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巴哈提古丽·多尔达什;加娜尔·塔力哈提;帕里罕·阿吾汗
【摘要】目的 ,建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的最佳溶出度方法.方法采纳<国家药品标准>第16册复方氨酚烷胺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建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的溶出度方法.采用转篮法,以盐酸溶液(9→1 000)1 0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75 r/min,溶出时间为15 min.取样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吸收系数(E1%1 cm)715计算各粒的溶出量.结果 3个厂家10批供试品样的测定结果显示其溶出量均不低于标示量的80%.结论本方法符合溶出度方法的建立原则,可作为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的内在质量控制指标.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33)009
【总页数】3页(P1050-1051,1055)
【关键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溶出度;质量控制
【作者】巴哈提古丽·多尔达什;加娜尔·塔力哈提;帕里罕·阿吾汗
【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阿勒泰地区药品检验所,新疆,阿勒泰,836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4.5%R91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是解热镇痛药。
《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5册收载,但未做
溶出度测定,《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16册收载了
复方氨酚烷胺片,其中有溶出度测定方法[1]。
由于市面上生产复方氨酚烷胺胶囊
的厂家繁多,为了更好地控制产品内在质量,本文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的溶出度。
经试验,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一项内在质量控制指标。
1 仪器与试药
RCZ-6A型智能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UV-2450型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AE240双量称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由中
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0018-9206),复方氨酚烷胺胶囊:A厂(江西杏林
白马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921、20050406、20040502), B厂(天津市健生
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60101、20041001、20050921),C厂(湖北东信药业有
限公司,批号20040627、20041009、20051009、20060101),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测定波长及专属性考察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适量,加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含对乙酰氨基酚10 μg/ml的溶液,摇匀,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在220~400nm波长范围进行
紫外扫描,测定本品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6.20 nm,选择257 nm为测定波长。
辅料及空囊壳均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2.2 标准曲线制备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12.5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
取续滤液5 ml,置50 ml量瓶中,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1、2、3、4、5、6、8 ml,置50 ml量瓶中,用0.1 mol/L氢氧
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5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求出线性方程为:
Y=0.072 13X+0.002 20, r=0.999 90。
试验结果表明,在2.5~7.5 μg/ml浓度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 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一定量的已知含量的样品细粉5份(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
酚12.50 mg)置250 ml量瓶中,精密加一定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约12.50 mg,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100 ml量瓶中,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5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收系数计算回收率为100.1%,
RSD=0.3%(n=5)。
2.4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确定
2.4.1 溶出方法的选择采用转篮法,每个容器中投放1粒进行试验。
溶出量检测根据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的对乙酰氨基酚的紫外吸收特性,按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7 nm处测定吸光度,按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吸收系数(E1%1cm)715计算。
2.4.2 溶出介质的选择参照《国家药品标准》第16册复方氨酚烷胺片的溶出度测
定方法,选择了盐酸溶液(9→1 000)1 000 ml为溶出介质。
2.4.3 转速及采样时间的选择取本品1粒,以盐酸溶液(9→1 000)1 000 ml为溶
出介质,分别以50 r/min,75 r/min,100 r/min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50
r/min溶出量少,75 r/min与100 r/min溶出量近似,故确定转速为75 r/min。
在15 min时,100 r/min与75 r/min溶出量均达一致,故确定采样时间为15 min(表1)。
2.4.4 溶出度均一性试验取3个厂家的10批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各6粒,分别按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一法(篮法)],以盐酸溶液(9→1 000)1 000 ml为溶剂,转速为75 r/min,依法操作,经5、10、15、20、25、30 min时,取溶液5 ml,同时补充溶剂5 ml,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 ml,
置50 ml量瓶中,加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刻度,摇匀,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在25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吸收系数计算其不同时间的溶出量。
结果表明,3个厂家的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均在15 min内达溶出完全(表2)。
表1 同一溶剂不同转速下的溶出度(%)时间(min)转速
(r/min)5075100551.4795.0296.461078.6099.5098.071588.11100.13100.1720 95.38100.13101.282599.86100.32101.9330100.42100.29102.51
表2 3批供试品75 r/min的溶出结果(n=6)t/minA厂(批号20040627)B厂(批号20060101)C厂(批号
20050921)599.16100.1497.3010103.90102.6999.9315107.87108.28106.7220 107.84108.31106.9225108.14108.47106.8930108.20108.39106.62
2.5 供试品溶出度测定用上述方法对3个厂家的10批供试品进行溶出度考察,结果显示,10批供试品的溶出度均符合规定,见表3。
表3 10批供试品溶出度测定生产厂家批号各粒溶出量(%)123456平均溶出(%)RSD(%)A厂
2004062799.398.799.699.997.999.099.10.720041009100.1102.9100.499.610 0.199.9100.51.120051009100.3100.3101.0100.2100.6101.1100.50.32006010 1100.1100.4100.199.999.6100.7100.10.4B厂
20060101101.4102.0101.4102.2101.0101.6101.60.32004100198.899.698.59 9.899.9100.199.40.62005031993.194.295.795.295.494.694.70.9C厂20050921198.999.099.599.699.099.299.30.320050406100.4100.7100.999.99 9.5100.7100.40.52004050299.4101.0100.9100.899.0100.5100.40.6
3 讨论
本研究最终确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为:取本品,按照溶出度测定
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一法(篮法)[2],以盐酸溶液(9→1 000)1 0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75 r/min,经15 min后,取溶液适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 ml,置50 ml量瓶中,加0.1 mol/L氢氧化钠至刻度,摇匀,按照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在25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吸收系数(E1%1cm)715计算每粒溶出量,限度为标
示量的80%,符合规定。
本文建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方法可行,本品为复方制剂,而测定方法用UV在257 nm波长处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吸光度,在此波长处其它成分以
及滤膜、辅料均对测定无干扰。
3个厂家的空白胶囊同法进行测定,根据吸光度计算,空白囊壳对本品溶出度的影响在0.01%以下,可忽略不计。
本方法回收率良好,能控制产品质量,可用于溶出度的测定。
从表1、表2可知只要胶囊快速崩解,10 min即可达溶出100%,采用15 min取样,所有10批样品溶出量基本达100%。
如果胶囊壳质量不好,15 min不能崩解,有可能溶出度不合格,则应参
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关胶囊剂溶出度测定方法进一步研究本方法的科学性及质量可控性。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M].第16册.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3:278.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2005版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22,附录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