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唐代文学:隋及初唐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颈连,紧承上联,却又推开一步,奇峰突起。 它含有两层意思:你我既为知己,心心相印, 因此,即使远在天涯,隔千山万水,但仍犹 如近在比邻;
• 尾联,是惜别和安慰。“歧路”,岔路。古 人送别,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此处即指分 手。交情很深的朋友在离别的时候总是难舍 难分,然“儿女情长”,就难免“英雄气 短”。这两句诗,既曲折地表达了双方的惜 别之情,又以“无为”二字摒除了“儿女情 长”,鼓舞对方的英雄气概。全诗一洗悲酸 之态,意境雄阔,风格爽朗。
• 陈子昂这篇短文在唐诗发展史上起到了颇为 重要的作用。他高出前人之处,就在于:第 一,他对前代诗风的批判,不是从教化的角 度着眼,而是主要从诗歌本身的审美特征考 虑。所谓“兴寄”,“兴”指兴发,“寄” 指寄托;联系陈子昂的创作情况,可以具体 地解释为对重大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强烈 关怀和由此激发起的热烈情感。“彩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虽不能作为对南朝诗歌的全面 的
• 颔联,写惜别之感和鼓励之意。“与君”句, 写惜别之感,妙在欲说还休。“意”,指心 情。同是为求官而漂流异乡,已有一重别绪; 彼此在客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真有无 限凄恻。“同是宦游人”,不仅是惜别,更 有劝慰和鼓励之意:好友离别,令人感伤; 但为了干一番事业,那就难免要各奔前程。 因此,也就无须过分感伤了。
• 又曰: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送酒东南去, 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 虫穿草上文是也;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 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 迁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联绵对:残河若带, 初月如眉是也;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 论花颊胜花是也;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 意得逐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 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 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 陈子昂还曾写过一首诗《燕昭王》,表达了 对燕昭王的追思仰慕和自己不能在其麾下建 功立业的遗憾:“南登碣石宫,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趋 马复归来。”
•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 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 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 广泛的共鸣。
• 陈子昂《感遇》的第二首:
•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 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 落,芳意竟何成。
• 此诗全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 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 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
• 下面,我们讲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
• 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
• 这首诗首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反映离别的 题材,开风气之先。意境开阔,气象宏伟; 情真意切,昂扬豪迈,是本诗的重要特色。
• 杜甫《戏为六绝句》: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 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闻一多先生对他们的评价是:“年少而才高, 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而遭遇尤其 悲惨。”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 蜀川》: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 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 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 沾巾。
• 诗的首联,是点题。“三秦”,泛指关中, “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此泛指蜀川。 这两句,一说送别的地点,一点朋友要去的 地方。而“望”字,“风烟”又将千里相隔 的秦蜀两地连结在一起。
• 与前人相比,陈子昂能真正顺应着时代的需 要,提出清晰而透辟的理论主张。他的《与 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说:
•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 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 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 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 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 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 四杰活动于高宗、武后时期。以年辈言,卢、 骆大约比王、杨年长20岁左右。在他们之前, 诗坛上也曾出现过不与宫廷诗风合流的人物, 如太宗贞观年间的王绩就是一例。他有感于 隋唐丧乱之际变故迭生,无意于仕途争逐, 遂在隐逸生活中追求桃花源式出世理想的满 足。他的一些吟咏村居生活的诗篇,语言质 朴,不事雕琢,显示出与宫廷诗迥然不同的 特色。
第一章
南北文化的合流与
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歌
• 统一国家的建立;南北文学的合流 • 北周大定元年(581),相国杨坚受周禅而
即帝位,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开皇九年 (589),隋师渡江如入建康,南北朝的最 后一位皇帝陈后主投降,陈亡。中国经历了 270馀年的南北分裂,至此重新统一。
• 杨素:《出塞》、《赠薛播州诗十四章》; • 卢思道:《从军行》; • 薛道衡:《人日思归》 、《昔昔盐》。
• 陈子昂的诗歌今存127首。其代表作是 《感 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 和《登幽州台歌》。
• 贯穿在陈子昂诗歌中的,是对新的人格理 想的呼唤和塑造。以他的代表作《感遇》 三十八首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 首为例,其基本内容,就是带有强烈自我 意识的、充满进取精神的对政治、道德、 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照与思考。如 果说,在四杰的诗中已经反映出具有时代 特征的人生理想,那么,到了陈子昂,这 种理想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与充实,更 具有“崇高”之美。
•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 好雨知时节, ︱︱――︱ • 当春乃发生。 ――︱︱-(生) • 随风潜入夜, ―――︱︱ • 润物细无声。 ︱︱︱――(声)
• 野径云俱黑, ︱︱――︱ • 江船火独明。 ――︱︱-(明) • 晓看红湿处, ︱――︱︱ • 花重锦官城。 -︱︱――(城) • (庚部)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和律诗的完成
• 初唐的时间最长,将近100年,初唐诗坛 分为两个时期:
• 太宗时期和武后时期;
• 初唐诗人也有两个中心:宫廷诗人和中 下层诗人;
• 唐初的统治者对文艺都采取了比较宽容 的态度;
