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云南省峨山一中高三9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0分,共60分)
1.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题目中未涉及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故排除A项;由题目中的信息“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谷物问题……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可知,马林科夫肯定了农业改革。
该言论与当时的苏联农业渐趋陷入困境的史实不符,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B、D两项。
故选C。
2. 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
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
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
B. 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C. 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D. 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关键词为“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体现不出维护中国的司法自主权利,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体现出了对于当事人权利的维护,有利于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故C项正确;此材料仅体现出了租界法律的一种变化,无法体现清朝法律与西方兼容,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影响
3.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 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 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 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漫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代表崇尚西洋,还保留一部分表示保留国粹,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故本题选择C项;ABD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
4.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陆王心学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致良知”的观点,他所提出的良知指的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每个人都可以都过探查自己的内心获得良知,故选A。
B项中的“圣人”错误,不是只有圣人才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项是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的观点;D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陆王心学·致良知
5. 海尔莫盖尼斯曾劝说苏格拉底:“难道你看不出雅典人的法庭由于受到言辞的影响常常把无辜的人处死,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言辞所引起的恻隐之心或由于申辩的人话说得中听,也常把有罪的人释放了吗?”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雅典法庭并无公平与正义
B. 辩论对于民主是不利的
C. 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
D. 论证了君主专制合理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雅典陪审法庭审判过程符合法律规定,其程序是公平的,但仍会出现处死无辜的人和释放有罪的人的现象,这说明雅典民主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故C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部分现象,不能说明雅典法庭并无公平与正义,故A项错误;BD项不符合史实,辩论对于民主是必要的,题干只是说明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并非反对民主,赞同君主专制,故BD项排除。
6. 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一致的是
A.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 “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B项是体现的君权神授的思想;C项强调法律的作用。
D 项是法的精神上来分析的,与材料不符。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主张。
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
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启蒙思想家宣传的思想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7.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 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 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 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因特网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
故A、
B、C符合材料说法。
D项说法错误,与材料不符。
考点: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8. 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军阀吴佩孚发给大总统徐世昌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如必言直言者有罪,讲演者被逮捕,则是扬汤止沸,势必全国骚然!” 这说明吴佩孚()
A. 同情学生并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
B. 表面上支持实质上主张镇压学生
C. 借机对北洋政府施压以争权夺利
D. 冒充爱国欺骗舆论企图统治中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可看出吴佩孚是同情学生的;由“如必言直言者有罪,讲演者被逮捕,则是扬汤止沸,势必全国骚然!”可以分析出吴佩孚也是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的。
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
B、C、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名师点睛】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
9. 二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
”这表明德国()
A. 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 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D. 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可以看出这是德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地加强。
故选B。
A项
明显错误;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的苏联等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项说的是政治方面,与材料不符。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德国对经济的干预政策
10.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A.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教育指导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符合这个时期,即1956年至1966年。
故选A。
BC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易错警示】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
属于冷门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思想;“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
学生应该结合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判断教育思想。
11. 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A. 《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B. 《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C. 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
D. 《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诗经》所描述的主要为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可排除。
C项在强调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重在强调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显然可以排除。
D项反映的是租佃关系。
B项反映的是对田地的充分利用,本题答案为B。
12.《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
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
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
史。
”材料说明当时
A. 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
B. 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
C. 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 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能力。
材料大意为:新工任职,第一年薪酬减半,一年以后薪酬与熟练工一样。
每个新工都有教学师傅,师傅需要尽心尽力教授徒弟,评价标准是工一年学成,新工两年学成。
能提早学成,提交申请,有奖赏。
有超过时间标准不能学成的人,提交书面报告。
这说明了对手工业者的管理和评价。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精彩”与“无奈”并存的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雅尔塔体制既是大国对战后世界所做的安排,是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如美苏势力范围划分)、政治体制(如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经济体制(WB、IMF、GATT)的总称,那么,我们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应该是雅尔塔体制没有瓦解。
即使苏联解体了,雅尔塔体制仍然在规范着世界政治、经济运转秩序。
(据杨和平《雅尔塔体制瓦解质疑》)(1)材料一反映出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哪些意图?为此,美国对欧洲采取了什么重要的经济举措?
(2)雅尔塔体制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近年我国学术界对雅尔塔体制主要有“已经瓦解”、“依然存在”两种观点,你倾向于哪一种?试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1)意图:防止欧洲经济崩溃引发美国经济衰退;实现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过渡,推动对外经济扩张。
举措:实施马歇尔计划。
(2)条件:“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制;“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能抗衡美国的政治军事大国。
观点及理由:可分三种情况作答。
【解析】
【详解】(1)意图:由“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1948年年初将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崩溃”可知美国担心欧洲经济崩溃引发美国经济衰退;由“必须将战时的特殊需求转变为可持续的和平经济发展的需求”可知美国希望实现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过渡,推动对外经济扩张。
举措:实施马歇尔计划。
(2)形成条件:“二战”后期,美苏两国成为抗击法西斯的中坚力量,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制;“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能抗衡美国的政治军事大国,两国形成“二分天下”的态势。
观点及理由:因为对“雅尔塔体制”的定义不同,即其含义既可以仅指两极格局,也可以泛指战后世界政治地图、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因此可以有“没有瓦解”、“已经瓦解”和“部分瓦解”三种观点。
支持“没有瓦解”则主要从“雅尔塔体制”的泛指定义方面分析;支持“已经瓦解”则主要从其“两极格局”的定义方面分析;支持“部分瓦解”则主要是苏联解体后,雅尔塔体制所确立的政治地图已经改变;但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仍然规范着世界政治经济运转。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展,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
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进,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
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
使之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1982年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另外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对于水源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
由于各家各户在防治的时间上不一致,今天你去打药。
害虫飞到别的田地,明天他去打药,害虫又飞回到你家的田地,这样防治的效果非常差,自然就会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
美国一个种田的人可以养活大约一百个不种田的人,而在中国一个种田的人只可以养活0.5个不种田的人。
这种经营方式自然就增加了粮食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成本的劣势。
——吴剑平《浅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删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材料三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2013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业生产责任制产生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端。
为此,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3)综合上述材料和分析,可得出哪些认识?
【答案】(1)作用:适应农村实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克服人民公社体制弊端;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2)弊端:不利于开展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不利于克服自然灾害;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低下。
方案: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适当规模经营。
(3)认识:中央政府正确决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才能科学解决问题。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积极作用: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等。
(2)材料二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增加了粮食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成本的劣势。
对此材料三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
(3)该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可以围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政府正确决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才能科学解决问题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
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答案】(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
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
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
不同点: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
【解析】
(1)根据材料,回答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共同主张,材料一中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材料二中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所以共同的是都主张信仰得救。
他们提出不同的宗教思想,主要原因是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主教会。
(2)回答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主张的不同之处,可根据所学来回答,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
“中国建议”。
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十四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
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答案】(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的创建。
【解析】
(1)活动:题目要求“根据材料”概述。
由材料中的“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可以得出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由“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可以得出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由“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由“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可以得出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可从中国自身努力和参与国际合作等角度回答。
结合联合国建立的背景知识可知,中国之所以参与建立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与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直接相关;由材料中的“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可以得出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由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可知也与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有关。
名师点睛:这一题通过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这一史实来考查中国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所做的努力,同时也隐性介入了抗日战争这一热点问题,由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7年初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这一次重大修改,让我们再次关注了抗战历史,形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让更多人开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