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报审项目简 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通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报审项目
简介
1、南岸月儿池
位于绥江县南岸镇南岸村。

明代水利工程,因其形似月牙而得名。

周围用条石垒砌,池坝弓弧形段以条石浆砌,正中为土堤贯通。

原堤中心建有正方形亭台,三孔石桥连接。

南岸月儿池是目前昭通地区遗存较早的水利工程,是研究地方水利发展的重要实物。

2、李蓝起义遗址
位于大关县天星镇斜文村。

清咸丰八年(1858),李永和、蓝朝鼎在河东屯上(今天星镇斜文村)聚众起义,推李永和为“顺天王”。

义军占领自贡后,队伍迅速壮大,转战四川、陕西、甘肃。

1864年,义军于甘肃阶州全军覆没。

起义遗址包括屯上李蓝起义地、拜旗堡、李永和营地、麻窝营盘等10处。

李蓝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是中国近代史上悲壮的一页。

3、小东门石板墓群
位于巧家县县城白鹤滩镇。

新石器时代墓葬。

地面被建筑物覆盖,墓葬面积不详,历年基建,时有器物出土。

1984年发现墓葬6座,采集到器物3件。

1990年,抢救性清理了墓葬19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贝等器物50余件。

墓群对研究金沙江流域石板墓的分布及早期石棺葬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4、旧洞悬棺
位于威信县旧城镇龙马村。

唐代悬棺。

悬棺遗存在100余米高的绝壁上,有洞穴12个。

洞穴除少部份天然生成外,其余皆为人工开凿,规格不等。

现存悬棺1具。

2003年进行清理,取棺木标本作碳14测定,时代相当于唐代。

旧洞悬棺有别于瓦石悬棺桩孔支撑葬法,对研究悬棺葬、民族史和地方史皆具有较高价值。

5、老坟包石室墓
位于绥江县南岸镇南岸村。

明代墓葬。

该墓为三室墓,全部用巨
石扣砌而成,立柱等石构件为斗形装饰,墓室中有石棺床及石门。

该墓为贵族墓,是石室墓中具有代表性的墓葬。

6、兴隆悬棺遗迹
位于盐津县兴隆乡底坪村王家社、大田村棺木岩、兴隆村灵官岩。

年代暂定为明代。

底坪遗存凿孔约40个,其中一凿洞形状呈棺具状。

棺木岩遗存凿孔密集,约200个。

灵官凿孔约50个。

悬棺遗迹对研究悬棺葬、民族史和地方史皆具有较高价值。

7、振威将军何赞臣墓
位于盐津县牛寨乡新华村。

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墓用规整条石砌成圆形,墓前立半圆形碑,碑额阳雕“二龙抢宝”图案,雕刻工艺精湛。

何赞臣,名君佐,字青轩,清代云南恩安县人(辖今盐津牛寨),嘉庆年间镇压白莲教有功,先后任守备、总兵等,后为四川提督、贵州提督,道光年间为湖北提督、广东陆路提督。

该墓对研究清晚期石雕艺术、清代的官职制度及地方史有较高参考价值。

8、花园头赵家祖墓石雕
位于威信县高田乡马家村。

建于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

墓规模宏大,由牌坊、墓碑及封土组成。

其墓碑、墓园围墙和牌坊上雕刻有大量浮雕,其中牌坊雕刻尤其丰富和精彩,另有对联6幅。

石雕是研究清代民间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9、文学洪牌坊
位于盐津县庙坝乡茨竹村。