• 几代君王都喜欢诗歌;
• 几个宫廷文,中宗时的沈、宋。他们 的贡献在诗歌的形式。
•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沈、宋居有律诗成熟 定型的代表诗人的地位。
• 律诗的四个标准:
• 1.篇有定句,句有定字;
• 2.押韵:每首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 一个字押同韵部的平声韵;
• 3.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平仄 相间,抑扬顿挫;
• 4.讲究对仗:每首诗分为四联,每联的头 句为出句,次句为对句;中间两联必须对 仗。
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 新的时代理想不断改变着初唐社会的审美情 趣和习尚,成为文学艺术沿革的内在动力; 同时,它也有赖于文学艺术的表现和传播, 使之更深入人心,进而影响一代乃至几代人 的精神风貌。在这两者的交互运动中,抓着 某些关键的契合点,新的文学理想就会脱颖 而出,推进唐诗高潮的到来。在初唐诗坛上 完成了这一文学业绩的,是陈子昂。
•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 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 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 诗以大地回春的绚丽风光反衬游宦者有家 难归的悲哀,用声色俱现的外景点醒时不 我与的苦涩情思。
• 崔融的边塞诗颇为可观,如他的《关山月》:
• 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 茫非一状。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夜夜 闻悲笳,征人起南望。
• 野望: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 山唯落辉。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 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诗歌抒发了诗人彷徨无依的苦闷,以及面对 秋日山村薄暮时分静谧安恬景色,油然而生 的隐居之情;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 生活情感,写得相当真切,有一种不施脂粉 的朴素美 。
• “四杰”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是:首先,他们 敢于冲破“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的题材 从狭窄的宫廷移到了广大的市井,从小小的 台阁推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 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以 新的生命,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 诗歌刚健活泼的诗风,推进了初唐诗歌向着 健康的道路发展;其次,为五言律诗奠定了 基础,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 上官仪及上官体
• 上官仪在高宗龙朔年间,高居相位,贵盛之 极。他长于五言,其词“绮错婉媚”,一时 效法成风,成为“上官体”。
• 《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五言,好以 绮错婉媚为本,仪即显贵,故当时颇有学其 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 六对、八对
• 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 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 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 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 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 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乱离时世 发出梗概多气的歌唱,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的正始文学,在忧患人生中发出抗志不屈的 人格追求,两者情调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英 雄的性格。陈子昂标举“汉魏风骨”,就是 要恢复和发扬文学中的英雄性格,以矫正诗 界软弱柔靡的倾向。但这绝不是单纯的复古, 而是为了激发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黄钟大吕 之声。陈子昂本人的诗歌,就是最好的说明。
• 沈、宋以后,律诗的规范为越来越多的人所 接受,“神龙以还,卓然成调”(《诗 薮》),当时应制诸题已大多合律,风气之 盛,并已越出宫廷圈子之外了。
• 当宫廷文士仍把诗歌当作点缀升平的风雅 玩物时,诗坛上逐渐崛起了一批锐意变革 的新进诗人。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 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 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 的转机。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 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 气势雄壮,情怀悲凉。见出祖国山河广阔, 道尽边塞战争实质,兴象苍茫,精练概括, 令人想起李白的《关山月》: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 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 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 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
• 沈佺期和宋之问主要活动在武后和中宗两朝, 尤其在中宗神龙、景龙年间,他们均以修文 馆学士的身份频频出入于宫廷文会,堪称词 臣班首、文场勍敌,时人号为“沈宋”。沈 宋的主要贡献,在于完成律诗的体制和扩大 律诗的影响。
• 概括,但确实指出了南朝贵族文学的一种偏 向,即过分追求修辞性的华丽,而缺乏内在 感发的生命。这比起“亡国之音”之类的简 单指斥显为合理,而作者直接针对的对象, 又主要是唐初的宫廷诗风。第二,作为纠正 的方法,陈子昂也主要不是提倡儒家宗经明 道的文学观,而是从诗歌发展的历史中,梳 理出“风骨”传统盛衰演变的线索,把建安、 正始文学视为典则,鲜明地提出“汉魏风骨” 这一口号。
• 陈子昂于唐高宗 显庆四年(659)出 生于梓州射洪(今 四川射洪县)一个 富有的庶族地主 家庭,从小任侠 使气,青年时期, 他折节读书,21 岁时入长安游太 学,次年赴洛阳 应试,落第西归。
• 永淳元年(682),他再次赴洛阳应试,得中进 土,释褐将仕郎。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 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他被擢为秘书省正字, 官至右拾遗。他曾慷慨从军,随乔知之北征 同罗、仆固,跃马大漠南;后又随武攸宜军 出击契丹,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 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入狱,于久视元 年(700)去世,年仅42岁。
• 在唐诗的发展上,上官仪的诗歌上承杨师道、 李百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和沈 佺期、宋之问。
• “文章四友”,即李峤、苏味道、崔融和杜审 言,他们均在武后朝任过凤阁舍人。 而以杜 审言的水平最高。
• 他在江阴任职时所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 望》一诗,曾被明代的胡应麟誉为“初唐五 言律第一”(《诗薮》):
•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对比。有纵的对比,也 有横的对比。
• 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意境雄浑,有一种悲 壮之美。
• 其三,语句长短错落,音节抑扬变化,感染 力强。
•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 体句法。诗的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 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