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辽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北京、天津,河北 和山西北部地区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 辽夺取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战
2、宋太祖晚期: 保持友好关系
和
3、宋太宗时: 从进攻到防御
(1)交战双方
战和
4、宋真宗时
战:澶州之战
和:澶渊之盟
(2)关键人物
(3)战争结果 打退辽军
战和
签订双方:北宋,辽 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1)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 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2)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 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3)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 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为什么北宋打退了辽军还要签订盟约?
由于辽注重向汉族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再加上本身已有的 雄厚的畜牧业基础和久居幽云十六州之地,因此,其经济处于上 升期。而宋因鉴于五代而“惧武”,从而实行轻武重文的政策, 导致军事相对较弱,但宋的经济对周边政权而言又相对繁荣富庶。 可见,宋进攻不足却防守有余,辽积极扩张却不具备灭宋的能 力;……再加上这次澶渊之战中双方互有胜负,正是在这些背景 之下,和约就顺利缔结了。
回顾:历史上的民族交融
1、民族迁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汉人南迁
2、战争与交往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秦汉时期,北击匈奴
3、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4、友好往来 唐朝,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文成公主入藏
小结
战
北宋—辽 澶州之战 北宋—西夏 连年交战
千里山川无土著,
tian
四时畋猎是生涯。
一卓穹庐:一处营帐 土著:定居 畋猎:狩猎
一、契丹族 1、兴起
2、建立政权
(1)政权名称: 辽 契丹 (2)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3、契丹国的发展:
契丹货币
说明: 契丹接受汉族文化,促进契丹的发展与进。
党项族
二、党项族 1、兴起
2、建立政权
为什么北宋打退了辽军还要签订盟约? 说明澶渊之盟是辽与宋在双方力量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
材料一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 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材料二 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交界处开设贸易场所,称为“ 榷(què )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 无。
(1)政权名称: (2)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3、大夏国的发展
思考: 辽与西夏建立后发展的共同点是什么?
接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仿效汉字创造了自己 的文字,注重发展生产。 ——实力不断增强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形势图
西夏 辽 北宋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 辽占领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战
和
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
民 族 关 系 :有战有和,但民族友好与交流始终是主流。
当堂检测
B 1、宋与辽、夏议和的相同点是(
)
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C.划定双方的边界
D.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
A 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材料三 “家家养子学耕织 ,输与官家事夷狄。 ——王安石
材料四 辽人“自澶渊既盟之后 ,岁省用兵之费 ,国享重币 之利”,每年从宋朝手中得到大量岁币,“内府之储珍异 ,固 山积也”。
——契丹国志 .兴宗文成皇帝(卷 8)
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Fra bibliotek夏攻宋战
原因:
2、宋夏议和 内容:
和
影响: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代特点:民族政权并立
1、掌握辽、西夏政权基本情况。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总结这一时期并立的各政权之间关系的特 点。 3、认识民族友好、民族交融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一、契丹族
辽墓壁画《契丹人饮马图》
行营到处即为家,
qiong
一卓穹庐数乘车。
A 3、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关系
4、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B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 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