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三年(1833年),石结构牌坊,砂石质,形制为三重檐。

各檐两面雕刻人物、动物、蝙蝠、花鸟图案,并有表现战争、耕作、生活和民间传说的场景,牌坊中上部镂空雕刻五龙边框,悬“圣旨”二字。

牌坊气势恢宏,雕刻工艺精湛,是研究清晚期当地石雕艺术的珍贵资料。

10、桐梓杨氏牌坊
位于盐津县普洱镇桐梓村。

始建于清代,四柱三重檐式建筑。

各层檐正背两面刻有浮雕人物、花鸟图案。

第一层正背两侧阴刻楷书小字百余行,字迹多已不清。

牌坊各楹柱上雕刻有对联四幅,均为楷书体,字体工整大方。

牌坊对研究当地的石雕艺术具有较高价值。

11、石门古道石标陈一得手迹
位于盐津县盐井镇洞天街。

民国三十五年刻。

石标东面“石门古道开通南诏”,南面“掘获五珠钱处”,西面“石门三洞东夏”,北面“赵家北洞天”,阴刻行楷,尾款楷书“盐津县民众公立”。

由原陈一得题书。

陈一得(1886-1958年),原名秉仁,云南盐津人,云南现代气象、天文、地震学科研究开创人。

此题刻是陈一得为数不多的手迹之一。

12、迷惛水石窟寺
位于白鹤滩镇东部复兴村五社二组。

清乾隆年间开凿,清嘉庆十六年同知邵翔道维修。

石窟寺凿崖而建,有东西走向石室4间,靠西为石窟寺正殿,中间是主持居室,东面2间存放历代圆寂法师骨骸。

窟内所存碑刻记述了乐马厂开采银矿的相关情况,对研究银矿冶炼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13、昭阳万寿宫
位于昭阳区凤凰办事处文渊街103号。

始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0年),清代江西商人捐资修建,是江西商人集会、议事的场所,又名“江西会馆”。

现存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架结构,单檐硬山顶,檐下装饰斗拱,琉璃瓦屋面,“金包银”墙体。

山墙高出瓦面,呈弧状,南、北墙头分别镶有楷书对联石刻。

14、昭阳文庙
位于昭阳区凤凰办事处文渊街103号。

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

现存大成殿、泮池、棂星门。

大成殿座北朝南,面阔7间,进深4间,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正脊和戗脊用蝴蝶形青砖砌造。

泮池用青石条砌造,形如半圆,池上三孔圆拱形石桥,名状元桥。

棂星门单檐悬山顶,檐下如意形斗拱装饰。

门前台基两侧各有一石狮,门后两侧各有一抱鼓石。

15、八仙营清真寺
位于昭阳区守望乡八仙营村十一社。

该寺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清乾隆四十四年(1772)重修。

由大门、两厢、大殿组成四合院。

大殿飞檐斗拱,穿斗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板瓦屋面。

寺内立乾隆四十四年(1772)《重修八仙营清真寺碑》一通。

光绪二十四(1898年)年开始内设中、阿文学校。

16、李耀廷家祠
位于昭阳区龙泉办事处建国街36号。

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由照壁、左右碑亭、前殿、正殿、两厢组成二进四合院。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板瓦屋面。

碑亭内现存碑刻七通,其中有陈荣昌、赵熙、吴良桐手迹。

李耀廷(1839-1912),昭通恩安县(今昭阳区)人,曾任四品官都司加同知升衔,后弃官经营天顺祥商号,洋务运动后兴办轮船、自来水、石油、丝厂、钱庄等实业,被誉为“西南工商巨擘”。

