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医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医随笔
医学类书籍可谓真正让我们做到自我了解,了解自身的身体状态,洞察隐形疾病,更可读出不一样的体会,因人而异。
所以闲暇时刻的几页医书解解乏闷也未尝不可。
读医随笔【第一篇】:《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杰出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针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花了将近三十年时间而写成的。
它是东方药学巨典,具有“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誉。
读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医学界竟是如此神奇。
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物体竟可成为治病的良药。
比如水部中的露水,书中这样注名着,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再道旁万物上沾而成的,味甘,性平且无毒,秋露水凛成夜晚的肃杀之气,宜用来煎润肺的药,调和治疥、藓、虫癞的各种散剂。
想不到吧,平凡的它们,却有不平凡的医疗作用,相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凡的物体等着人们去发现它们的价值,那将会带给我们另一个惊奇。
从这里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注意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发现很多东西,同样也可以解决很多疑问。
在刚刚露水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书中记载的任何药物,他都有有注明有毒或是无毒,这跟人差不多有善恶之分,提醒我们用药要注意,就像我们生活中要
小心与人打交道一样。
《本草纲目》里还收集了很多有医疗作用的花草树木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它们有些长得很漂亮,有些长得很奇特,也有些长得很渺小……它们还解开了很多疑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活中,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名称,却不知道它们的样子,比如冬虫夏草、海藻等等;而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样子,却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又比如金毛狗脊等。
这样一来,我又增长了对植物的见识。
在这里我也给自己提了个醒,那就是,对事物的了解和对问题的认识,不可以不清不楚,那样,就会使心中的疑惑越积越多,不知道到哪天才能解开,或许永远都不会解开。
《本草纲目》它又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
读完了它,每一次的回味都能让人懂得不同的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就让人有方向的前进,把这些道理当作做人的原则,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
读医随笔【第二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句话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的博客中看到的,当时感觉说的非常好,就记了下来。
今天读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发现这句话正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非常恰当的缩影,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这不正是孙思邈所强调的行医所必需的“精”与“诚”吗?
在《大医精诚》中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即为“精”;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此为“诚”。
不论是这位医生的话,还是《大医精诚》这篇文章,两者都极为准确的概括出了作为医生这两个最基本的品质--技术精湛,品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很多的名医,像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等,他们不但技术精湛,医德更是高尚,正因如此才被当时的老百姓所推崇,被历史所铭记。
祖国医学繁荣发展离不开诸如此类的人。
他们本着仁术、仁心治病救人,为后代的医者树立了榜样。
像东汉茗仪张仲景以救人活命为己任,以仁爱救人为准则,指导自己的医疗实际活动。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著成了《本草纲目》的巨著,该书吸取了后代本草著作的精华,纠正了以前的错误,并冒着违反统治者意志的危险列举服食丹药的害处。
该书不仅学术价值高,而且道德价值也很高。
读医随笔【第三篇】:《医学书刊》读后感
细细翻阅这几本书,感触良多,感恩亦多。
作为一个医生,一个救人于生死一线的临床医生这些感触真的启人心弦。
人生之路没有平铺直叙,总有沟回取直。
在工作和
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至关重要。
对领导要心怀感恩,没有领导的支持和信任,我们的努力最后可能都空空如也。
领导为我们提供机会和空间,使我们得以施展才华和能力,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
对同事,我们要心怀感恩,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大家都团结一心,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患者服务,为我们医疗事业的发展凝聚更巨大的能量。
对患者,我们要心怀感恩。
他们把他们的生命放心的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尊重生命。
做一名懂得感恩的医生,视患者如亲人,但是跟亲人之间的交流也是一门艺术。
现今社会的医患关系如此紧张,虽然有很多的复杂的原因,但是作为一个医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医患关系的,“会说话”可能是其中的一种途径。
医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这一特殊的职业既赋予了医生特殊的权利,更是赋予了医生更大的责任。
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敬业,而医生除了敬业之外,还要有爱心。
“医者父母心”就体现了这一点。
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医生,不禁发现良好的充分的医患沟通是获得患者信赖和良好疗效的关键之一。
一、真诚面对
对每一位患者以及家属,都要用足够的时间来介绍病情、治疗方案、预后估计和风险评估。
患者的每一个疑问虽然不能够得到回答,有的甚至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作为医生,你应该有责任去说明、去解释。
我经常对我的同事医生说,“什么是满意
的治疗效果?满意的效果就是患者所期望的结果和医生能够做到的越接近,患者就越满意”。
医生不是圣人,不可能做到一切,医生要做的是让患者对治疗的效果有一个适当的期望值。
假如手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并发症,医生也应该坦诚面对,以获得患者的理解。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都会得到患者的理解的。
二、全面严谨
患者来求医,他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异常,也往往由于长期患病导致社会的不认同而存在心理上的压抑或者自卑。
作为医生,也需要有这方面的常识,通过身体语言和话语,来疏导来说服。
经常有患者或者家属说我很严肃,给人难以沟通的感觉。
其实一点自信的微笑、一个自信的手势,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是从事高风险的手术,不夸大和实事求是的介绍情况也很重要。
应该将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法和意外情况全盘突出,不为患者做决定,但是要为患者做决定提供帮助。
三、多种途径
医患沟通不仅仅是面对面的沟通,电子邮件、论坛、留言板、QQ等,都是有效的沟通途径。
和自己每一位患者的沟通,尤其是重大手术者,更是要亲自沟通,也还要换位思考,告诉他们如果我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实际上,对一位患者的治疗选择和实施,都应该把如何对患者最有利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于患者于自己都会有益的。
尽管现在做医生很难,做一个好医生更难,但是如果你本着
真诚、严谨的态度,相信会成为一名值得信赖的医生的!
