)依据图一“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可知,图一与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依据图二“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可知,图二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

所以,材料一反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依据图二“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可知,图二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所给信息,可判断出材料一和三大改造有关。

根据材料二所给信息,可判断出材料二和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关。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材料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产量增长100%。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状况?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3)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重心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各一个。

【答案】(1)我国工业水平十分低下。

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重心:重工业。

成就:
A、交通运输领域: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集二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写出其中一个给
B、工业领域: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写出其中一个给
【解析】(1)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都属于重工业,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非常落后,工业水平十分低下。

基于这一国情,1953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依据材料二内容反映了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都有增加。

说明在1952——1957年之间发生的历史史实,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

结合课本所学,工业发展原因: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1956年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农业发展的原因:1956年基本完成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依据前面的问题可知“这一时期”是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时期。

结合课本所学,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交通运输领域:到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

并修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
路、集二铁路;工业领域: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