17、永安街陕西庙
位于昭阳区永安街110号。

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为陕西商人联合捐资修建的共同集会、娱乐、议事的场所。

由山门、戏楼、前殿、正殿、组成三进院。

正殿单檐硬山顶,穿架结构。

前殿卷棚顶,穿架结构。

戏楼单檐歇山顶,高二层,穿架结构,檐下有斗拱。

前殿石刻护栏四角各置小石狮一个,护栏上存石刻11块,其中一块刻有“行好事说好话,读好书做好人”,用正、草、隶、篆等体书写。

西山墙上镶有一石刻包公像。

18、安靖长官司城门
位于威信县旧城古镇内。

明代。

现存城门为明代安靖长官司所在地城门,石拱门,用打制精细的青砂石砌筑而成,条石间夹缝用糯米拌石灰粘接。

其右侧有一棵树围3.2米的黄桷树盘绕,门、树连为一体,因此又称“树包门”。

城门对研究地方史有较高价值。

19、湾子陶氏老宅
位于威信县水田镇水田村湾子村民小组。

建于清代,川南民居木结构建筑。

老宅存2组建筑,分别由正房和两厢组成三合院落。

正大门门槛上做苗族独有的“子门槛”。

老宅环绕一道城堡式石墙,长60米,高3米,以巨石成人字形咬合砌筑。

另有地下密道通向寨外。

老宅对研究清代苗族社会结构和历史有较高的价值。

20、罗坎风雨桥
位于镇雄县罗坎镇军备村河边村民组。

清朝年间修建。

罗坎风雨桥为全木结构,桥面做穿架式木结构建筑,青瓦悬山屋面,桥面两侧作木护栏。

另有石刻1通。

桥为南北走向,是百余年来盐津沿白水江通往五德古道的重要桥梁。

此桥形制独特,对研究桥梁建筑史和交通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1、凤凰山碉楼
位于镇雄县母享镇陇东村黄家寨村民组。

始建于清代。

石木结构,八角形,四层通顶,总占地面积40平方米。

原为一黄姓乡绅修建,其防御设施完善,具有储备粮草及军事防御功能。

该碉楼形制独特,在碉楼建筑中极具代表性。

22、黄葛铁锁桥
位于大关县悦乐镇塘房村黄葛街脚下。

该桥横跨于古朱提江(现称关河)上游,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桥墩由特别打制的青石砌成呈船形,桥身主架由熟铁棒连接而成。

其建筑风格独特,极具建筑美感。

桥及桥头道光、光绪年间所立石碑,对研究桥梁建筑发展有较高价值。

23、石门关字库塔
位于大关县寿山镇。

建于清代。

该塔系用青石条砌成的五级六角形密檐式石塔,通高5.7米。

每级塔外檐石砌翘角,塔身素面。

中间第三层环刻《字库序》。

东侧右上角楷书“字库”二字,落款为“咸丰丙辰年冬月建”(1856年)。

该塔为古代民间专供焚烧废弃字纸的字库,是古代崇尚文化,尊重知识的标志。

此类字库塔遗存稀少,具有较高的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4、刘家马店
位于大关县寿山镇寿山村马店社。

始建于清代。

马店面阔四间,正房后有一天井,占地面积407平方米。

正房穿斗式砖石木结构建筑,悬山青瓦顶,两山墙为砖石砌。

正门可随意拆卸,房内设有马厩。

该马店是五迟道沿线保存较为完整的马店,对研究南方丝绸之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5、易氏衙门遗址及花碉
衙门遗址位于永善县溪洛渡镇田坝村和兴二社。

清嘉庆年间修建,属易世元、易之栋州同衙门。

原衙门为三重堂建筑,由厢房、花厅、天井组成,现存石阶及石廊台基,浮雕16幅。

该遗址遗存石雕工艺精美,反映了清代石雕艺术及建筑风格。

花碉位于田坝村花碉一社,建于清嘉庆年间。

碉楼为土木结构建筑,重檐歇山顶,高12米。

碉楼顶层存19幅壁画,画中花草及人物生动,为中国画半工笔半写意。

花碉建筑风格独特,壁画极具艺术价值。

26、三官楼石塔
位于盐津县豆沙镇石门村。

建于清代。

塔为五层,六角形重檐,砂石质,通高约5米。

各角柱上雕刻有动物、花草、人物、几何图案,二层额部刻“桂香殿”三字,楷书,各檐刻筒瓦面。

塔造形独特,对研究石塔建筑艺术具有一定价值。

27、楼坝古渡
位于水富县向家坝镇楼坝村集镇的横江左岸。

年代无考,清道光二十年(1840)维修。

现存码头、石阶梯、古楼子。

太平天国石达开入川曾经此地。

楼坝是川滇主通道水陆枢纽,古渡在川滇交通史、近代史研究方面有重要价值。

28、成凤天主教遗址
位于水富县两碗镇成凤山上。

19世纪40年代,法国天主教设立盐津龙溪教区,在成凤建教堂和神哲学院,盛极一时。

1864年,神哲学院迁昆明,教徒划归昭通教区,龙溪教区逐步衰落。

现存学员宿舍、经堂及古井一口。

学员宿舍为中、西式结合建筑。

天主堂对研究天主教在川滇地区发展和变迁有重要参考价值。

29、牛街镇文昌宫大殿
位于彝良县牛街镇二街(现牛街小河沟)。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建。