读医随笔【第四篇】:《医学源流论》
这是一部集中反映徐大椿医学思想的论著,其中有大量篇幅集中反映了徐氏的辩证用药观。
有关元气学说的论述、辨病与辩证、病与主症、病与主方、方与主药的关系,亡阴亡阳之分辨,重视药性专能,提倡溯源治学,反对滥用温补等观点对后世颇有影响。
他在《源流论》里以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元气和生命以及疾病的关系,并专门写了“元气存亡论”的论文。
认为元气在体内首先是一种生理状态和活动支柱,亦即功能表现和物质基础;若机体受到创伤后,它在体内可产生一种免疫功能;若元气受损或衰竭,则表示疾病的预后不良乃至死亡等等。
故在治疗一切疾病时,都要以保护元气和拯救元气为根本的前提。
他认为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两个方面。
肾之真水是元阴,命门之火是为元阳,阴阳相贯,水火既济,生化之机才会永恒不息。
“命门为元气之根,真火之宅,一阳居二阴之间,熏育之主,而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在治疗用药时,元阳不足患者定慎升提发散之品;元阴不足患者,慎用辛热香燥伤阴耗津之剂。
这一系列论述,增添了医者对元气、命门更深刻的理论研究,长期的临床观察,详尽阐明了命门的实质以及元气和它的关系。
他在《源流论》里强调临床医学的规范化思想,认为“医者
必能实指其何名,遵古人所主何方,加减何药,自有法度可循。
乃不论何病,总以阴虚阳虚等笼统之谈概之,而试以笼统不切之药,然亦竟有愈者,或其病本轻,适欲自愈;或偶有一二对症之药,亦奏小效,皆属误治”批评某些医生“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何症,总以此塞责,偶然得效,自以为功。
其或无效,或至于死,亦诿于病势之常”徐氏在强调规范化的同时,并未否定灵活性的重要性。
“病有经有纬,有常有变,有纯有杂,有整有乱,并有从古医书所无之病,历来无治法者,而其病又实可愈”。
在没有陈法可守的情况下,医生应当发挥主观的创造性,运用巧思奇法,“然后天下之病,千绪万端,而我之设法亦千变万化,全在平时于极难极险处参悟通澈,而后能临事不眩”。
这种来自个人体悟、高度灵活的技巧,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任何规范无法全部包容或完全替代的。
读医随笔【第五篇】:《黄帝内经》读后感
大半个月的时间,做事与修学总是提不起干劲来找了堆借口来安慰自己。
也对,该是冬眠的时间了,好在绞尽脑汁想想自己有何许收获时,该是看了部分的《皇帝内经》吧。
原文是皇帝与当时名医和臣子谈论时记载下的文字,古文初读时不难理解很容易可以知晓其意,阅到第六篇却犹感古时圣人们学医者不仅学术甚深也精通多门学术。
中国的文化用博大精深形容也不为过,光是简单的一本1080
个字《弟子规》就教育了世人一生的该遵循的德行,仲尼的《论语》更是深入浅出地向人们道出处于何地位何年龄该明了的事理。
这次的《黄帝内经》才让我真正体会到读圣贤书是人生多有意义的享受埃处于本能地我又开始质问自己,为什么经典的文学我们从小从未接触过呢?不读圣贤书的现代人还会有什么不敢做的么?如同孔老夫子所言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常听到家长和朋友谈起现在的孩子太不好带了,总是抱怨孩子们不听话不知道好好学习,老是捣乱的。
出于礼貌我不能直接地告诉他们是教育出了问题,家长和教师是要明白身教大于言教的道理,太多经典的教育全被世人遗忘了,他们不在愿意遵循古圣先贤的理念,多可惜呀。
如果今天多向人民提议要多读中国文学,多学习古人们求学的精神,那么太平盛世就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