现存大殿,单檐硬山顶,抬梁与穿斗结合木构架,面阔三间,占地约500平方米。

供奉文昌帝君,另供孔子和宋代四大儒朱熹、程颢、周敦颐、张载牌位。

文昌宫对研究地方建筑及教育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30、红二、六军团乌蒙回旋战场坝指挥部旧址
位于镇雄县场坝镇巴溜村。

指挥部为一幢三合头木瓦结构民居。

民国初,鲁姓人家修建。

1936年春,红二、六军团长征在乌蒙山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历时月余的千里回旋战。

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在此指挥二军团四师、六师在哲庄坝伏击国民党中央军十三师,击毙击伤敌一百二十人,俘敌二百余名,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旧址对研究红二、六军团长征历史具有较高的价值。

31、麻园安氏民居
位于镇雄县场坝镇麻园村委会。

该建筑为原民国昭通专员安纯三1942年修建的私宅。

该房屋为中西合璧建筑,石木结构,两层,庑殿式青瓦顶。

廊柱间做弧形拱门,二层走廊为券形顶,门额上刻有泥雕10余幅,有花鸟、山水、庄园等。

安氏民居对研究民国建筑艺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2、瓜雄红军标语墙
位于镇雄县雨河镇瓜雄村前进村民组。

标语存于龙君庙内墙上,繁体行书,墨汁书写,内容为:“农民武装组织起来,实行分粮抢米夺回土地。

”落款为红军政治部。

1935年2月9日,中共中央在威信扎西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

当日,红一军团按中央指示进驻瓜雄一带。

标语对研究党和红军早期的方针、政策和中央红军长征过昭通有重要的价值。

33、新街陇府旧址
位于镇雄县乌峰镇中山路镇雄县委大院内。

建筑系原国民党“镇彝威剿匪总指挥官”陇承尧1946年修建的私宅。

该建筑二层,石木结构瓦顶,中、西式合璧,二楼设置有栅栏,半封闭式阳台。

该建筑具有民国时期官邸特色,对研究建筑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34、昭通毛泽东塑像
昭通毛泽东塑像包括昭阳区毛泽东塑像、镇雄人民公园毛泽东塑像和绥江毛主席塑像。

其一位于昭阳区龙泉办事处公园路毛主席广场,塑于1968年9月。

塑像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白色,通高5.6米。

其二位于镇雄县乌峰镇人民公园,于1969年7月1日正式落成。

该塑像基座为本地石灰石砌成,石膏脱模塑造,通高13米。

其三位于
绥江县中城镇,1969年7月1日竣工,为毛泽东主席立像,通高12.26米。

塑像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毛泽东个人崇拜达到顶峰的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35、马刁林中共九大纪念碑
位于绥江县中城镇农业村23组。

1969年4月1日,农业公社第七生产队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敬建。

碑高3米,顶端刻毛泽东主席头像和9个五角星,两旁刻“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背面刻“农业学大寨”,两旁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勤俭建国”。

此碑是修建背景特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36、七兴坊
位于巧家县白鹤滩镇巧家营村。

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

牌坊呈“凸”字形,坊墙为磨面清水砖墙,属“金包银”墙体,其砌筑方式为“空斗式”,单檐硬山顶,筒瓦屋面。

高7.5米,阔12.18米。

坊有三门,中门顶阴刻行书“七興坊”,左右两门顶部刻“流芳千古”、“金沙环抱”。

此坊具有较高的建筑科学和艺术价值。

37、拖车土司府址
位于巧家县小河镇。

民国26年2月(1937年),阿朵土司禄廷英病逝,龙云第三子龙绳曾入赘,改名禄勋霖继任土司,扩建土司府。

现存山门处碉楼2座及后院石雕、青石天井等。

碉楼单檐歇山顶,高三层,青砖墙体,板瓦屋面。

府址是研究阿朵土司的重要实物资料。

38、徐策烈士墓
位于威信县罗布镇罗布村中埂村民小组。

徐策(1902-1935),原名联甲,字在明,湖北省大冶县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大冶县委书记、红三军团第三纵队政委、第一师政委、中共川南特委书记,川南游击纵队政委、司令员。

1935年7月12日,徐策率部在威信长官司与川军发生激战,身负重伤,转移至罗布碾子湾时,遭滇军安恩溥旅和镇雄独立营伏击,光荣牺牲。

当地农民将其葬于牺牲地。

该墓对研究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有较高价值。

39、红军云南游击支队烈士纪念碑
位于威信县罗布镇郭家村郭家村民小组。

1988年为纪念云南游击支队烈士而建。

纪念碑呈方形,由基座和碑体组成,砂石砌筑,通高6.3米。

碑座正面刻序,后面刻原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刘复初题词。

红军云南游击支队于1936年由殷禄才组建,以威信郭家坟为中心,转战云、贵、川相邻10余县,1947年初全军覆灭。

纪念碑记述了云南游击支队的斗争历程,是缅怀云南游击支队烈士的重要实物。

40、龙氏大院
位于鲁甸县新街镇新街村十社。

建于1936年。

由正房、南北厢房、东房倒座房、楼梯、走廊等构成,占地面积652平方米。

土木结构四合院,两层,板瓦庑殿顶。

二楼走廊连通,设围栏、台凳。

石柱础、隔扇门、隔扇窗、木枋等工艺较高,体现了民国建筑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41、中坝邓胜品老宅
位于鲁甸县梭山镇梭山村中坝。

建于1946年。

由正房和东、西防御碉楼构成,石、砖、木混合结构,占地总面积2217平方米。

正房共两层,硬山式筒瓦屋顶。

两边碉楼为三层,歇山式筒瓦屋顶,其墙体四壁设有多处射孔。

台基内设有通风系统,上覆木质楼板。

该建筑是民国期间的代表性建筑,对研究民国时期的建筑艺术和社会状况具有较高价值。

42、曾泽生故居
位于永善县大兴镇大兴村驿马沟二社。

故居建于民国二十九(1940)年,座南向北,由正房、厢房、戏楼、碉楼组成,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四合院土木结构,坡式瓦项,檐口滴水及瓦当图案精美。

门窗雕花,二楼穿廊做栏杆,天井用正方形花饰陶砖铺砌,厢房及下厅墙体饰彩绘。

曾泽生(1902年-1973年),永善县大兴镇人。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4师1085团团长,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

1948年10月率60军于长春起义,后率部参加解放鄂西、进军西南作战。

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
军军长入朝作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故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及建筑艺术价值。

43、黄华龙公馆
黄华龙公馆包括金寨龙公馆、黄华龙公馆,位于永善县黄华镇金寨村、黄华街上。

建于民国时期。

金寨龙公馆由大门、正房、花厅、月池组成,占地4200平方米。

大门具有徽派民居风格。

正房及花厅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庑殿式筒瓦屋面,台基正面青石围栏,内建通风系统,二楼木质护栏。

月池拱桥用青石料砌成。

黄华龙公馆仅存公馆主体建筑,砖木结构,两层,硬山顶筒瓦屋面,占地面积700平方米。

在解放四川凉山时,张冲将军曾设指挥部于此。

该建筑是民国建筑代表性实物,有重要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

44、内昆铁路旧线遗迹
位于水富县向家坝镇、两碗镇。

1958年,由苏联设计修建,1960年因中苏关系恶化而停工。

内昆铁路全长872公里,其中北段四川内江至安边、南段梅花山至昆明于20世纪60年代建成使用。

中段起点为云南水富站,终点为贵州梅花山站,全长358公里,途经宜宾、昭通、毕节、六盘水等10个县,停工后废弃。

遗迹集中于庙口至两碗路段,现存桥墩6处27座,隧道2座870多米,石保坎1处。

遗迹对研究新中国外交史和交通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45、姜亮夫故居
位于昭阳区凤凰办事处陡街120号。

姜亮夫祖上于清代修建,由正房、东厢房、前厅组成。

正房二层,单檐硬山顶木架结构,雕花门窗,青瓦屋面,筒瓦调脊扣边。

现故居内布置了姜亮夫专题陈列。

姜亮夫(1902-1995),昭通人,一代国学大师,在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等方面学术成就显著。

46、卢汉西园
位于昭阳区龙泉办事处公园路市委大院内。

建于1945年,是民国后期云南省主席卢汉的公馆,也称西园。

公馆为园林式别墅建筑,内有西式壁炉,屋顶原为灰色筒瓦,后改其为琉璃瓦顶至今。

卢汉(1895-1974),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
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该公馆是研究昭通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式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47、卧虹桥
位于昭阳区太平办事处桃源社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昭通县引大龙洞水供居民饮用而建的渡槽,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竣工。

因桥身下的25个支撑圆拱,故又叫二十五孔桥。

整体用青石条砌造,长198米。

渡槽宽1.2米,深0.5米,渡槽两边可供人行走。

桥身西面有龙纯祖(民国时云南省主席龙云次子)题“昭通县自来水工程处建筑卧虹桥”字样。

此桥是民国时期昭通重要的水利工程,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48、高桥村五尺道
位于盐津县盐井镇高桥村古坟社。

始建于秦代,历代均有维修。

现存石桥1座,古道长约80米,宽1.5米。

梯级路面,较光滑,路面留有马蹄印,拐弯及险要处蹄印尤为明显。

经此段五尺道向北行进十多公里即到四川境内。

此段古道是五尺道的重要组成,对研究南方丝绸之路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49、旧城碑林
位于威信县旧城镇马鞍村犀牛第二村民小组,旧城观音寺右前侧。

清至民国碑刻。

碑刻数量为16通,多为德政碑。

其中会衔告示碑记述了整顿吏治情况,勒石公告;通晓喻事碑为减轻夫役、马役的通告;另有李建侯碑、聚缘桥序碑、创建文昌宫序碑、乐善碑等。

碑刻字体有楷、隶、篆、大篆等。

碑林对于研究清至民国地方史及书法艺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0、大关垴古道驿站小街
位于大关县寿山镇甘海村,是秦“五尺道”、汉“南夷道”、唐“石门道”必经之地。

古道从大关河至大关垴,沿80度左右的陡坡,绕48道拐,便可到达。

该道原为土路,明、清年间途经大关垴村寨段的土路被改建为石板道。

现石板道长约220米、宽2.2米,街边保留有一些檐坎,街面石板上遗存很多马蹄印。

此段古道是五尺
道的重要组成,对研究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有重要价值。

51、安氏墓碑于右任手迹
位于镇雄县乌峰镇人民公园内。

该碑系国民党278师师长陇生文母安氏墓碑。

碑文由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佑任题写。

于佑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民国著名诗人、书法家、政治家。

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

后曾任上海大学校长等职,1931年后长期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

碑质为黑色石灰石,高1.98米、宽1米。

碑文手迹为行楷。

该手迹对研究于右任先生书法艺术和云南民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52、人民公园陇氏牌坊
位于镇雄县乌峰镇人民公园内。

清末陇维帮(号建牧)建于大湾仓房衙门,后迁至此。

陇维帮,清末武秀才,曾任任盐津、大关、永善、绥江防管带,继授为三品官衔镇雄营参将。

牌坊开三门,歇山式石顶,牌坊中门额及侧门楹柱雕刻精美。

中门刻有对联,为云南省近代书法、教育家陈荣昌先生书写。

牌坊雕刻技艺精湛,对研究清末至民国的石雕艺术有重要价值。

53、安氏土司衙署
位于永善县桧溪镇桧溪村四街上。

建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

由两院、三堂、东西耳房、碉楼、花厅构成,占地3795平方米。

属土木结构,二重堂为两面坡式瓦顶,串架结构,带戏台,梁架饰有木雕图案;三重堂地板皆以石板铺设,东北角石砌雕楼。

该建筑为清代典型的地方彝族土司建筑,对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